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660758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语言炼字详解.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型,古代诗歌鉴赏,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古代诗歌鉴赏,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青峰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炼字的一般规律:,古代诗歌鉴赏,鉴赏精练的动词,鉴赏精练的形容词,鉴赏精练的数量词,鉴赏精练的副词。,“炼字”的对象常是哪些

2、词?,古代诗歌鉴赏,例题:南浦别 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古代诗歌鉴赏,答案示例:,解释字义,描述景象,点出感情,古代诗歌鉴赏,炼 动 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

3、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古代诗歌鉴赏,襄邑道中 宋 陈与义 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你认为“花两岸照船红”中的第一字用哪个好,说说理由?,飞落扬,飞,古代诗歌鉴赏,答案示例:,“飞”是一个用得精练的动词,有“飞快”、“纷飞”之义。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见,衬托出行船之快;又描写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情景。用一“飞”字把一个飞动着的花的世界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解释字义),(描述景象),(意境或感情),古代诗歌鉴赏,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

4、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古代诗歌鉴赏,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对”有“两两相对”的含义。“敌”有“敌对相斗”的意思。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敌不过)“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孤独悲愁的 情感。,答案示例:,(解释含义),(描述景象,烘托意境),(表达感情),古代诗歌鉴赏,炼 形 容 词,古代诗歌鉴赏,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诗人写于再次被贬的时候。联系第三、四句,赏析“乱”字运用的好处,古代诗歌

5、鉴赏,“乱”,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之意。(解释词义)莺鸣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描述景象)“乱”字表达诗人仕途失意,远离故乡的愁闷心情。(表达情感),答案示例:,古代诗歌鉴赏,1、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为动词。2、一种是表颜色的形容词。3、形容词的重叠运用。4、具有双关意义的形容词。,有几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古代诗歌鉴赏,一、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1、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2、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

6、成后面的问题。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鉴赏,“雪”隐喻了白发。(解释喻义)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深沉。(表达效果),答案示例:,古代诗歌鉴赏,晴景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

7、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你觉得好吗?,二、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古代诗歌鉴赏,“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破)“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解释词义)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描述景象)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构成意境)(立),答案示例:,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 寇准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注】本诗写于作者罢相之时。离心:离开汴京的心情。麦秋:秋天是谷物收成的季节。初夏正是麦熟的时候,所以古人将初夏称为“麦秋”。请赏

8、析“离心杳杳思迟迟”叠词运用的妙处。,古代诗歌鉴赏,“杳”一般是萦绕不断、悠远绵长之意。(解释词义)叠词“杳杳”的运用,强调了离开京城的惆怅心情的悠远绵长。(表达效果)“迟”是迟钝之意。“迟迟”指思绪变得迟钝。(解释词义)叠词“杳杳”“迟迟”的运用,强调了诗人心情的忧郁惆怅恍惚。(作者情感),答案示例:,古代诗歌鉴赏,叠词就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叠词的表达效果:,古代诗歌鉴赏,三、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9、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其妙在何处?,古代诗歌鉴赏,“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解释词义,描述景象,表达效果,古

10、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炼 副 词,古代诗歌鉴赏,古诗常用的表示范围的副词有都、皆、尽、一律、只、但、仅、惟、单单、偏等等。“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房前屋后“皆”春水漫漫,“但”有鸥鸟为友,“皆”“但”两个表示范围的副词突出诗人虽然清闲但太寂寞,深盼友人来此的情绪,也为下文友人的意外来访带来的惊喜作了铺垫映衬。,古代诗歌鉴赏,古诗中经常使用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总是,表示频率的副词,强调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被历

11、史的风风雨雨吹散是必然的规律,又有几多沧桑和无奈。,古诗也常用“再”“又”“还”“也”等表示频率的副词。,古代诗歌鉴赏,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乐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古代诗歌鉴赏,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前村

12、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早梅,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一,炼 数 量 词,古代诗歌鉴赏,小结:不管是动词、形容词还是数词,鉴赏时一般都是从它展现景象和表达情感两个角度去思考。同时一定要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诗,鉴赏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锦 薛 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答:“寒”,寒冷;“微”,微小。(步骤一)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步骤二)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步骤三),(2)答: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巩固练习,解释字义,描述景象,点出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