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8642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8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编号:09.041.0.1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SurgeryofTCM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6学分学时:85学时(课堂授课70学时,见习15学时)。前期课程: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小测验50%,考勤50%)。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教学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总论共分七章,包括: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中医外科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糜、瘤岩、皮

2、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九章。本课程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据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少见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SurgeryofTCMisaclinicalstudyontheexteriordiseasesofhumanbody.Theteachingcontentisdividedintotwoparts,introductionandotherseparatechapters.Theintr

3、oductionincludessevenparts,whicharetheIntroductiononDevelopmentofSurgeryofTCM,theRangeofSurgeryofTCM,RuleofDiseaseNamingandBasicTechnicalTerms,EtiologyandMechanismofDiseases,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Diseases,PrinciplesofTreatmentonDiseasesandNursingonDiseases.OtherchaptersincludeSkinandExternalDisea

4、ses,DiseasesofBreast,CervicalMass,Tumor7SkinDiseases,STDzDiseasesofAnusorRectum,DiseasesofUrinarySystemandInfertility,PeripheralBloodDiseasesandsoon.ThefeatureofthecourseistoresearchonthehappeninganddevelopmentofdiseasesaccordingtothetheoryofIntegrationofInteriorandExteriorandtotreatandpreventsurgic

5、aldiseasesbymeansofcombiningthewholeandtheregional.Studentsshouldmasterthebasictheory,regulations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oncommondiseasesinthefieldofSurgeryofTCMandpracticeskills,knowingthecauseandtreatmentofsomerarediseasesthroughclassandclinicalstudy.大纲内容:一、刖后【课程目的】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特点是

6、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通过本课程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据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少见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总论共分六章,包括: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中医外科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痹、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直肠疾病、男性泌尿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九章。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7、做好临床见习及典型病例的示教。课堂讲授应抓住中心内容,语言必须清晰、正确、简练、生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总学时为85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教学见习15学时。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加强学习责任感,巩固学习外科的专业思想。【教学内容】历代外科名医、主要文献、学术成就、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教学方式】第二章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了解外科疾病范围的分类方法与病名含义,为学好各论打下基础。【教学内容】1 .凡是疾病生于人的体表、能够用肉眼可以直接诊察到的、有局部症状可凭的都属

8、于外科的治疗范围。2 .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等加以命名,对了解疾病特点有一定帮助。3 .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专用术语对学习中医外科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目的要求】了解外科疾病在病因病理上的特点。【教学内容】1 .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劳伤等。2 .发病机理:从气血、经络、脏腑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局部的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不和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目的要求】掌握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与辨证。【教学内

9、容】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2 .四诊在外科疾病上的运用。3 .辨阴证阳证:主要以局部症候进行辨别如发病缓急、病位、颜色、温度、高度、范围、硬度、感觉、脓液、病程、全身症状、预后等,必须说明应将局部症状与全身情况结合起来分析。4 .辨部位:按外科疾病发生在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5 .辨经络:外科疾病的发生部位与经络有一定的联系,并作为辨证施治的参考。6 .辨肿痛痒脓麻木:辨火、寒、风、湿、痰、气、郁结、瘀血等肿的性质;辨热、寒、风、气、化脓、瘀血等病的性质;辨风、湿、热、虫、血虚作痒等性质;辨脓的有无、操作方法、性质、色泽、气味等,及辨脓的注意点。7 .辨溃疡形色,以虚实性质进行辨证。【教学

10、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目的要求】1 .熟悉外科病内治的原理。2 .掌握消、托、补三大治疗大法。3 .掌握局部的各种药物疗法,尤其是消散、提脓祛腐、生肌收口等药物的应用。【教学内容】1 .内治法:(1)以消、托、补为纲,作为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的治疗大法。(2)内治法的具体运用:分为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扑益、养胃等,每法举出代表方、常用药物、适应症和注意事项。2 .外治法:(1)药物疗法:包括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草药等,每项均举出适应症、用法、注意点。(2)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烙法、泛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分别说明其适应

