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429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网工程一6 号上山路道路工程 路线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起终点桩号坡长(m)纵坡(%)备注K0+674.176-K0+750.23576.05911.5K0+883.181K1+O93.953210.77211K1+422,976-K1+582.581159.60511.5K1+947.240-K2+067.967120.72711.5K2+427.393K2+534.143106.7511.5K2+594.160K2+720.550126.3910.5K3+177.857K3+290.129112.27211.5K3+601.555K3+739.684138.12912合计1050.704根据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T3311-202

2、1规定,设计速度为15kmh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12%3.2路线布设的原则(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路线力求顺应地形走势布线,正确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2)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貌相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长度尽量接近,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

3、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3)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同时避免高填深挖,以减轻对自然地貌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而、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

4、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第二篇路线说明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1 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0:(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交通厅;(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7)公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

5、G/TD81-2017;(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1.2 技术标准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本项目采用四级公路(I类)标准,设计速度15kmh,路基宽度7.5米,车道宽度2X3.25米,路肩2X0.5m,设计荷载采用公路-11级。2、路线总体走向本项目位于重庆市高新区寨山坪科学公园,起点(K0+000)接高新区路网已设计主干路新森大道,途径胡家沟弃土场、科学公园山体,终点(K4+093.050)止于

6、寨山坪村设计中山顶环线。路线全长4093.050m,扣除与半山环线共线段后长3788.170m。3、路线平、纵面线形3.1 路线难点(D该路为一条越岭线,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同时需要控制填挖高度,避免形成高挡墙与深路堑边坡,导致路线大纵坡路段较多,具体分布如下表:纵坡10%12%路段落表序号起止桩号存在的安全除患本设计主要处治措施1K0+674.176-K0+750.235纵坡10%,且存在较多陡坡急弯的情况,部分路段路侧边坡高度大,路测危险程度较高。1 .速度控制措施:大纵坡起点前设置下陡坡警告标志。2 .警示、防滑措施:针对纵坡较大的急弯路段设置抗滑薄层铺装,提高路面防滑性能,院坡路段

7、适当位置设置罐动减速标线,加强主动防护措施。3 .视线诱导措施:视线不良的急弯路段设置线型诱导标志,视距不足的路段设置凸面镜,利于驾驶员提前判断路线走向。4 .被动防护措施:对路侧危隆程度较高的跳坡急弯路段,采用加强型护栏,提岛被动防护能力。2K0+883.181Kl+093.9533K1+422.976K1+582.5814K1+947,240-K2+067.9675K2+427.393K2+534.1436K2+594.160K2+720.5507K3+177.857-K3+290.1298K3+601.555K3+739.6844、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安全设施是公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它对

8、发挥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公路改建后的便捷畅通和良好运营,同时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性,本次设计主要设置交通标志(原有的交通标志全部拆除)、交通标线、波形梁护栏(护栏颜色为欲晶蓝色,旧路护栏拆除后建议利用到农村公路安全防护中)、钢筋混凝土护栏等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除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以外,还应使其布置和结构形式醒目、美观,与公路及周围环境协调,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达到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统一。4.1 交通标志(1)基本规定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信息应连续,重要的信息宜重复显示。交通标志一般

9、情况下应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为保证视认性,同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标志时,可安装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但最多不应超过四个:分开设置的标志,应先满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标志的设置空间。原则上要避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设。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路口优先通行标志、会车先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应单独设置:如条件受限制无法单独设置时,一个支撑结构(支撑)上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标志板在一个支撑结构(支撑)4.2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充分考虑了路线附近地形、地物,尽量做到少拆迁,不占基本农田、少占耕地

10、,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项目扣除与半山环线共线段后长3788.170m,平面设置交点44个,平均每公里交点11.615个,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米,回头曲线最小半径为15米,直线最大长度113.300米,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80.612%。平面指标表路线长度m3788.170交点个数个44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11.61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25/4回头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3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80.612直线最大长度米13.3004.3 路线纵断面线形设计3. 5大纵坡路段安全处治措施在纵断面设计中我们采用多次拉坡,进行工程量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纵断面设置变坡点26个,平均每

