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5773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保健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2.1 消化吸收的概念2.2 消化系统与功能2.3 营养物质的吸收,2,3,消化系统与营养的关系,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由于分子比较大,必须在消化道内借消化液中所含的酶催化水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肠壁细胞所吸收。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食物残渣的排泄过程是在消化系统内完成的。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和液体约3000克,每年平均进食量1吨。60吨/一生,4,2.1 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体内,这种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被机体细胞所利用。

2、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粪便),5,食物的消化方式,机械性消化*:通过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磨碎成为小块,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及消化酶的作用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叫化学性消化。特点:同时进行,相互配合,6,食物消化的过程,从口腔开始:机械性消化为主从食道进入胃:从胃进入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从小肠进入大肠:,食物的消化吸收小视频,7,2.2 消化系统与功能,2.2.1 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既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又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场所 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升结肠、横

3、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和肛门2)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胃腺、小肠腺(存在于消化道的管壁内)唾液腺、肝、胰腺(存在于消化道内),8,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口腔:牙齿、舌、唾液腺。主要为机械性消化,少量化学消化咽与食道:食物通道胃:内有胃液。杀菌、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有胰液、胆汁、小肠液。化学性消化的主要部位。碳水化合物、蛋白与脂肪的分解。大肠:内有细菌。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对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与脂肪的分解,9,10,消化道涉及的器官,1、口腔 是整个消化道系统的起始部,由上下唇、咽峡、左右颊、硬腭和软腭、口腔底构成近封闭式空间。在口腔空间内有牙、舌,以及液腺的开口。,1

4、1,12,消化道涉及的器官,2、咽喉、食道 咽喉是上宽下窄的肌性管道,是食物进入食道和空气进入呼吸道的通路,长约12cm。在咽喉下面相接的为食道,食道表层有许多粘液分泌腺,所分泌的粘液可以保护食道粘膜。食管有三个狭窄部,13,3、胃,与食道直接相连接的消化道器官是胃。胃的形状以及位置不是固定的。胃体的大部分在机体的左侧肋部,小部分在腹部上边。,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14,胃壁的结构由内向外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在胃粘膜层上有许多皱襞,这些皱襞通过胃体的扩张和收缩运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对“反应原料”进行搅拌的作用在粘膜层上,所出现的凹陷部分,是一些腺体,也称为

5、胃腺。,15,16,4、小肠,六腑之一,小肠分为三部分,即与胃的幽门相连接的十二指肠以及空肠和回肠。全部小肠总长约 5m多,其中,十二指肠长约25cm,空肠长约2m,回肠长约3m。小肠呈盘曲状,主要位于腹腔下部。,17,18,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端,构成一个马蹄形状,在其肠内壁有胆总管和胰管的乳头状开口。一般来讲,人体的空肠和回肠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所能够做出的比较,就是空肠比回肠的口径大些,其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突出的环状皱襞多些。,19,在小肠的内壁,所形成的环状皱襞表面,具有很多的细小突起,被称为肠绒毛。由于这种肠绒毛的存在,结果使得小肠粘膜的总表面积增加了很多。整个小肠中,其粘膜层

6、具有丰富的肠腺体存在。这些肠腺体可以分泌小肠液。,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20,21,22,5、大肠,大肠直接与小肠的回肠末端相连接,共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个部分,全长大约为 1.5m。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分,在其下内侧有一蚓状的突起,称为阑尾。阑尾开口于盲肠,下端为游离态。与盲肠相连接的是结肠的升结肠部分。结肠还包括有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其中,乙状结肠部分将直接与直肠相连结。直肠是一上部比较膨大而下部却比较细小的管道,在其接近肛门处的环状光滑面,就是所谓的痔环。,23,24,消化系统,消化道,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腺,肠腺,胃腺,分泌唾液,分泌胆汁,

