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1669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8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一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吴必中是明朝的秀才,带着书童赴京考会试。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

2、”。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但是大家谁也不敢多言,怕附近有东厂特务、锦衣卫,赶快离开是非之地,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方科技成果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

3、界,一、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阶级:工商业者队伍壮大思想:文化专制。理学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5.外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一)、反正统意识,李贽,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1)人物生平简介:,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

4、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李贽的性格特征:,正直清廉,离经叛道,哪些思想可以反映出李贽是一位“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呢?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请你分析,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力,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也。”,(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材料二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

5、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材料三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他的徒弟中有女弟子,备受正统士大夫诽谤;他赞扬寡妇再嫁,批判“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言论,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3)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4)提出“童心说”,(5)主张“真心”写作,反对摹古,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2、不

6、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3、提出“童心说”4、主张男女平等。5、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3)李贽的代表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3、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

7、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黄宗羲,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黄宗羲的

8、批判思想,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明夷待访录,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

9、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的批判思想,(二)、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人物生平,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

10、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顾炎武,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王朝改朝换代,是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的启蒙精神,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

1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归纳、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的主张.(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王夫之(1619-1692),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

12、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王夫之船山先生,“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根据材料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三)、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2)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13、唯物主义思想家),探究一:归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进步思想主张的共同点,(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2)经济上:工商皆本(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强调经世致用。,板块三:寻思想活跃之果,明末清初,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败叶。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这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李贽被捕后,要狱者为他剃头。乘狱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狱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单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狱者

14、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思考2: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思考3:

15、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是不是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材料:王夫之是认可封建帝王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这从他宣扬忠君,从他诅咒农民起义,不与农民起义军合作抗清等等,就可清晰得出.-胡发贵,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1.明清进步思想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批判中的新发展。如:“仁政”、“民贵君轻”-批判君主专制,认识:明清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对传统儒家思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2.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主导地位,没有形成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从而未能促使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

16、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解说词,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哪些精神?,思想的独立性,反对束缚、追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平等。,【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汉武帝时期宋明时期明末清初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正统,产生,整体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

17、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1、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这番话的真实意图是()A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B对儒家思想应该批判地继承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强调理想、主张人性的解放,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喜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

18、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揭露正统理学家的虚伪和欺诈C要求破除对于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19、,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6.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认为历史运动是“势之必然”。这说明他()A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极力主张“循天下之公”C反对帝王以天下为私产D强烈要求改革法制之弊,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C D,8(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

20、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9(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D),(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B),(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