11、公里纵坡变更6.843次,最大纵坡12.0%,最短坡氏60.017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32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320米,竖曲线占路线总长的28.7%。变坡点个数个26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6.843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8.7最大纵坡%/处12.0/1最短坡长米60.017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米/个320/1凹形米/个320/1纵断面指标表大纵坡路段除患及针对性处治措施表技术等级、交通流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路权清晰、渠面合理、导向明确、安全有序”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交通标志综合设置方案,并与交通标线相互配合,引导车辆有序通过。交通标志设置位置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

12、68)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1 .不得影响公路视距和妨碍交通安全。11.交通标志不得过近、相互遮挡,否则应采取互不遮挡的支撑结构。III.不得被上跨道路结构、照明设施、监控设施、绿化设施等其他设施遮挡。(3)版面设计指路标志版面应简洁、清晰地反映路线名称、地点、方向和距离等内容,信息布局应满足下列规定:I、地点距离标志中,地点应放在最左侧,地名由近而远、从上到下排列。IK同一方向表示2个目的地信息时,宜在一行或两行内按由近及远顺序,由左至右或由上至下排列。指路标志中的指示箭头应以一定角度反映车辆的正确行驶方向,并符合下列规定:I .门架式标志或跨线桥上附着式标志的箭头,用来指示车行道的用途或

13、行驶目的地时,箭头应向下,并指向该车行道的中心线。II .指示车辆前进方向而非专指某一行车道时,箭头应向上。III .用来指示出口方向时,箭头应倾斜向上,倾斜角度应能反映出口行车道的线形。IV .平面交叉口指引标志表示直行方向的筋头应指向上方,表示转向方向的箭头应与转向车行道的线形保持一致、上下排列向上、向左、向右的3个方向指示时,应从上至下按向上、向左、向右的顺序排列,并且指向上、左的箭头应放在左侧,指向右的箭头应放在右侧:左右排列向上、向左、向右的3个方向指示时,应从左至右按向左、向上、向右的顺序排列。V .指示互通立体交叉和多路平面交叉形式的标志,可采用与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形式实际

14、形式致的曲线箭头,箭头图形应清晰易辨,不存歧义,避免过于复杂的图形。VI .指路标志中,当箭头与地名信息、编号信息出现在同一版面内,上下排列时,方向箭头应设置在地名信息、编号信息的下方:左右排列时,向左、直行箭头应设置在左侧,向右箭头应设置在右侧。VII .交通标志的尺寸和文字高度应符合现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除特殊规定外,根据设计速度确定;当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大于20kmh时,宜按运行速度对版面规格和视认性加以检查。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警告标志不宜多设。同地点需要设置两个以上警告标志时,原则上只设置其中最需要的一个。(

15、2)设置原则公路交通标志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IeT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交通标志应针对具体路段情况,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布局和综合设置,与路段的实际交通运行状况相匹配。对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应加强主动引导和警告提示;对多车道路段公路,应兼顾不同车道公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视认效果;对气象不良路段,应加强静态标志与可变信息标志的协调设置。公路本身及沿线环境存在影响行车安全且不易被发现的危险低点时,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置警告标志。警告标志不得过量使用。禁令标志应设置在需要明确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路段起点附近醒目的位置。

16、其中限制交通标志应综合考虑公路功能、技术等级、路侧开发程度、路线几何特征、运行速度、交通运行、交通事故和环境等因素,在交通安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设置以及限速值和限速标志的形式,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实施设置,并满足下列要求:I .宜实施分路段限速,路段限速值不宜频繁变化。II .限速值可不同于设计速度值。III .可根据不同车型运行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采取分车型限速的方式。IV .限速标志应与其他交通安全设施配合使用。指示标志应根据交通流组织和交通管理的需要,在驾驶人、行人容易产生迷惑处或必须遵守行驶规定处设置。指路标志应根据路网一体化的原则进行整体布局,做到信息关联有序,不得出现信息不足、

