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383964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体育课堂“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在小学体育课程中,采取“学、练、赛”一体化的课程模式,课堂的教与学作为基础内容,将练习作为提高的手段,用比赛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改过去的教学思路,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练、赛”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练赛;教学模式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设置了健康第一的目标,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何贯彻落实政策要求,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找到体育课程发展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不足。当前,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创设了符合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学、练、赛”一体化

2、体育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整个教学环节的简单总结,是运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全过程链条,是整合各类教学方法的完整体系。“学”即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或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按照一学期的课程安排,设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结合需要达到的效果,以语言、图片、视频或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基础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为学生划分小组后,给予他们相同或不同的话题展开谈论,最终每个小组都能获得独特的结论,以此达到学习的目的。“练”是巩固已学到知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尽可能还要做到

3、举一反三,但是每节课的知识都是学生们刚刚接触到的,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练习才能真正掌握。通过练习,学生们可以将课堂中的知识贯彻到实践中,用实践来验证结论,用结论来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练习才是行之有效的。“赛”是提高学生学习与练习的重要手段。学习是提升能力的基础,练习是途径,那么比赛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的方法,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在比赛的模式下,学生们还能增进相互间的友谊,磨炼自身意志,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学”、“练”、“赛”三者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是教学活动的共同体。“学”为“练”所用,“练”为学目标,“赛”为“练”手段,

4、“学”为“赛”基础。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方式的区别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确切地说,是强调技能的讲解与学习,以前人获得的技能方法与理论为依据,模仿教师或他人的思路进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必须完全按照教师的方法掌握技巧,没有获得独立思考的机会,更没有展开的研究过程,严重缺乏锻炼的指导,学习的系统性也较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千篇一律,没有结合自身的习惯爱好进行分类,面对重复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们配合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摒弃了过去落后的教学理念,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依托,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合理的学习过程。采用这种方法,会突出培

5、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尽可能地区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很快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在学习中获得较强的自信心,科学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贯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已在部分教学先进地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许多一线教师和课题研究人员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做好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刊物以及教育类的网站,这是研究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

6、重要资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体育水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二)观察法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反应,特别是心理变化,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和真实的感受,确保本次研究内容更加合理可信。(三)实验对比法按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程度,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项目的完成难度,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实验,进行对比教学,以获得直观的感受。四、小学体育课“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工作的中心思想,立德树人是核心纲领,体育课程教学需要突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身

7、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锻炼思想意志,养成良好体育礼仪,推动其综合素养提升。在“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三个环节需要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用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输作为教学的重点,更不要将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于讲解和师范,这样会导致学生缺少主动锻炼的机会,而是把理论知识作为一种引导入门的材料,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练的过程中,要找准方向,有重点地进行,减少不必要的程序,避免出现受伤情况;赛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合理设计赛程和规则,丰富比赛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勇于展现自我,敢于赛出水平。总之,学生需要将主要的精力

8、用于小组讨论、独立思考,室内室外的练习以及赛场上的努力拼搏。五、小学体育课“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小学体育课程多为基础性的体育运动,是做好其他专业活动的基础,无论是“跑”、“跳”或是“投”、“掷”,都需要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下面以小学体育课中的“立定跳远”为例,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在“学”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提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加入动作分解的图片,还可以加入袋鼠跳跃的视频慢镜头。通过观察这些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立定跳远有直观的印象。教师需要将动作进行分解,并作出示范,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动作步骤,向学生讲解:一要两

9、脚分开站立,基本与肩同宽,上体适当前倾,双臂向后甩起,这是基本的准备动作;二要两腿屈膝蹬地面,向前上方跳出,这是空中的动作;三是要抬腿,同时收腹,这是收腹的动作;四是脚跟落地,屈膝缓冲,这是落地的动作。通过教师反复几次的师范,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可以按照男生两组,女生两组,开展讨论,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如何将各项动作进行连贯,并分析跳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练”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运动前的简单活动,转转手腕脚腕,防止受伤。按照刚才的分组情况,每个小组展开自由练习,教师需要在一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回忆之前的师范动作,结合自身的理解与身体能力,作出一次跳跃的动作。每个小

10、组内都会有完成情况较好的,也会有能力稍弱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掌握要领较快的学生可以帮助其他同学纠正错误,做好示范,这样就会带动每一名学生抓紧改进,不断地修整自己的动作,对于实在做不好的动作,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建议,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规范地完成动作。在“赛”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按照练习时学生的完成情况分为两组,一组为完成较好的,二组为尚有不足的。一组要为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划定分数线,在动作规范的基础上,比一比谁跳的更远,刺激学生争取胜利;二组要更强调动作的完成情况,这是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基础。通过每个小组内的比赛,让学生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促进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动作,提升自身的能力,力争完成的更远、更规范。结论从不作为考试项目,到加入中高考,再到分数占比逐年加大,随着当前对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在体育教学中也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们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提高身体素质,为提升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罗充.用“学、练、赛、评”催化“内涵”体育课堂j体育视野,2020(11):51-52.2江建清.浅谈“学、练、赛”一站式学校体育教学模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0):114-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