11、症、用法、注意点。(3)其它疗法: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炙法、熏法、熨法、浸渍法等,每法举出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六章中医外科调护【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不同疾病的护理特点。【教学内容】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和饮食护理的要求。【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下篇各论第七章疮疡第一节疳【目的要求】掌握暑疳和疳病的治疗、预防,了解蟋站将的防治。【教学内容】1 .概述:疳分有头疳、无头疳、疳病和蟋姑疳四种,分别说明特点。2 .疔的病因是火毒,内服药需要清火解毒;夏秋生历是暑毒,治法是清暑解毒;对疳病的治疗,实证泻火解毒,虚证扶正解毒。3界的局部处理按总论所述,但

12、要禁止挤压及超过脓腔范围的切开。4.对长期引流不畅而引起的蟋姑将,治疗要点是扩创引流。【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二节疔【目的要求】1 .掌握颜面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辨证与治疗。2 .了解具有特殊性质的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教学内容】1.概述:疔的含义、种类及其沿革。(1)概述:颜面疔疮的特点、命名及与疔的区别。(2)病因病理:由火热之毒为病,或虫咬外伤等染毒所致。(3)辨证:分初期、中期、后期辨证,本病如治疗不当或失于防护可合并走黄。(4)治疗: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外治按初期、中期、后期论治。3 .手足部疔疮:(1)概述:说明发生于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有

13、损筋伤骨的后果。(2)病因病理:由于脏腑火毒蕴结而成或因外伤染毒诱发。(3)治疗:几种常见的手足部疔疮的辨证与治疗。4 .红丝疔:(1)概述:定义、特点。(2)病因病理:内有火毒结聚,外由破损染毒。(3)辨证:有红丝一条发于手臂或小腿部,迅速走窜,伴有明显全身症状,有时不消可以化脓、甚或走黄。(4)治疗:内治以清热解毒,方同颜面疔疮;外治除外敷法外可进行硬镰。5 .烂疔:(1)概说: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2)病因病理:因接触泥土中毒气面生。(3)辨证:本病发展迅速,患处皮肤稍黑、疮面凹形、迅即坏死、有恶臭、可致肉大片脱落,伴全身症状,甚则可走黄。(4)鉴别诊断:应与发、丹毒等病鉴别。(5)治

14、疗:内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外治以蟾酥合剂为主,必要时应手术切开。(6)预防方法。6 .疫疔:(1)概说: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2)病因病理:由于感受疫死牛马猪羊三毒而生。(3)辨证:初起发病如蚊迹蚤斑;中期疮面形成脐眼、如牛痘;后期腐肉与正常组织分离、腐脱新生。伴全身症状,可出现走黄之象。(4)治疗:内治同颜面疔疮,需另用蟾酥丸;外治以蟾酥合剂为主。(5)预防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三节痈【目的要求】掌握不同部位痈的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的异同之处。【教学内容】1 .概述: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和特点。2 .病因病理:总由火毒而成,但病位不同。颈痈是上焦风火,腋痈是肝

15、郁痰火,脐痈是心脾湿热等。3 .辨证:按初起、成脓、溃后叙述。4 .治疗:内治总宜清热解毒,按部位分别用牛著解肌汤、柴胡清肝汤和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外治按总论常规处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四节发【目的要求】掌握发的特点及不同部位的辨证,发与丹毒、有头疽、流注鉴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和特点。2 .病因病理:由于血热火毒所致。3 .辨证;分述生于口底(锁喉痈)、手背(手发背)、臀部(臀痈)、足部(足发背)、小腿(脏腑发)等不同部位的表现。4 .治疗:内治归纳为上、中、下三部论治,原则上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局部按总论常规处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五节有头疽【目的要求】1 .掌握

16、辨证与虚实标本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2 .了解老人及有严重慢性病患者容易引起内陷的防治。【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发病情况与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等。2 .病因病理:外因由于感受风温湿热之毒,内因由于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劳伤精气,或嗜食膏梁厚味,以致脏腑蕴毒而成。3 .辨证:分初、中、后三个阶段叙述。辨证分虚证、实证两种。4 .治疗:实证和营托毒、清热利湿,虚证养阴清火、调补气血等。局部按总论常规处理,其中要注意切开引流和清除坏死组织。【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六节流注【目的要求】掌握流注的特点和不同原因,流注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沿革。2 .病因病理:是化脓性

