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172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讲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课标要求】1.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考点定位】1.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特点和地位。2.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3.宋代三大发明的特点、地位;沈括、郭守敬的主要成就。4.辽夏金元文字的特点、价值。主题一儒学的复兴梳理1 .儒学复兴的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 .儒学复兴的概况(1)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2)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颖、程

2、颐兄弟和南宋的朱黑。(3)内容宇宙观认为“理”即是“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价值观“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3 .影响(1)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2)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视角程朱理学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

3、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摘编自马克奇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试答:答案积极作用:形成哲学体系,使儒学更加哲学化、思辨化;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第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儒学自身的缺陷。【拓展深化】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特点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

4、哲学理论体系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儒学世俗化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影响进步性程朱理学在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程朱理学堇含的爱国主义理论,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凝聚了华夏儿女团结御侮、革旧立新的雄心,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局限性程朱理学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程朱理学的一些

5、思想主张也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妇女思想、行为的束缚更为严重主题二宋元时期的文艺、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梳理1.文学艺术宋词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话本说书的底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书画书法名家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山水画注重意境利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概念阐释】市民文学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工商业城市的兴起,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世俗文学,又称为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的社会生活

6、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2.科技宋朝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出现爆炸型火器、管形射击火器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元朝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3.少数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元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

7、历史,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八思巴字是汉语拼化的最早尝试视角I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材料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摘编自袁行霜中国文学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学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试答:答案古代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娱乐设施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等。【拓展深化】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经济基础宋元经济

8、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政局稳定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基础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其奠定基础中外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态度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视角2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材料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进

9、步的表现,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试答:答案表现: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革新;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拓展深化】宋代科技对东西方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它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程,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使用,促

10、进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改变了世界面貌落实(2022.广东卷)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觐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靓、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I命题设计聚焦考点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宋朝儒学复兴的背景情境设置本题以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北宋时期儒学的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引用宋人李靓和张载的观点,创建学术情境,考查宋朝儒学复兴运动I解题指津易错排查宋代儒学并没有吸收法家思想,排除A项立足考据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学术特征,排除B项张载

11、认为佛道思想与吾儒水火不容”,李张两人反对佛道思想,因此不是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除D项本题需要具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关键能力根据材料“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可知,宋代李觐认为儒学教化功能下降;根据材料与吾儒水火不容”可知,张载认为佛道的追求与儒学截然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佛道冲击,宋代儒者主张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夏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方法点拨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历史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

12、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解答此类型题有以下技巧:(1)读:通过阅读题干,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根据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1. (20221月浙江选考)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

13、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菠藜等多种火药武器A.B.C.D.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说明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蓑藜等多种火药武器,表述符合题意,C项正确;“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表述不正确,不是从宋朝开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 (20211月浙江选考)一位理学家提

14、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答案C解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故选C项;陆九渊批评朱寰的理学过于“支离”,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排除B项;程颖、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排除D项。3. (2021河北卷)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

15、“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图甲宋代捶丸纹画像砖图乙宋代童子捶丸图陶枕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和材料描述可知,捶丸是宋元时期在皇帝、官员和平民中都非常流行的游戏,说明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撵丸游戏的流行,不能体现促进民族交融和冲击等级观念,排除B、D项;元曲中有捶丸的描述并不能说明影响了元曲的创作风格,排除C项。4. 东方

16、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文化的交流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西征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先有蒙古帝国建立,然后推动商贸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蒙古西征对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C项;蒙古帝国对欧洲地区实行的是间接统治,排除D项。课时精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

17、6分)1. (2022.聊城一模)朱熹盛赞并为之作跋的程董二先生学则规定:“读书必专一,写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齐,堂室必洁净。相呼必以齿,接见必有定。”每条之下均提出具体要求,如“读书必专一”要求:“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相呼必以齿”要求:“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该学则()A.旨在引导学生考取功名B.说明文人社会地位提高C.表明程朱理学正式形成D.重在规范言行提高修养答案D解析在程董二先生学则中详细地规定了人们在读书、写字、几案、堂室等诸多方面的相关规定,并且在每一条之下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这充分说明该学则通过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以达到提

