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内容摘要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第节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第节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思考题,内容摘要,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本章首先详细阐述了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指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归纳出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得出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的结论,最后提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认识人文地理学的应用及理论价值。,第1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二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1、什么是地理学地理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地方的边界或记住一个地名(往往是通过地图来认知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和什么人住在什么地方(背景的描述),据统计,半数以上的美国大学生不能在地图上准确地指出纽约、苏黎世、开罗等城市的位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苏黎世是一个城市,而知道纽约、苏黎世与开罗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互相影响的就更少了。,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地理学更多关注-为什么这些事情和人会在这里发生或存在人物、事件与地方是如何相互作用地理学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来研究,地球表面是人类生存活动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
3、,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人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代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 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1986年11月12日,第二届全国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钱学森提出地球表层学是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教授赞同有意识地建立研究地球表层这个巨系统的学科。这与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相呼应。,1.物质三态共存和相互作用的场所。2.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3.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4.人类生存的环境。,自然环境(天然背景),未经人类改造和破坏的原始天然
4、环境,如天文、水文、植被等,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植地、综自、气候气象,地理环境,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经济地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地理学,3.地理学的划分,二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属三级学科(170.4520)。课程设置一度冷落,原因在于照搬苏俄模式,有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后本课程受重视,地理学界极力呼吁恢复课程设置。,三分法:,4、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艾滋
5、病在全球的扩散,美国退休工人大罢工,伊拉克战争,智利大地震,在上述图片所反应的内容中,都蕴含了重要的地理尺度:,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速度越来越快,但在美国和非洲的 扩散速度显然是不一样的,由于福利政策的改革导致了美国新泽西州工人的大罢工,但在德 克萨斯州,福利政策改革的推动可能要顺利的多,为什么战争会发生在伊拉克,而不是在中东其他国家?同样的,为什么智利会发生8.8级的大地震,而它周边的阿根廷却没事?,显然,全世界各地方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同时又是存在关联的。而人文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就是认识和理解地方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同时又找出并理解地方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简言之,人文地理学者就是研究
6、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发生在那个地方,和别的地方有什么联系。地图和绘图是他们分析和表达世界的重要工具。,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地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人地系统是指以人类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为一方,以地球表层包含土壤、大气、水、生物、岩石、矿物的自然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为另一方,组成人与地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吴传钧于90年代初提出:人地系统是由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
7、杂的开放的巨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将人地关系上升到持续发展高度,为人地关系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客。人地系统的特征: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有序性、稳定性、时空性、反馈作用。,1.人地系统,人文地理过程,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中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些活动所能引起的环境效应。它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并以人地关系论作为基础理论,从而探讨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人类活动的效益分析、人地关系的时间演化、人与自然的互相影响、人对环境的调适与和改造,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统一。人文地理学重视的问题:1.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分析;2.地理环境的破坏,
8、对人口、文化、社会、政治的影响;3.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相应的人类行为的研究与分析;4.大规模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预测及其后果的综合评定。,2地表人文化过程,人地系统作为封闭系统,要持续生存,首先就必须保证它的稳定,也就是使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都处于稳定状态,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系统的稳定。系统的稳定意味着系统中各组分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同时各组分间是相互协调、适应的。也就是在一定的结构条件下,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与流动处于动态平衡。一个系统得以维持,不仅仅要具有完善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系统在面临变化和失稳时,能重新获得平衡和趋于稳定。人地系统的发展、稳定和应变能力,包括以下几个
9、基本要素:承载力、缓冲力、恢复力与生产力、需求力、调控力。前三个要素出于自然系统,后三个要素来自人类社会系统。它们决定了人地系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3.人地系统动力学,(二)区域研究,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我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资料来源:胡兆量等 中国文化地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8页,(三)空间分析,1、空间(1)空间的概念:地理学中的空间需要从经济、社会、自然或生物学上去解释,不局限于形态或几何层面。活动空间:个人的大部分活动涉及的空间,如家庭、近邻、经济、城市。行为
10、空间:指个人进行区位决定的区域,如在何处购物。感知空间、心智地图。,(三)空间分析,(2)空间模式与结构空间模式:地理现象分布呈现的明显的规则,或者说是明显集合特征。如城市的棋盘式格局。空间结构:不同地方的人群之间的相互依存,创造出人类占据地表的种种形式。反映了社会的空间差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三)空间分析,2、距离直线距离时间距离 心理距离社会距离距离摩擦,(三)空间分析,3、联系空间相互作用:通过人口、物资、资本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距离衰减性。网络: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联系和交流系统,是空间相互作用的载体。可达性: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是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首要
