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54699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4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儒学的兴起,一、儒学兴起的背景,1、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焚书坑儒: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1)

2、背景: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一些儒生和方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一、儒学兴起的背景,1、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2)评价:,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使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实质:,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一、儒学兴起的背景,1、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2、汉初休养生息儒家思想逐渐复苏,汉初以黄老之术治国(“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的“无为而治”),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实

3、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相近,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政治氛围下,儒家思想得以逐渐复苏.,二、儒学兴起的表现,1、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背景:西汉社会存在诸多问题(王国、边境、土地兼并问题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士治理国家;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董仲舒生平,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4、(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提出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二、儒学兴起的表现,1、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背景,外儒内法,(2)特点:,带有神学倾向,(3)影响:,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二、儒学兴起的表现,1、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2)太学影响:A、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加强了儒学的统

5、治地位)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并促进了文化传播;C、一般地主子弟入仕的门径得以拓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状况。,(1)教育体制:A、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B、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二、儒学兴起的表现,1、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太学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科举制度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国古代的三种选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世官制:始于夏商,盛于周,终于战国。周世官制与当时推行的宗法制分封制紧密结合,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世代垄断官职,占有封地。春秋战国时,社会开始大变

6、革。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世官制时代结束。,察举制: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它开始于高祖刘邦,初步形成于汉文帝,定制于汉武帝,东汉末年因战争频仍而无法推行。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即“选贤使能”。考核能力的办法是“对策”:皇帝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策问,被逐级举荐到朝廷的人把答案也写在竹简上,叫做对策。皇帝根据对策来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下。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得到汉武帝赏识的。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把持乡举里选,使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依据。察举制作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起了一定

7、的作用。,科举制,(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3)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繁荣,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 公正原则;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科举制:一种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的制度。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极盛而衰于明清,1905年废除。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大量

8、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宋代科举仿行唐制,但在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录取人数和考风考纪等方面做了很大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明清两代的科举制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以朱熹的集注为解释依据,不准发挥个人见解,文章的格式严格规定为八股文。明清时代的科举制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科举制使许多士人幻想“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儒家的经书和文选等典籍方面。因此,科举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起着很大作用。但也导致了士人知识结构的偏狭。,兴起,成正统,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成体系,遭冷遇,春秋战国,焚书坑儒,沉重打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建太学,科举制,正统地位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