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问题保护.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23421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问题保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问题保护.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资源问题与水资源保护绵阳市水务系统职工继续教育专题 何金春,第一讲 水资源现状 一、地球水资源状况 地球水资源总量13.86亿立方公里;97.5的集中在海洋,是咸水难以利用;淡水资源仅占总量的2.5%,但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北极冰盖和冰川、积雪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占地球总淡水量的0.26%。总量丰富前九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哥伦比亚、刚果,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0%。缺水前十位:马耳他、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巴林、新加坡、巴巴多斯、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地球上水的总量:13.86108km3(覆地球表面70%),海洋水 13.5108km3(占9

2、7.5%)冰盖和冰川、积雪(占2.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是总水资源量的0.007%。约有9000km3,二、中国水资源状况 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 2200m3,居世界第 121位,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14,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 多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2030年,人均占有量从现在的 2200 m3降至1700 至1800 m3,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 3000 m3为轻度缺水;2000 m3为中度缺水;1000

3、m3为严重缺水;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 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 1、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水问题 40%集中于西南五省区。南北方相差十几倍,西东部相差五、六百倍;先天决定的水情;资源、水质性缺水。2、与水资源有关的灾情频发 洪涝、干旱、环境破坏三项年均损失1000亿美元,占GDP的15%左右。3、水资源短缺矛盾凸显缺水:农业300 多亿m3;城市、工业60亿m3;人饮40亿m3。4、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无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河道断流、河湖萎缩、树

4、林枯死、草场退化、荒漠加剧、环境恶化、沙尘暴发生。,四、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的十大挑战1、人口增长出现峰值,人均水资源量降到低谷 2、水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开发利用更加艰难3、经济快速增长,废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4、北方缺水更加尖锐,南方洪涝灾害更加严重5、北方缺水形势严峻,河道断流情况加剧6、产粮区与水资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锐7、工程进入百年期,巩固改造任务繁重8、管理水平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任务艰巨9、水价过低,建立水市场经济体制任重道远10、管理体制分割,影响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中国是一个消耗型国家 1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万吨标准煤)中国 12.03 日本 1.67 德国 2.14、美

5、国 3.41 印度 10.19 世界平均水平 3.67中国的水环境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资源透支时段 1987年是12月19日(12天);1995年是11月21日(40天);2009年是09月24日(98天)。,第二讲 我国保护水资源的发展历史,一、我国古代水资源刑事立法保护水利 历代王朝为保障农业生产,都非常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水事法律制度。刑的古体写法为“井刂”。说文解字称:“井刂,罚罪也,从井,从刀。”意思是,井田中有水井,为了防止抢水和维持秩序,就派人拿刀守在井边,谁敢抢水,就

6、把他的头砍下来。我国刑法起源于对水资源的保护。夏朝的禹刑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刑法,其中包含有水事活动内容。商代,已有了原始的灌溉系统。,二、我国当代水法治的历史变迁 1957年我国颁布水土保持暂行纲要;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中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4年颁布防治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1978年把环境问题写进了宪法;198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水法治建设的发展、变迁、演进随历史变而变古代:水法主要以漕运、灌溉和防洪为主要内容;当代:水灾、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水法 治需要应对的主要内容。,三、水法治建设的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57 1

7、984 年)这一时期,是高度计划经济时期,缺乏依法治国的理念,还没有水资源的法律保障和水污染的法律防治的意识,因此,这一阶段属于我国水法治建设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水法治的特点:1、没有完整的水资源保护观念和水污染法治 理念,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后期开始注重从医疗卫生的角度对水污染进行初步防治。但都比较零散,对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污染防治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制;2、从立法的表现形式上看,立法大都是行政法规、规章,原则性过强、操作性较差,不能被视为真正的水法治;3、当时颁布的一些法规,由于“十年内乱”而没有真正实施。,2、创设阶段(1984 2000 年)1979年以后,我国环境资源法治得到迅速的发展

8、,也带动了水法治建设。这一阶段成为实质意义上的我国现代水法治的创设阶段。这一阶段,水法治建设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的保护、水灾防止等四个方面都有了相应的立法。,、在水污染防止方面: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1989 年发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996 年公布施行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200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水法修订案;2008年2月28日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方面: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0年水利部发布违反水法规行政处罚暂行规定199

9、0年国务院发布防汛条例1993年国务院发布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88年国务院发布河流管理条例1988年10月水利部发布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在水土保持方面:1982年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工作条例;1988年国家计委、水利部发布了开发建设晋陕 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规定;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水土保持法;1993年发布了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5年发布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 审批管理规定;1996年发布了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 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等。,在防止水灾方面:1997年制定颁布了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这一阶段,水法治建设的特点:1、创设了系统的水法律体系

