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5487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汇编.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临床营养科管理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水平。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在业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科主任负责本科室的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二、配备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营养专业人员。三、负责制定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手册。四、负责住院患者的营养测评,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五、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及时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六、积极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和临床营养科研工作,开设营养门诊。七、每月参加临床医护患座谈会,听取

2、并征求住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临床营养科的意见和建议。八、人员资质:营养师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营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科主任须具有副高职称以上医学营养专业人员担任。九、科室制定有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医院临床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工作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临床营养科建立健全并

3、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确保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二、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职人员负责营养诊疗质量控制和管理。三、医院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医疗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科、护理部、感染防控科等管理部门应当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四、临床营养科对重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诊断,筛查出患有营养代谢病(包括营养失调)的患者,对于其中需要使用治疗膳食、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治疗。五、临床营养科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书写营养治疗记录及相关医疗文书。六、建立完整系统的营养治疗医嘱制度,由营养治疗制备部门遵照医嘱统一配制。七、加强营养治疗管理与评

4、价,上级营养师定期检查督导下级营养师所负责专科的营养治疗工作,确保营养治疗工作的质量。八、医院应采取措施保证临床营养科医师、技师和护士具备适宜的技术操作能力,并定期进行评估。九、临床营养科整体布局合理,区域划分相对独立。临床营养科整体布局应使医疗区域、膳食操作间和生活辅助用房区域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控制感染。医疗区域和膳食操作间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工作区域应控制非本科室工作人员特别是非医务人员的进入。具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装置。十、严格遵守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制度,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预防交叉感染。十一、临床营养科的仪器和设备由专(

5、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保养卡,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十二、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营养治疗制备部门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食品原料档案、食品留样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等。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医院临床营养工作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主管医师根据

6、“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手册正确开具住院患者膳食医嘱。二、主管医师对新入院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使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三、对于营养风险筛查高风险(筛查评分23分)的患者,主管医师记录入病历,及时通知营养(医)师会诊,记录入病程。四、营养(医)师接到营养会诊通知,到病区实施营养测评,依病情、膳食医嘱和营养测评结果制定营养治疗方案。五、若患者接受医院提供的营养治疗方案,营养师通知营养餐厅/营养护士配制并送达病区。六、若患者拒绝接受营养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应进行风险告知并记录于病程,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安排膳食,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七、责任护士负责验

7、收患者自行安排的膳食,并向主管医师及时反馈,如患者自行安排的膳食不合格,应再次进行风险告知并记入病程。八、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及营养师采用多形式、多途径对患者进行入院、住院中、出院前的营养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膳食或肠内营养治疗的意义、原则、误区和要求,以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医院临床患者营养查房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

8、。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营养(医)师应对接受营养治疗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治疗记录的患者按时查房。查房重点: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特殊患者、新开管饲营养治疗的患者。二、责任营养(医)师对分管的患者按时查房,询问患者情况,仔细查体,认真查阅病历及病程记录,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治疗方案。三、对病危、病重、腹泻、呕吐、新开管饲肠内营养治疗3天内的患者须每天查房至少1次;四、除第三条外的其他长期管饲患者、糖尿病、肾病、低盐膳食的患者,无特殊情况,每周查房12次。五、营养(医)师因休假3天以上等原因更换时,交接营养(医)师应对第三条所指

9、患者进行床边查房,特殊患者做书面交班。六、营养(医)师应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七、营养(医)师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严格遵守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4.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医院临床患者营养会诊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

10、l制度一、营养(医)师接到会诊电话后、了解受邀会诊情况,及时前往会诊。二、院内普通会诊:须在约定会诊时间24小时内前往会诊科室,查阅病历、体格检查,向主管医师、患者及家属了解并分析病情,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营养治疗方案,并提供书面意见或指导。三、院内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后,经科室主任同意,由中级以上(含中级)营养(医)师在10分钟内前往会诊,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营养治疗方案。四、全院会诊:临床营养科在得到医务科通知后可参加全院会诊,根据患者病情提出营养治疗方案。五、院外会诊:必须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报医务科审批后方可前往。六、营养会诊后,营养(医)师须及时填写科内会诊记录登记,并按要求书写会诊记录单。I

