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6328276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社会学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教育大辞典“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两部分。”制度起源于风俗习惯萨姆纳、李泽厚制度起源于人的共同意志,或者人们的需要马林诺夫斯基制度产生的阶段顺序梁漱溟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萨姆纳(William Graham Sumner),1840-1910,美国第一代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主要学术思想:认为社会科学对民俗的研究,与生物学对细胞的研究具有同样的意义,一切社会制度还原为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民俗和民德;风尚是指人们在追求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个人层面上叫习惯,群体层面上叫风尚

2、。社会的发展只是生物进化的一种形式,在于内群体间和外群体间的争斗和竞争;同一类习俗标志着同一个种族;内群体中存在一种团结的合作关系;和外群体之间是一种敌对关系(民族中心论)。,李泽厚(1930年6月),中国湖南长沙宁乡人。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主要著作:1.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出版)2.批判哲学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3.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4.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

3、981年出版)5.世纪新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6.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制度的含义:,(1)社会形态意义,对社会制度的宏观分析。例如: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以整个社会作为实体,在区分社会发展类型、性质和阶段时使用。(2)社会中一些具体制度,对社会制度的中观分析。例如:一个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等,以具体的社会组织机构、制度设施作为实体。(3)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对制度的微观分析。例如:教育制度内部的考试制度、学习制度等。,教育制度作为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规范系统,是最古老的社会制度之一。案例:萨摩亚人的儿童教育

4、儿童年龄为六七岁时,需要懂得哪些事情不能做,还要学会许多简单的技术,如简单纺织、制作风叶车、爬椰子树、做几种游戏、到海边提水、照管婴儿等。儿童年龄渐长,逐步学会纺织、捕鱼等比较复杂的工作。在青年期,男女执行的任务有了分化:男青年学会了捕鱼、种植、切肉、划独木舟等基本技术后,就要加入到青年人和无领袖资格的成年人团体“奥马加”,在这里通过比赛、戒律、向榜样学习,来 接受训练,提高技术效率。,作为一种规范系统的教育制度,教育规范系统(成文和不成文的、变化的)教育设备象征的标识教育组织系统,教育规范系统:成文的规范:教育法律、教育法规、教育规章等;不成文的规范:主要是指教育习俗。教育设备:教育制度所必

5、须的物质要素,也是变化最快的要素。如教室、课桌椅、教具等;电脑,多媒体等。象征的标识: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如:校徽、校旗、校服等。教育组织系统:用以检查和推动教育制度的执行的。,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的基本关系,一、社会变迁的含义 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邹衍(战国)“五德相生”:自土德开始,木德继之,金德次之,水德次之,然后再回到土德。维科(意大利)神的统治、贵族统治和人民统治施本格勒(德国)西方的没落,汤恩比(英国)文化阶段(压力恰当时,文化才会空前发展)索罗金(美国)感觉文化(罗马):建立在感觉经验为主的价值观上;观念文化(希腊):重视精神

6、和形而上学的价值观。最理想的文化就是希腊和罗马之间的黄金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代出现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动引起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社会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第三节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一、社会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一)社会整体渐变与教育制度 变迁 以我国为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体特质相对稳定期在各自相应的全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占时间比重分别高达近100%、81.8%、88.3%、78%。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表格:,社会

7、整体渐变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大致所占时间比重(中国),以我国封建社会中的渐变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为例,尽管期间曾经出现过多次重要的“社会事件”,诸如爆发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进行过多次全国范围的政治与经济改革,诞生过若干著名的科技发明等等,但无论是哪一次社会事件,对于封建社会整体特质来说均不具催枯拉朽之力,都未能从根本上铲除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要素(落后的农耕主体生产力,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制度,封建等级制的政治上层建筑以及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社会整体渐变式促使教育制度整体渐变的动力,但并非教育制度发生突变的动力。例如:教育平等观念的渐变即由社会整体渐

8、变所致。我们把原始社会的教育称之为“原始平等的教育”;把封建社会的教育称之为“等级制教育”;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称之为“双轨制教育”。例如:我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渐变即属这一现象。(参见本书案例9-2)教育制度对于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于教育制度所培养的人才。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它自身的规律与要求,社会整体渐变对教育制度的微调作用往往通过影响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体现出来。,科举制度,(二)社会局部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社会局部渐变导致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的细微调整,包括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如人口发展对学校规模、教育结构的影响、科技发展对教育制度的

9、各种影响等。,科技发展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合并校,中国人可真多!,二、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一)体质转型与教育失范 社会转型包括物质、制度、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全方位变革。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系统中成员行为的影响尤其明显,大致学校成员直接或间接的“失范行为”。首先,社会体制转型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师范行为。例如:由于教育准备不当导致的毕业生“学非所用”、“高才抵用”。其次,社会体制转型也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第三,社会体制转型也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如乱收费等现象。,(二)观念转型与教育失范,我国在观念层面,集中表现为价值观的多元化 一方面我国传统价值观内

10、容在深度和广度有所扩展,另一方面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表现为性质不同的价值观并存。例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存;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与享乐主义、拜权主义价值观并存;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拜金主义价值观并存。在价值目标方面,还表现为多层次利益价值目标并存,以及一些错误的价值目标的存在,如“一切向钱看”、“今朝有酒今朝醉”等。,今朝有酒今朝醉!?,片面追求升学率,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李世民,教育改变生活?,以不变应万变+以退为进,冷冷清清悲悲惨惨戚戚,考研之路漫漫兮!,就业怎一个难字了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三、社会巨变与教育制度变迁,社会变革与教育制度变迁经济变革与教育制度变迁文化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解放前后的学校对比,科技革命与教育,教育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与教育,思考题,1、试分析某一学校的制度构成要素2、简述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3、联系实际分析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4、讨论:社会剧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