10、,形成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水灾防止四个水法治子系统;2、形成了多级别、多层次的综合体系;3、子系统相对独立,融合性不强;4、法律体现为初级的制度建设,运行操作性差;5、改革开放的前期,计划成分多,采用控制命令手段。缺乏市场激励、公众参与,国际化程度不高;6、强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少,同时重水资源管理,忽视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3、发展完善阶段(2000 年后)1、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减少,城市人增加,原本就严重缺水的城市更加缺水。2、城市的扩大,绿化、美化、灌溉、清洁等用水量增加。3、筑坝蓄水,解决用水问题,库水大量蒸发,库下游

11、缺水、生态环境恶化。4、工程建设增多,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5、2030 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全国用水总量几乎等于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000亿m3,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水贵如油的境地即将来临。,4、水法治建设在新背景下发展完善 二十一世纪,我国水法治建设的特点:1、考虑制度的设立,也考虑到制度的运行;2、污染防治和资源利用规制制度开始融合,注重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的防治;3、由单一的命令控制手段向命令控制、行政 诱导、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转变;4、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分;5、开始重视水资源保护中的企业和公民财产权。,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所依赖的法律必须是良法,是承载一定价值共识的

12、法律,只有彰显价值共识的法治才能得以顺畅运行。当前完善水法治的重点在于构建涉水主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害的内生动力性制度;扩大涉水法律的调整范围,改变我国涉水法律“大城市中心、大生产中心、大企业中心”的制度设置模式,将涉水法律的调整范围延伸到小城镇、小企业、小生产和消费领域;使水法制真正走向水法治,完善水法律体系的实施、运行机制。,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3、酸雨蔓延 4、森林锐减 5、土地荒漠化 6、水体污染7、大气污染 8、海洋污染 9、生物多样性减少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2005年11月,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美国密歇根州铜矿及工厂产生的尾料将湖水染红,

13、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出生的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酸雨腐蚀的森林,三门峡大坝上游,泥石流灾害,都市小烟囱,繁华大都市,第三讲 水资源保护的工作技术体系,一、水功能区划体系 1、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使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需要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在相应水域划定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区域,对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水功能区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实 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

14、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化原则:前瞻性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 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便于管理,实用可 行的原则、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水功能区划为两级 一级区划: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二级区划: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过渡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排污控制区。,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3、水功能一级区划步骤和依据 步骤:首先划定保护区,然后划定缓冲区和开发利用区,最后划定保留区。(1)保护区,是指对水资源保护、饮用水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2)缓冲区,是指为协调省际间或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的用水关系而划定的水域。(3)开发

15、利用区,是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娱乐和净化水体污染等多种功能要求的水域和水污染控制、治理的重点水域。(4)保留区,是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保留区内水资源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4、水功能二级区划步骤(1)确定区划具体范围,包括城市现状水域范围以及城市在规划水平年涉及的水域范围;(2)收集划分水功能区的资料,包括水质资料、特殊用水要求、以及规划资料;(3)对各水功能二级区的位置和长度进行适当的协调和平衡,尽量避免出现从低功能区向高功能区跃变的情况;(4)考虑与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衔接,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对不合理的水功能区进行调整。,4、水功

16、能二级区划依据(1)饮用水源区,是指为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而保留的水域。(2)工业用水区,是指为满足城镇工业用水需要而保留的水域。(3)农业用水区,是指为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而保留的水域。(4)渔业用水区,是指具有鱼、虾、蟹、贝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功能的水域,或养殖鱼、虾、蟹、贝、藻类等水生动植物的水域。(5)景观娱乐用水区,是指以景观、疗养、度假和娱乐需要为目的的水域。(6)过渡区,是指为使水质要求有差异的相邻水功能区顺利衔接而划定的区域。(7)排污控制区,是指接纳生活、生产污废水比较集中,且所接纳的污废水对水环境无重大不利影响的区域。,5、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1)一级区划水

17、质目标 保护区:应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标准来定,因自然、地质原因不满足的,应维持水质现状;缓冲区:应按照实际需要来制定相应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来控制;开发利用区:按二级区划来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保留区:应按现状水质类别来控制;,(2)二级区划水质目标饮用水源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来定;工业用水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来定;农业用水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V类水质标准来定;渔业用水区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

18、2)中类水质标准来定;景观娱乐用水区按照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来定;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按照出流断面水质达到相邻水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水质控制标准来定。,6、我国地表水功能区划分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