18、高修养的目的,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引导学生考取功名,排除A项;程董二先生学则重在规范行为,并没有涉及文人的“社会地位”问题,排除B项;材料与“程朱理学的正式形成”没有关系,排除C项。2. (2022北京高三模拟)宋代用于幼儿教育的蒙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如以识字教育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小儿语续小儿语;专门为女童编写的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主流地位B.宋代活字印刷行业蓬勃发展C.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世俗化D.蒙学开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些内容都贯穿了儒家思想,宋代理学家们将儒学的思想原则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

19、社会化世俗化,故选C项;宋代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蒙学教材的内容,但没有明确印刷的技术,故“宋代活字印刷行业蓬勃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排除D项。3. (2022日照二模)宋元时期,民间崇拜的神灵对象发生了变化:中唐以前只在荆州受崇拜的关羽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奉为专门守护城市的神祗,受崇拜程度几乎与土地神相当;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盛行妈祖崇拜。这一现象说明()A.思想观念受社会环境变迁影响B.文化教育发展促进信仰多元化C.各民族政权并立促进文化交融D.战乱频繁冲击了社会传统伦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元时期,理学思想盛行,

20、而关羽是“义”的化身,并成为“全民信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比较快,城隍成为守护城市的“神祇”,在该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妈祖成为商人和渔民的共同信仰,据此可知,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故选A项;社会信仰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文化教育”无关,排除B项;虽然在宋元时期有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是文化的交融与信仰的变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题干所述史实涉及社会信仰,而不是“社会伦理”,排除D项。4. (2022.济宁模拟)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都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编纂族谱,建立宗祠。朱熹认为儒者应该努力从事个人修身,并进而扩展到家

21、族。他们的这些主张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B.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C.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D.传统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答案C解析宋代理学家们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制度,提高个人修养,从而提高整个宗族和社会的素质和发展水平,体现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排除B项;宋代的家庭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项。5. (2022潍坊质检)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推崇伦理美德,以德为先,强调人性的修养;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以理为先,追求科学理性,以探求自然界与人类奥秘为重要

22、内容。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A.办学体制的差别B.教育目的的不同C.经济水平的差异D.选官制度的迥异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院教学推崇伦理美德,欧洲中世纪大学强调科学理性,导致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教育目的的不同,B项正确;办学体制只是客观手段,并非影响中西方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宋代与中世纪欧洲都处于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排除C项;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6.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南宋后期,中央政府仍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采取了医学、经济、政治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

23、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控等措施。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B.北宋已经有了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C.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D,对疫民或灾民的救助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答案D解析宋代政府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疫病防治体系和赈灾措施,这说明宋代政府有较为强烈的爱民意识,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D正确;题干未涉及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社会保障制度,排除A、B;题干中只能体现出政府的行为,不能证明当时社会流行民本思想,排除C。7. (2022.威海高三摸底)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词在宋代尤为独绝,南北宋都有名家。宋学家是讲究道理,不注重词华的,所以禅家的语录,宋学家亦盛行使用”

24、。这说明宋词的发展()A.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B.得益于商品经济的繁荣C.推动了佛教地位的提升D.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张载、朱熹等宋学家讲究“理”,不注重词的华丽,盛行使用禅家语录,即宋词的发展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社会风气指社会群体趋同一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材料不涉及社会风气,排除A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宋学家是讲究道理盛行使用”不符,排除B项;使用禅家语录不等于推动了佛教地位的提升,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实现了儒学的复兴,排除C项。8. (2022北京通州区高三模拟)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

