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组分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组分特征.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地下水组分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一、氯离子(Cl-)1.迁移性能 Cl-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能,其原因有三个方面:(1)不形成难溶化合物;(2)不被胶体所吸附;(3)不被生物所吸附。,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分布规律 地下水中的Cl-含量从几mg/L至100mg/L以上均有,一般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增高。在高矿化度水中,Cl-占阴离子首位,形成氯化物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来源(1)有机来源:三废水、化肥、农药、动物及人类的排泄物。(2)无机来源:盐矿、含盐的沉积物、岩浆岩中含Cl矿物、火山喷出物等。(3)大气降
2、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二、硫酸根(SO42-)1.迁移性能:迁移性能较强,仅次于Cl-,其迁移性能受下列四个因素控制:(1)水中SO42-易与Ca2+、Ba2+、Sr2+等离子形成难溶盐。(2)热带潮湿地区土壤铁、铝胶体吸附SO42-。(3)易被生物吸收,硫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4)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分布规律(1)SO42-含量随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而增加,但增加速度明显落后于Cl-。在中等矿化度水中,常成为含量最多的阴离子。(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下水中含量可达到很高,例如硫化矿氧化带中的矿坑水,石膏层岩层地下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
3、.来源(1)石膏、硬石膏及含硫酸盐的沉积物;(2)硫化物及天然硫的氧化;(3)火山喷发物中的硫的氧化;(4)大气降水中的SO42-;(5)有机物分解;(6)生活、工业、农业废水。,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地下水中的碳酸以三种化合物形态存在:(1)游离碳酸,它以溶解的CO2(aq)或H2CO3 形态存在,习惯上记为“H2CO3”;(2)重碳酸根,即HCO3-;(3)碳酸根,即CO32-。,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这些组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式如下:,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1、碳酸
4、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溶于水中总无机碳:,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可以推出pH值与各碳酸组分之间的关系:由这两个关系可求出CO2溶于水后各溶解类型占优势的pH值范围,在25,1atm条件下:pH6.4,占优势;6.4pH10.3,占优势;pH10.3,占优势。,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三、HCO3-和CO32-1、碳酸平衡及其与pH值的关系 可以推出pH值与各碳酸组分之间的关系:图3-1 三种碳酸随pH值的变化曲线,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分布规律 HCO3-在低矿化度水中居主导地位,在阴离子中
5、占首位。在某些含CO2的水中,含量可达1000mg/L以上;强碱、强酸水中,HCO3-极少见。天然水中CO32-含量一般很低,但在苏打水中可达到很高。,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1)影响 HCO3-CO32-迁移的因素 Ca2+的存在,制约着水中HCO3-和CO32-含量,因为易产生CaCO3沉淀。脱碳酸作用:,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地下水HCO3-和CO32-来源 大气中CO2的溶解;各种碳酸盐类及胶结物的溶解和溶滤;非碳酸盐火成岩的风化作用;深层CO2的加入(幔源CO2,变质CO2);,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四、硅酸地下水中的SiO21.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1
6、)硅酸的形式 地下水中的硅酸有以下几种:H4SiO4(正硅酸),H2SiO3(偏硅酸),H2Si2O5(二偏硅酸),H6Si2O7(焦硅酸),H2SiO3因其形式简单,常以它代表水中的硅酸。,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地下水中SiO2的存在形式 硅酸的盐是可溶的,但遇到酸(包括碳酸)时,很易析出正硅酸。因此,在大多数的地下水中,SiO2以不离解的H4SiO4形式存在。,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在强碱性条件下,水中会出现H3SiO4-,H4SiO4和H3SiO4-的比例与pH值的关系如下。同时,H4SiO4也往往会发生聚合,形成硅胶溶液。,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SiO2在地下水
