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论.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1676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病毒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病毒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病毒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病毒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分论.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十一章 肠道感染病毒,第三篇 医学相关病毒,第31章 肠道感染病毒Gastrointestine-Infected Viruses,教学大纲,掌握内容肠道病毒种类及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熟悉内容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0型、71型的致病性急性胃肠炎病毒种类及致病性了解内容急性胃肠炎的防治原则,肠道感染病毒,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和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第一节 肠道病毒属,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心肌炎、手足口病等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特点,病毒结

2、构球形,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核酸为+ssRNA,有感染性衣壳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RNA 结合病毒复制在细胞质内完成感染细胞有明显CPE,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耐酸,耐乙醚,在pH3-9稳定,可在污水、粪便中存活数周;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引起疾病粪-口传播为主,肠细胞内增殖,能侵入血流、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多样化,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http:/,http:/,生物学性状,典型的小RNA病毒有3个血清型人是自然界循环中唯一的宿主可感染人或猴的细胞,致病性,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所致疾病 多见儿童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中枢

3、神经系统和脑膜感染 1%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0.1%,http:/www.cavax.org/ymzsview.asp?id=305,http:/,免疫性,牢固特异免疫,体液免疫为主肠道局部sIgA血液中和性IgG、IgM抗体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预防原则,1985350,000 Cases125 Countries 2009 969 Cases4 Countries,http:/www.travelhealth.gov.hk/english/travel_related_diseases/poliomyelitis.html,一

4、般预防特异预防,减毒活疫苗(OPV)三价混合疫苗优点:肠道增殖而不致病,用量小,次数少;产生局部和全身免疫,免疫效果好;能扩大免疫效果,持久缺点:易失活,运输、保存不便;有复毒的可能;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禁用 免疫方案:一岁之内连服四次,每次间隔一月,4岁加强一次,http:/,灭活疫苗(IPV)三价混合疫苗优点便于保存、运输无复毒危险副作用小缺点不能产生局部免疫接种量大,使用不方便,接种面必须广,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和埃可病毒(echovirus),柯萨奇病毒A 组(23个血清型):广泛肌炎 B 组(6个血清型):心肌炎、脑炎,埃可病毒ECHO病毒:18个血清型,致病性

5、,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B组柯萨奇病毒,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粪-口,http:/,所致疾病,心肌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峡炎婴儿全身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16型6个月至3岁儿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呈区域流行,http:/,疱疹性咽峡炎A组柯萨奇病毒发热、咽喉痛、水疱性溃疡,http:/,无菌性脑膜炎B组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7、9型埃可病毒婴儿全身感染性疾病B组柯萨奇病毒,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没有特异的治疗药物及疫苗,新肠道病毒,包括 68 71 型 新肠道病毒 71 型: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新肠道病毒 68 型:支气管炎、肺炎新

6、肠道病毒 69 型:不清新肠道病毒 70 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第二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胃肠炎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除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外,大多数胃肠炎由病毒引起 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科:诺瓦克病毒、小圆形结构病毒腺病毒科:F亚属40、41型星状病毒科:星状病毒,轮状病毒,婴幼儿及动物胃肠炎,http:/.hk/imgres?q=%E8%BD%AE%E7%8A%B6%E7%97%85%E6%AF%92&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tbm=isch&tbnid=TxByf2NkuuLl6M:&imgrefurl=http:/203.69.179.

7、10/taitam/pedia/mmh/tc_pro_pg3.html&docid=wywYDaP4VaIseM&imgurl=http:/203.69.179.10/taitam/pedia/mmh/imagens/img_mapa.jpg&w=500&h=290&ei=TRajUOmpA6GgigfNi4HQCg&zoom=1&biw=1371&bih=584&iact=rc&dur=297&sig=115811877666380488513&page=1&tbnh=132&tbnw=227&start=0&ndsp=11&ved=1t:429,r:7,s:0,i:98&tx=132&ty

8、=60,生物学性状,球形、双衣 壳、无包膜线形、分节 段、双链RNA,http:/,致病性和免疫性,A组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最重要病原体6个月至两岁儿童粪口途径传播秋冬为流行季节,http:/,B组轮状病毒是引起成人腹泻的病原体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感染1545岁的青壮年C组轮状病毒在儿童腹泻中常为散发特异性抗体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电子显微镜检查病毒基因组检测其他方法,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尚无治疗感染的有效药物,杯状病毒及星状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口感染人杯状病毒易感染婴儿及学龄儿童小圆形结构病毒感染以成人最为多见呕吐、腹泻、发热等注意饮食卫