17、不当或过载的现象。应根据公路功能、交通流向和沿线城镇分布等情况,依距离、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优先选取交通需求较大的信息指示。旅游区标志设置时应根据旅游景区的级别、路网情况等合理确定指引范围。当旅游区标志与其他交通标志冲突时,其他交通标志具有优先设置权限。在不引起信息超我的前提下,可将旅游景区名称信息合并到指路标志版面中。告示标志的设置,不得影响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标志的设置和视认。公路平面交叉处的交通标志应在综合考虑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物理形式、相交公路III .交通标志的标志板采用3003铝,滑动槽铝采用2024铝(或其他符合GB5768-2009标准)铝合金板材,并符合GB/T

18、3880.3-2006”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规定。IV .高强螺栓高强连接螺栓,应采用40B或45号钢,并符合GB1231-2006的规定。V .基础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30NPa,并符合JTGD62-20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反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VI .反光标识膜采用Iv类反光膜,反光膜颜色的角点坐标和标识色泽耐用期应满足GB/T18833-2012公路交通标志防光膜的要求。制作I .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应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标准或设计图的规定执行。为了确保指路标志的视认性,指路标志汉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也应符合GB5768-20

19、09的规定。II .交通标志的边框外缘应有衬底色。衬底色规定为:警告标志黄色,禁令标志白色。III .标志板与滑动槽钢、卷边加固件连接,在保证连接强度和标志板面平整,不影响贴反光膜的前提下,可采用挪接或点焊。IV .考虑到大型指路标志在制造、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困难,厂家在制造过程中,根据标志版面设计的具体情况允许采取适当分割的办法来制造,可以分别贴反光膜,分开运输,在安装时再进行拼接。V .标志底板采用2024型铝合金板制作,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oVI .警告标志的铝合金板应采用卷边方式进行加固,其他矩形标志板周边采用

20、焊接铝合金角钢的方式进行加固。VII .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接而成。VIIL标志安装角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有关规定。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板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对于因制作、运输、安装等因素造成的标志板面扭曲、变形的,应进行调整或更换。(6)旧路原有交通标志的处理由于路线的调整,针对旧路原有的交通标志,全部进行拆除不再利用处理,拆除量已计入标志设置一览表中。4.2交通标线(1) 一般规定(4)技术要求本路段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指示标志等,在标志的布设上重点考虑:及时地给司

21、机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效结合路面标线、其他公路设施及路况布置:全线各种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形成整体系统;综合考虑路网中道路的分级与功能,对道路信息进行分级,对交叉口设置指路标志:针对“单个急弯”、“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急弯陡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平交路口”、其他(如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基宽度变化,事故多发路段等)等设置必要的警告、禁令和指示标志。根据本次设计道路的技术等级指标以及设计速度,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规定,对设计版面进行如下约定:版面上字符:标志版面上的字符信息采用中文方式,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

22、B5768-2009)并结合公路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根据设计行车速度确定板面尺寸,警告标志采用边长90Cm的板面;禁令、指示标志采用外径80Cm的板面;指路标志字体汉字高度为45cm,字宽与字高相等,字体采用交通工程标准字体。指路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字、白图案: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颜色白底、红圈、黑图案。高速公路编号用绿字,国道编号用红字。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IV类反光膜。(5)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009)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

23、通标志结构设计以26.7ms风速作为设计风速。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识认性好的柱式支撑形式,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采用多柱式结构的创新标志型式。a.本工程标志设置采用了单柱式及单悬臂式支撑方式。b.标志基础采用钢筋泡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应控制好混凝土标号及钢筋保护层厚度。材料I .标志立柱和横梁:采用一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GB/T8167-2008的规定,其余钢构件除设计图中特殊说明外均采用Q235钢,且应符合GB/T700-2006的要求,详细尺寸见设计图纸。II .标志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边缘线:I .公路的窄桥及其上下游路段;II .采用最低公路设计指标的曲

