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964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概述).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教研室 倪超慧TEL:QQ:55272528,课程介绍,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时:16学时(8节理论、8节上机),什么是信息资源,广义:指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含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因素。狭义:只限于信息本身,而不包括其他因素。定义: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信息的集合。,什么是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信息社会对个人品质、道德观念、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的总合,或信息时代国民应有的素质,包括品质和能力两个方面。狭义指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与品质。,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文化积淀的

2、产物,人是环境的产物。信息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社会演进的要求也是文化积淀的结果。英语中literacy 翻译成汉语是有文化的意思,它的否定表达方式是“非文盲”,反义词是文盲(illiteracy)。在传统社会里,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有文化的只限于少数人。中世纪的欧洲,文化掌握在天主教神职人员之手,目不识丁的国王,屡见于史。中世纪晚期,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化的普及开辟了道路。工业社会需要有文化的劳动力,提出了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要求。Literacy 的标准是会读、会写、会算。图书馆事业兴起后,开展用户教育提出了图书馆素质(或文化)问题,称之为library literacy。计算机普及后,为了加强

3、计算机技能教育,便有了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或计算机素质之说,也有称之为数字化素质(digital literacy)网络素质(network literacy)和媒体素质(meidia literacy)的。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里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aski)1974年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学委员会上,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的概念,他把信息素质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

4、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专业人员需求的急剧增加和信息技术教育的蓬勃兴起,人们对信息社会本质和信息素质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图书 60多万种/每年科技期刊 14多万种/每年专利说明书 100多万件/每年会议论文 10多万篇/每年,为什么要学习文献检索?,1.数量庞大2.发表分散、内容重复3.类型繁多,迅速向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4.文献信息更新周期缩短,交流速度加快,文献信息资源存在于文献中,通过阅读、视听获得。这是收集、获取和整理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信息资源的主体之一。,文献检索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是

5、文献检索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我们学生文献检索是知识更新的手段通过文献检索获取学术动态通过文献检索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是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学的能力文献检索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主要内容:,哪里查找文献信息,怎么查找文献信息,如何利用文献信息,这门课的目的(Purpose)是什么 目的:系统了解和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类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方法。解决的问题 信息的选择 信息的检索,教学目的和考核一、教学目的 A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B 掌握基本的检索技能二、考核 平时考勤+上机作业+期末考试,教学内容,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和理论二、网络信息利用(计算机信息检索基础、网 络信息资源检索)三、中文数据库(CNKI)四、中文电子图书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五、国外数据库(SpringerLink、EBSCO)六、特种文献及其检索(专利文献、标准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