9、生,无特异治疗方法,肠道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以41血清型流行最常见以水泻为主要症状,并伴有发热,小 结,肠道病毒种类及共同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性及防治原则柯萨奇病毒分组及致病性 肠道病毒70型、肠道病毒71型的致病性,问 题,肠道病毒有哪些?是不是肠道感染的所有病毒都称为肠道病毒?简要说明肠道病毒的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机制是么?如何预防脊灰?B组柯萨奇病毒的致病有何特点?,第三十二章 呼吸道病毒,第三篇 医学相关病毒,第32章 呼吸道病毒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教学大纲,掌握内容常见呼吸

10、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形态结构、分型与变异;微生物学检查法麻疹病毒致病性及其与SSPE的关系 熟悉内容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流感的防治原则腮线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病性;风疹病毒致病特点了解内容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病毒等其它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呼吸道病毒种类,正粘病毒流感病毒A,B,C型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us),生物学性状,形状球形或者椭圆形,80-120nm结构核衣壳由8个核酸节段和核蛋白及RNA聚合酶复合体组成包膜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11、,糖蛋白,三聚体每条单体被蛋白酶消化成HA1、HA2二个多肽HA抗原结构易发生变异,血凝素(Hemagglutinin,HA),HA的主要功能凝集红细胞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即出现血凝现象吸附宿主细胞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并有膜融合活性,是病毒引起感染的关键抗原性其抗体既可抑制血凝现象,又可中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糖蛋白,四聚体功能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具有抗原性,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分 型,变 异,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编码表面抗原(HA、NA)基因点突变累积导致抗原位点的改变,属量变,变异幅度小

12、,即亚型内变异引起小规模流行,与人群免疫力选择有关抗原转变(Antigen shift)由于基因组重配导致病毒一种或两种抗原发生变异,属质变,变异幅度大,形成新亚型由于人群完全缺少对新亚型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引起大流行,1.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发于1918年1月美国东部,1918年4月在法国军队中流行,以后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关于这次大流行的病原,据血清学溯源,认为是由猪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2.19571958年大流行 1957年2月首发于中国贵州西部,2月中旬在贵阳分离出病毒为H2N

13、2(称为甲2型),3月传播到全国,4月在香港流行,以后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现后,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3.19681969年大流行 1968年7月中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新亚型流感流行,新分离病毒抗原为H3N2(称为甲3型)。传播路线与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低于H2N2型。H3N2病毒出现后,H2N2病毒在人群中消失。,培养特性,鸡胚接种初次接种羊膜腔再次接种尿囊腔细胞培养猴肾原代、狗肾传代(MDCK),抵抗力,弱、不耐热、56 30min杀灭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致病性,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被感染动物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间接接触,机理在呼

14、吸道柱状上皮增殖,不引起病毒血症NA可降低细胞表面粘度,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便于病毒侵袭,致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慢性病患者原发性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免疫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标本:口腔含漱液培养:鸡胚尿囊腔结果: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实验查病毒可溶性抗原快速诊断:IF、PCR,预 防,灭活病毒疫苗,定期注射病毒亚单位疫苗:HA/NA对症治疗,防止细菌性并发症,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甲型流感病毒的H1和H3亚型较易感禽流感的流行

15、,可通过与人类毒株互换基因片段,发生人类流感病毒的遗传重组,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时间表,致病性,传染源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野禽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目前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隐性带毒者,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监测及控制,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http:/,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特点携带有1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预防与治疗,http:/,第二节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共同性状,150-300nm,比正

16、粘病毒要大-ssRNA,不分节段,没有感染性在猴肾细胞增殖,并有血凝现象病毒表面有两种蛋白突起HN蛋白F蛋白(融合蛋白),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但并发症常见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ssRNA,不分节段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即可灭活,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出疹前6天和出疹后3天都有传染性传播途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或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接触后几乎全部发病,致病过程,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现koplik斑(有助于早期诊断,出疹前1-2

17、天)从头部始全身皮疹(需约3天),http:/,呼吸道并发症气管炎、咳嗽,支气管肺炎,最常见(4%)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免疫性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好发于6个月到5岁儿童6个月内从母体得到抗体麻疹发病期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终生免疫,微生物学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诊断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快速诊断,预防隔离患者人工自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球形,不分节段-ssRNA包膜糖蛋白突起HN蛋白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F糖蛋白(融合蛋白)使细胞融合和溶解红细胞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5个血清型,飞沫传播或

18、直接接触传播仅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不入血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严重哮喘、支气管肺炎和肺炎诊断病毒分离和免疫荧光查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行于冬季、早春,传染性强,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经飞沫传播,也可经手和物体表面传播潜伏期45天,排毒可持续15周引起6个月以下婴幼儿的严重呼吸道感染: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免疫力不强无有效预防疫苗,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自然储存宿主飞沫传播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可用减毒活疫苗,http:/,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在青

