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59487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课时一鲁教版.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上海南京路夜景,此图说明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规模非农产业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3、城市的形成: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4、城市的发展:外在规模的扩大与内涵的提升。,早起城市起源,尼罗河谷地(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三角洲),黄河中下游平原(黄河流域),共同特征: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大城市是在小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最早的城市是如何起源的呢?1.城市起源地,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经济增长,城市发展的前期:,城市发展的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

2、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产业以工业为主,城市中心为工业区,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中心的工业用地让位于商业用地和市政用地,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土地被占用,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音)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环流,二、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农业活动 非农业活动,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

3、生产活动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的主要指标: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最重要的指标是:正:相辅相成 反:过度城市化 滞后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动力机制,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工业革命以前工业革命以后二战以后,早期城市:小而少特点:一般有城墙,职能以商业、政治、宗教、军事为主,发展缓慢,被称为“静态城市”涌现大批工矿业城市,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以空前速度发展

4、,大城市不断涌现,出现超级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城乡差别缩小,世界六大城市群带,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4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5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6长三角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城市化新特点,一 二 三,4、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阶段,城市化水平%,907030,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阶段,早期: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持续增加。,中期:市中心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迁移,郊区城市化推进迅速。,成熟:城市化保

5、持在高水平,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扩散趋势,工业城镇、卫星城镇发展较快,生态城市建设得到广泛重视。,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虚假或滞后城市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来自:联合国人口司。,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与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广

6、阔的郊区甚至小城镇或乡村迁移,老的中心城区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逆城市化首先出现在欧美等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以美国尤为突出。与逆城市化现象相联系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有的中心城市功能衰退,环境恶劣,出现内城衰落现象。,逆城市化,(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2)目前在一些西方大城市,还出现了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主要有三种方式:郊区城市化

7、,即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资金和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美国人的住宅:美国私车拥有率相当高,23的人住别墅,美国人要求自己的家既有现代城市的一切方便,又要具有返璞归真的乡村意境和自然风光,因此住宅多建在现代都市的郊区。住宅选址多在贴近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由于美国地多人少,每户住宅占地较大,很少有环境污染和拥挤的现象。美国人非常注重住宅区的艺术处理,在住宅初具规模后,他们便会考虑一些艺术化渲染。例如:修建一些风格性的住宅装饰、花园、喷泉等等,大部分住宅区都铺满草皮,到处是芳草成茵、树木花卉繁茂的景观。,印度到处充斥著都市贫

8、民窟,无地的贫民飘移到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过著最穷困的日子。,1、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城市产业活动高度密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迅猛增长,2、“城市病”,市中心人口过度密集,住房紧张、绿地减少,环境污染、生态退化、耕地减少等,地价昂贵,就业困难、贫富分化、内城衰退、犯罪率高等,交通拥堵,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合理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人口和工业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改善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大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我国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发展方针,

9、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注意】我国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意义:缩小城乡差别、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巩固练习,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CA、城市的人口规模 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特大城市数量2、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BA、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D、大

10、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3、读“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然后分析回答:,(1)根据城市化水平,辨别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 曲线。(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1 2 3(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4)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其的发展水平。,10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Aa-d-b-c Ba-c-d-b Cd-b-c-a Dc-d-b-a11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

11、小12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3)、此过程称为。,t1,t2,t3,t4,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逐渐提高,城市化,以上海为例,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市。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域基础。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的小位置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