25、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A.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C.保证纸币的美观耐用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答案B解析“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可见其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很难模仿,达到货币防伪的效果,故选B项;货币发行须由国家统一管理,纸币是财富的象征,首先要防伪,排除A项;题干体现了复杂的印刷工艺,没有说明纸币的耐用性,排除C项;纸币印刷技术属于科技的范畴,金融创新指纸币本身的使用,排除D项。9. 据史书记载,北宋

26、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例许世人纳纸墨钱自印”,且“工价低廉”。当时刻本书籍的价格只是抄本书籍的十分之一,“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上述现象可以表明当时()A.国子监书籍畅销于书市B.雕版印刷推动文化传播C.政府大力推广活字印刷技术D.理学借助官方渠道扩大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书籍印刷费用成本低于手抄价格,表明当时雕版印刷推动文化传播,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例许世人纳纸墨钱自印”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推广活字印刷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书籍印刷费用成本低于手抄价格,没有涉及理学的传播,排除D项。10. (2022泰安模考)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于9年至1260

27、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西征路上,有大批的汉族工匠和医生随军西行,将中医和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而中亚和欧洲不少被征服地区的医师和教士,也随蒙古王公东归,带来了阿拉伯和欧洲地区各种医学和技术要籍。由此可见,蒙古西征()A.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B.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C.增进了中欧之间友好关系D.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蒙古西征期间中国医学和技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各种医学和技术要籍也传到东亚,A项正确;医生、教士、工匠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B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11. (2022盐城月考)

28、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后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西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则使得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逐渐西传,这说明古代战争对于人类文明有双重影响,B项正确;历史研究可以得出一致结论,排除A项;“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而非一

29、直畅通无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为中原文化主流C.汉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发展D.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在接受汉族文化,汉族也在接受藏族、蒙古族文化,这体现了当时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故D正确;A、B、C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9分)13(2022威海高三模拟)

30、(16分悯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司马光修史材料因反对变法,司马光被贬出中央,正是在退居洛阳的15年内,他完成了资治通鉴的大部分内容编撰。编纂资治通鉴时,他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还参读了野史、文集、谱牒、家传、小说等各种史料320余种。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斟酌取舍的理由。元丰七年(1084年)书成,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序以奖之。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其开篇: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呜呼!君臣之礼既坏

31、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社稷无不泯绝。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日: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资治通鉴为何以“三家分晋”为开篇。(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资治通鉴对研究“三家分晋”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司马光修史”这一行为的认识。(8分)答案(1)理由:司马光强调名分、坚持传统秩序。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是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朝传统秩序完全被破坏的开端。司马光以“三家分晋”为开端,提醒君主祖宗法度不

32、可以轻易改变;要吸取“三家分晋”的历史教训,做到恪守礼制、遵从天命;司马光固守传统,反对王安石变法,希望以此告诫统治者,授予大臣以君王的权力可能会导致君臣易位。(2)史料价值:以官修正史、实录为基础,对于研究“三家分晋”的历史有较高的参考性;但带有主观性,为政治目的服务,要注意甄别,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认识:作为政治家,面对统治危机,通过修史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反映了担当和思考;作为学者,司马光遵循甄别考证的修史原则,反映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受时代和阶级的影响,其修史的主要目的依然是为皇权服务。14.(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日益占据优势,土族势力迅速

33、衰微,唐代出现了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为了宣扬儒学之道,韩愈又对佛道思想和六朝以来盛行的耕体文给予了猛烈的批判,使文章成为传播儒学的新途径。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形成理学,即儒学的复兴越过汉唐诸儒,恢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儒学的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儒学复兴”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唐宋儒学复兴是唐宋政治、经济发展及阶级关系变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涉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儒学思想的时代性与开放性等观点也可)唐宋之际,由藩镇割据到走向中央集权需要恢复被破坏的价值体系以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大增,代表土族势力的价值及文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当时儒学又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儒者为了复兴儒学,采用复古的方式,重视传统经典,又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开创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理学的形成实现了思想文化的创新,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对宋代以来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