24、线段及其上下游路段:III .交通流发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IV .路面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V .路侧障碍物距车行道较近的路段:VI .经常出现大雾等膨响安全行车天气的路段;VII.非机动车或行人较多的机非混行路段。二级公路设置慢车道时,应设置对象车行道分界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和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靠车行道的硬路肩内,未设置硬路肩的公路车行道边缘线应设置于公路两侧紧貂车行道的外边缘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应设置于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处。交通标线宽度宜符合下表的规定。路面标线宽度设计速度(km/h)车行道边缘线(cm)同向车行道分界线(cm)对向车行道分界线(cm)601510

25、1540、3015101520双车道1010单车道10(3)设计内容公路改建完成后,重新刻画路面标线。公路中心线:公路中心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当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能满足,可跨越对向车行道时,采用单黄虚线(46线),当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不能满足或在陡坡、急弯、连续下坡路段,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时,采用单黄实线,单黄虚实线线宽15厘米。车行道边缘线:设置在公路两侧紧靠行车道的硬路肩内,不得侵入车行道内。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线,用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除在机动车需要跨越边缘线的地方(例如平交道口处)的车行道边缘线采用虚线外,其他均为实线,线宽15厘米。人行横

26、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乂称斑马线),即表示一定条件下准许行人横穿道路的路交通标线是由施划或安装于道路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设施,它的作用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可以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各等级公路应按本部分规定设置反光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I.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停车位、停靠站及减速丘等的标线;IL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的标线:III .警告标线:促使道路使用者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应变防范措施的标线。

27、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类:IV 纵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V I.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交叉设置的标线;VI I.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类:I .线条:施划于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线或虚线;II .字符:施划于路面上的文字、数字及各种图形、符号:III .突起路标:安装于路面上用于标示车道分界、边缘、分合流、弯道、危险路段、路宽变化、路面障碍位置等的反光体或不反光体:IV .轮廓标:安装于道路两侧,用以指示道路边界轮廓、道路的前进方向的反光柱(或反光片)。道路交通标线的颜色为白色、黄色、蓝色或橙色,路面图形标记中可出现红色或黑色

28、的图案或文字。具体交通标线的形式、颜色及含义详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中第2页表1中规定。道路交通标线颜色的色度性能应符合GB/T16311的规定。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一般应不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连续设置的实线类标线,应每隔15米左右设置排水缝,其他标线有可能阻水时,应沿排水方向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一般为3cm5cm(2)设置原则高速公路和级公路的般路段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线、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二级及以下的双车道公路,除单车道外,应设置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二级及以下公路的下列路段应设置车行道项目反光型突起型密度,g/cnl.8

29、2.3软化点,C90-125100涂膜外观干燥后,应无皱蚊、斑点、起泡、脱落、粘胎现象,涂膜的颜色和外观应与标准板差别不大不粘胎干爆时间,min3色度性能(45/0)白色黄色涂料的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JT/T280-2004中表6和图1规定的范围抗压强度APa21223C1C时,21250C2C时,22耐磨性,mg(200转/100Og后减重)W80(JMT00橡胶砂轮)耐水性在水中浸24h应无异常现象耐碱性在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浸24h无异常现象玻璃珠含量,518-25流动度,S3510涂层低温抗裂性T(TC保持4h,室温放置.Ih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一个循环后应无裂纹加热稳定性200C22(