19、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1、监测的目的(1)提供代表水质量现状的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质量使用。(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追溯污染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预测水体污染的变化趋势。(3)判明水污染对环境生物、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评价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关法规、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4)探明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原因及污染机理。,2、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1)选择对水体环境影响大的项目。(2)选择已有可靠的监测技术、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项目。(3)已有水质标准或其它规定的项目。(4)在水中含量乙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

20、度和总量指标,并且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项目。(5)被分析样品具有广泛代表性。,3、地面水水质监测(1)监测断面的设置断面设置原则:设置在污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下游;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设在主要用水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水域或娱乐水域等;设在主要支流汇入干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背景断面: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基本含量。在清水河段中设置水环境背景采样断面或采样点。可得到整个水系或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

21、河段,一般设置对照断面、监测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为了弄清河流入境前的水质而设置的。设在流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避开各类污水流入或汇流口的地方设置,对照面只设一个。基本断面:又称控制断面,布设在能反映该河段水质污染状况的地方,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消减断面:污染物汇入河流,经过一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水中污染物经稀释、自净而逐渐降低。,(2)采样的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小于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为10010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水面宽大于15

22、00m时,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较宽的河口应酌情增加垂线数。,采样垂线的确定,河流上采样断面布置,河流上采样断面布置,(3)采样时间、频率 饮用水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采样812次;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两次;其它湖库,全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4)水样的采集和运输 采水前用水样水将盛水容器洗2-3次;对采集的每一个水样,要做好记录;容器尽量盛满,以免进入空气;要塞紧盛水瓶盖,放入隔热遮光处;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送到实验室。,三、水环境质量评价1、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类:主

23、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GB/T14848-93)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的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类:以农

24、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用于生活用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2、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第四讲 水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保护的概念 水资源保护:为了防止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积极的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的步骤,二、水资源保护的内容水资源保护的内容:水量的问题、水质的问题。包括水质调查与监测、水质评价、水质预测预报、水质规划与管理、污水处理、污染源管理、水量开采的监测与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制订等。监测与评价是基础:提供水体的物理化学与卫生学水质指标、污染物的组成与含量,以及

25、取用量与补给量的关系。规划与管理是核心:制订水质规划要按水体功能要求确定水质目标,根据相应水质标准及水体环境容量(水体纳污负荷能力),确定允许排污量。水量水质管理是目的:采用行政、法律、经济及技术的措施,通过节约用水,改革材料及工艺、降低用水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处理程度,实行污水回用,减少排污量等手段。,三、水资源保护的任务1、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统一管理、合理分配。2、控制污染、保护水源、保障生活、工业和农业的安全供水,建立安全供水的保障体系。3、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术体系。5、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26、与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四、水资源保护措施1、加强保护立法,实现统一管理;2、综合开发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3、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4、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5、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6、强化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人工补给 补给目的:补充地下水量,增大含水层的储存量,进行季节性和多年性调整;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孔隙水压力,控

27、制地面沉降;防止或减少海水入侵含水层;改善地下水的水质;改变地下水温度;保持地热水、天然水和石油地层的压力。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直接补给、井内灌溉补给、诱导补给。,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带1、地面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一级保护区划分原则:不应小于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划定的范围,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在一定的安全系数保证的条件下,保护区的范围尽可能小,以利于管理。二级保护区划分原则:不小于卫生防护原则。在保证取水点水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划定范围,以利管理。,2、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一级保护区划分原则:位于开采井的周围,其边界的划分以病原菌从一级保护区边界透过包气带覆盖层进入含水层,并随地下水从一级

28、保护区边界到供水井的最小距离不小于饮用水水源地卫生防护带距离(30m)。二级保护区划分原则:二级水源地位于一级保护区外,以保证集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以防止除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七、水体污染的治理1、地面水体污染的治理:换土法、微生物治理技术、焚烧法、活性剂清洗、吹脱法、植物修复等。生物治理: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复杂有机物组分转化成简单组分,从降解组分中微生物得到生长所需的能量,废水得到净化处理。生物通气:在污染的土壤上井,用鼓风机将空气强行排入土壤中,然后用真空机抽出,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也随之去除。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对污

29、染物的吸收、积累、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区将污染物降解矿化、污染物固定、达到净化土层中的污染物。,2、地下水体污染的治理:通过有效的异位或原位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生物净化技术: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获得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碳源和能源的同时,将有毒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无毒的小分子物质,最终矿化为CO2、H2O。反应墙技术:反应墙是人工构筑的一座具有还原性的地下填充墙;抽出技术:将地下被污染的空气、水体抽出、置换、转换。,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1、增强节水意识,“水贵如油”2、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3、监护水源,保护生命 4、让水重复使用 5、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 6、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7、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 8、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9、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涵养水源10、推广使用节水器具11、马桶上装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