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25971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标文件分项之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环保工作体系一、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程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经理部各部门主管,各施工队队长、技术主管任组员。负责本合同工程施工期间和移交前维护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行政主管抓起,把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二、进行全员环境意识总动员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增强全体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树立人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平常的工作中做起,培养员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责任和紧迫感。三、制定环保工作管理措施(一)、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严格遵

2、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令,认真检查、监督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对人员进行环保知道教育,使人人心中都有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接受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的监督。(二)、除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外,不得破坏和拆除任何构造物及设施,不得随意清除地表植被和树木。(三)、场地施工排水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或现有的灌溉系统中,防止污染自然水源。工程范围以外的土地,如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便道、临时生活用地等在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复耕,并植被绿化。(四)注意取土坑、弃土场的排水畅通,以避免水土流失,避免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五)同时施工期间将加强环保意识,保持工地清洁

3、、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除在场的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用劳保用品外,还将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场地及便道进行洒水养护,使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六)合理安排施工区段,尽是避免夜间施工。若确实需要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七)认真作好油库的管理工作,防止油料溢、漏后严重污染环境。(八)施工生产内的建筑垃圾清理,其应按监理工程师和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严禁乱扔乱放,避免阻塞河道污染水库水源。污水要集中妥善处理,经检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不得影响环境卫生。(九)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区段内的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检查,对污染进行控制和处理,保证场内整洁卫

4、生,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区内农田排灌系统,排灌系统区域施工时将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保证不影响排灌作业的正常进行。(十一)保护生态环境,严禁施工人员下河捕鱼,注意树木不受破坏。(-)完工后,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做好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撤出及废弃的施工设备、材料的清除工作。施工期间,将严格遵守当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按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按规范要求进行各种建设设施的布置和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一、防水排水(一)、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二)、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征地范围以外的地形、地貌不允许进行破坏

5、,保持原有植物和植被完好无损。(三)、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筑成适当的横坡,使其不积水。二、防冲防淤(一)、施工过程中防止施工场地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用地受到冲刷。(二)、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料对河流、水道、防护堤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三)、施工过程中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用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面影响排水系统,以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四)、据设计或监理工程师要求修筑挡土墙,防止其受到冲刷,保持弃土区的安全、稳定和美观。三、废方废料处理(一)、施工过程中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要按图纸规定

6、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且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二)、施工过程中废方堆放点统一接受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的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可能选择荒地,尽量不压盖植物。要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等,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或对弃土场整平用作耕地。三、防止或减轻对水和大气污染(一)、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等。(二)、施工区域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要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三)、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

7、止雨水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地域造成污染。(四)、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五)、施工过程中要有洒水或其它抑尘措施,以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六)、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碎拌和机等投料器均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七)、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等距村民区不小于300米,而且不得设置在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上风处。(八)、使用机械设备,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五、保护绿色植被(一)、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工程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

8、色植被。(二)、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工程区内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三)、施工过程中破坏植被的面积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能造成人为的破坏。一、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项目经理部必须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保护。为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本工程项目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的施工班组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中,建立一套懂行善管的环保监控体系,进行自我监控。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环境保护技术措施在组织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地区、行

9、业和本企业有关防治空气、水、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制定出相对应的环保技术措施以确保不对河流、田地造成污染,不破坏合同规定的施工活动界限之外的庄稼、蔬菜、果木、植物、树木及坟墓。1、加强对施工道路的养护,利用洒水车定期洒水防止粉尘污染。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3、白灰等易飞扬的颗粒散体材料,室外露天存放时,要下垫上盖,严密遮盖防止扬尘。在运输时同样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4、在各个宿舍,食堂等处各放一个垃圾桶,派人每天收集到大型垃圾池里,专人、专车每星期至少三次将大型垃圾池中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存放地点进行堆放处理。5、生活区和

10、搅拌场各设沉淀池,然后将生产区、生活区的废水集中排放到生活区旁的天然洼地中。定期将废水按监理工程师指定方法处理。6、施工弃土集中堆放在指定位置,禁止随意破坏绿色植被。7、在生活区作好防鼠灭鼠和消毒工作,防止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三、环保工作体系1、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程项目部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经理部各部门主管,各施工队队长、技术主管任组员。负责本合同工程施工期间和移交前维护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行政主管抓起,把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落到实处。2、进行全员环境意识总动员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环境保护法和环境保护工作条例,提高全体员工的环

