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55867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归去来兮辞课程教学.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卡盟 卡盟,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舟遥遥以轻飏(遥远的样子)B.景翳翳以将入(阴

2、暗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细水慢流的样子)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定的样子)【解析】选A。“遥遥”,漂荡的样子。,2.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时矫首而遐观 B.鸟倦飞而知还C.风飘飘而吹衣 D.泉涓涓而始流【解析】选B。B项,连词,表顺承。其他三项均为连词,表修饰。,【解析】选A。A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拄;用桨划船。B.形容词用作动词,羡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C.名词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儿,儿童。,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A.问征夫以前路 B.既窈

3、窕以寻壑C.奚惆怅而独悲 D.悦亲戚之情话【解析】选C。C项,惆怅指失意,伤感。A项,古义:以,用;前,前面的。今义:现在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B项,古义:山路深远曲折。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D项,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皆口腹自役 B.遂见用于小邑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寓形宇内复几时【解析】选B。例句与B项都是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省略句。,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9题。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

4、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_(2)有酒盈樽 盈:_(3)景翳翳以将入 景:_答案:(1)副词,且,又(2)满(3)日光,7.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策扶老以流憩 B.云无心以出岫C.木欣欣以向荣 D.农人告余以春及【解析】选D。D项为介词,把。A、B、C三项为连词,表修饰。,8.(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句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答:_(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面写归途中的“舟”、“风”,实则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_答案:(1)拟人、对偶。(2)离开官场,挣脱樊笼后轻松、愉快、自由的心情。,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径就荒

5、,松菊犹存。译文:_(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译文:_答案:(1)院子里的小路已快要荒芜,松菊却还保存着。(2)拄着手杖,走走歇歇,不时抬头向远处看看。,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过分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讲解)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到宴会上去)C.赞曰(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D.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解析】选B。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解析】选B。副词,每当。A项,两个词,以,介词“用”,为,动词“作为”/动词,认为。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引出对象/介词,表比较,比。,12.下列各句全能表现陶潜安贫乐

6、道、不慕富贵的一组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A.B.C.D.【解析】选D。说的是读书的方法;说的是因家里穷经常没酒喝。,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_(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_(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译文:_,答案:(1)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2)经常写文章来自以为乐,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3)那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7、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四、语言表达14.李华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形容俸禄少,而李华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李华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他想找老师交流一下。请你为李华拟写一句话,既要说明李华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80字左右。答:_,【解析】本题属于情景式拟写题,解答时首先要把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转述正确,然后向老师请教,态度要诚恳。答案(参考):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那篇文章

8、上说“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15.(2010聊城高一期中考试)依据下面的文字,概括“模糊性事物”的两个特点。“模糊”和“确定”相对立而存在,相补充而完善。“模糊”和“确定”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客观世界中有能够肯定或能够否定属于某一范畴的事物。但也有无法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的事物。同样的,有些事物能用具体数值给以确定的表示,如长度、时间、重量等,但也有些则不能,如高矮、美丑、智愚等。前面这一类事物能够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后面这类事物则不能,前者称为确定性事物,后者则称为模糊性事物。答:_,答案: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明确标准。不能用具体数值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16.模仿文段的句式,在画线的地方镶嵌进适当的诗句,使文段更富有文采,意旨更加丰富。我追求_的诗意,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我喜欢_的清纯,我心仪_的静谧但在这世俗的纷扰中,何处才是我梦中的桃花源?答案:“低头弄莲子”“清水出芙蓉”“人迹板桥霜”,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