7、中的存在形式归纳为:在一般的地下水中,SiO2以H4SiO4(单体硅酸)或硅酸钠钾盐的分子分散状态存在,硅胶出现极少。在碱性地下水中,SiO2部分以H4SiO4形式存在,部分以H3SiO4-形式存在,部分以硅胶形式存在。,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地下水中SiO2的沉淀条件(1)与含电解质的水溶液相遇,可使硅酸凝结成含水蛋白石而析出。如Ca2+、Mg2+等的加入,会导致SiO2的沉淀。(2)酸碱条件的变化:一般碱性介质有利于SiO2的溶解、酸性介质不利于SiO2迁移,当碱性介质流经酸性环境时,则会沉淀SiO2。如:硅化木形成即可能与此有关树木腐烂分解,产生有机酸,酸性环境引起水中SiO2
8、的沉淀。,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水温的变化:温度增高,有利于SiO2在水中的溶解,反之则会导致SiO2的沉淀。如温泉硅质泉华的形成。(4)生物化学作用:硅是很多生命物质的食物,水中SiO2由于细菌参与的生物化学作用,在生物圈往往会大量沉淀下来。如硅藻的作用。,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地下水中SiO2的含量 地下水中SiO2的平均含量为17mg/L,不同类型地下水中,SiO2的含量大致如下:(1)微矿化硅酸、硅酸重碳酸型潜水中的SiO2:SiO2含量一般为5-25mg/L。常占阴离子首位,形成硅酸型水,或硅酸重碳酸型水。(2)低矿化度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中的SiO2:SiO2含量
9、为10-40mg/L,水型为HCO3-型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弱矿化碱性硅质热水中的SiO2:SiO2含量一般大于40mg/L,以60-100mg/L者居多,硅酸在水中占矿化度的20-40%。庐山温泉,水温72,pH=8.5,SiO2=80mg/L。(4)现代火山和岩浆活动区硅质热水中的SiO2:SiO2含量很高,常达几百mg/L。西藏羊八井15区水温85的水中,SiO2=247.6mg/L。(5)某些pH9以上的强碱性矿泉水中的SiO2:SiO2含量极高,常达几千mg/L。例如美国加州体斯塔山矿泉水,pH=11.6,SiO2=3970mg/L。,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
10、4.硅酸水与硅质水(1)在阴离子中,HSiO3-占阴离子首位(按摩尔分数计算)的水叫硅酸水。(2)SiO2含量大于50mg/L的水,叫硅质水。(3)硅酸泉:HSiO3-含量大于50mg/L,可作饮料与浴疗。(4)HSiO3-含量大于30mg/L,可作为天然饮料矿泉水,HSiO3-在25-30mg/L,水温为20以上或水同位素年龄大于1年亦可作天然饮料矿泉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1.地下水中氮的形态,有机氮,五、氮的化合物,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无机氮,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1)有机N的矿化作用(铵化作用)有机N在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机态的NH4+,此过程在好氧和厌
11、氧条件下都可发生。(2)铵的吸附作用 NH4+随水向下运动过程中,可以被包气带岩土吸附在其表面,属于可逆阳离子交换吸附,这种作用并不产生N的转化。,2.地下水氮的转化过程与机理,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固N作用(同化作用)NO3-、NO2-、NH4+、N2O和N2通过微生物和植物吸收同化,转化为有机N。(4)硝化作用 在化能自养亚硝化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NH4+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5)反硝化作用 在缺氧条件下,异养型去氮菌把NO3-、NO2-还原分解为气态氮(N2O和N2)的过程。NO3-NO2-NO N2O N2,3、来源 主要是人为来源,但
12、有些地方为天然来源。人为来源很多,主要是化学肥料、农家肥、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地下水污染主要是NO3-污染。4、污染标志 NH4+、NO2-说明地下水近期受污染,而NO3-说明地下水很早以前受到污染或距离污染源较远。,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六、K+、Na+、Ca2+、Mg2+1.分布规律与迁移性能 Na+:Na+迁移能力强,分布广泛,高矿化度水中Na+占阳离子首位;易被胶体吸附,迁移能力仅次于Cl-;地下水中Na+含量从几mg/L到几百g/L。K+:与Na+近似,但迁移性能较差,因为生物易吸收K+,易形成次生矿物进入晶体的结晶格架(水云母);,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Ca2+:在低矿
13、化度水的阳离子中占首位,常见HCO3-Ca型水,天然水中Ca2+1g/L,常见几mg/L-几十mg/L。深层水中Ca2+可达几十g/L,甚至更高,为Cl-Ca型水。Ca2+的迁移受CaSO4+CaCO3的影响。Mg2+:Mg2+与Ca2+相似,但自然界中Mg盐分布不广,故在地下水中Mg2+难占主导地位。,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来源 Na+:含Na+盐的海相沉积物、干旱环境下的陆 相沉积物、以及岩盐矿的溶解。火成岩铝硅酸盐的风化产物。阳离子交换吸附:,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Ca2+:石灰岩、白云岩和石灰质胶结物的岩石及石膏的溶解:火山岩、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分解:,第一节 地下