11、境意识,增强全体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树立人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平常的工作中做起,培养员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责任和紧迫感。3、制定环保工作管理措施(1)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令,认真检查、监督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对人员进行环保知道教育,使人人心中都有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接受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的监督。(2)除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外,不得破坏和拆除任何构造物及设施,不得随意清除地表植被和树木。(3)场地施工排水不得直接排入河道或现有的灌溉系统中,防止污染自然水源。工程范围以外

12、的土地,如取土场、弃土场、施工便道、临时生活用地等在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复耕,并植被绿化。(4)注意取土坑、弃土场的排水畅通,以避免水土流失,避免污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5)同时施工期间将加强环保意识,保持工地清洁、控制扬尘,杜绝漏、洒材料,除在场的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专用劳保用品外,还将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场地及便道进行泗水养护,使施工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6)合理安排施工区段,尽是避免夜间施工。若确实需要夜间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7)认真作好油库的管理工作,防止油料溢、漏后严重污染环境。(8)施工生产内的建筑垃圾清理,其应按监理工程师和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

13、点堆放,严禁乱扔乱放,避免阻塞河道污染水库水源。污水要集中妥善处理,经检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不得影响环境卫生。(9)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区段内的环境、卫生、设施进行检查,对污染进行控制和处理,保证场内整洁卫生,做到文明施工。(10)保护施工区内农田排灌系统,排灌系统区域施工时将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保证不影响排灌作业的正常进行。(11)保护生态环境,严禁施工人员下河捕鱼,注意树木不受破坏。(12)完工后,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做好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撤出及废弃的施工设备、材料的清除工作。施工期间,将严格遵守当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按业主、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按规范要求进行各种建设

14、设施的布置和施工。四、环境保护措施1、防水排水(1)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工地的良好排水状态,修建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连接,且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2)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征地范围以外的地形、地貌不允许进行破坏,保持原有植物和植被完好无损。(3)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依次进行,每层表面筑成适当的横坡,使其不积水。2、防冲防淤(1)施工过程中防止施工场地所占用的土地或临时用地受到冲刷。(2)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料对河流、水道、防护堤或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3)施工过程中开挖或填筑的土质路基边坡应及时采用防护措施,防止雨季到来时水流对坡面的冲刷面影

15、响排水系统,以减少对附近水域的污染。(4)据设计或监理工程师要求修筑挡土墙,防止其受到冲刷,保持弃土区的安全、稳定和美观。3、废弃物管理(1)施工过程中清理场地的废料和土石方工程的废方处理,要按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力求少占土地,并结合改地造田,且不得影响排灌系统及农田水利设施。废弃物的运输确保不散散、不混放,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2)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废弃物临时贮存场地,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3)施工过程中废方堆放点统一接受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的安排,堆放点应远离河道,尽可能选择荒

16、地,尽量不压盖植物。要及时对弃方进行压实,并在其表面进植被覆盖,可以种植草皮等,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美化环境;或对弃土场整平用作耕地。(4)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4、防止施工噪音污染,减少扰民措施(1)现场混凝上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上振捣棒,振捣混凝上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2)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遮挡,实现降噪。(3)模板、脚手架在支设、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4)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5)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

17、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6)木工棚及高噪音设备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7)限制光源措施探照灯尽里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或采取措施,使夜间照明只照射工区而不影响周围社区。5、防止或减轻对水和大气污染(1)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和水库等。(2)施工区域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要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道、溪流的侵蚀,防止沉渣进入河道或溪流。(3)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料如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应堆放管理严格,防止雨水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地域造成污染。(4)施工机械应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

18、排放。(5)施工过程中要有洒水或其它抑尘措施,以减少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灰尘。(6)施工过程中,对水泥碎拌和机等投料器均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7)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如堆料场等距村民区不小于300米,而且不得设置在居民区主要风向的上风处。(8)使用机械设备,要尽量减少噪声、废气等的污染;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遵守当地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9)施工垃圾清运,采用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运输或采用容器吊运或袋装,严禁随意凌空抛撒,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并适里洒水,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10)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物、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采取码放措施,减少污染。(5)在出场大门处设置车辆清先冲刷台,车辆经清洗台后出场,严防车辆携带泥沙出场造成道路的污染。5、保护绿色植被(1)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工程用地范围之外的现有绿色植被。(2)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工程区内的古树名木和法定保护的树种。(3)施工过程中破坏植被的面积严格控制,除了不可避免的工程占地、砍伐以外,不能造成人为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