30、C在搅拌状态下保持4h,应无明显泛黄、焦化、结块等现象人工加速时候性经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后,试板涂以不产生龟裂、剥落:允许轻微粉化和变色,但色品坐标和亮度因数应符合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1表6和图I规定的范围,亮度因数变化范围不应大于原样板亮度因数的20%.VI,在路面标线涂料划线以前,均匀混入玻璃珠。玻璃珠应为无色松散球状,清洁无明显杂物,显微镜或投影仪下,玻璃珠应为无色透明的球体,光洁圆整,玻璃珠内无明显气泡或杂质,玻璃珠粒径分布应符合下表中的相关规定;有缺陷的玻璃珠,如椭圆形珠、不圆的颗粒、失透的、熔融粘连的、有气泡的玻璃珠和杂质等质品应小于玻璃珠总质量的20%,即玻璃珠成圆

31、率不小于80%;玻璃珠的密度应在2.44.3gc?的范围内;玻璃珠的折射率为1.7WRIVL9;在沸腾的水浴中加热后,玻璃珠表面不应呈现发霉现象,中和所用0.0IfnOI/L盐酸应在IOml以下:玻璃珠中磁性颗粒的含量不得大于0.居;所有玻璃珠应通过漏斗而无停滞现象。玻璃珠的粒径分布表径,又警示机动车驾驶人注意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导向箭头:用来表示车辆的行驶方向,颜色为白色,主要用于交叉道口的导向车道内,出口匝道附近及渠化交通的引导。本次设计箭头大小按照下表中的规定,本次采用6米的箭头大小,重复设置次数为3次。导向箭头的尺寸及设置次数设计速度(km/h)6040,30、20导向箭头长度(m63

32、理复设置次数322振荡标线:设置于山岭前丘区、连续急转弯、下坡路段、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门口,用于提示驾驶员按车道行驶和必须减速行驶,避免驾驶员疲劳驾驶。振荡标线为50X32X6mm凸块及间隔相当于图形面积两倍的白色标线。(4)技术要求I .标线采用热熔型涂料,涂料中含18%25%的玻璃珠,普通标线玻璃珠的掺量不小于O.35Kgm2,振荡标线玻璃珠的掺量不小于O.50Kgm2,II .标线的厚度应根据其种类、使用位置和施工工艺从下表中选取。标线的厚度范围(三)序号标线种类标线厚度范围备注1热熔型普通型、反光型0.72.5干膜突起型37干膜。若有基线,基线厚度为122双组分0.7-2.5干膜3水性0

33、.7-2.5湿膜4树脂防滑型0.7-2.5闿材粒径2.0-3.35预成型标线带0.72.5III.为保证夜间视读性,施工时需撒布玻璃珠于热熔涂料上,撒布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用量,撒布要均匀、全面。IV .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般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或45BPNoV .热熔反光型涂料的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热熔反光型涂料的性能指标表一般路段,立柱采用打入式:针对挡墙路段,立柱采用埋入式。(2)材料路侧波形梁护栏所用的各种材料规格、材质均应符合现行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l-201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等标准、规范的耍求。I

34、 .波形梁板、端头、连接件、立柱、柱帽等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2006)的规定。H.拼接波形梁的螺栓和连接栓采用防盗螺栓和防盗压紧螺母,其技术条件应符合钢结构用拗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BG36323633-2008)的规定。III .托架采用型钢制造,其技术条件应符合冷弯型钢结构技术标准(BG6725-2008)的规定。IV .镀锌+聚酯喷塑复合护栏:护栏梁板、端头、立柱、托架、柱帽以及螺栓、螺母、垫圈、垫片等附件均应由热浸镀锌内涂层和静电喷涂聚酯外涂层组成。内涂层:热浸镀锌应为锌锭(BG/T470-2008)中所规定的Zn99.995号