11、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4.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医院临床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实施营养风险筛查。二、主管医师对新入院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三、对于营养风险筛查高风险(NRS200223分)的患者,及时通知营养师

12、会诊,记录入病程。四、筛查评分V3分的患者,一周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医院临床患者营养评估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营养评估是由营养(医)师结合患者疾病史、膳食情况、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进行综合营养评估。二、对有营养治疗需求的患者经临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后,营养(医)师对患者实施营养评估。三、接到

13、邀请后24小时内营养(医)师完成对患者的营养测评,按要求填写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营养测评报告单。四、对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需密切追踪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的变化。五、营养师在制定和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时应与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4.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医院临床患者营养宣教制度I目的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营养学相关知识,满足临床营

14、养支持需求。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营养(医)师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积极开展住院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二、对重点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膳食指导,发放相应宣教资料,包括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三个阶段。三、按照营养宣教计划,开展集中性营养宣教。营养(医)师每月对其分管科室的住院患者举行一次集中性营养宣教,保存营养宣教的课件、签到表、照片等资料。四、依据临床科室的需要,制定多种形式的宣教材料,如在病区走廊粘贴宣传板、幻灯片、健康教育处方、手册等。五、对印刷品类的宣教资料进行专人管理,做到不漏发、不滥发、不错发。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

15、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医院临床营养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临床营养科主任为副组长,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成员的临床营养质控管理小组。二、医务科、护理部等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每季度对临床营养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检查。三、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知膳食医嘱执行路径。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能够与营养师进行良好沟通,共同确保患者膳食医嘱的执行。四、营养(医)师参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会诊与查房。五、临床营养科每月按时参加临床医护患沟通座谈会。六、临床营养科定期为临床医

16、护人员提供营养学信息。七、临床营养科对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统计汇总。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V附件临床营养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流程临床营养科与临床科室的协作流程成立临床营养质控小组职能部门每季度督导检查一次有检查、有记录、有效果评价、有持续改进膳食医嘱执行及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

17、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营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负责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由病区主管医师代开具营养治疗医嘱,审核膳食医嘱。二、营养师根据治疗膳食医嘱编制治疗膳食食谱,并指导营养厨师按要求配制。三、营养护士负责汇总肠内营养治疗医嘱,并按营养治疗医嘱要求配制肠内营养制剂,并录入医院收费系统,四、配餐员和营养护士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治疗膳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分发。五、营养(医)师应定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使用治疗膳食和肠内营养制剂的情况,确保营养治疗医嘱的有效执行。六、患者若拒绝接受医院提供的营养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应进行风险告知并记录于病程。责任护士负责

18、验收患者自行安排的膳食,并向主管医师及时反馈。七、营养(医)师每周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八、持续改进:对效果评价中的不足部分进行持续改进,有记录。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治疗膳食医嘱执行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依据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正确开具治疗膳食医嘱。二、病区护士汇总治疗膳食医嘱,及时通知临床

19、营养科。三、营养师接到通知后,到病区查房,为患者制定治疗膳食方案,征求患者意见,如患者同意,以治疗膳食通知单的形式通知营养餐厅制作治疗膳食。四、营养餐厅按照治疗膳食通知单要求,按时配制和送达治疗膳食至病房。五、营养师定期监督营养餐厅治疗膳食操作流程。六、营养师到病房监督检查住院患者使用治疗膳食的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确保治疗膳食医嘱的有效执行。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V附件膳

20、食医嘱执行路径医院临床营养科与临床医护、患者沟通制度I目的持续提高临床营养工作质量,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本着主动、热情、耐心、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权益及其亲属权益。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避免使用引起歧义沟通语言。二、所有营养专业人员均有沟通解释的义务。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营养诊疗方面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不清楚或不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应主动联系患者的责任营养师或主管医师向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不得拒绝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三、患者的营养治疗计划的制定,应由营养(医)师、主管医师、患者或家属共同参与。四、

