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397385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6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教学内容的概述 二 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三 高校课程的组织 四 高校课程的改革,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等的总和。(有形无形;静态动态),高校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组成,用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大课程观: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二、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组织的不同观点(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1.按课程内容的性质: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2.按

2、课程设置的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高校课程的组织,(一)高校课程的分类(),3.按课程开发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4.按课程构建的侧重点放在主体还是客体:学科课程、经验课程。5.按课程规模大小:大、中、小、微型课程。,6.按课程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机能:理论型课程、实践型课程。7.按课程表现形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学科课程discipline curriculum 分科课程Subject curriculum,隐性课程(隐蔽课程、隐形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第三类课程),()隐性课程是指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风气等施加给学生的影响而起到教育作用的一种课程类

3、型。,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不易觉察性、多样性。它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1)物质层面;(2)制度场面;(3)文化场面。通过这些情境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信念、意志、行为、知识等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课程类型)。,(二)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1高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导向 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的总和。具体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哪些课程。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如何

4、构建。课程体系是以课程的“整体化”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起着指导性作用。不同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之下所形成的课程体系不同。如:苏联的“专才”教育:“基础+专业”的课程模式 美国的“通才”教育:“普通课程+专门课程+普通课程”的课程模式我国目前大学类型基本上可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的比例较高,以便为学生开展研究工作打下宽厚的基础。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迅速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当前我国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模

5、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也要有一定的学科交叉点的知识,既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融汇和贯通。,2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一,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第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仅达35%,最低甚至不到10%。选修课又分限选与任选,任选课约占选修课的三分之一,显然,我国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比例明显偏低。,(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单门课程之间相互搭配与相互融合的问题,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处理好课程的空间关系主要有两个要求:第一,实现各门课程之

6、间的教学内容有 机紧密的联系。第二,搭建各学科各专业之间共通的平台,(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时间主要是从纵向结构上考察学生先学什么课程再学什么课程。在纵向结构上,课程设置要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关系。前面开设的课程要为后面开设的课程打下知识或是技能的基础,保证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够顺利开展。,总之,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结构,课程的作用不仅仅只靠单门课程的力量,还取决于整个课程体系的目标、组织结构整体的力量。,(三)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1)课

7、程方案的设计 课程设计的结果 课程方案,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而在美国,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方案,总体上都必须包含三个部分: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选定教材。,(2)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设计的前提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上,应考虑三个因素:一是学科的因素 二是学生的因素 三是社会的因素,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可参照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第一,连续性(continuity)第二,程序性(sequence)第三,统合性(integration),(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

8、发(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三种取向()一是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根据这一取向,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二是相互调试取向,主张可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变。三是创生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或实现“创生”的材料或背景,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教师和学生不断变化和发展。,四、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1课程价值观 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课程

9、体系 统一大于多元 3课程内容 分科多于综合,(二)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20世纪的100年中教育经历了三次大变革,而每一次变革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教育目标都要依靠一套课程来实现。,(三)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趋势,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强调通过课程实现“四育”的完整性目标,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宗旨,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身体与心理的统一。,知识本位(20世纪60年代前),能力本位(60年代中后期

10、至80年代),人本位(20世纪80年代后),2.强调加强基础 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美布鲁纳(1915)“学科基本结构”,3.重视个别差异,重视个性发展课程设置有弹性,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具体做法:选修课;校本课程。,4.课程内容上强调综合化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将来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5.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 使学生感兴趣,易理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科学教育:自然科学的教育。自然科学侧重于使人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教育:人文学科教育。是旨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素养、文学艺术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礼仪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素养。人文学科侧重于使人理解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帮助人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促进人性的不断发展和人格的不断完善。,7.重视文化内涵,8.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课程改革必然引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关注课程改革的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