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43406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9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轮复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p129、160)同时期西方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14-17世纪,16-17世纪,18世纪,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3.反对盲从孔子,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呋形,亦随而呋之。若问以呋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反对将儒学教条化,“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

2、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肯定人的私欲,提倡个性自由,1.李贽,1.反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人必有私”,“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4.提倡童心说(真心),以此反对道学和礼教的虚伪和空疏,5.反对歧视妇

3、女,李贽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他的思想方法与当时公家的儒家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包括反对八股文、歌颂秦始皇、自由婚姻等,但仍受到不少儒士文人包括李廷机等当时有影响的人物的好评。,维基百科,李贽在王阳明哲学的影响下“存在着鼓励各人以自己的良心指导行动、而不顾习惯的道德标准这一趋向”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据材料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4、,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A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思想: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摘自李贽藏书焚书),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

5、的新思想出现。,(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西学东渐,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最后一章专论李贽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许自昌樗斋漫录:“(冯梦龙)酷爱李氏之学,奉为蓍蔡。”,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录里写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东方朔、像李贽、像金圣叹、

6、像汪中、像狄阿杰尼斯(Diogenes)、像伏尔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萧伯纳、像巴顿将军(Gen.George Patton),我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2.王宗羲,D、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A、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B、提出君臣平等思想;,C、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

7、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计有论文21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学校,“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原法,(臣之责任)“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臣,(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君,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批评封建国家之法,

8、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所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请回答:此段材料所反映的黄宗羲思想中“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黄宗羲在哪两个方面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现的“新见”是什么?“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所见,则失

9、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看出作者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民本思想,保留君主制,一是更具民本精神;二是制度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辨证的评价,否则难免有失偏颇,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3。顾诚在南明史批判黄宗羲的基本论点只是一句话,东林人士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3.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A、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B、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C、提出了“众治”的主张;,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共1

10、20卷。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经者:周礼天官大宰以经邦国。,玉篇经纬,以成缯帛也,从事;治理,经:“经”的繁体中文为“经”。经字从糸从巠,巠亦声。“巠”义为“绷直”、“笔直”、“僵直”。“糸”与“巠”联合起来表示“绷直的丝线”。本义: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的绷紧的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经世”,即“经世致用”。是指称儒家极其关心社会、参与政治,以祈求达到天下治平的一种观念。,日知录中的经世思想是丰富的。顾氏提出社会风气的好坏决定社会兴衰的观点,说:“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他认为“风

11、俗衰”是乱之源,并列举大量事例,说明奢靡浮华的社会风气,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原因。他说评价君主的功绩首先要看社会风气:“论世而不考其风俗,无以明人主之功”。他不但从政治上提出了整顿“人心风俗”的具体措施,如重流品、崇厚抑浮、贵廉、提倡耿介和俭约等,还从经济上分析了“人心风俗”败坏的原因,认为要使风俗变好,必须有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物质条件:“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除正面倡导培养人心风俗、加强礼治,他还强调法制,主张严惩败坏世风的贪官奸臣,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十三年(1656)春,炎武出狱。尽管归庄等同

12、邑知名之士极力排解,而叶方恒到此时仍不甘心,竟派遣刺客跟踪。仲夏,炎武返钟山,行经南京太平门外时突遭刺客袭击,“伤首坠驴”,幸而遇救得免;嗣后,叶方恒还指使歹徒数十人洗劫炎武之家,“尽其累世之传以去”(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这之前的几年当中,炎武曾数次准备南下,赴福建参加沿海地区风起云涌的抗清复明事业,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至此,炎武决计北游,以结纳各地抗清志士,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徐图复明大业。远行避祸当然也是一个原因。顺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此后20多年间

13、,炎武子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直至1682年2月15日逝世。,他认为学者的使命在于“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

14、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昆山城陷,死难者四万余人,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两个弟弟遭杀害,好友吴其沆也被捕蒙难。顾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于常熟,王氏闻城陷,绝食十五天死节,临终时给顾炎武留下遗言: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康熙十年(1671年),游京师,住在外甥徐干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

15、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评价 梁启超:“论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日人”“亭林学术之最大特色,在于反对内向的主观的学问,而提倡外向的客观的学问。”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弊,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4.王夫之,船山遗书,A、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1.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2.抨击“孤秦陋宋”,B、哲学思想:1.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2.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3.天地之化日新,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

16、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前苏联)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南京中山陵,儒学的世俗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程朱理学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后来阳明心学的诞生是儒家思想各家具有生机与活力.这也是黄宗羲思想诞生的母体.,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李自成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相继发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明末清初经济结构的异动,货币起到了积累原始资本的作用,雇佣关系的滋生,江南地区手工业资本化活动的日益扩大化,史称为资本主义萌芽。,文化方面:,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文字狱),商品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