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1806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第一框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科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I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一框由“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目组成,从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本课教育价值:自我成长:懂得投身社会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努力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2、值。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等,不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强规则意识。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感受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认同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身份,悦纳所处的社会环境,养成亲社会行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二)能力目标:】、运用己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2、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

3、定的。三、学习者特征分析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代中学生享受着更多的发展福利,有着更多的发展可能,也面临着更多的成长挑战。正因为如此,中学生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中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学生的社

4、会生活,并对于学生的现有经验进行再扩充,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延伸中感受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承担着很多不同的角色,我要扮演好我的角色。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2)难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晒晒老师的暑期生活:我的暑期生活分享:第一张图片:朋友圈截图:游玄武湖,感受南京美好的景色和优美的风景。第二张图片:带领学生参观金陵船厂,学习严谨的匠人精神。第三张图片:观看影片厉害了我的国,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第四张图片:南京大学参观,体验南大民主的学风,

5、传统的韵味。第五张照片:关注时事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提问:这是我的暑假生活,你感觉怎么样?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和社会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去融入社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与社会.学生回答问题运用教师自己的暑期生活为索材,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教师暑期的生活,初步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下面分享自己的暑期生活作铺垫。说说你的暑假生活,看看谁的暑期生活最丰富?教师: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但是老师有一个疑问,有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学生回答问题运用

6、学生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的生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并且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从而萌生出走进社会生活的愿望。小组探究活动:探问一:我们能否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教师:有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如果你觉得有,请举例说明。探问二:成长的足迹的秘密教师:我们能否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呢?在成长的足迹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到答案。呈现成长的足迹使用说明第三点:初中生每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应少于20天,义工服务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表中公民素养及其观表现教师: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对于我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各小组探讨并举例子。各小组寻找成长的足迹中的

7、秘密,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运用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懂得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成长的足迹,学生身边的素材和经验,再次感悟我们要融入社会生活。父母爱人/O二&二m制友1 .展不图片2 .启发思考。(1) 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他人介绍自己:向一个没有见过面的表叔介绍你自己。向你妈妈的老同学介绍自己。向你的小区保安王大叔介绍自己。教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要了解三大主要的社会关系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于这三种关系,我们会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参与响身份不同

8、的他人介绍自己的活动通过一组图片和问题的思考,再通过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认识到三大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O二、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教师:展示老师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小陈丸.I通麻瞥笔嗯/,辔.一匪一-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L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iff学生绘制社会关系图学生回答问题图,理解和感受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更加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2.启发思考。(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说说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

9、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师: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我们。素材呈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我们在社会中如何更好的生活,我们在第二框继续学习。学生诵读古文素材,感受家国情怀。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出发,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当下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富有家国情怀。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贡献。七、教学评价设计该教学设计基于

10、课本,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经验,又在已有经验上进行拔高,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延伸中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八、板书设计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_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九.教学反思本堂课在教学思想上力求让学生通过清楚的事例及实践的引导认识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集图、音、文字等于一身的优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抽象的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更多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利用问答,小组探究、多感官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适时的的点拨与总结将知识升华。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也相信我们的教学收获将不仅仅是知识,会更多的助力孩子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