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2611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切实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县镇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现就推进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精品窗口”、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排头兵开好局的要求,以保护和发展辩证统一为原则,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推进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高品质建设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高水平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二、复兴目标以千年古城复兴综合规划主要指标体系为基础,锚定“康乾一体、

2、古今共生、产城融合、全域美丽”的总目标,聚焦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三大领域,实施古城核心塑造、文化传承培优、重点产业振兴、基础设施提升、民生宜居提升等五大行动,将镇打造成为文化复兴、特色产业、百姓宜居、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五大标杆。三、主要任务(一)实施古城核心塑造行动。坚持核心内圈保建并重、镇区中圈优化功能、全域外圈整体美丽的原则,内圈深入挖掘“蔡家状元”“徐氏翰林”“朴学大师俞檄”“现代电影艺术家夏衍”等名人文化资源,高品质、科学性恢复和修复承厚堂、修吉堂等古建筑群,打造名人廊、状元墙等文化景观地标,通过考古勘察,局部展示古城墙及护城河历史格局景观。中圈优化教育医疗、市场商超、文体中心

3、等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布局,引导古城核心区人口向外流动。外圈加速产城融合步伐,围绕智能生态城、物产中大研究院等高端资源,在老旧园区改造提升过程中加快工业平台的“三生”空间融合。(二)实施文化传承培优行动。丰富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实施清溪剧院、非遗传习体验中心、半月泉遗址公园等一批新时代文化地标建设。以“浙北乾龙灯会、前溪歌舞、扫蚕花地”等地域特色非遗为统领,构建以非遗荟、送戏下乡、书画展等文化惠民活动为主体,村落文化节、邻里文化节为基石的群众文化节庆模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实施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转型。完善文艺精品创作引导和培育机制,创作一批体现特色的文艺精品。加大

4、古城文物保护传承的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非遗活态传承,打响窑发源地品牌。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三)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行动。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传统手工艺、戏曲艺术等创新传承,积极申报市级、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开展“非遗三进”展演、培训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并推动非遗资源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积极培育开创地域特色文创产品。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进一步挖掘和梳理传统文化元素、历史文化遗存等。全方位、可视化宣传和推介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打造传统文化特色里弄、街区。(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动

5、古城区发展可持续和生活高品质,完善古城功能布局,全面接轨主城区空间规划。加快长桥农贸市场整体搬迁进程,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改善滨水景观,布点一批城市家具、户外体育设施,优化“15分钟生活服务圈”。统筹推进务前街、直街、县街等主要街道风貌提升和市政设施现代化改造,综合提升大家山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优质住房供给保障力度,加快地做出地步伐和未来社区建设。坚决打赢危房治理攻坚战,加速完成危房治理清零,提升共同富裕成色。(五)实施民生宜居提升行动。依托山环水绕生态优势,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改建旅游集散中心,开发“古城文化游、乡村康养游”等旅游产品,引导“河畔茶摊、水上夜游”等夜间经济发展,培育一批接地气

6、、有市场、前景广的IP示范项目。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有序推进省级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争当“大花园”示范县的样板地,争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3A级旅游景区村,力争省级卫生村创建全覆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扩容”,推进中心小学曲园分校二期和恒星幼儿园建设,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加快实施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推动医疗质量供给双提升。加快幸福邻里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工程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提质扩面。探索“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执法”的执法体系和“最多查一次”执法模式,全力推进“枫桥式”司法所、派出所创建,抓好群众、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改造,

7、全面推进“一窗”受理,打造便民服务大厅2.O版。四、保障举措(一)进一步扩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按程序赋予镇在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综合执法权限。全面梳理涉企审批事项,推进涉企审批全程网办,加快推进区域评价全覆盖,深化承诺制改革,确保承诺即办,优化施工图审查及环评办理等改革举措落实。设立企业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建立企业投资项目服务经理制度,提供“事前谋划、事中代办、事后配套服务”的全程代办服务。(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安排资金支持镇编制千年古城复兴规划。试点建设期间,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推进镇产业平台、基础设施、老旧小区

8、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资贴息和体制机制创新。镇规划区内城镇建设土地出让收入中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予以全额补助,增值税(包括营改增)收入、所得税收入和一般收入(包括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超基数县得部分分成75%,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分成20%o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筹措资金。(三)统筹要素保障。加强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合理布局镇项目建设。支持镇争取未来社区试点,支持镇相关重点产业项目优先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强化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优先保障人口安置和古城重点建设。支持镇加快批而未供土地消

9、化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将盘活存量挂钩计划指标返还用于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镇建成5A级景区镇,在专项资金安排、旅游线路规划中优先支持千年古城。(四)强化人才支撑。严格落实县“人才新政二十二条”,实施“才聚”大学生招引计划,给予新引进大学生购房、安家、租房、就业补贴和集合年金。实施社会事业人才集聚工程,按照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服务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意见(德委发(2020)10号)规定,给予建设、规划、环保、交通、文化旅游等各领域领军人才最高75万元工资外津贴;推进乡村振兴“六类英才”引育计划,给予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最高每年5万元专家津贴;加快构建全生命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建

10、设、文化旅游、文物等专业领域人才招引机制,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参照社会事业人才奖励标准执行。支持镇通过聘任制等多种形式,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五、组织实施(一)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县镇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和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日常工作。(二)强化联动推进机制。县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放权让利,加强指导和协调,共同推进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镇是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及时调整专门工作班子,认真组织实施五年综合规划,确保试点取得实效。(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年度绩效考核机制,并纳入县对镇、相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