14、水中的大量组分,七、氢离子1.H+与pH值关系 pH=-logH+标准状态,25下,若pH7,即H+10-7mol/L,则为酸性,反之则为碱性。,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2.中性pH值与温度关系 pH中性点,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pH中=7.47 0 pH中=7 25 pH中=6.63 50 pH中=6.51 60,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3.影响水中H+浓度(pH值)大小的因素(1)水中不同形态无机碳的含量;(2)酸性土壤枯枝落叶层和沼泽中的腐殖酸是天然水中H+的重要来源。因此,林区潜水呈弱酸性。(3)盐类水解:(4)矿床硫化物氧化,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5)微生物作用硝化作用
15、:反硝化作用:(6)酸性气体 CO2、HCl、SO2等气体溶于水。,第一节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4.地下水分组与pH值关系 地下水pH值:,大部分为6-8.5。,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1、在地下水中的含量 Fe2+:一般水中,含量小于几十mg/L,在pH4的酸性水中可达几十至几百mg/L。Fe3+:以胶体存在,一般含量很小。Al3+:在地下水中含量一般小于1mg/L,但在pH4的酸性水中可达几十mg/L。,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1)Fe是变价元素(Fe2+,Fe3+)Fe2+在酸性
16、环境中迁移能力强。Fe3+迁移性能很弱,当地下水中含足够氧时,Fe3+可以呈胶体状态迁移,此时迁移性能增强。Fe(OH)3胶体:正胶体 负胶体,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 Fe(OH)3在地表十分稳定,易形成红褐色蜂窝状的“铁帽”。Fe2+和Fe3+很容易水解,产生Fe(OH)2和Fe(OH)3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Fe2+和Fe3+可相互转化。,Company Logo,3.1 地下水中的大量组分,八、铁和铝 2、Fe、Al的迁移性能(2)Al(非变价元素)迁移性能很差,其氢氧化物产生水解沉淀的pH水=3.1。在强酸性水中(pH
17、4.0),以Al3+形式存在。在碱性水中,形成AlO2-和AlO33-。思考题1、地下水温度为5,pH=7。请问水是酸性还是碱性?酸性,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一、溴(Br)1.分布特征 溴的化合物极易溶解,在一般地下水中含量为,在矿泉水中的含量较高0-50mg/L。某些盐湖水中可达900mg/L,在某些石油产地的卤水中含量最高,达到100-9800mg/L.。Br和Cl一样随水的矿化度增加而增加,但在成盐过程中,Br和Cl分离,Cl进入固相,而Br仍留在水中,主要原因是Br化合物的溶解度比Cl化物的溶解度大。,第二节 地下水
18、中的微量组分,2.影响Br在地下水中富集的因素(1)有机物同化;(2)被软泥、有机物、泥炭等吸附。3.Br的来源:岩石中分散的Br和海洋中的Br是地下水中Br的主要来源。4.与人体健康关系 含Br的水具有工业开采价值,适量的Br(0.2-1mg/L)具有镇静、调节中枢神经的作用,过量会导致智力减退,神经混乱。,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二、碘(I)1.分布特征(1)碘在地下水中的含量比Br还少,一般ppb级;(2)海水中碘的含量为0.05mg/L;(3)盐湖的卤水中不含I;(4)在油田地下水中,I含量可达30-600mg/L;在含油构造上的沙漠地区盐土中富含I,可作为寻找石油的标志。,第二节
19、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2.地球化学特点(1)自然界中碘矿物极少见;(2)与生命物质密切相关,可富集于动植物中;(3)强还原环境有利于在地下水中富集;(4)呈分散状态。,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3.来源(1)有机质吸附的I;(2)岩石分散状态的I;(3)大气降水。4.与人体健康关系 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发育停滞、痴呆。(治疗:含碘盐,海带)过量:甲状腺中毒、克汀病。,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三、氟(F)1.分布特征(1)一般水中F的含量为;(2)海水中F的含量为1mg/L;(3)温泉水中F含量较高。如江西温泉水F的含量大于2mg/L,如奉新九仙汤温泉F的含量为11mg/L;(4)盐湖卤
20、水中F的含量为;(5)活火山区热泉中F的含量极高。如新西兰普兰蒂海湾白岛火山上热泉F的含量高达806mg/L。,第二节 地下水中的微量组分,2.来源 含氟矿物(氟磷灰石、电气石、萤石、氟云母)、火山活动区水中氟含量高。3.影响F迁移的因素(1)水中Ca2+,易形成难溶的CaF2沉淀;(2)生物积聚,F和I、Br相似,可被有机物吸附。,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中的无机化学成分,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一、氧(O2)1.氧的溶解度 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氧在水中有比较大的溶解度,与水的矿化度、埋藏条件、温度、大气压力、空气中氧的分压有关。,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
