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641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旅游资源见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庐山风景名胜区专业见习报告见习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旅游管理三班第一小组指导教师:执笔人:两个月亮组员: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日目录一、专业见习目的二、专业见习内容三、庐山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一)整体概况(二)旅游资源分类(三)旅游资源评价1、定性评价2、定量评价(四)旅游资源功能分区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五)意见和建议一、专业见习目的专业见习是学生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锻炼学生综合技能与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见习,稳固、充实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使学生通过见习到达“印证知识,了解社会,优化素质。为完成大学本

2、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信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于2011年9月19日-22日组织了09级旅游管理本科班243位同学,前往江西庐山风景区进行为期四天的专业见习。其目的是通过专业见习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检验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方案,从而到达知识的融会贯穿,创新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经营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的直观认识与感受。通过见习,在带队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激发同学们的想象与思考能力,使其在调查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进一步优化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教学效果;通过见习,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

3、紧密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干中学,在学中悟,提高专业素养和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见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真做导游、做线路设计、做景区管理等工作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以后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二、专业见习内容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是非常繁琐和非常重要的。庐山作为一个世界级风景名山、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资源的调查内容绝不能仅仅只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一些信息,还要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查,从而使得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复杂而繁多,可以说涉及到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并且还要纵向的、持续的关注旅游资源自身的各种

4、变化情况,关注资源地外界环境的现状和开展变化。鉴于见习时间的短暂性、调查范围的局限性以及我们自身专业水平的程度,我们这次的专业见习采取搜集资料准备和现场调研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旅游资源的分类和旅游资源的功能分区开发现状。我们会在旅游资源分类的根底上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类资源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评价,并对旅游资源功能分区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三、庐山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一)整体概况庐山位于江西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故称“匡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由此而得名。自古享有“

5、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庐山旅游资源丰富,在30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区内,有12个景区,37处景点,230多个景物景观。自司马迁把庐山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名人登游庐山,为庐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浩如烟海的著述、画卷和书法作品,使庐山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庐山以其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

6、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崂、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开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

7、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平安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一我国唯一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的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例相差不大,可以说是两者平分秋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然旅游资源因人文旅游资源而更显得有内涵有品味,人文旅游资源又因自然旅游资源而有底气。可以说庐山是以山水景观为依托,渗透着人文景观的综合体。(二)旅游资源分类庐山是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的景区,庐山上每一个景区、景点都不

8、是一种单一的旅游资源,但由于自身专业水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报告只从整体上将其简单的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自然旅游资源表3T主类亚类根本类型根本介绍A地文景观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B独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坡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假设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汉阳峰庐山第一顶峰,海拔1474米。据说,在月明风清之夜,站在峰巅上,可观汉阳

9、灯火,故名。汉阳峰峰巅上,有一方形石台,名与禹王台,为大禹治水登临处。每当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登此台眺望,江汉倒悬,楚楚环供,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慨。汉阳峰南为紫霄峰、东北有小汉阳峰。西北乃一峡谷,系张性断层,长七、八公里,是庐山较大的山谷之一,名“康王谷,秀峰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鹤鸣峰下,原坐落着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后康熙皇帝手书“秀峰寺”从此改为秀峰寺。秀峰内“漱玉亭、“玉峡、”龙潭、“瀑布、“观瀑亭”、“日照亭”等胜景和历史名人留下的许多珍迹。著名的开先瀑布,唐代大诗人李白赞颂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10、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CE奇特与象形山石龙首崖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龙首崖。游客假设从悬崖左边一石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宛如龙须,微风吹佛,恰似龙须飘飞。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ACG峡谷段落锦绣谷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自天桥循左

11、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ACH沟壑地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鄙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庐山观日处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正确地点。ACL岩石洞与岩穴仙人洞仙人洞

12、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B水域风光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如琴湖建于1961年,面积约IlOOoo平方米,蓄水量约IoOooOo立方米。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湖座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

13、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芦林湖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身轻。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BBC潭池乌龙潭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卜.潭稍平夷。”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

14、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大天池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为手顶,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是观察佛光的最正确处。BCSBCA悬瀑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

15、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的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干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碧龙潭瀑布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欣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

16、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石门涧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C生物景观CA树木CAC独树三宝树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

17、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树龄600余年,一棵为银杏,树龄1600年,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迎客松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植物园从含鄱口沿石阶而下走数百米即抵植物园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立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

18、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鄱阳留鸟区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含鄱口日出月照松林DAB光环现象观察地佛光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蜃景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云瀑云海DBE物候景观雾淞雨淞2、人文旅游资源表3-2主类亚类资源根本介绍E遗址遗迹EB社会经济文化EBA历史事件发生地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美。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

19、70活动遗址遗迹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厘”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EBC废弃寺庙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

20、、“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珍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兴盛时期。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7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立,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近年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

21、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F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D园林游憩区域花径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我们可以从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一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FB单体活

22、动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博物馆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型系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局部。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别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润细腻

23、,非常精美。博物馆内还收藏了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庐山电影院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院,也是最特殊的电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庐山恋。因此庐山恋也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连续不间断长时间放映的电影!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H碑碣御碑亭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整个御碑亭的建造风格比拟独特,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

24、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这块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FCK建筑小品花径亭在湖畔,可以看到花径的大门。大门旁书“花径,两旁刻有“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里面有书法家胡献雅书写的巨幅石亥,白司马花径。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在花径亭中的石刻板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这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湖北汉阳人李风高游大林寺时发现的。李风高在此石刻迷失了一千多年之后,重新发现了它很快乐。于是他邀集在庐山上的社会贤达、名流集资捐款,在此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再现了昔日的桃花胜景,亦使花径称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FD居住

