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103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4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新方向与新格局.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教育科研工作的新方向与新格局,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彭钢,四个主要问题,1、“十五”期间的主要成就与问题;2、“十一五”工作的启动与运行;3、未来五年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4、造就一支科研型的校长与教师队伍。,一、“十五”主要成绩与问题,“十五”期间的主要成绩: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建立,标志着全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形成和教育科研资源的优化组合;2、全省教育科研规划与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全面提高了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与水平;3、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新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4、以重大课题的团队研究为组织方式,逐步形成了具

2、有我省特色的教育科研品牌与成果;5、申报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十五”较“九五”课题总量有很大的增长,。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项目与“十五”项目的比较 总量:“九五”共699项,其中首期评出569项,后期滚动130项。“十五”共1400项左右,分三次申报,三次评审。结构:“九五”分成三类:重点:140项,经费资助8,000-10,000元;立项:429项,无资助。滚动:130项,无资助。“十五”分为四类: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共获得164个项目:国家重点课题:4项;国家一般课题:8项;青年基金课题:1项;

3、教育部重点课题:78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7项;教育部规划课题:56项。在全国位列第一,首次超过北京、上海。,科研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1、初步形成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了基本制度:管理的组织、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制度管理等。2、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形成新的制度,如年度跟踪管理;3、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总量管理和重点管理、分类管理和分区管理相结合,努力追求管理工作的效率。,问题不可避免,1、由于数量增长过快,因此管理显得相对滞后,过程管理薄弱,“两头热”现象严重;2、项目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南北差距依然存在;3、重点培育功夫与火候不够,精品和名牌有待打造;4、不可避免地存在

4、着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二、“十一五”的启动与运行,“十一五”江苏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背景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正在加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形成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良好氛围,校本研究蓬勃兴起。,基于更高的科研平台,1、经过三个五年规划,全省群众性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很快,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对科研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学校文化和特色的形成,科研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3、中小

5、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大批专家型的局长、校长和教师,具有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解放,观点独特,品位很高;3、对教育科研的追求,学校的投入要求有较高的效益回报。,年初开始启动工作,1、从服从、服务的对象,满足科研的外部需要来看,必须及早启动;2、从全省教育科研工作的全局来看,必须及早启动;3、从规划本身的实施来看,也必须及早启动。,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1、“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要研究领域等;2、重要关系的处理和把握,如普及与提高,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与政策研究,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团队研究与个体研究,招标研究与自选研究等;3、重大课题的选择、表述、数量与分布等问题;4、

6、课题指南的主要结构、具体表述与全面覆盖问题;5、课题总量、课题类别与课题周期问题;6、不同类别课题申报评审书的设计问题;7、申报、评审、管理的制度创新问题,如何更公正、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更简便等;8、如何推动科研的区域均衡发展,形成区域科研特色问题;9、如何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现实的教育生产力的问题;10、以科研项目推动学科发展、队伍发展和基地(学校)发展的问题等。,所要制订的主要文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主文件,是“十一五”规划的整体思路和总体设想,涉及到基本性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研究领域、课题总量与类别、申报、评审、管理等内容的文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

7、五”规划课题指南,是“十一五”规划项目申报、评审的主要依据和范围,要求基本覆盖教育的主要领域;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办法,是整个“十一五”期间申报项目的程序、要求、操作性的文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评审办法,是“十一五”期间项目评审的程序、要求、操作性的文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是“十一五”期间项目管理的程序、要求、操作性的文件;项目申报评审书,是“十一五”期间各类项目申报、评审的格式化文件,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等。,工作时间表,调查研究阶段;2005年6月,已完成;文献收集阶段:2005年7月,已完成;文件制订阶段:2

8、005年8月-10月;宣传培训阶段:2005年10月-12月。,三、未来五年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性质 省教育厅颁发的具有行政性质和行为的教育科研项目,相应地具有权威性、公正性与透明性;服务、服从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与覆盖面;超前于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先导性、前瞻性和探索性;,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性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科学研究要体现人文科学的性质与特点,不仅要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性的要求,而且要具有思想和文化的先进性要求。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要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9、,而且要有先进性和伦理性的要求,即不仅要求“真”,而且要求“善”。,体现以下主要思路与特点,“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体现时代精神的思想和理念,指导“十一五”规划的制订,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江苏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与未来需要为主线,紧扣“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从实践和政策维度(兼顾理论维度)来规划“十一五”;着眼于全省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着眼于重大课题有重大突破,着眼于今后五到十年江苏教育科研形成特色和品牌。兼顾宏观、中观、微观,微观课题占有一定比例;体现改革思想与创新意识,在三个层面上体现思想

