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49829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配置与优化.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六章 信息资源配置概述,本章学习要点掌握:信息资源配置的含义、原则 理解:信息资源宏观配置与测度了解:信息效率与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与失灵,2,6.1 信息资源配置含义、内容及层次,1)、信息资源配置的含义与内容 信息资源配置是以人们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依据、以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为指针,来调整当前的信息资源分布和分配预期的信息资源的过程。,3,信息资源配置包括两方面内容:(1)存量配置:当前不合理的信息资源分布状况的调整问题,存量配置主要表现为载体形式的信息资源的再配置;(2)增量配置:新增信息资源的配置,增量配置主要表现为配置经费的切分和调整。增量配置只有与存量配置相互协调和互为补充,才

2、能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无论是存量配置还是增量配置,都是地区、行业和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量的增减和流动变迁。,4,2).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1)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 一是国家信息资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主要是国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组成结构的设计和动态平衡发展;二是现有信息资源分布状况的调整,主要是地区和行业之闯以及地区和行业内部的组织之间不合理的信息资源存量的调剂和互补余缺;三是新增信息资源的规划,主要是新增信息资源在地区和行业之间以及地区和行业内部的组织之间的分配及其比例的确定。,5,(2)信息资源的中观配置 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配置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实现对

3、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协调和开发利用活动,以及组织、协调与其他地区、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3)信息资源的微观配置 一般是由企业等基层经济实体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企业等基层经济实体中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CIO-首席信息官 的出现,成为一种微观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或制度。,6,6.2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原则与方法,1).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均衡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所谓均衡合理配置,是指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权衡国家、地区、部门、组织和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先后、有缓急

4、、有侧重、有倾斜、有计划地配置信息资源。,7,2).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1)需求性原则。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不同信息需要,这是有效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2)公平和效率原则。公平就是要确保每个信息使用者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效率则是在必要的公平前提下,考虑优先满足哪类信息使用人的需求或人们的哪类信息需求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和价值,即在兼顾公平的同时有所侧重和倾斜;(3)利用性原则。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查,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8,(1)信息资源配置管理的经济手段 管理者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的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

5、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协调和控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2)信息资源配置的法律手段 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管理者依靠国家政权的立法,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构,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机构之间及各环节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维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正常秩序。,3).信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方法,9,(3)信息资源配置的行政手段 管理者凭借国家机器的权威性,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与信息资源配置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我国现阶段信息资源配置的正确方法应当是: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并强调各种手

6、段的协调与配合。,10,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配置状况反映在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R1)和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R2)两方面。一般用“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R值)来测度。信息资源丰裕系数,它可以定量信息资源的储备与发展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全面准确地测度信息资源的内在发展规律。计算公式为:,6.3 信息资源宏观配置的测度,11,人均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1的计算公式为:,式中:P1为数据库数量;P2为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P3为图书报刊出版数量;P4为视听产品生产数量;M为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12,人均信息资源发展潜力R2的计算公式为:,式中: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 S2代表信息资源

7、的处理能力,S1的测度公式为:,Q1、Q2、Q3、Q4、Q5、Q6分别为计算机、文化设施、新闻设施、娱乐设施、邮电设施、通信设施的拥有量。,13,S2的测度公式为:,T1、T2、T3、T4、T5分别为识字人数、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科研人员数、政府部门人数、咨询机构人数。,14,1991年,美国的R=3.4768。说明美国:一是具备强大的信息资源生产能力,二是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发展潜力。如计算机软件销售额占世界的39.23%;数据库占60%;视听产品占40%。,15,例题,某市2005年的人口数量为1270万人,每年全市的申请专利和商标数量为1.27万;图书报刊出版数量289.4万册;视听

8、产品生产数量91.6万部。计算机普及率为5%;文化设施拥有量(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和文化馆)4800个;新闻设施拥有量(电台、电视台)41个;娱乐设施拥有量(主要指电视机拥有量)381万;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12.7万;通信设施普及率(固定移动电话机)70%。整个城市人口识字率95%;在校接受教育人数约为208万;在政府,科研机构及咨询机构工作的人数为共173万人。问(1)请利用所给数据分别计算出2005年该市: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2)你认为该市的信息资源丰裕程度如何?,16,解: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R1,17,由此可见,该市的信息资源较为丰裕。,18,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