25、地与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曾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里,为石木结构,主楼为两层,附楼为一层,占地面积为4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6平方米。而整个“美庐庭园占地面积为49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仅占其中缺乏10%,因而显得庭园特别敞净,而建筑主体却又显得适宜,既不感到笨拙,又不感到纤弱,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庐山别墅群庐山近代别墅群,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牯牛岭满岭的庐山松,清碧犹如漫天翡翠。蜿蜓的长冲河,潺潺犹如满耳欢歌。那错落有致、建筑畸形的幢幢别里,浮沉在波峰浪谷中,那深红色的、绿的铁皮屋顶,像朵朵鲜艳的蘑菇

26、,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和空灵,冷色和暖色,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庐山近代别墅群的建筑风格,产生出特有的风韵。每一座别墅,都是单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式样、风格,注入了原别型主人所在国籍的外乡文化的影子,别墅主人审美趣味和爱好的影子。别型单体追求阴凉地势,使得别墅处于自然的随意状态,但正是这种随意状态,却造成了一种有机的自然生长的群体环境关系,产生了浑然一体而又生气勃勃的景致。白居易草堂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

27、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肝,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FDE书院白鹿洞书院臼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IO(X)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FF殛建筑FFA桥观音桥景区号称“江南第一古桥的千年国宝一观音桥,桥长:19.4米,宽:4.8米建于公元1014年,它以雄伟的气势横跨在庐山的大

28、峡谷-栖贤大峡谷之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旅游资源评价1、定性评价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京九线和长江交汇点,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自古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我国的一座千古文化名山、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素以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科技名山著称于世。风景区内有16大自然奇观,景点474处,形成了“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之美景。庐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二千年来,李白、白居易等1500多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

29、览,写下4000余首赞颂庐山的诗词歌赋、文章、绘画。庐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胜地,白鹿洞书院创立于公元940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庐山有完备的宗教文化,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等五教于一山。庐山有近代国际别墅群落,至今保存完好的有英、美、德、法等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别墅1000余栋。在中国名山中,唯独庐山拥有这样大规模和高层次的“世界村。庐山旅游效劳设施齐全配套,交通便利,通讯兴旺,现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齐全,供水供电、交通、邮政、通讯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旅游效劳体系。全山有宾馆饭店150家,接待床位L5万余张。近几年来,庐山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总量达200万人天次。自1991年起

30、庐山每年都会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卫生山、平安山、文明山、全国文化先进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并通过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庐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定量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共有因子评价模型(表3-3)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即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逐一赋分定量评价,通过去上下分均值计算得出单体资源的赋分值,并由此分出庐山四个不同等级的旅游资源。(表3-4)。表3-3旅游资源单体共有因子评价模型评价工

31、程评价因子赋值分资源要素价值(85分)欣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15分)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总分100分附加值环境保护与环境平安-53分表3-4庐山旅游资源分级资源等级分值资源名称优良级旅四级75-89分三叠泉、锦绣谷、五老峰、含鄙口、三宝树、鄱阳留鸟区、美庐、博物馆、含鄱口日出、游资源三级60-74分龙首崖、汉阳峰、石门涧、碧龙潭瀑布、芦林湖、植物园、如琴湖、观音桥景区、秀峰、乌龙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普通级旅二级4559分仙人洞、大天池、花径、迎客松、东林寺、西林寺、庐山别墅群、白鹿洞

32、书院、植物园、云瀑、云海一级30-44分庐山电影院、白居易草堂、御碑亭、花径亭、蜃景、佛光、雾淞、雨淞(四)旅游资源功能分区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1、“一山多治的管理体制庐山风景区范围辽阔,自然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在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时,需要统筹规划、总体把握。而多年来,庐山一直处于“一山六治的管理状态,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决定辖区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开采与开发,久而久之,使整个风景区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庐山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的整体发挥。2、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分布不均衡当前一,庐山风景区已开发的自然景观资源多集中在牯岭镇附近及山南大局部地区,而山北及其它周边地区的景点开发数量

33、那么相对较少,从而使其自然景观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最终导致景区内自然景观资源的丰富类型在旅游活动中难以全面表达。3、保护培育不当,生态环境恶化在风景区中,不断开发出新的景观、景点对于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环境、开拓新的旅游线路至关重要。但过度的开发自然景观资源与保护培育不当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庐山这方面矛盾尤为突出。由于各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分而治之,使得一些著名的历史景观资源以及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些自然景点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景观衰退现象,主要表达在景区内生物种群结构单一、水体污染严重、原生林破坏殆尽及一些濒危物种濒临灭绝等方面。(五)意见和建议在现有资源评价的根底上合理开发和保

34、护资源对一个风景区的旅游开展非常关键。为了力争到达“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规划指导方针,促进庐山资源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组在调查分析的根底上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今后庐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1、改变现有不合理的管理体制风景区旅游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庐山旅游资源之所以遭到严重浪费与破坏,就是不同部门只追求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的结果。为确保庐山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序利用,必须权衡利弊得失,以转变庐山现有的管理体制为前提,彻底打破多年来庐山“一山六治的管理状态,立足全局,整体开发。2、贯彻近期资源开发与远期旅游开展相结合原那么为了实现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展,必须贯彻近期资源开发与远期旅游开展相结合原那么,合理安排整个风景区近5、10、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另外,在分步分项地开发利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旅游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容量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平衡以及景观资源科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与表达。参考文献:1 .胡海辉,卓丽环,马靖林.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2),282-28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