21、分,2.含量分布特征(1)地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在0-15mg/l;(2)缺氧环境各地深度不一,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与大气的隔绝程度;(3)地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4)温度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035,溶解氧浓度从14.74mg/L降低到7.03mg/L);(5)大气压升高,溶解氧含量增加。,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3.氧的来源(1)氧在干燥空气中的含量为20.95%,水体中的大部分单质氧可以来自大气,因此水体与大气接触再复氧的能力是水体的一个重要特征;(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但这个过程仅限于白天;6CO2+6H2O C6H12O6+6O2 水中氧的输出部分包括有机物的
22、氧化、有机体的呼吸和生物残骸的发酵腐烂作用等。,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4.氧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1)O2决定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影响水中元素的迁移。如在含氧多的地下水中,Fe形成高价化合物而从中沉淀;反之,地下水中含O2少,形成低价态化合物而易于在水中迁移。(2)对金属材料具有侵蚀作用。如自来水管锈蚀。(3)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二、氮(N2)1.来源 主要来自大气,N2占大气的78%。在封闭缺氧的地质构造,由于去硝化作用将NO3-和NO2-转为N2。,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2.分布特征(1)由于N2的化学性质不及氧活泼,它的分布随深度的减少,不
23、及O2明显。(2)若地下水中Ar/N2比值为0.0118(氩占大气体积的0.93%),则表明水中N起源于大气,若Ar/N20.0118,则表明水中含生物起源或变质起源的N。,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三、硫化氢(H2S)1.来源(1)有机物来源:含硫蛋白质厌氧分解。(2)无机来源:缺氧条件下,脱硫酸作用使硫酸盐还原分解而产生H2S;火山喷发气体的析出,自然界最多的H2S来自火山喷发。硫化氢不稳定,只有缺氧条件下才能存在,一旦受到扰动,就会发生氧化或从水中溢出。所以天然水中的硫化氢一般出现在地下水中。,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2.分布特征(1)一般地下水中含量很少,多在1mg/L以下。(2
24、)在油田地下水及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H2S含量较高,可达几百mg/L-几十g/L,H2S的存在说明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3.与人体健康关系 H2S2mg/L以上的地下水,称为H2S矿水,H2S矿水可治疗多种外伤及皮肤病。,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4.地下水中H2S的存在形式 天然水中,H2S以溶解气体及硫氢酸的离解形式存在:,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1)pH7.5,呈HS-形式存在;,H2S、HS-各占一部分。H2S和HS-的分布分数随pH变化的曲线?,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四、二氧化碳(CO2)1.基本概念(1)游离CO2:溶解于水中的CO2的统称。(2)平衡CO2:与HC
25、O3-平衡的CO2。(3)侵蚀性CO2:当水中的游离CO2浓度大于平衡CO2浓度时,多余部分的CO2对碳酸盐岩和金属构件具有侵蚀性,这部分CO2即为侵蚀性CO2。,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2.来源(1)空气中的CO2;(2)土壤生物化学作用(植物呼吸、有机物分解是浅层地下水中CO2的主要来源。(3)深部地壳中发生各种变质作用产生的CO2;(4)幔源碳逸出的CO2;(5)岩浆分异作用产生的CO2。,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3.分布特征(1)一般地下水中游离CO2为15-40mg/L,很少超过150mg/L。(2)矿泉水中CO2含量很高,几百mg/L至几十g/L.如:江西寻乌温泉CO2含量为1193mg/L。(3)现代火山活动区,地下水中CO2含量为500-10000mg/L。,第三节 地下水中的气体组分,五、甲烷(CH4)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它可由有机质的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产生。一般地下水中含量不高,只有在封闭的还原环境的地下水中达到较高含量。石油及卤水中CH4含量很高:四川某卤水开采区,井下4500m以下的地下卤水中,10%为CH4气体。当地下水中有硫酸盐时,甲烷能促使还原而产生H2S气体,甲烷是强还原环境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