35、锌或Zn99.99号锌,镀锌量应符合以下规定:波形梁板、护栏立柱、端头为275gm2,镀锌平均厚度为39Um;托架、柱帽、螺栓、螺母、垫圈的镀锌量为120gm2,镀锌厚度为1711u外涂层:静电喷涂聚酯涂层波形梁板、护栏立柱、端头及托架、柱帽、螺栓、螺母、垫圈的最小厚度均为76Um。外涂层颜色为献晶蓝色。内外涂层其他参数、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及相关规范要求。V .针对旧路原有护栏,本次设计全部拆除,建议业主把拆除下来的护栏利用到农村公路建设当中。(3)施工立柱放样1.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立柱放样,并以涵洞等结构物控制立柱的位置,进行测距定位。I

36、I .立柱放样时可利用调节板调节间距,并得用分配方法处理间距零头数。III .应调查立柱所在处是否存在地下管线、排水管等设施,或构造物顶部埋土不足的情况。立柱安装IV 立柱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并与公路线形相协调。V I.立柱采用打入法施工,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可采用先钻孔再打入玻璃珠粒径Sm玻璃珠质量百分比/%S6000300S60050-90150S300550S1500-5(5)施工要求I .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求路面干燥、清洁,除净泥砂、灰尘和其他杂物。II .施工时,气温不得低于10C,如路面温度过低,应采取路面预热措施。III .严格按设计施工,车行道边缘线不应

37、侵占行车道宽度。对于平交道口等特殊位置,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现场布置标线位置。IV .在路面标线施工之前,要根据道路平曲线要素实地放线,以保证标线位置准确、线形顺畅。V .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颜色均匀、边缘整齐、线型规则、线条流畅;标线涂层厚度应均匀(0.7-2.5mm),无明显起泡、皱纹、斑点、开裂、发粘、脱落和泛花等缺陷:面撒玻璃珠应均匀。VI .正常使用期间,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应满足夜间视认要求,一般情况下,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80mcd.m2.lx,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50mcd.mlx,;新划标线的初逆反射亮度系数应符合GB/T21383-2008

38、的规定,白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50mcd.mIx1,黄色反光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不应低于100mcd.m1.Ix1;雨夜标线应具备湿态下的逆反射性能,在雨夜具有良好的视认效果。VII .路面应清洁干燥,不得存在松散颗粒、灰尘、沥青渣、油污或其它有害材料:应根据公路横断面的具体尺寸和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标线位置和标线宽度、长度,在路面上划出标线位苴;正式施划前应进行试划,以检验划线车的行驶速度、线宽、标线厚度等,调试合格后才能开始正式施工;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留出排水孔(间隔15m左右);对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修整。VIII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维护标线涂料的正常养护

39、周期,养护期间应阻止车辆及行人在作业区内通行,防止将涂料带出或形成车辙,直至标线充分干燥为止。4.3波形梁护栏(1)护栏的布设原则沿线地形高差大,路基边坡高,部分路段纵坡陡,危险程度较高,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要求,在边坡高度大于4米的路段设置路侧C级波形梁护栏,提高行车安全性。对于IV .所有构件不应因运输、施工造成防腐层的损坏。V .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致。VI 波形梁板搭接方向应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VII .拖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VIIl,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

40、钻孔。IX .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X .护栏立柱、波形梁及拖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XL基坑的深度、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尺寸,基础混凝上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标号要求。2)实测项目实测项目应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的规定。3)外观鉴定I.焊接钢管的焊缝应平整,无焊渣、突起。构件镀锌层表面均匀完整、颜色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得有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镶件表面应不漏镀、露铁、擦痕等缺陷。H.直线段护栏不得有明显的凹凸、起伏现象,曲线段护栏应圆滑顺畅,与线形协调致。III .波形梁板格接方向正确,搭接平顺,垫圈齐备,螺栓紧固。IV .