10、、制度与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管理制度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上要上一个重要台阶。,重点研究领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政策、体制研究;素质教育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学校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文化研究;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类别,1、重大课题(资助经费);2、重点课题(资助经费);3、重点课题(自筹经费);4、立项课题(自筹经费);5、青年专项(资助经费);6、青年专项(自筹经费)。,五年整体规划三次评审,五年项目总数为1600项左右:1、2006年上半年第一次申报:约800项;2、2007年下半年第二次申报:约450项;3、2009年上半年第三次申报:约350项

11、。,坚定不移地确立“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长期的科研经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三个服务”真正使科研获得领导重视和学校欢迎,“有为”才能“有位”;2、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核心,是争取和扩大科研市场的关键,是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3、只有以服务对象为上帝,在服务的过程中才能规范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提高全省整体科研水平,在普及的基本上着眼于抓规范、抓质量、抓提高:1、控制数量,尤其是重点的数量,适当有所增长;2、整体规划,三次申报评审;3、重新设计申报表,将课题申报过程转变为研究过程;、提倡短周期、小课题、有特色;、倡导研究方式、方法多样化。,在全省范围内整合专家资源,形成专家

12、指导队伍,1、建立全省专家资源库,形成分地区、分学科、分类型的专家队伍;2、由规划办根据课题类别和课题主持人的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调度、组织专家指导队伍;3、根据课题所属学科、研究性质、研究任务等,合理组成专家指导队伍。,以全省性的重大科研活动为纽带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1、科研年度活动:重点中学科研协进会、实验小学科研协进会、示范性实验幼儿园科研协进会;2、基地科研活动:小学实验基地科研活动,中学科研基地科研活动;3、课题主持人培训活动;4、课题管理人员培训活动。活动的基本要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现场感强,参与性强,强调经验分享。,四、造就一支科研型的校长与教师队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13、开始,教育研究在我国复兴的同时,非专业化运动就开始出现,到今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校本研究。,群众性教育科研,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延续至今1、“群众性”揭示了参与的“广泛性”特征;2、“自愿性”揭示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3、“离散性”表明了组织程度较低;4、“广种薄收”表明了现实水平。,学校教育科研,兴起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延续到今,其基本特征如下:1、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校长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有效吸纳教师群体参与课题研究;2、以具有“龙头”课题为基本特征,“龙头”课题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建设紧密相关;3、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形成相应的网络结构、组织制度、

14、运行机制和充分的资源保障;4、以实证性、经验性的研究为主,着眼于改善实践和提升实践。,造就了一批科研型校长和教师,1、对教育科研有执着的热爱,“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成为他们的坚定信念;2、能够像专业研究工作者那样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理性思考成为一种日常习惯;3、基于实践,又能跳出实践、高于实践;基于经验,又能跳出经验进行理性概括;4、在促进和加速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校本研究,兴起于近年来的课程改革,除具有学校教育科研的特质外,更强调以下新特征:1、研究主题来源于学校,尤其是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和具体

15、问题;2、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群体(而非个体),尤其关注教师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3、采用与实践工作者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经验背景相匹配的研究方式与方法,与传统的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有较好的衔接性。,适合于教师的研究方式,1、课例研究;2、集体叙事;3、行动研究。核心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郑杰关于教师的四种基本气质,学校文化精神的内化过程,就是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他要为教师做两件事:一是效仿苏霍姆林斯基花五年的时间给教师写一百条新建议;二是投入28万元建设“无庸读书赏艺会”,这是学校最豪华的建筑,每年投入2万元购买图书和音像制品,为教师读书创造良好的条件。他要求教师发展形成四种

16、基本气质:一是德性,二是教养,三是敬畏态度,四是思索的习惯。,教师应成为反思者、研究者和学习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始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把自身作为反思的客体和对象,需要不断地挑剔和批判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需要在貌似合理和正常的地方找出反常和问题。,把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副教授林晓东的女儿对着镜子审视自己,反思者必然要求成为研究者,这是一种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对象,改善自身教学理念和行为,提升教学自觉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因此,这是以自身的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为重要基础,是自身“在场”的现场性的研究,是不断

17、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个完整过程。,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教师作为研究者与专业研究者的区别,教师作为研究者必然是学习者,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双重积累:实践积累和理论积累,并需要在教学实践情境中实现二者的积极转换。基于教师自身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需要开阔的视野和理论洞察力,校本研究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需要理论描述和分析框架,更需要理论的批判力、解释力和建构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认识、新视野。,需要形成自主积极的学习行为,1、需要形成以改造实践为指向的明确的教师个体学习行为;2、这是一种“实践-研究-学习”一体化和综合化的行为,很难分清什么是实践,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研究;3、教师个体和群体要把学习内化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