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762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院校要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设置评估与调整,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因此,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在进行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强化行业指导,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发展态势,摸清行业用人需求,健全专业随行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教育链、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全方位融入行业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特色,对接行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更好地

2、培养胜任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思路(一)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四个交通”(综合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智慧交通)战略、“双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及广东省覆盖全省辐射泛珠的高速公路网规划等都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对市政工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市政工程施工专业可以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较好对接了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的专业领域。深入研究大湾区协同发展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特征及规律,把握区域

3、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调整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设置,及时增设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职业能力,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动态循环”的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创新的专业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专业结构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规划对市政工程人才需求的紧密契合。(二)建立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设置调整的PDCA循环机制市政工程施工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工作循序渐进,从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到精准评价、及时调整,进而制定新的专业设置计划,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各阶段工作均在明确的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人才

4、培养目标指导下开展工作,以人才培养是否达到目标作为检验专业设置合理性及进行专业动态调整的评价标准。采取学校、行业、企业多元主体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模式,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的思路如图1所示。图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动态调整的思路二、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具体措施(一)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组成,详见表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法规和区域经济建设及产业发展需求,按照“服务产业、对接市场、定期专业评估、适时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理念,审议相应专业的改革、发展规划,指导专业建设的创新工作;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和修

5、订,指导教学计划的实施、专业实习的安排工作;指导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以及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审议专业教材建设计划,指导、参与教材编写;指导教学研究,研讨本专业在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新动向、新课题,使专业群建设更加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保证专业对产业变革能够及时作出快速反应,根据需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委员会,必要时可适当扩大参加会议的人员范围。表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名单序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所在单位备注1男博士教授组长2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组员3男硕士研高级工程师/公路究生水运工程检测师4男本科学上高级讲师/一级建造师5男工程硕土高级工程师/注

6、册咨询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二)明确企业需求行业内企业专家定期来到学校了解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情况,包括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对比企业具体岗位对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核心能力的要求,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委派专人记录整理这些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作为专业设置及调整的重要依据。选派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与学校所实施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存在哪些偏差。观察并总结企业中重要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与现存的人才培养规格有何不同。发掘目前课程体系中不存在、但在企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和能

7、力,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写出企业需求报告。根据一定数量的不同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提炼共同点,作为形成特色专业的重要依据。(三)建立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构建专业设置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大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筛选对专业设置评价影响度高的指标,建立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专业预警和调整的数据分析依据。可从学校内部、外部两个维度分析评价,如图2所示。外部内部其他院校横向对比劳动图E1.各产业就业比Jt2.产业行业劳汕亲质结构3产业与U由结构适配度 &芳由力人口超国 5.产韭行业劳劝拿求,研劳动者素质1岗位能力要求2员工索用要求3Jt主偏好图2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内部数

8、据着重从教学、师资、学生等关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业务线选取数据分析指标,其中,教学成果检验专业建设的水准,在国内、地方达到何种水平,能否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主要考察是否具备能培养地方发展急需人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招生就业则从进口、出口两个节点,通过就业的“质”和“量”两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就以上数据指标与兄弟院校开展横向对比。外部经济数据着重从产业结构、劳动就业、劳动力素质等方面采集,通过分析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异,了解各产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就业饱和度、人才缺口以及企业具体的用工需求,从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两方面对内外部数据做匹配度分析,从而形成专业与地方经济产

9、业发展的耦合度分析结果。并根据结果对专业设置调整提前做出反应。在分析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匹配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专业设立、优化、成熟、衰退、淘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相关专业的跟进反馈,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控制专业发展规模、整合专业资源、加快专业升级转型。把握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打造引领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服务产业链,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四)构建专业分类“诊改”工作机制以专业设置评价为切入点,围绕专业与课程建设两个方面对专业开展分类“诊改”,将专业自我诊断与学校诊该相结合,设计“专业规划一一制定专业建设目标一一制定建设标准、建设计划一一计划实施”的专业建设诊改路径,在专业建设实施过程中实施数据监控和自我诊断,持续进行自我诊断,不断完善专业规划和建设。形成专业建设诊改优化的动态闭环(图3),促进专业优化改进。专业慎警卜数据分析i缅班数据监涕专业规划H建设目标_建i雷手与计划实施超卖改进卜自抑缅图3专业建设诊断改进路径图总之,市政工程施工专业主动适应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对应相应产业链,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让专业培养目标更精准、专业内涵更有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