17、病灶中脓毒扩散,随气血流注而成,发病诱因有感染暑湿、跌打损伤、劳伤筋脉等。3 .辨证:除叙述流注一般症状外,并指出余毒、暑湿、瘀血、髓窝四种不同类型流注的表现。4 .治疗:(1)内治:余毒流注清营解毒,暑湿流注清暑化湿,瘀血流注活血通络,骼窝流注清热利湿,化脓后治疗同总论。(2)外治:按总论常规处理。5.预防方法:积极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七节发颐【目的要求】1 .掌握发颐与疟腮、慢性发颐的鉴别诊断。2 .了解发颐是腮腺化脓性疾病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 .概述:发颐的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由伤寒、温病后余毒未清所致。3 .辨证:初起颌顿之间肿胀,张口困难。成脓期皮

18、色发红有波动感,不及时切开,脓可从口腔穿出,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甚则可发生毒气内陷。4 .鉴别诊断:与养腮鉴别。5 .治疗:内治宜清热解毒;外治按初起、脓成、溃后施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八节丹毒【目的要求】1 .掌握丹毒的特点及与发的鉴别。2 .熟悉下肢丹毒的预防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及与发的鉴别。2 .病因病理:总由血热火毒所致,面部为风邪火毒,下肢为湿邪火毒。3 .辨证:除局部具有红肿热痛外,伴有明显全身症状。不同部位丹毒名称、特点。4 .治疗:内治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原则;外治局部敷药外,下肢丹毒可用硬镰法。5 .预防:下肢丹毒宜积极治疗足部的感染病灶。【教学方

19、式】多媒体授课。第九节无头疽【目的要求】1 .掌握附骨疽与环跳疽等在急性期的辨证论治。2 .了解本病由于骨关节的破坏而造成的后果。【教学内容】1 .概述:附骨疽、环跳疽的定义、特点、发病史与区别。2 .病因病理:由疔疮、历肿、麻疹后余毒所致,或由外来伤害感染毒邪而成。3 .辨证:初起寒战高热,彻骨疼痛,溃后由于骨或关节破坏形成漏管或残废。4 .鉴别诊断:要与流注、骨肉瘤、流痰鉴别。5 .治疗:内治宜清热化湿、行瘀通络等;外治按初起、化脓、溃后三期施治。有死骨的应清除死骨。【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节走黄与内陷【目的要求】掌握本病辨证论治的急救措施。【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疔疮走黄主要由局

20、部因素引起,毒邪扩散超过人体正常防御能力,以邪盛为主。疽毒内陷主要由全身因素引起,由于正气虚弱,而毒邪乘机内陷,以正虚为主。2 .辨证:疔疮走黄为热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疽毒内陷分为火陷、干陷、虚陷。3 .治疗:疔疮走黄以祛邪为主,疽毒内陷以扶正为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一节流痰【目的要求】1 .熟悉流痰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2 .掌握流痰的辨证论治的要领。【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沿革、发病情况等。2 .病因病理:肾虚为发病之本、痰浊凝聚为生病之标,劳损、外伤、感受风寒等为发病的诱因。3 .辨证:初期多无全身症状,关节漫肿酸痛,呈典型之阴证。中期多有阴虚内热表

21、现,关节畸形,有脓肿或溃破成为漏管。后期病灶稳定,或严重成为劳损残废。分别介绍不同关节的病变特点。(1)内治:以补肾为主,目的是扶正以祛邪,早期补肾壮骨,温经化痰;中期滋肾养阴,扶正托毒;后期大补肝肾阴血。(2)外治:按初、中、后期处理;漏管形成按漏管处理。5.护理:卧床休息、关节固定、预防褥疮、饮食营养等。【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二节痛病【目的要求】1 .掌握痣病未溃服药内消,已溃提毒化腐的治疗特点,以发挥中医治病之特长。2 .了解各种特殊疗法的作用及适应症,瘟病与脊核、失荣、恶性淋巴瘤的类证鉴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沿革与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病因是气郁痰凝。全身病