7、分泌胰液,分泌肠液,分泌胃液,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25,2.2.2 消化道活动特点,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2)富于伸展性,如胃,(23倍)3)有一定紧张性,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4)进行节律性运动。5)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26,2.2.3 人体中主要消化液,2.2.3.1 唾液的成分及作用1)成分:pH6.6-7.1,其中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液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无机盐(Na+、K+、Ca2+、Cl-、HCO3-及微量CNS-),另有少量气体如N2、O2和CO2等。正常人日分泌唾液1-1.5L。,2)作用:湿润与溶解

8、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清洁和保护口腔的作用;唾液中粘蛋白可使食物粘合成,便于吞咽;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27,2.2.3.2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纯净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要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28,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2+、Ca

9、2+的吸收;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29,2)胃蛋白酶:,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HCl作用下被激活(最适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水解,形成蛋白胨和蛋白眎。,30,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HCl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HCl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31,2.2.3.3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0、成分:深黄绿色液体,为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及粘蛋白等,无机物除水外,有Na+、K+、Ca2+、HCO3-。胆汁pH7.4左右。一般认为胆汁中不含消化酶。,32,胆汁的作用:激活脂肪酶;为脂肪的乳化剂;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水溶性复合物,促进了脂肪的吸收;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3,2.2.3.4 胰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主成分有NaHCO3和各种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34,胰液的作用: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胰液含大量NaHCO3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盐酸

11、,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有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35,2.2.3.5 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pH7.6,呈弱碱性。成人分泌1-3L/d。小肠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氨基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等),此外还常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如蔗糖酶分解GF;麦芽糖酶分解麦芽糖;乳糖酶分解乳糖。,36,2.2.3.6 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主成分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作用:含酶很少,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内容物主要

12、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正常情况下,机体一方面通过肝脏对这些毒物进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肠将这些毒物排出体外。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37,消化道主要酶类(1),来源 酶 前体物 致活物 底物 终产物唾液 唾液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胃液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 盐酸 蛋白质 肽胃液 凝乳酶 凝乳酶原 盐酸 乳中酪蛋白 凝结乳胰液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蛋白质 肽胰液 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蛋白质 肽胰液 羧肽酶

13、 羧肽酶原 胰蛋白酶 肽 氨基酸、小肽胰液 氨基肽酶 氨基肽酶原辣 肽 氨基酸,38,消化道主要酶类(2),来源 酶 底物 终产物胰液 胰脂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胰液 胰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胰液 胰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胰液 胰核酸酶 核酸 核苷酸肠液 氨基肽酶 肽 氨基酸肠液 双肽酶 肽 氨基酸肠液 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肠液 乳糖酶 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肠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肠液 核酸酶 核酸 核苷酸肠液 核苷酸酶 核酸 核苷、磷酸,39,营养物质的消化,40,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41,2.3 营养物质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小分子

14、物质 小肠壁上皮细胞 毛细血管 血液中 肝脏(暂贮、转化)心脏 经血液循环 全身各组织利用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42,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长(全长5-7米),小肠内壁上有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43,小肠的皱折、绒毛及微绒毛模式图,肠粘膜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绒毛为小肠粘膜的微小突出结构,长度为0.51.5mm,密度约为1040个/mm2;绒毛上再分布微绒毛;总吸收面积可达200400m2。,44,45,营养物质的吸收,46,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47,吸收原理,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扩散和渗透等作用。滤过:靠膜两边的

15、流体压力差,如肠腔内压力超过毛细血管压时,水分或其它物质可借压力差滤入毛细血管内。扩散:被动扩散与易化扩散。与细胞膜内外的浓度有关。渗透:则有赖于半透膜两边存在的压力差,水分从渗透压低的一侧进入渗透压较高一侧。,48,2)主动转运:,有些营养物质可由浓度较低的一侧穿过膜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需耗能量及载体协助;物质主动转运中的载体是一种脂蛋白,它具高度特异性;载体转运物质时的能量来自ATP。,49,3)胞饮作用:,一种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将物质摄取到细胞内的过程。可使细胞吸收某些完整的脂类和蛋白质。也是新生儿从初乳中吸收抗体的方式。这种未经消化的蛋白进入体内可能是某些人食物过敏的原因。,50,蛋白质

