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5770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开学第一.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斜光到晓穿朱户。,望尽天涯路。,话词意境,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词作中的意境讲述出来?,抓住一些词语进行讲述。,菊愁、兰泣、罗幕、燕子、明月、西风、碧树、高楼、天涯路、彩笺、山长水阔,词旨:闺中少妇思念远方之人。,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意象分析,重要的表现方式?,清晨,罗幕间暗荡着一缕人能觉察得到的轻寒,燕子

2、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燕子双飞去。,促动了主人公敏感的心灵。,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双飞去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表现方式:对比或烘托。,上片赏析,槛菊愁烟兰泣露。,这句话用了什么重要的修辞手法,另外还有什么象征意义?,菊花忧愁,兰花哭泣。拟人。,兰和菊含有品格高洁之类的象征意味,这里词人将他们人格化了。其实他们间接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高楼,心情沮丧忧愁,打算,狂放不羁,勉强欢笑

3、,又,形容人逐渐消瘦,值得,重点字词解释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久立,思考:这是一首抒发了什么感情内容的词?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感情内容: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感情基调:低缓,哀愁,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如何描写元夕景象的?,焰火,宝马雕车华丽车马蛾儿雪柳盛装丽人,花千树 星如雨五彩缤纷,音乐,凤箫声动悦耳动听,花灯,玉壶 鱼龙光彩夺目,士女,总结

4、: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铺排,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词人要寻的人是谁?他又在哪里?前文为何浓墨重彩地渲染元夕灯会的盛况?,问题探究,那人,灯火阑珊(冷落)处,作者在前面用了许多笔墨渲染环境气氛,而最后只用几笔勾画出他要找的“那人”的形象和性格。尽管灯市这样热闹,看灯的人这样多,但是在这热闹的人群中没有“那人”;在最后偶然回头的时候,却发现“那人”站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到此我们才知道,前面所写的种种热闹的气氛,都是反衬之笔,都是为这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而服务的。,盛妆艳服的士女,火树银花的元夕,那人

5、灯火阑珊处的,反衬,正衬,孤高淡泊自甘寂寞,青玉案 元夕,主旨探讨,爱情词?,知人论世,梁启超:“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拓展,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思考,王国维的人生治学三境界你认为哪一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写成一段1字左右的评述性文字),人生就是一次漫长又艰辛的旅途,但这种旅途不是一直在一马平川中漫步的,而是不断向崎岖坎坷的倾斜中艰难行进的;人生不是平原式的,而是登高式的,最美丽的景色往

6、往在高不可攀的绝顶。面对学问的“珠峰”,要想看得更高,望得更远,首先就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问三境界是递进式的,而且环环相扣,其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个引子,没有“独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之后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与“众里寻他千百度”。,独上高楼者,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要忍受孤独,耐得住寂寞。独上高楼者,那是登幽州台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独上高楼者,那是寂寞的凡高,以一一幅幅传世名画,像世人展示着他那火热的内心。独上高楼者,那是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朝廷的黑暗是种“半山腰”,但这种半山腰并没有对其造成压力,他仍旧马不停蹄的去攀登,去寻求另一个自我。东坡在穷山僻水中完全脱离了世俗,人生的坐标顿时改变了方向,正是这种难以言状的孤独,让他彻底忘记了尘世的喧嚣,世间的纷扰,从而进入了另一个人生的境界审美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