22、理变化是阴虚内热、最后气血亏损成为痛疾。3 .辨证:按初、中、后期进行叙述。4 .鉴别诊断:应与失荣、脊核等病鉴别。5 .治疗:(1)内治:分初、中、后三期。(2)局部处理:未溃按阴证常规治疗,溃后以提脓祛腐为主。(3)特殊疗法:包括针刺、拔核疗法等。【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三节褥疮【目的要求】掌握褥疮的防治。【教学内容】2 .病因病理:由于连续长期压迫,气血瘀阻而皮内坏死。3 .辨证:褥疮局部症状。4 .治疗:(1)全身治疗:分气滞血瘀、蕴毒腐溃、气血两虚而施治。(2)局部处理:初起外搽红灵酒等;溃后清除坏死细胞,脓腔切开引流,控制感染、提毒化腐、生肌收等方法。5.预防与护理:保持受压部

23、位清洁、干燥,定时按摩、翻身及防压等措施。【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四节窦道【目的要求】了解窦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由于手术创伤,残留异物或坏死组织刺激深部组织化脓溃破而成。3 .诊断:局部有一小疮口,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4 .治疗:以外治为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八章乳房疾病概述【目的要求】1 .了解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 .掌握乳房疾病在病因病机上的特点。3 .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原则。4 .了解触诊的方法。【教学内容】1.介绍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病因病理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乳头破损、感染邪毒或嗜食厚味、脾胃积热、乳汁积

24、滞、排泄障碍、郁久化热、肉腐而成脓。肿瘤类乳房疾病则因情志内伤、忧思抑郁、肝脾受损以致气滞痰凝而成。3 .乳房肿块检查法:视诊要注意乳房大小、乳头位置及有无内陷或抬高、皮肤颜色、乳头溢液等。触诊要注意有无肿块及肿块位置、大小、形态、软硬、疼痛等。4 .治疗:(1)内治:根据肝郁胃热证,气虚毒滞证,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证,肝肾不足、冲任失养证,肺肾阴虚痰凝证,气血两虚证而分证施治。(2)外治:根据阳证、阴证而外敷。手术常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络。【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一节乳痈【目的要求】了解乳痈的发病原因,掌握辨证论治的要领。【教学内容】1 .概述:本病好发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见。妊娠后期亦

25、可发生。2 .病因病理:外因为毒邪入侵,内因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3 .辨证: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4 .治疗:(1)初期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萎牛萼汤加减。(2)局部常规处理:成脓期切开引流,应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二节粉刺性乳痈【目的要求】了解乳痈的发病原因和辨证论治的要领。【教学内容】2 .病因病理:素有乳头畸形,加之情志抑郁而生。3 .治疗:(1)内治辨证论治(2)外治多以手术为主,局部按总论常规处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三节乳瘩【目的要求】了解肿块特点并与乳房其他慢的中块相鉴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发病情况。2 .

26、病因病理:肺肾阴亏、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3 .辨证:初期乳中结核,形如梅李、皮色不变、不痛或微痛;成脓期皮肤微红而肿、疼痛加重;溃后脓液稀薄,难敛而成乳漏,多伴有阴虚证候。4 .治疗:内治初期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成脓期托里透脓,溃后养阴清热化痰;外治初期用阳和解凝膏、桂腐散,已溃用八二丹或降丹药条。【教学方式】自学。第四节乳漏【目的要求】了解不同性质乳漏在症状和治疗上的区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乳房部漏多因乳痈、乳发、乳疽失治损伤乳腺,或乳磨溃后难敛;乳晕部漏则多因乳腺管及乳头先天畸形,或乳晕部脂瘤等染毒溃脓成漏。3 .辨证:(1)乳房部漏管:有乳

