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3329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0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九文言虚词在.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九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用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译为“什么、哪里”(多出现宾语前置现象)大王来何操?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3)作定语,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丞相祠堂何处寻?阁中帝子今何在?2、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 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徐公何能及君也?,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 译为“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入门两眼何悲

2、凉3、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4、通假字,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与“何”相关的复合词语,【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 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一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一卓异闻【何乃】译为“怎能”何乃太区区【何其】译为“多么”,三、乎,1、用作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语气 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大国乎?3)表猜测或商量语气,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

3、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之意山川相繆,郁乎苍苍。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秦于是乎输粟于晋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今虽死乎此,比吾相邻之死则已后矣以吾一日长乎尔3、用作词尾,译为“的样子”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四、乃,本义:乃字与“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1、用作副词1)便是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译为“才、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译为“却、竟、反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只、仅”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

4、骑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译为“是,就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2、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与尔三矢,尔气无忘乃父之志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3)用作连词,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五、其,1、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你/你的”。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用作副词1

5、)加强祈使语气,表示商量,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孰能讥之乎?3、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3)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六、且,1、用作连词1)表示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况且、再说”。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6、而且)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2)让步关系,译为“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3)并列关系,译为“又又”示赵弱且怯也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4)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王以为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2、用作副词,1)将要 若属皆且为所虏2)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3、与“且”相关的复合词汇【且夫】发语词,用于句首,译为“况且”。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七、若,1、“若”与“如”在词义上有相通之处。如:比得上 曾不若霜妻弱子像 彼与彼年相若也 假使 若止印三二本,未

7、为简易你、你们的 若入前为寿 用作形容词词尾 同“然”其叶沃若2、用作动词 译为“像,好像”/比得上3、用作代词1)表示第二人称 你/你们予我千金,吾生若。2)表示近指 译为“这样,如此”,4、用作连词,1)表假设 相当于“如果”。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3)至于、至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4)表并列 译为“和、与”。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若夫】【若何】【若干】(多少),八、所,1、用作名词 表处所、地方2、助词1)所字结构【为所】表示被动【所以】【所谓】,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表示原

8、因,相当于“的原因”,九、为,1、动词(w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等义,翻译比较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3)判断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介词1)表被动,读wi。遂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译为“当,等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是社稷

9、之臣,何以伐为?,十、焉,1、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且焉置土石?2、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2)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割鸡焉用牛刀,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始速祸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停顿,相当于“也”。或师焉,或否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4、助词,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十一、也,1、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灭六国者

10、六国也,非秦也。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2、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啊”。【也哉】语气助词连用,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岂独伶人也哉?【也欤】表疑问,相当于“么”。今其智而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十二、以,1、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池请易璧。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岂以

11、一璧之故欺秦邪?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余船以次俱进。注意:“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如“秋以为期”。,2、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译为“而、又、而且、并且”,后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忽魂悸以魄动。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相当于“而”字。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樊哙侧其盾以撞。3)表目的。译为“来、用来、以致”。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4)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不赂者以賂丧。5)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3、助词1)作语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2)作语助词,调

12、整音节,不译。,4、动词,1)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2)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5、名词 缘由 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6)通假字。1)通“已”,已经/止。固以怪之矣。无以,则王乎?【以为】把当作/把作为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是】相当于“因此”。【无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十三、因,本义:甲骨文“因”字像一个人卧在席上,是“茵”的初文,本义是“席子”。1、介词1)依照,根据。变法者因时而化。2)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趁着,趁此。因击沛公于坐。4)通过,经由。因

13、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副词,1)于是,就;因而。相如因持璧却立。3、动词1)根据。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2)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十四、于,1、介词1)在、从,到。从径道亡,归璧于赵。2)在方面,从中。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3)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向,对,对于,引出对象。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5)表示被动,被。君幸于赵王。6)与,跟,同。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燕王欲结于君。7)超过,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按照,根据。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于是】相当于“于

14、此”,对此,从此,因此。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余有叹焉。【见于】表示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十五、与,读音:y 通“欤”y 参加之义。其他都读上声。2、介词1)介词,“和、跟、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给、替。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比,和比较。吾孰与徐公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连词 和、跟、同。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3、动词 1)给予,授予。则与以生彘肩。2)结交、亲附。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参加,参与。骞叔之子与师。4)赞许,同意。吾与点也。【孰与】【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十六

15、、则,本义:金文“则”字左半部分为“鼎”字,鼎乃国家政权和帝王之位的象征,因此刑书、法律多刻在鼎上。由此则有准则、规范之义。2、连词1)表示承接,译为“就、便”。金就砺则利。2)表示条件、假设,译为“假使、如果”。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表示并列,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可译为“就”。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入则孝,出则弟。4)表转折、让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5)表示选择,常和“非、不”呼应使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3、副词,1)用早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为“就是”。此

16、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表对依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来、原来已经”。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2)准则、法则。以身作则。5、动词 效法 则古公、公季之法。【则则】赞叹的声音。连乎则则。,十七、者,1、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2)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方面/件事情”。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4)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5)表判断。,十八、之,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你)3)指示代词,这,此。之二虫又何知。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2、助词1)相当于“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宾语前置的标志。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5)衬字。填然鼓之。,3、动词 到,往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