21、患者入院后,责任营养师应主动介绍自己的职责,征求患者或家属意见,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在住院期间营养工作由责任营养师负责,有何问题如何联系等。五、在患者接受营养治疗过程中,应主动与主管医师及时沟通患者的病情及实施的治疗措施、注意事项、效果评价等。病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同时告知主管医师、患者及其家属。六、告知原则上仅针对患者本人,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如考虑因告知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利后果而告知患者家属或代理人时,务必有患者亲笔签署的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人、被委托人以及委托时间等内容。七、使用自费肠内营养制剂前,应签订肠内营养治疗知情同意书。提前告知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必要性,征求

22、患者或其家属意见。如患者或其家属拒绝目前治疗方案,应将可能发生的后果告知患者或家属。八、营养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应提前告知患者或其家属。九、定期召开临床医护患座谈会,征求其对营养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4.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5.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医院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I目的

23、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临床营养科每周应至少开设营养咨询门诊5个半天。二、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按时出诊,不得迟到和擅离岗位。三、营养(医)师应规范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四、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恪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五、营养门诊内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六、指定专(兼)职人员或院内相关部门负责门诊处方的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的发放,做到有规范、有记录

24、。七、营养门诊应按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规定合理收费。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肠内营养配制室是进行肠内营养制剂配制的工作场所。二、肠内营养配制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整齐。配制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三、严格遵守有关规范使

25、用各项仪器设备,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四、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肠内营养配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五、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消毒过的专用容器中,其标签应注明患者姓名、科室、床号、制剂名称及剂量、供给途径、用法、配制日期、注意事项等,并对当班所使用的制剂进行留样。六、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分发,在分发时再次核对、签名。七、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所需的各种营养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指定专人进行肠内营养制剂的管理和储存。八、营养护士应认真做好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备查询。九、每天配制完毕,用温开水擦洗台面和地面,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洗,室内

26、拖鞋每周清洁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十、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肠内营养制剂采购管理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后勤保障科、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采购的肠内营养制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必须是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或税务登记证的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出示以上证件原件并

27、提供复印件,加盖单位红色印章。二、临床营养科对进购的肠内营养制剂质量进行审核、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三、医院相关部门与供货单位签订购销合同,供货单位按中标价(或低于中标价)向院方及时提供产品。四、临床营养科根据使用需要填写月采购申请计划,制剂供货单位所供制剂与计划中的制剂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相符,并随货附有营养成分及质量检测报告单,否则予以拒收。五、临床营养科按仓储要求设立专门仓库储存,专人负责,严格出入库管理,建立并做好相关登记。IV参考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住院患者饮食查对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

28、,保障医疗安全。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管喂饮食查对制度三查”:即配餐前、配餐中、配餐后查。“七对”:即核对科室、床号、姓名、营养制剂名称、剂量、时间、用法。二、非管喂饮食查对制度“三查”:即发餐前、发餐中、发餐后查。六对”:即查对科室、床号、姓名、品种、数量、时间。IV参考依据1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2.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4.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临床营养科值班、交接班制度I目

29、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凡正班时间休息超过1天者,均应与接班者当面交接班。二、交接班对象:病危、病重、腹泻、呕吐、管饲、特殊患者。三、交班内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诊断、营养治疗医嘱、特殊患者食谱、注意事项等。四、每逢周六、周日、节假日,需对交接班对象书写交班记录。五、休假超3天时须对病危、病重、胃肠镜等特殊检查前和检查日的患者、特殊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并书写交班记录。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3.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4.关于印发医疗

30、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8号)营养管理督导检查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务科、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对营养诊疗服务加强监控与管理,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并促进持续改进。二、医务科定期监督检查,定期对各项制度和岗位责任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一次,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计划,追踪质量改进情况。三、专人监控各项食品卫生安全执行情况,有记录。四、临床营养科及相关科室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效果评价。IV参考依据1.临床