27、房疾病史,创口经久不愈,流乳汁或脓血。(2)乳晕部漏管:多见非哺乳期妇女,乳头内陷、有渣祥分泌物,乳晕有黄豆大小结节、质软不坚、不痛不痒。4.治疗:辨证论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五节乳癖【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诊断与治疗,及与乳岩的鉴别。【教学内容】1 .概述:特点、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肝气部结、冲任不调或气滞痰凝血瘀而成。3 .辨证:好发于中年妇女,在两侧乳房有大小不一的结节,疼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4 .治疗:肝郁痰凝证,拟理气化痰法;冲任不调,拟调摄冲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六节乳病【目的要求】1 .了解肿块的特点。2 .掌握从肝肾论治的要点。【教学内容】1 .概说:定义、

28、特点及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本病与肝肾二脏有关。3 .辨证:乳晕下有一扁圆形肿块,轻度疼痛与触痛。4 .治疗:(1)内治:肝气郁结宜疏肝散结;肾气亏虚宜补益肾气。(2)外治: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敷贴。【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七节乳核【目的要求】掌握乳核的诊断及治疗,了解与乳岩的鉴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情志内伤、月萍B痰凝、痰瘀互结。3 .辨证:多发生于青年妇女,肿块为卵圆形、单个、边界清楚、平滑、活动度大。4 .治疗:宜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日久不消可考虑手术治疗。【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八节乳蝴【目的要求】熟悉与乳蚓有关

29、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概述: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特点及属何种性质。2 .病因病理:分肝火偏盛与脾不统血两种。3 .辨证:局部除乳头溢血外,部分患者乳头附近可扪及肿块。4 .治疗:肝郁火旺者溢血鲜红,治宜疏肝解郁、凉血止血;脾虚血亏者溢出黄水,治拟健脾养血止血。【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九节乳岩【目的要求】掌握乳岩的辨证,以便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特点、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六淫内侵、肝脾气郁、冲任失调以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聚而成。3 .诊断:可借助B超、乳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最终病理确诊。4 .治疗:辨证论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九

30、章瘦概论【目的要求】1 .了解瘦病的定义及分类。2 .掌握瘦病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1 .定义、分类。2 .瘦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 .糜病的检查方法。4 .瘦病的常见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一节气瘦【目的要求】了解地区性与非地区性气瘦的区别及其发生原因。【教学内容】1 .概述:特点、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地区性的与饮用水质有关。3 .辨证:颈部呈弥漫性肿大,随情绪而消长,如肿块过大,可出现压迫气管等症状。4 .治疗:内治为主,宜疏肝理气、解郁消肿。5 .预防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二节肉瘦【目的要求】1 .掌握肉糜的辨证。2 .了解

31、与其它慢性肿块的区别。【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3 .辨证:结喉正中附近肿块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表面光滑,肿块过大者可有压迫气管症状。4 .鉴别诊断:要与糜痈鉴别。5 .治疗:以内治为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或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三节糜痈【目的要求】掌握瘦痈的辨证与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性质。2 .病因病理:由于风火痰热蕴阻而成。3 .辨证:发病前有咽痛或感冒病史,结喉部有肿块,伴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等。4 .治疗:拟清热化痰法为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四节石腰【目的要求

32、】掌握石糜的特点。【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情志内伤、肝脾气逆、湿痰瘀滞而成。3,辨证:颈前结喉处多年存在的肿块,迅速增大,坚硬如石,高低不乎,不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4.治疗: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内治拟破瘀消肿、化痰散结之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章瘤、岩概论【目的要求】了解瘤和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治疗原则。【教学内容】瘤和岩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治疗。【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一节血瘤【目的要求】了解血瘤特点及其治疗主法。【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3 .辨证: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中隐隐若红丝纠缠,时时牵痛,触破血不易止。4 .治疗:主要应用消痔

33、灵注射疗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二节肉瘤【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特点及其内消方法。【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与发病情况。2 .病因病理:湿痰内生、气郁凝结而成。3 .辨证:为柔软光滑、分界清楚,可以压扁、移动的肿块,数目、大小不定。4 .治疗:用手术切除,多发者以解郁化痰。【教学方式】自学。-Mh-T=弟二TJ虫JS【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点,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脾经积火凝结而成。3 .辨证:口唇上肿块,初如豆粒,渐大如茧,溃后翻花,时流血水。4 .治疗:内服辨证施治,局部治疗可用清吹口散。【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四节失荣【目的