19、年和成人中广泛传播引起广泛呼吸道病症,第三节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29EOC43SARS冠状病毒人肠道冠状病毒,http:/,生物学性状,呈多形性,80nm160nm,+ssRNA,不分节段包膜表面有多形性花瓣状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对理化因子的耐受力差,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 CoV,SARS 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生物学性状,60-130nm,包膜表面有明显突起+ssRNA,29.7KB,编码20多个蛋白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型的SARS症状,http:/,http:/,SARS传播和流行,http:

20、/,致病性,传染源:SARS患者传播途径: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易感者人类对SARS冠状病毒无天然免疫力,患者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等密切接触者是本病高危人群,发病机理,病毒在呼吸道粘膜上皮内复制,引起病毒血症。侵袭的细胞包括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弥漫性肺泡损伤和弥漫性肺实变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所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常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http:/,诊 断,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病毒分离RT-PCR免疫荧光、ELISA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病原学诊断尚不成熟,预 防,总则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环节早发

21、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就地隔离,就地治疗,避免远距离传播,第四节 风疹病毒,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风疹病毒属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自然宿主,致病性,儿童是主要易感者呼吸道传播发热、皮疹可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妇妊娠早期胎儿畸形、死亡、流产或产后死亡畸形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预防及免疫,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母亲抗体可保护胎儿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三联疫苗(MMR)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组成的三联疫苗,小 结,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及引起疾病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法麻疹病毒与SSPE的关系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致

22、病性;风疹病毒致病特点,问 题,流感病毒有哪些型别?分型和分亚型的依据是什么?甲型流感病毒为什么易引起世界性大流性?副粘病毒有哪些?引起什么疾病?麻疹病毒引起什么疾病?如何预防?简述风疹病毒与优生优育的关系普通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有何异同?,第三十三章 虫媒病毒,第三十三章 虫媒病毒Arbovirus,第三篇 医学相关病毒,掌握内容我国常见虫媒病毒种类及共同特性登革病毒流行环节及引起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及引起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森林脑炎病毒的流行环节及引起疾病了解内容流行性乙脑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及登革病毒的免疫性及防治原则,教学大纲,虫媒病毒,可以通过吸血昆虫媒

23、介引起人类疾病的病毒虫媒病毒包括3个病毒科黄病毒科(Flaviviridae)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布尼雅病毒科(Bunyaviridae),主要虫媒病毒的媒介及其所致疾病,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有6种,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基孔贡亚热,第一节 登革病毒Dengus virus,生物学性状,呈球形55nm,+ssRNA,有包膜病毒RNA具有传染性4个血清型,有交叉反应,传播环节,自然宿主人、灵长类蚊子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途径,蚊 人 蚊,临床表现,隐性感染率高登革热发热肌肉痛骨和关节痛,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临床表现,免疫性,主要引起体液

24、免疫同型抗体可以保持终生再次感染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微生物学检查法,病毒分离接种白纹伊蚊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患者血清中病毒IgM病毒核酸检测RT-PCR原位杂交,防治原则,预防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virus,概况,引起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由日本学者首先分离通过蚊子传播感染呈明显的季节性,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有包膜核衣壳二十面立体对称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对热、消毒剂比较敏感,致病性,存在蚊子和家畜体内家畜是病毒的扩增宿主传播媒介在中国是三节吻库蚊病毒可在蚊体越冬或经卵传代我国流行高峰:南方6-7月

25、,北方7-8月,东北8-9月,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轻型 体温3839,神志清晰,多在一周内恢复中型 体温40左右,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病程约为10天重型 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恢复期精神异常及瘫痪暴发型 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免疫性,发病或隐性感染均可产生持久免疫力完整的血脑屏障和细胞免疫也有防御作用,微生物学诊断,病毒分离血液中和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比较困难血清学诊断早期诊断:血凝抑制抗体IgM,2-3w补体结合抗体,3-5w中和抗体:持续时间长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防治原则,宣传教育防蚊灭蚊对流行环节猪进行疫苗接种人工自动免疫:10岁以下儿童,在流行前一个月完

26、成,乙脑为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城市要求12小时内,农村要求24小时内报告向镇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疫情报告,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es,概况,引起的森林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蜱是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发生在春夏季感染者以林区人群、野外工作者为主在东北、西北林区有流行,致病性,病毒在蜱越冬,可经卵传播高热、头痛、恶心和呕吐,继之出现昏睡、外周型迟缓性麻痹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60 10min;乙醚等敏感,防治原则,灭蜱、防蜱叮咬接种灭活疫苗,小 结,虫媒病毒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森林脑炎病毒传播媒介及引起疾病,本章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问 题,什么是虫媒病毒?登革病毒的所致疾病及传播方式。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环节,如何控制?森林脑炎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