16、的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为主动转运过程,并且需要 Na+存在。天然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其水解产物大约l3为氨基酸,23为寡肽,这些产物在肠壁的吸收远比单纯混合氨基酸快,而且吸收后大部分以氨基酸形式进入门静脉。,不同的转运系统作用于不同氨基酸的吸收 近些年有研究发现,小肠对一些寡肽有强吸收作用,有时小量的完整蛋白质也会被吸收而引起过敏,甚至再次摄入该蛋白质时发生哮喘和皮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51,脂肪的吸收,脂肪经消化道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易溶于水,可直接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胆汁中的胆盐与脂肪酸经

17、乳化作用亲水溶性复合物而吸收进入血液。脂肪酸被吸收后,与蛋白质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CM),血中CM是一种密度最低,颗粒最大的脂蛋白,是食物脂肪运输的主要形式,可随血液遍布全身以满足机体对脂肪和能量的需求。肝脏可将不同来源的脂肪与蛋白质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满足机体对甘油三酯的需要。,52,不同长短的脂肪酸进入血液的渠道有所不同,一小部分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由门静脉入肝;一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经大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胆盐则留在外面继续与另外的脂肪酸结合,在脂肪吸收结束后,胆盐随食物进入回肠纳入血液经过肝脏合成胆汁进入小肠再次循环。磷脂消化吸收与甘油三酯相似,需要与Na+、K+结合

18、成盐后吸收;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一般脂肪的消化率为95%,大部分食用脂肪均可被完全消化吸收和利用。由于脂肪酸的极性和水溶性不同,吸收速率也不同。,脂肪的吸收,53,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分解为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及少量的果糖和半乳糖)后,大多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通过门静脉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原贮存,另一部分由肝静脉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果糖吸收属于被动扩散式(易化扩散)吸收。戊糖和多元醇以单纯扩散方式吸收,吸收速度较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54,这一类物质,可以不经消化,在小肠被直接吸收。水在肠道是靠渗透压的原理被吸收;水溶性维生素是由扩散的方式吸收。在无机盐中,钠盐吸收最快,钠盐是靠钠泵吸收,氯

19、及碳酸氢根等负离子的吸收是靠电位差进行。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一起被吸收。VB12 的吸收需要内因子(一种糖蛋白)保护后吸收。,水、水溶性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吸收,55,重视消化道保健,提高营养水平,1 进食要细嚼慢咽2 三餐要定时定量,食物营养要平衡3 排便要定时,56,重视消化道保健,提高营养水平,1 你的“肠”识合格吗2 健康之道须从“肠”计议 3 胃为后天之本,57,作业题,1.试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人体消化液主要有哪些?它们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3.人体对食物的消化方式有哪些?以哪种消化方式为主?为什么?4.营养物质主要吸收部位在哪里?主要吸收方式有哪些?,58,营养不良的局部

20、征兆,口部:若发现口角发红,长期干裂,而且口唇和舌头疼痛,可能是因营养不良而患上口角炎。多为缺乏铁质和维生素B2、维生素B6造成的。,59,唇部:唇部开裂、唇线模糊是唇病的征兆,说明缺维生素B2及维生素C。,60,舌部:若发现舌头过于平滑、味蕾突起发红或舌尖两侧发黄、发白,说明欠缺叶酸及铁质。,61,鼻部:若鼻子两边发红、油腻、光滑且脱皮,说明体内缺锌。,62,指甲:指甲上有白点,表示缺锌,指甲容易断裂,说明缺铁。缺锌、缺铁有时可能会同时出现。,63,头发:脱发、发丝易缠卷,说明缺乏维生素C和铁质。而头发色泽变浅、变淡,是维生素B12偏低的征兆。,64,察言观色看你缺少哪种营养,信号:头发干燥