34、要求】了解和寻找本病的原发癌肿,熟悉本病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忧思郁怒、痰瘀凝结而成。3 .辨证在颈侧或锁骨上有坚硬如石、堆垒如粟、固定不移的肿块。4 .治疗:除积极治疗原发癌肿外内服辨证论治。【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五节肾岩【目的要求】1 .掌握本病早期症状的特点。2 .了解早期治疗的方法。【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肝肾素亏、相火内灼、郁结不散而成。3 .辨证:乳头状阴茎癌局部呈菜花,浸润型阴茎癌多以湿疹样或成斑样病变开始。4 .治疗:除辨证辨病内治外,早期局部可用千金散红油膏治疗,也可施行手术疗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

35、第十一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 .掌握皮肤损害的形态特征及其辨证规律。2 .熟悉皮肤病常用的内治法和外用药的作用以及使用原则。【教学内容】1 .病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2 .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搔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3 .皮肤损害的形态特征及其辨证。4 .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证和常用方药。5 .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证、用法。6 .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一节热疮【目的要求】1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2 .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36、【教学内容】1.病因病理: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为阴虚内热。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已破者用膏剂,严重者根据辨证。【教学方式】第二节蛇窜疮【目的要求】1 .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2 .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教学内容】1 .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2 .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3 .治疗:(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4 .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三节疣【目的要求】1 .了解疣的种类。2

37、 .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风热毒邪搏于肌肤。2 .辨证: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各病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3 .治疗:(1)内治:活血解毒。(2)外治:扁平疣用泡洗法;寻常疣用推死法、敷贴法,摩擦法、挖除法、电灼法、冷冻法、微波治疗等专染性软疣用挑除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四节黄水疮【目的要求】掌握脓疱疮的皮损特点、辨证论治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暑湿热毒郁于皮肤所致。2 .辨证:脓疱、周围红晕、破后糜烂、结痂。3 .治疗:(1)内治:湿热证用清暑利湿解毒法;脾虚证用健脾渗湿法。(2)外治:脓疱用洗剂,或青黛散外用,糜烂

38、用麻油调搽。4 .预防传染的方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五节癣【目的要求】1 .掌握各种癣的特点和治疗方法。2 了解癣病的原因、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强调防治结合的重要性。【教学内容】1 .概述:癣的定义、分类。2 .白秃疮、肥疮的类型、治疗和预防。3 .鹅掌疯、脚湿气的辨证分型及治疗。4 .灰指(趾)甲的辨证及治疗。5 .圆癣的辨证及治疗。6 .紫白瘢风的辨证及治疗。【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六节麻风【目的要求】1 .了解麻风的病因。2 .掌握麻风初期特征。【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麻风杆菌。2 .辨证:皮损、麻木、神经粗大等。【教学方式】自学。第七节疥疮【目的要求】1 .掌握致病原因。

39、2 .掌握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由疥虫传染。2 .辨证:特点是皮肤皱折处散在性的丘疹、水疱、隧道,伴有剧烈搔痒,有接触史,可找到疥虫。3 .治疗及预防:搽硫黄软膏等,注意搽药方法,集体治疗,衣服等煮沸消毒和治疗彻底等措施。【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八节虫咬皮炎【目的要求】1 .掌握虫咬皮炎的诊断。2 .了解虫咬皮炎的一般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由感受虫毒引起。2 .辨证:皮疹多见于暴露部位,可见小出血点、丘疹、风团,并有不同程度灼热、搔痒、疼痛,皮损中央可见刺口。3 .治疗:外治为主,局部涂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剂。【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九节

