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59936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程序.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 数据的概念与种类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与程序第三节 统计表第四节 统计图,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数据的概念与种类,一、数据的概念与特点(一)数据的概念 数据即带有单位的数,它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数或者测量所得到描述事物特征的数量依据。换句话说,数据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二)数据的特点,变异性 数据的变异性是指对客观事物观察或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其数值大小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表示出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规律性 数据的规律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其数值呈现出差异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数据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二、数据的种类,(一)

2、按变量的测量水平分,可分为:称名变量、等级变量和比率变量1.称名变量:是指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用 来划分、区别事物的不同种类所形成的变量。例如: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2.等级变量:又称顺序变量,是指在对事物的分类过程中,依据事物某种属性程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形成的变量。3.等距变量:是指在观测标识事物某一特定属性时,具有相对参照点、相等单位的变量。4.比率变量:是指既有绝对参照点,又有相同单位的变量。如物体的长度、重量、体积等。,(二)按数据的获得方式分,可分成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1.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的方式得到的数据。如:学校数、教师数、学生数等。2.测量数据:需要借助一定的

3、测量工具来获得。如:身高、体重、考试分数等。,(三)按数据分布的形式分,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1.离散变量:是指在量尺上其取值有限且彼此不连续的数据。特点:代数轴上可能取到的有限个点值;以整数的形式出现,小数或分数没有实际含义。2.连续变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取值无限多的变量。特点:代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具有实数的稠密性。,确定实限的方法:,连续变量取值的表述形式加上它最末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值,为实上限;减去它最末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值,为实下限。例:确定连续变量取值19的实限。解:19的最末一个数位的单位值是1,一半是0.5,所以19的上限是19+0.5=19.5,下限为19-0.

4、5=18.5。即19的实际代表范围是18.5,19.5)这一左闭右开区间。,练习:,1.确定连续变量取值15.6的实限2.确定连续变量取值10.00的实限,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与程序,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意义首先,统计资料的整理是对统计调查的进一步深化。其次,统计资料的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二、统计资料整理的程序(一)分组 分组:即根据研究的任务及统计事项内在的特征,按一定的标志把数据资料进行归类,将性质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有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标志:指统计总体内各单位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单位的属性或特征。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二)汇总(三)列统计表 统计表:就是把统计指标和被说明的

5、统计事项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如:,表1 某中学教职工学历情况统计,第三节 统计表,一、统计表的作用与种类(一)统计表的作用 统计表作为统计资料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自下而上定期地向上级行政部门传送统计资料的重要载体。(二)统计表的种类1.简单表:又称单项表,只按一个标志简单列出调查单位(名称、地点)、时序(年、月)或统计指标名称的统计表。如:,表 2 某中学教师20022005年度公开发表论文统计表,表 3 某学校男女学生人数统计表,2.分组表:将统计资料按某个标志(品质或数量)进行分组列成的统计表例如:,3.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列成的 例如:,表4 客户产品销

6、售情况统计表,二、次数分布表 表现总体单位在各组的次数分配情况的统计表,叫做次数分布表。,(一)简单次数分布表 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一般步骤如下:1.求全距:全距(range)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用符号R表示,全距的计算公式是:,2.定组数 定组数就是将全距分为若干组。用符号k表示。组数多少没有严格规定,视资料的性质和数据多少而定。组数不宜太多,太多不但计算麻烦,而且范围太小,不能明显表示出分布的主要趋势。但也不宜太少,太少则可能把很多不同事实归于一类,其分布的主要特征被掩盖。一般分组以1020组以下为宜。,3.求组距,组距就是每组的间隔,常以i表示,组距一般是相等的,组距

7、的大小是由全距的长短以及组数的多少决定的。组距(i)=全距(R)/组数(k)一般是取5的倍数,如5,10,,4.定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始点界限。起点值称组下限,终点值称组上限。次数分布表中最高组的上限应为全部观测值中的最大值,而最低组的下限应为最小值。但是有时为了方便计算,常把最高组的上限和最低组的下限稍作延伸,使组限整齐。组限有表述组限和精确组限两种。如:35,39)为表述组限 34.5,39.5)为精确组限,5.求组中值,组中值是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用符号X c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或:组中值=组的精确上限-组距/2 组中值=组的精确下限+组距/2

8、 6.归类划记当组距、组限、组中值确定后,就可以把原始数据一个一个地归类于适当组内,用“正”或“”号划记。,7.记录次数 依次将各组划记的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组别内,次数用符号 f 来表示。8.核对 避免重复或遗漏。,练习:下面是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请以10为组数,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表5 50名学生数学成绩,表6 次数分布表,(二)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可以是从下向上累积,也可以从下向上累积,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进一步不用累积次数除以总次数,则可以得到某一上限分数以下占全体人数的百分比。,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表示统计事项数量关系的图形,叫统计图。一、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1.确定制图目的。2.

9、选择图形。3.加工计算图示资料。4.绘制图形。5.填写图名,加注数据、图列及文字说明。6.附加各种装饰。,第四节 统计图,二、几种常见的统计图,(一)条形图 条形图是用相同宽度的条形长短或高度来比较图示指标数值大小的图形。常用它来表现同类指标的对比关系。,表 某校学生实验能力次数统计图,复合条形图和分段条形图是把两套以上条形画在一起,用以反映有联系的两种以上的统计事项。,班级,人数,练习:根据下表,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二)圆形图,圆形图是用圆形内扇形面积的大小来说明总体结构的图形。,或饼形图,本科研究生高中专科,某学校员工学历情况统计图,(三)曲线图,人们常用曲线图来描绘统计事项总体指标的动态、研究对象间依存关系以及总体各单位的分配情况等。1.动态曲线图 动态曲线图是表现统计事项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数值发展变化趋势的图形。如下图:,2.依存关系曲线图 依存关系曲线图是描述统计事项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图形。,同比系数:平均数/年级平均数,3.次数分布曲线图,次数分布图是根据次数分布表画出来的,主要有次数分布多边图、次数分布直方图、累积次数分布图。,次数分布直方图,四、绘制统计图的一般原则,1.图示的内容要简明扼要2.图示的形式要生动鲜明3.图形的设计要符合科学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