31、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营养科分册(试行)(2010版)临床营养科感染防控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一)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七步法洗手,正确配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二)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三)空气消毒:每日定时空气消毒1小时。(四)营养液容器使用后要求: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每日消毒至少30分钟,并放消毒柜中保存。(五)配合感染防控科每季度对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二.配制用具消毒监控制度(一)配

32、制用具清洗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二)消毒方法:配制用具在热风循环高温消毒柜消毒,温度100T30,时间为30分钟。(三)监测:积极配合感染防控科进行监测工作。三、科室设感染防控联络员,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开展监测工作。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7)60号)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临床营养科设备维护维修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临床营养科仪器设备由专(兼)职人员负责,保持仪器设备随时正常使用

33、,建立使用、维修卡,每年至少一次进行质量控制。二、肠内营养配制室设备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摆放整齐,定位使用,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清洁、无油污、生锈等,每次作业前后要清洁消毒。三、冰箱保持清洁,无交叉污染、无异味、无霉锈、无食品洒落在箱内,每周1次大清洗,每月1次化霜。四、电器设备每次使用后确认所有开关都已关闭,保持干燥、清洁。五、医用食品柜内物品分类摆放,整洁有序。六、操作台:配制用具摆放有序,定位放置,开始工作前和每一项操作后,保持台面清洁;配制用具每日定时进行清洁和消毒一次。IV参考依据1.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2.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3.大

34、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卫规划发(2018)12号)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考核制度I目的提高临床营养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保障临床营养支持效果。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临床营养科定期组织科室内的业务考核,考核后有记录、有小结。二、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包括本岗位工作职责胜任情况、本专业基础知识、肠内营养技术及操作流程、治疗膳食相关知识等。三、考核办法:笔试和日常工作质量督查考评情况。四、考核结果评定:优秀(90分以上)、称职(7089分)、基本称职(6069分)、不称职(59分以下)四个等次。五、对考核优秀者进行科内表彰和奖励,考核

35、不合格者科内通报批评。IV参考依据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一)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二)有高度的责任心。(三)工作谦虚、谨慎,热情解答患者提出的营养疑问。(四)钻研业务技术,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五)作风严谨,合理、规范使用营养制剂,确保患者安全。(六)尊重患者,言语文明,不泄露患者隐私。(七)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八)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参加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二、临床营养科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要求:

36、举止大方仪表端庄尊师重教扬长避短技术娴熟勇于创新作风正派廉洁公正团结协作善于交流尊重患者平等待人详察病情准确诊断合理治疗合理收费IV参考依据1.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12年版)临床营养科奖惩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I制度一、为加强科室管理,增强员工敬业爱岗的责任感,切实、有效的完成科室各项工作,依据医院有关文件精神、政策及结合我科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二、科室每位员工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三、凡在为临床服务、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取得以下突出表现之一者,给予50-500元奖励。(一)在

37、重大事件中表现出色,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者。(一)在院内外各项检查评比活动中,为科室争得荣誉者。(三)凡有益于医院、科室精神文明建设,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者。四、对以下有违反院规院纪及科室规定表现之一者,视情节轻重给予50-500元的处罚。(一)由于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医疗安全事件。(二)擅自挪用、盗窃科室财物者,一经查实除如数退赔并给予10倍的罚款。(三)对违反劳动纪律,迟到、早退、擅自离岗者;未办理请假手续而无故不上班者。五、本规定未尽事宜,科室依据医院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临床营养科投诉处理制度I目的规范临床营养管理,保障医疗安全。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临床营养科。Ill制度一、科室建立完善的投诉管理机制,临床营养科接到病区投诉后,责任营养(医)师30分钟内到病房协调解决。二、受理投诉后要在最短时间内查清原因,落实责任人。三、原则上由分管该病区营养(医)师解决,若当天休息,则有值班营养(医)师到病房解决。四、处理程序:责任营养(医)师到病房沟通,直到患者理解,事情解决为止。五、处理方式:分析投诉事件原因,调查、记录事件发生经过,耐心解释和沟通,最大程度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谅解。六、根据情节轻重及相关的规定给予处罚。七、将处理结果如实反馈至病区,加强管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IV参考依据医疗机构投诉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