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37357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7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社会学第五章企业.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企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海尔集团公司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来到中国考察后宣布一个令人吃惊的观点,小宫隆太郎:现代中国经济:日中的比较经济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不存在或几乎不存在企业!,什么是企业?,企业是具有国家规定的独立财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章程和固定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第一节 经济学中的企业,一、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一)古典企业特点:1、企业经济职能单一,组织规模小。2、企业管理者通常也

2、是企业的资本所有者,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合一。3、企业组织通常只包含两级:企业管理者是最高决策层,工人是最低决策层。前者直接指挥、管理后者。,(二)现代企业特征,1、企业规模较大,具备多种经济功能,经营多个系列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经营。2、企业的高、中级决策者都不再兼有资本所有者的身份,而成为专门的支薪管理人员,资本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3、现代企业作为等级制组织包含了两个以上的管理层,高、中层决策者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决策分工体系。,二、现代企业的出现与发展,著名经济学家钱德勒以美国为例,提出:(一)企业规模的扩张,包含两个过程:大规模分配与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大规模分配与大规模生产的一体化。铁路

3、和电报以及技术上的突破带来了大规模分配方式和生产的发展。而现代工商企业是通过把大规模生产过程与大规模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内而形成的。这种结合导致了大量市场交易的内部化。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二)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即经理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家族式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衰落。家族企业依靠内部筹集资本而扩张;依靠外部资本扩张的企业中发展出金融资本主义。但是无论企业家家族成员还是金融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不在行,就使得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即所谓的经理革命。,(3)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复杂化,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三种形式:1、控股公司,即H型组织结构;2、按职能划分部门的集中结构,即U型结构

4、;3、多重分支结构,即M型结构。,H型组织结构(Holding Companying Structure),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从事的产业一般关联度不大,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H型结构使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H型结构的管理运作主要是依据资产纽带,并且子公司又具有法人资格,所以结构过于松散 一般来说,如果母公司控股比例达到50以上,称为“绝对控股”;如果子公司的股东较多,其中母公司控股比例在所有股东中最高但又不超过50,称为“相对控股”如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为和记黄埔的控股公司,U型结构(Unitary structure)又叫

5、“一元结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各部门独立性很小,企业实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每个部门或系统由企业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U 型结构最早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至1917 年,美国制造业236 家公司有80 采用了这种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及非营利组织还经常采用这种组织形式。,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即多分支结构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依据产品或者地域设定的半独立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下设职能部门来协调生产和分配M型结构实际上是由一个公司总部把若干个U型结构组合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M型结构是集

6、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结构 经济社会学美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改造.doc,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新古典学派一直把企业看作一个“黑箱”(此处“黑箱”之说并无贬义),即企业是一个与消费者处于同等地位的,在市场和技术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分析单位,勿需分析。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批判,1、“团队生产”(team production)理论,阿尔钦、德姆塞茨在1972年论文里,他们将企业具有比市场更高生产力的原因归结到“团队协作生产”上。该理论认为:团队里的人分开来单独生产的简单相加比不上团队协作生产的产出,而且这个产出也不是团队分开单独生产的线性相加。总而言之,有一种团队技术

7、可以让这个团队合作共同生产出最大量的产品来,也使得这群人可以合作成一个“企业”那样的组织。,三个和尚没水吃与“社会懈怠”理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个体在团体中较不卖力的现象称为“社会懈怠”。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力;人们也可能认为个人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或是团体成绩很少一部分能归于个人,个人的努力难以衡量,与团体绩效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故而降低个人努力,或不能全力以赴地努力。因此,必须由某个人专门作为监督者来检查队员的投入绩效。这个监督者在向各个成员支付报酬之后,可以占有剩余的全部收益,这就促使他尽力提高团队的产出,

8、在此意义上,他成为一个“企业主”。,罗纳德科斯,英国 著名经济学家伦敦大学学士、博士 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从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企业对交易费用的减少,科斯1937企业的性质:用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回答企业存在的理性。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法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如果允许一个权威来领导一个组织支配资源的话,可以节约一部分市场运行成本,3、经济社会学的批判,对企业的经济学分析难以揭示企业的多样性,也忽视了企业中个人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对企业的作用1、企业是个人创建的2、企业行为受传统、习俗、历史过程或制度环境的影响3

9、、经济社会学关注社会和文化如何促进或限制企业这种等级性组织的形成,第二节 企业的社会学分析: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总是渗透于各个经济企业之中,经济组织及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之中并受其限定的。格兰诺维特 他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论证:第一,企业之间的交往与联系很大程度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而不是借助于正式的经济交易规范。第二,企业内部的等级制也常为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取代。,一、企业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间进行交易时,商业关系与社会关系很难截然分开。主要表现为:第一,西方社会各个企业间通过互相连锁的董事会联结在一起,使得企业的董事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使得各个企业借助这种社会

10、关系中介产生经济联系。第二,在具体的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的良好关系将有助于交易活动的维持与发展。交易双方并非互相陌生,而是有多年合作经历,在固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发生互动。,如,日本企业界。在日本,友谊和持久的人际关系对商业影响至深。日本人往往同多年的老关系做买卖,而不是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寻找交易伙伴。导致排他性贸易,外国产品难以打入日本市场。第三,在特定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必须通过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经济交易,否则就难以形成交易。如分包合同的应用。例如建筑行业中,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长期而稳定的。第四,当经济交易产生冲突与纠纷时,当事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会关系来协调和解决,而不是借助

11、于正规的诉讼等法律手段。如无法按合同约定交货时的赔偿问题,二、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中的作用。(一)霍桑实验。要想提高企业的效率,就必须关心企业成员本身及其社会交往。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一、照明实验(无效果)二、福利实验(无效果)但接受过谈话的工人有“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

12、霍桑效应”。三、访谈实验(有效果)因为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四、群体实验,梅奥等人在这个试验中是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

13、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实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二、企业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二)多尔顿麦尔维尔的研究。1964年著管理者一书,论述了一家大型化工厂中社会关系网络对正式制度与权威的取代。第一,在企业中,企业成员会利用已有的社会关系网联合起来抵抗企业的正式权威。如审计活动中通风报信。第二,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联系与合作也是受到社会关系影响的。,三、结论,企业内部的各类社会因素与正式的制度和等级结构一样,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成员的行动是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而不是企业利益出发的,他们会联合起来,借助社会关系网络抵抗企业对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的侵蚀。当企业长期稳定运转下去时,更可能建立这种关系网络。对于企业来说,本身就构成了它的运转方式与工作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