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1783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管理规范【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有效监控医源性皮肤损伤防治措施的落实,降低院内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评估要求】L患儿新入院、病危、转入、手术后或病情变化时,护士对患儿全身皮肤进行评估。2 .对有带入性医源性皮肤损伤患儿,填写院外带入性皮肤损伤告知书,告知家长经确认后签名并存档;同时每班至少一次评估医源性皮肤损伤位置、程度、面积等有无改变;对体重低于150O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皮肤水肿、低蛋白血症、血小板计数低下等存在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因素的患儿制订皮肤保护方案,积极采取预见性保护措施,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3 .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时无论是院内发生或院外带入的均按

2、照皮肤护理相关规定执行。【预防措施】L知晓患儿已知或疑似过敏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源性皮肤损伤。4 .保持患儿良好的营养状态,使用皮肤柔软剂让干燥的皮肤保湿,可以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5 .提高护理人员对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主观重视程度,对高危患儿实施预防性皮肤保护,已经出现皮肤损伤的患儿,采取各类护理措施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加重。6 .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1)失禁性皮炎保持婴儿外阴和臀部皮肤干燥、清洁。选用吸水性强、质地细软的纸尿裤或布类尿布,并勤洗勤换。使用纸尿裤时,为了减少纸尿裤造成的皮肤浸渍,应经常更换,至少每34h更换1次,尤其是在夏季,要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尿裤。若新生儿出

3、现过敏反应,需更换另一种品牌的纸尿裤。失禁性皮炎处理三原则是冲洗、隔离、保护。大小便后用温开水将臀部洗净,用细软布擦干。不建议选用湿纸巾来清洁患儿肛周皮肤,建议清洗液为中性或弱酸性(PH值接近于5.5),有助于减少皮肤的损伤。对于脆弱皮肤来说,推荐使用免冲洗的皮肤清洗液。尤其是慢性腹泻患儿应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或者皮肤清洗液清洗皮肤。隔离:推荐使用各类水溶性皮肤保护剂。保护剂的主要作用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密闭或半透性的保护层保护皮肤角质层不受大小便的刺激及大便中细菌的侵蚀。保护:可选择润肤剂滋润皮肤,保持和增加皮肤含水量,减少经表皮水分丧失。积极治疗腹泻患儿,增加更换纸尿裤频率,已经破损皮肤依据皮损

4、状况涂抹皮肤保护剂、表皮生长因子、造口粉等。(2)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l)使用黏胶产品期间,每次使用或在更换黏胶产品时,评估有无皮肤损伤。根据使用的目的、部位以及使用部位周围皮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黏胶产品。选择黏胶产品时需考虑其特性,如温和性、透气性、伸缩性、舒适度等。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高危人群,如早产儿,特别是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选择温和的硅胶类或者凝胶类产品。反复使用黏胶类产品的新生儿,可在频繁粘贴位置使用无酒精皮肤保护剂,或者水胶体敷料给予预见性保护。静脉置管时必须在皮肤表面消毒液干燥后再粘贴透明敷贴,必要时剪去毛发;粘贴时单手将透明敷贴平放于粘贴处,使之与皮肤妥帖,然后双手

5、由中央往两边按压敷贴,确保粘贴时无张力、无牵拉,揭除时可在敷贴边缘折角方便移除。静脉输液患儿发生11I级及以上液体外渗时,先将留置针导管去除,固定导管的透明敷贴待液体外渗部位肿胀消退后再揭除,以避免敷料位置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肤剥脱伤。确保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敷贴下皮肤有红疹、渗液时及时更换敷贴。皮肤出现对固定的透明敷贴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用该敷贴,改用其他固定产品。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透明敷贴固定各类导管时,尽量使固定面积最小化。移除黏胶产品时,用双手Oo或180缓慢移除,顺着毛发方向去除敷料,如有伤口或管道,须朝向伤口或管道方向移除。贮存和应用黏胶时应避免污染,建议单人使用。(3)透明

6、敷贴皮肤损伤静脉置管时必须在皮肤表面消毒液干燥后再粘贴透明敷贴,必要时剪去毛发;粘贴时单手将透明敷贴平放于粘贴处,使之与皮肤妥帖,然后双手由中央往两边按压敷贴,确保粘贴时无张力、无牵拉,揭除时可在敷贴边缘折角方便移除。确保粘贴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敷贴下皮肤有红疹、渗液时及时更换敷贴。皮肤出现对固定的透明敷贴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用该敷贴,改用其他固定产品。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使用透明敷贴固定各类导管时,尽量使固定面积最小化。静脉输液患儿发生In级及以上液体外渗时,先将留置导管去除,固定导管的透明敷贴待液体外渗部位肿胀消退后再揭除,以避免敷贴位置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肤剥脱伤。(4)摩擦伤保持床单位平整

7、,及时移除患儿床上杂物,杜绝尖锐物品如各类注射器针头、采血针、头皮针保护套等残留在病床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被服潮湿和污染时及时更换。意识不清、躁动、抽搐患儿躯体频繁摩擦骨隆突处以及光疗箱内接受蓝光治疗的新生儿双脚后跟可粘贴水胶体敷料或者泡沫敷料予以保护,双手戴棉质手套保护皮肤。(5)动(静)脉穿刺皮肤损伤动脉穿刺或者拔除动脉留置导管后必须正确按压止血,待穿刺位置血止住后方可停止按压。血小板计数低下、全身凝血机制障碍患儿慎重选择动脉穿刺位置,穿刺后延长按压止血时间。静脉置管患儿输液过程中每小时巡视输液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液体有无外渗,发现液体外渗时及时拔除导管。发生HI级及以上液体外渗时,依据输注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相应的拮抗剂或者对症治疗。输注血制品、化疗药物、钙剂、高浓度电解质、全静脉营养液、药物发泡剂等,需要选择外周粗大静脉,输注前需双人核对检查静脉,确认回血通畅后方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