41、拖架、端头的安装应与设计图相符,安装到位,不得有明显变形、扭转、倾斜。V .波形梁板和立柱不得现场焊割和钻孔。VI .立柱及柱帽安装牢固,其顶部应无明显塌边、变形、开裂等缺陷。4.4钢筋混凝土护栏设计考虑急弯陡坡、高填方、临河等危险程度较高路段采用A级钢筋混凝上护栏。(1)材料1)配制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拌和用水、外加剂以及钢筋等材料,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U)的规定。2)除设计文件另行规定外,钢管桩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标准中Q235钢的性能要求。(2)施工混凝土护栏的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

42、01D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并核对混凝土护栏的设置位置,确定控制点,检测基础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规范或设许文件的要求。的方法。采用打入法打入过深时,不得将立柱部分拔出加以矫正,必须将其全部拔出,将基础压实后再重新打入。立柱无法打入到要求深度时,严禁将立柱的地面以上部分焊割、钻孔,不得使用锯短的立柱,详细尺寸及深度要求参照设计图纸。IIL立柱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损坏立柱端部。IV.立柱安装就位后,其水平方和竖直方向应形成平顺的线形。V护栏渐变段及端部的立柱,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进行安装。波形梁安装I .护栏板应通过拼接螺栓相互连接成纵向横梁,并由连接螺栓固定于托架

43、上。护栏板拼接方向应与行车方向一致,拼接螺栓必须采用高强螺栓。II .立柱间距不规则时,可利用调节板、梁进行调节,不得采用现场切割护栏板的方法。III .所有的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应在护栏的线形达到规定要求时才能拧紧,终拧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波形梁护栏板连接螺栓及拼接螺栓的终拧扭矩规定值螺栓类型螺栓直径(mm扭矩值(Mm)普通螺栓M166068M2095-102M22163170高强螺栓315-430柱帽、托架及端头安装I .托架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于护栏板和立柱之间,在拧紧连接螺栓前应调整托架、托架使其准确就位。II .各类护栏端头应通过拼接螺栓与护栏板牢固连接,拼接螺拴必须采用高强螺栓。反光膜

44、、反光片的设置在护栏立柱上安装反光膜和反光片,间距为8米,所有的端头应粘贴反光膜。验收1)基本要求1 .波形梁钢护栏产品必须符合波形梁钢护栏(GB/T31439-2015)的规定。H.为保证护栏的整体强度,护栏立柱的埋深、土基压实度、端部和过度段处理应符合设计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规定。III立柱位置、立柱中距、垂直度、横梁中心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曲线上轮廓标设置间距表曲线半径(IB)30308990779180-27427537437599910001999设置间距(m)481216243240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为70cm,最小设置高度为60cm。设置于混凝上基础中的轮廓标,其设置高度(指反射船

45、的中心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应尽可能与驾驶!人视线方向垂直。(2)施工工艺附着式(墙式)轮廓标a.测量放样:在混凝.土护栏上,采用量距定位法确定轮廓标位置。b.电钻打眼:人工用冲击电钻在确定的轮廓标位置打眼。c.安装膨胀螺栓d.安装轮廓标:先将轮廓标的插槽或预留孔套入膨胀螺栓,然后拧紧螺母。e.顺着行车方向.右侧为白色,左侧为黄色。附着式(栏式)轮廓标a.测量放样:根据设计文件,在波形梁护栏上,采用量距定位法确定轮廓标位置。b.安装轮廓标:在轮廓标位置的拖架连接螺栓上插入轮廓标,拧紧连接螺栓。c.顺着行车方向,右侧为白色,左侧为黄色。(3)注意事项轮廓标产品应符合轮廓标(JT/T388)的规定。轮廓标的布设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轮廓标安装牢固,逆反射材料表面与行车方向垂直,色度性能和光度性能应与设计相符。2)、现场浇筑混凝土护栏采用固定模板法施工时,模板宜采用钢模板,钢模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丽。浇筑混凝土前,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绑扎钢筋及预埋件。钢模板涂脱模剂后,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的温度应维持在IOc32C之间。采用滑动模板法施工时,滑模机的施工速度应根据旋转搅拌车、混凝土卸载速度以及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