21、、变细、易断、脱发 可能缺乏的营养:蛋白质、能量、脂肪酸、微量元素锌。营养对策:每日保证主食的摄入。每日保证3两瘦肉、1个鸡蛋、250毫升牛奶,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每周摄入23次海鱼,并可多吃些牡蛎,以增加微量元素锌。,65,信号:夜晚视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A 营养对策:增加胡萝卜和猪肝等食物的摄入。两者分别以植物和动物的形式提供维生素A,后者吸收效率更高。应注意的是,维生素A是溶解于油脂而不溶解于水的维生素,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萝卜比生吃胡萝卜,维生素A的吸收效率可大为提高。膳食物中的维生素A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来源于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视黄醇,例如动物肝脏

22、、蛋黄、奶油、其它动物内脏等;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富含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66,信号:舌炎、舌裂、舌水肿 可能缺乏的营养:B族维生素。营养对策:长期进食精细米面、长期吃素食,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为此,应主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有吃素习惯的话,每日应补充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族药物制剂。,67,信号:嘴角干裂 可能缺乏的营养:核黄素(维生素B1)和烟酸。营养对策:核黄素(维生素B1)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异很大。动物肝脏、鸡蛋黄、奶类等含量较为丰富。为此,每周应补充1次(23两)猪肝、每日应补充250毫升牛奶和一个鸡蛋。应注意对谷类食品进行加工可造成维生

23、素B1的大量丢失,如精白米维生素B1保存率仅有11%,小麦标准粉维生素B1保存率仅有35%,因此主食应注意粗细搭配。而烟酸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特别是猪肝、鸡肝等。,68,信号:牙龈出血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C。营养对策:维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因为它对生存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光线、温度、储存和烹调方法都会造成维生素C的破坏或流失。因此,每日应大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摄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个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调方法以热炒和凉拌结合为好。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红柿、橘、橙、酸枣等;动物性食物仅肝脏和肾脏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69,信号:味觉

24、减退 可能缺乏的营养:锌 营养对策:适量增加贝壳类食物,如牡蛎、扇贝等,是补充微量元素锌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确保1个鸡蛋、3两红色肉类和1两豆类也是补充微量元素锌所必需的.,70,伤胃的十个坏习惯,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是很容易得病的,必须小心呵护。然而事实上,胃的健康却被严重忽视,不但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只在感到胃痛时才吃点药,而且更有不少年轻人正在无意间成为老胃病患者的“接班人”。,71,一怕“不守时”,“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

25、中正日趋升高。唐志鹏主任分析道,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72,二怕晚餐过饱,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唐志鹏主任指出,以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计算,最恰当的比例应当是早餐占三成,午餐占四成,晚餐为三成。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73,三怕饮食不

26、洁,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幽门螺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家中有人患上胃溃疡和胃炎时,分餐制就显得更为重要。,74,四怕狼吞虎咽,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如果咀嚼不细、

27、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75,五怕受寒,唐志鹏主任指出,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人都会在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殊不知在夏天,贪吃冷饮、凉性的瓜果或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也会使胃部受寒,从而影响胃肠道功能。,76,六怕过度疲劳,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导致疲劳过度,这不但会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且会使胃黏膜的防御作用削弱。容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调,而胃酸过多

28、、黏液减少就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77,七怕精神紧张,不少胃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人的情绪和心态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烦恼或愤怒时,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等功能。因此,长期抑郁、焦虑或遭到精神创伤的病人,容易患胃溃疡。,78,八怕酗酒无度,每天喝少量的红酒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如果酗酒无度,酒精不但会损伤肝脏、导致皮肤脱水、杀死脑细胞,还会直接损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出血。此外,饮酒还会延缓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因此,胃病患者尤其不可酗酒。,79,九怕嗜烟成癖,烟草不但会伤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对胃的损伤也不可小视。吸烟过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伤害胃黏膜:促进血管收缩,使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减少;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的保护因子;干扰胃的排空功能,容易造成胆汁反流到胃里,而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对胃黏膜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直接腐蚀胃黏膜。,80,十怕滥用药物,许多药物都会损伤胃黏膜。例如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会通过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还有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也常常会导致胃炎、溃疡或胃穿孔的发生。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应当遵循医嘱,最好在饭后服用,或者同时服用如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