11、条件。,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12、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内容繁多,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只有对所有关联因素进行认真细致地综合,从总体特性进行研究,注重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节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 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
13、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因果关系。,二、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近代 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俄国流派:以经济地理学代替人文地理学,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空间科学的进步,西方的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一个
14、蓬勃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进人“新地理学”时代。,1、产生背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各国之间学术交流增强;人地关系的变化,迫切需要解决一些新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新技术革命的出现(the third tides),新技术、新方法在传统地理学中的应用。,2、发展阶段:战后初期,区域学派的观点占上风;20世纪50、60年代,计量地理学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倾向,行为地理学、福利地理学等发展 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苏联的二元论,现代人文地理学特征,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
15、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第一,转变战前学科内部孤立演进的局面,从经济学、社会学与政治学引进了一些新观念。第二,从以前侧重于区域描述,改变为对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地点或地方关系的诠释。第三,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理论基础,提高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地位.第四,城市、社会、政治和工业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开始受到相当的重视(Johnston和Gregory,1984)。,现代人文地理学特征,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新的研究方法:A、计量方法:20世纪60、70年代,许多人文地理学
16、家,热情地接受和发展了计量量革命,并提出了诸如区位分析和空间科学等分支学科。B、行为革命: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引入心理学分析方法,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C、遥感技术:新的观察、收集、分析资料的手段。,现代人文地理学特征,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人文化的倾向愈益明显;应用得到了加强。协调人地关系成为研究的新课题人文化和社会化倾向性增强。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的研究,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民族地理学、宗教地理学、犯罪地理学等新兴分支学科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趋向于实用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结合日益紧密,地区开发,资源评价与开发,区域发展分析,城
17、市与区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等。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更加广泛。一些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分支学科蓬勃发展,如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第三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古代的人文地理学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建国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禹贡: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先秦时期的一部综合文化典籍山海经,作者及年代尚有争议。山海经一说为经多人手编辑而成,后人假托禹、益。清代才据为秦、汉人所作,袁柯认为成书于汉初,作者并非一人。汉刘歆父子
18、整理成书由32篇定为18篇,并认为是禹、益所作。以山为纲,以海为线记载古代河流、植物、动物和矿产。记载山名5300余,水名250余,动物120余,植物50余。,历代地方志,1840年至1949年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西方科学思想大量传人中国。西方近代人文地理思想传人中国,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西方学者来华。另一种是通过留学生归国后,翻译出版西方的近代人文地理著作及自己著书立说。1909年张相文、翁文灏、蔡元培、白眉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国地学会,张相文为首任会长。翌年,该会创办了地学杂志、地学丛书,为传播人文地理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自1929年起,国内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地理系(科
19、),开设人文地理学课程。1934年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并出版了地理学报。1940年,在重庆北碚成立了中国地理研究所,它是政府设置的第一个地理研究机构,由黄国璋当第一任所长并创办地理杂志,人文地理学亦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中国近代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绪论,1.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前期销声匿迹和后期复兴发展。(1)以经济地理学取代人文地理学;(2)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与发展。2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理论体系松散(2)各分支学科的发展不平衡(3)人文地理学创新艰难 3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1)实用方向发展(2)应用方向发展(3)综合化倾向(4)强
20、化开放意识(5)深化可持续发展,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一、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2、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 3、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二、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应用价值(一)区域规划:(1)空间规划:对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的划分,指明各地区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生产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指出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长远方向和解决途径。,(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每五年编制一次,内容全面广泛,既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的发展计划,也包括商业、财政、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计
21、划。已经从单纯的经济计划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空间发展规划转变。,城市研究产业研究,尤其重视产业结构的重构与转移研究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战略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城市社会区与社会极化、新城市富裕阶层、新城市贫困现象、城市异质社区,(二)城镇规划,郊区的蔓延,社会隔离,图4-45:1990年代北京郊区的别墅区与棚户区分布,图4.5.16-44中产阶级门户社区http:/,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城市化,图4-18:南非约翰内斯堡郊外索维托贫民窟(顾朝林摄,2003年6月),贫困问题,图4.5.18-47 城市贫民窟来源:united nations,The Millennium De
22、velopment Goals Report,2005,P.:38,交通与环境问题,图4.5.20-48拥堵的北京“快速”路(http:/,图4-49无处安放的垃圾(http:/,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二、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应用价值(三)其他方面 环境保护、环境分析预测和区域生态设计,参与国土整治和土地利用规划;积极投身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旅游规划与设计工作;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防治,第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文化教育功能普及人文地理知识 加强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思考题,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