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48006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教育学第一讲.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授课教师:汪刘生教授教学时间:每周三学时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等学习方法:笔记、自学等考核方式:模拟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例如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就是重中之重,当然其他部分也重要。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第一讲:教育学概述,判断正误: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逻辑学,不能违背逻辑,如恢复疲劳、钱财如粪土,朋友值千金等等如美育教育、体育教育等等。学术语言,如消费心理学里的“购买动机”。,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

2、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最广泛的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而教育问题是教育现象中的某些矛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且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就构成了教育问题,就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问题的发现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的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教育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请看教育问题4,请看教育问题4,北京教育问题,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教育规律二、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的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同社会发展的联系通常称之为教育的外部规律;一个是教

3、育同人的发展的联系,通常称之为教育的内部规律。教育规律是一切宏观的和微观的教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经验有什么不同呢?,教育规律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是一定社会的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具有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当然,正确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反映了教育规律,但不能替代教育规律。,教育经验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认识,具有表面性、局部性和个别性的特点。教育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之前,是不可能阐明教育规律的。,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1.

4、西方国家中“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英语教育学(Pedagogy)、法语教育学(pedagogie)、德语教育学(padagogik)一词都是从希腊语(Pedagogue),既教仆派生而来的。,Pedagogy逐渐转向了使用Education 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Pedagogy。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西方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F.Pacon,15611626)

5、。培根在1623年撰写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对“各种科学作了百科全书那样广博的观测”。并且按照科学的内在特点,对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范围进行了认真考察。其中,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指导阅读”的学问。,2.中国历史上“教育学”概念的出现与发展。“教育学”作为学科之名的历史不长,一般认为,大约是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一到中国之后,就被赋予“科学”的桂冠,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提并论。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师范学堂讲授“教育学”课程。,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关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内学界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这里我

6、选择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观点,把教育学的发展划分成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自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之后,伴随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经验的日益增多,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等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就是属于萌芽阶段的教育学。,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头上的桂冠就很多,哲学系说孔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学系讲孔子是古代

7、伟大的文学家;历史系称孔子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政治教育系认为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系更是理直气壮地宣称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我认为,孔子是教育家,他首办私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教的学生就有三千人,而且评了七十二位三好学生。论语就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与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与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与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至今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有人说它是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有人说它是乐正克

8、撰写的,管他是谁写的,反正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uintilianus,3596)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三百多年。,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互动,不就是教学相长吗!,在我国

9、古代,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在国外,如古希腊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M.F.Quitianus,35-100)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都是萌芽阶段的代表作。,请看:孔子伟大的教育家17,孔子-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教育学科创始人 High quality and size High quality and size.wmv,孔子-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教育学科创始人 High quality and size.avi,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

10、立形态的学科是在世纪以后,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育实践的丰富,教育经验的积累,人们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许多教育家纷纷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出现了许多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独立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创立标志是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概念和术语方面;研究方法方面;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

11、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可以堪称为“学”的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应该说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

12、.F.Herbart,1776-1841)。赫尔巴特是继康德(I.Kant,1724-1804)之后的第二位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教授。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因为在这本书中,不仅包括了管理、教学和训练等几个部分,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中德、智、体各育的一些根本问题,体系比较完整;而且是第一次提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教育的发展史上,究竟哪一本教育专著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的标志;一部分学者认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形成的

13、标志;更多的学者将前者作为近代第一部教育著作,将后者作为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英国洛克(J.Locke,16321704)的教育漫话,系统地阐述了绅士教育,论述了身体的保健和锻炼,世俗道德的内容、培养方法,认为发展智力比灌输知识更重要;,法国卢梭(,17121778)的爱弥儿,对当时流行的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了猛烈、全面的批判,并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瑞士裴斯泰洛齐(,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对当时流行的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

14、容、方法,进行了猛烈、全面的批判,并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文汇报曾经讨论中国为什么不能向世界贡献一个爱因斯坦?,德国福录倍尔(,17821852)的人的教育,提出了建立教育体系的原则,重视儿童发展,重视游戏和劳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在教育史上影响极大;,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并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重视体育,主张在教学方

15、法上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请观看:教圣裴斯泰洛齐34,教圣裴斯泰洛齐 High quality and size High quality and size.wmv,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前苏联出现了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

16、育学等等,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流派和重要的教育学著作。,3.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德国教育家梅伊曼(E.Meuman,18621915)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W.A.Lay,18621926)的实验教育学。,基本观点反对思辩教育学;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3.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

17、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狄尔泰(W.Dilthey,18831911)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E.Spranger,18821936)的教育与文化;利特(T.Litt,18801962)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基本观点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3.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实际初在

18、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西欧“进步教育”结合为一体,以反对传统教育为名,组成了一个新的教育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杜威(J.Dewey,18591952)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克伯屈(W.H.Kilpatrick,18711965)的设计教学法。,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3.4.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瓦斯凯(A.Wakais)和乌里(F.Wulli)

19、的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洛布罗(M.Lobbu)的制度教育学,基本观点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3.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20世纪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家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教育的成果。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的(,1869193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18751946)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马卡连柯(,18881939)的教育诗,凯洛夫(A.Kairov

20、,18931978)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笔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等等。,代表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3.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美国鲍尔斯(S.Bowles)和金蒂斯(H.Gintis)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法国布厄迪尔(P.Boudieu)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美国阿普尔(M.Apple)的教育与权力;美国吉鲁(H.Gr

21、ioux)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代表观点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近30年来,出现了几本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如美国布鲁姆(,1913)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布鲁纳(,1915)的教育过程,原苏联赞可夫(.R.B.Zankef,19011977)的教学与发展、巴班斯基(R.Babansken,19271987)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等。,第四节: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4.学科的分化与综合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第五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1.能提高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2.能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有利于今后继续深造,案例:教学心理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