40、接触性皮炎【目的要求】1 .了解本病的致病因素。2 .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教学内容】2 .病因病理:主要禀赋不耐,接触某些物质过敏。3 .辨证: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形态、发病过程。4 .治疗:(1)内治:根据分型辨证施治。(2)外治:按不同皮损形态用药。5 .预防及注意点。6 .鉴别诊断:与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节湿疮【目的要求】了解湿疮的种类及不同部位有不同名称,掌握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及不同部位的名称。2 .病因病理:急性以湿热为主,亚急性为脾虚湿恋,慢性为血虚风3 .辨证:皮损具多形性、对称性、搔痒性,易复发、慢性倾向等

41、。4 .治疗:内服分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证辨证施治。外治根据皮损选择剂型。5 .鉴别诊断: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鉴别。【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一节婴儿湿疮【目的要求】了解婴儿湿疮的致病原因、辨证论治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概述:定义、特点。2 .病因病理:湿热、血虚风燥。3 .辨证:红斑、丘疹、黄痂、糜烂、渗出等。4 .治疗:内服清热利湿,养血润燥,外治根据皮损。【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二节药毒【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致病原因,掌握本病的各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多系禀赋不耐、毒邪内侵中药毒。2 .辨证:临床各种类型,辨证分湿热证、热毒证、

42、气阴两伤证。3 .治疗:(1)内治:分清热利湿解毒、清营解毒、益气养阴清风。(2)外治:根据皮损。4.注意事项:合理用药,禁用或慎用过敏药物,警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皮损。【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三节瘾疹【目的要求】了解发病原因,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熟悉本病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与风寒、风热、肠胃湿热、气血不足、冲任不调等有关。2 .辨证:分风寒证、风热证、血虚风燥证。3 .治疗:按辨证进行论治。4 .注意事项:寻找发病原因,忌食辛辣鱼腥,注意有无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腹部有疼痛等,并采取相应措施。【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四节牛皮癣【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辨证论治。【

43、教学内容】1 .概述:特点及其病名。2 .病因病理:风湿独卜袭,血虚风燥,与情志因素有关。3 .辨证:除好发部位、苔葬样变皮损表现外,分风湿热证、血虚风燥证。4 .治疗:分疏风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润燥等法,外治按皮损用药。5 .鉴别诊断:与慢性湿疹、白疟的鉴别【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五节皮肤瘙痒症【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由风热血热或血虚肝旺所致。2 .辨证:分风热血热证、湿热蕴结证及血虚肝旺证。3 .治疗:分别采用疏风清热凉血、养血平肝、祛风润燥等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六节风热疮【目的要求】掌握本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血

44、热之体复感风热之邪所致。2 .辨证:特点是先现淡红色母斑,继而出现较小的子斑,椭圆形,长铀与皮纹、肋缘平行,上有糠枇样鳞屑。3 .治疗:内服疏风清热或凉血清热之方,外搽解毒搽剂。4 .与体癣、花斑癣、白疟和二期梅毒疹鉴别。【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七节白疟【目的要求】1 .了解致病因素,熟悉临床分型和分期。2 .掌握本病的辨证及主要证型的辨证治疗。【教学内容】1 .概述:特点及有关病名。2 .病因病理:外感风邪而致血热、血燥或血瘀、肝肾亏损,冲任不调等。3 .辨证:境界清楚的红斑,上有多层银白鳞屑,有薄膜现象、露滴现象、同形反应等。分清各种不同证候及特殊类型、关节型、红皮病型、脓疱型。4 .

45、治疗:内治分别采用凉血清热、养血祛风润燥、活血化瘀等法,外用软膏或霜剂。【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八节面游风【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风热血燥生风、肠胃湿热蕴毒所致。2 .辨证:在皮脂腺丰富部位起略带黄色的潮红斑,境界不清楚。3 .治疗:内治以干性养血祛风润燥,湿性清热化湿通腑,外治按皮损用药。【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十九节粉刺【目的要求】熟悉发病原因,掌握不同证候的治疗。【教学内容】1 .病因病理:肺经风热、痰湿蕴结。2 .辨证:好发于青年面部的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为本病特点。3 .治疗:内服药分清肺散风、清热化湿、化痰渗湿,外治用颠例散洗剂、座疮洗剂。4 .注意护理。【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第二十节酒皴鼻【目的要求】1 .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