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5337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 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知识1、研究用样品 复方、单味药、有效部位群及有效单体。药理实验前必须注意中药质量标准化。2、实验用动物 选择合适的种类及品系的动物是正确评价药物作用的基础。选用与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疾病特点相近似的实验动物。小鼠和大鼠常用动物,豚鼠过敏试验,家兔热源检查和解热试验,猫、狗、大鼠血压试验,鸽子、狗、猫催吐试验。,3、剂量和分组的设定 主要药效研究的各种试验至少设3个剂量组。能够测出的受试药物1/10-1/5;制剂毒性小,测不出-人用剂量折算动物用量。粗略的等效倍数为1(人)、3-4(狗和猴),5-6(猫、

2、兔),6-8(大鼠、豚鼠),10-12(小鼠),随机、对照和重复是科学实验基本原则。主要药效试验常需设下列对照组:(1)正常对照组,又称”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即除不用被研究的药物外,对照组的动物要经受同样的处理,如给生理盐水,当药物中若含有特殊溶媒或基质者,对照组应接受相同容量的溶媒或基质。,(2)阳性对照组,是最常用的一种对照方法,也称有效对照或积极对照。以现行最有效或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为对照。阳性对照药设置目的是检查试验体系是否可靠和比较所研究药物的作用特点。阳性药应是国家药典或部颁标准,或新批准生产的有批号的药物。功效主治、剂型、给药途径应与受试药相似,两者才有可比性

3、。,(3)模型对照组除不用药以外,其他处理与给药组相同。一个药理实验需设56个实验组,1014只动物(大鼠或小鼠),体重、性别要有随机性,需要分批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各组动物之间的平行操作。主要药效实验需要重复。如抗肿瘤药物,其驱邪作用要求重复三批,降血糖实验也要求重复。,4、药效学指标的选择原则:(1)针对性强,要紧密结合主要病因病机,能够反映临床治疗意义;(2)敏感,对于病情及证候的任何变化以及药物的防治作用,能敏感、准确反映出来;(3)稳定,重现性好,结果才可靠。,二、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学进展(一)研究思路 1、提高中药药理基础研究水平 以疗效为核心,从中药分子与生命分子的相互作用找切

4、入点,以分子群体的变化来揭示中药分子调解规律,大力开展中药分子药理学研究。,2、深入进行中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相关性研究途径之一:研究单体有效成分,利用各种现代筛选模型和筛选技术,以其中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作为定性、定量指标进行研究,明确其与药效“量效相关”的有效成分。石菖蒲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榄香素、细辛醚,途径之二:以单位中药或小复方中药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以选定有效成分为指标,进行研究。大承气汤游离和结合蒽醌传统煎法。中药中多种药用部位或一种有效部位中的多种药用成分,同样可以利用各种现代筛选模型和技术,以一种药理作用为主要因素,研究部位间、成分间或部位与成分之

5、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协同关系,初步阐明现代中药不同于西药而发挥综合治疗作用的机制。,3、加强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综合运用整体动物疾病模型、病证结合模型以及利用多种生物学等方法建立的细胞模型进行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对全面揭示中药作用的实质具有重要意义。,(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进展 1、中药血清药理学、脑脊液药理学 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清,分离血液,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试验的一种方法。,2、分子生物学与生物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核酸杂交原理):待分析样品通过与芯片中已知碱基序列的片段互补杂交,从而确定样品中的核算序列和性质,对基

6、因表达的量及其特性进行分析。可将中药作用的所有靶基因全部显示出来,通过基因表达谱和表达产物的差比性分析,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作用环节和作用过程。,3、现代智能色谱、波谱技术和中药药理研究结合 中药化学、化学分析及中药药理研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法、高效毛细血管电泳-质谱法及分子生物色谱技术,提高中药复方活性物质的筛选率。,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一、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一)拆方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方配伍合理性的阐明 1、单味研究法 十全大补汤提高免疫力,拆方实验地黄 2、药对研究法 六味地黄汤(五个药对):一补一泻(地黄+泽泻

7、、山茱萸+丹皮、山药+茯苓);三补三泻(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3、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 四物汤补血,四君子汤补气,二者合用,四君子汤抗贫血作用增强。补气药可增强补血药的补血效能,中医“补气生血”理论。4、撤药分析法 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5、聚类分析法 以性味归经为特征,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半夏泻心汤。,6、正交设计法 正交设计表将一个方剂中的药物(因素)和剂量(水平)按一定规律设置。7、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表。,(二)与中医证候研究结合探索中药复方药效的优势 四君子汤脾虚型便秘及腹泻(临床)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三)与中药复方组合化学结合开展药理学研究 以中药复方

8、为天然组合化学库,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确定能反映该方剂主治病证的药理学指标,通过组分或单体成分的组合筛选,找出其活性最强的组分构件,确定方剂“有用分子的构成”。,二、复方药效系统评价研究1、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进行复方整体药效的评价 从整体功效入手,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探讨中药复方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环节。2、合理利用动物模型,客观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中医的“证”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多种组织的病变,中药复方是对证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病原理不同。但目前大多借鉴西医学现有的动物模型,其特色及优势在动物实验中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证的动物模型的缺陷,动物模型少研究难度很大认同度差 人和动物在生理生化机能等方面尽管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形体、语言、反应等有很大差别。,甲状腺激素处理-阴虚模型动物(体重减轻、体温升高、心率加快,饮水与耗氧增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合并冰水浸泡-急性血瘀(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减弱)。大黄-脾虚模型。,3、体外实验有助于中药复方细胞水平作用的评价 血清药理学:含苦参的血清抗肿瘤;桂枝煎剂本身不抗副流感病毒,含药血清则作用明显。4、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进行复方药效学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