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714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的摆放方式是()oA.平行,反光面相对B.垂直,反光面相对C.平行,反光面不相对2 .疫情期间,人们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佩戴口罩不仅能有效预防病毒,还能预A.雾霾中主要的有害成分就是PM2. 5B.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小颗粒。防雾霾对人体的危害,以下对雾和霾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C.霾是污染,雾未必是污染3.在锅的组成部分中,导热速度最快的应该是()。.锅底B.锅柄C.锅盖4 .往塑料杯、铁杯、陶瓷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温度的水,水凉得最快的是(A.铁杯B.塑料杯C.陶瓷杯5 .下列热

2、传递的现象中,不属于热辐射的是()oA.炒菜时,站在灶台边觉得很热B.夏天,站在阳光下觉得很热C.冬天,在有暖气片的室内感到很暖和6 .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oA.电熨斗金属底板f衣服B.冰块一纱布f皮肤C.水槽热水f玻璃杯f杯里的冷水7 .下列做法中,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oA.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做建筑外墙8 .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做建筑外墙C.使用玻璃幕墙做建筑外墙8 .在造霜的实验中,向冰水中加盐可以让温度(A.更低B.更高C.保持不变9 .下列不属于大自然中的水的是()。A.干冰B.冰C.雪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A.降水的形式只有雨和雪B.雪形成需要的温

3、度比雨低C.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二.填空。(每空1分,满分20分)1.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防止烫手。2 .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这是因为镜子的光进入了我们的O3 .太阳在同时也产生,太阳光是沿着传播的。4 .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和吸热的本领,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浅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O5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激光、放映水幕电影、光诱捕器捕杀等。6 .烙饼、前鸡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它们传递热的方式是。7.云层中的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形成,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完全融化,就形成。8

4、.雪和冰雹都是的一种形式。9 .雨是态水,雪是态水,形成雪的温度更低,所以一般在冬季才会下雪。10 .暖手宝的热传递方式是c三.判断。(每题2分,满分20分)源。()1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由数一千多颗卫星组成,有时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一串亮晶晶的卫星在空中移动,所以卫星是光2 .没有光的反射,人就不可能看到周围的物体。3 .热稀饭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热传递。()4 .只有固体和固体之间才能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5 .塑料勺、木勺和钢勺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塑料勺最烫。()6 .江河湖海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7 .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8 .雨和雪都

5、只会在冬天出现。()9 .热只能在同一个物体间传递。()10 .利用自制的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面上的物品。()四.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每题5分,满分15分)1 .猴子捞月寓言故事中的猴子始终不明白月亮是如何掉进井里的。你能利用所学的光的相关知识给它解释一下吗?2 .空气传递热的过程中,对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3 .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五.结合实验,认真分析。(满分25分)(一)光的奥秘(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每空05分,本大题共10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影。这种现象被称

6、为“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2 .在这个有趣的现象中阳光是。(选填:光源、非光源)我们能看到墙上外面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的。3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原理,制作潜望镜时至少要有个镜片。4 .光通常可以被反射o(选择题)A.2次B.1次C.无数次5 .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因为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一样将阳光分成、_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每空0.5分,共4分。)(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每空1分,本大题共15分。)我是快乐的小水滴,跟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小河里。一天,我在小河里唯觉,来了一个小男孩,把我装进了小水桶里,把我“带”进了花园。浇在泥土里,我一抬头,看见各种各

7、样美丽的花儿:桃花绽开了笑脸,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衣服,梨花白似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我的身上也“涂”满了花香。忽然,我的身子变轻了,渐渐上升,升到了云朵上,小云朵们邀请我跟它们一起玩。我跳上了一朵最大的云,躺在上面软软的,真舒服。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活泼的“小白兔”,跟小云朵们在空中捉迷藏。云朵越来越厚,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变成了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我在空中上下翻滚,体验“飞翔”的感觉,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河里。1.故事中的小水滴身子变轻了,升到了云朵上,是因为小水滴先受(选填:热、冷)变成升到空中,然后遇(选填:热、冷)变成小水滴或,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

8、就形成了云。2 .右图中的图片是霜和露,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3 .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底部温度降低。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实验结论: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O之间不断循环。4 .地球上的水在、答案及解析一.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 .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的摆放方式是()。A.平行,反

9、光面相对B.垂直,反光面相对C.平行,反光面不相对【答案】【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故填平行。【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光的反射及潜望镜的秘密这一课的知识。2 .疫情期间,人们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佩戴口罩不仅能有效预防病毒,还能预防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特别是N95口罩能很好过滤雾霾中的颗粒物,以下对雾和霾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雾霾中主要的有害成分就是PM2.5B.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小颗粒。C.霾是污染,雾未必是污染【答案】B【分析】雾和霾大不同:存在形态的区别:雾: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霾:

10、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雾: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S: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雾:小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也会使水滴蒸发,雾气只会越来越少,持续时间短。霾:固体小颗粒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简而言之霾是污染,雾未必是污染但却是污染的良载体N95即N95型口罩,N95型口罩可以挡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指的是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的情况。雾霾中主要的有害成分就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

11、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N95型口.罩对空气动力学物理直径O.075110.020Mm的颗粒,过滤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而雾霾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直径远远大于该范围,因此可以被N95型口罩彻底过漉。N95型口罩除了可以防雾霾以外,对于一些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也有防护功效。但是也正因为N95型口罩的防护作用比较好,其透气性相对是比较差的,如果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出现缺氧或者呼吸不畅的症状,因此生活中建议适当注意佩戴时长。【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雾和霾的区别。3 .在锅的组成部分中,导热速度最快的应该是()。A.锅底B.锅柄C.锅盖【答案】A【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

12、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像锅柄需用不良导体才能防止烫伤。以上几个锅的组成部分中,需要导热速度最快的是锅底。【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物体的导热性。4 .往塑料杯、铁杯、陶瓷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温度的水,水凉得最快的是()。A.铁杯B.塑料杯C.陶瓷杯【答案】【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相比较而言,铁杯子导热性最好,散热也是最快,所以选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物体的导热性。5 .下列热传递的现象中,不属于热辐射的是()oA.炒菜时,站在灶台边觉得很热B.夏天,站在阳光下觉得很热C.冬天,在有暖气片的室内感到很暖和【答案】C【分析】热

13、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比如炒菜时,站在灶台边党得很热、炎炎夏日,站在阳光下觉得很热都属于热辐射,暖气片感到暖和是热对流的现象。【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于热对流及热辐射的理解和掌握。6.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oA.电熨斗金属底板衣服B.冰块一纱布-皮肤C.水槽热水一玻璃杯一杯里的冷水【答案】B【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B选项应该是皮肤传向纱布然后传向冰块。【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热传导这个知识点。7 .下列做法中,可以

14、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的是()。A.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做建筑外墙8 .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做建筑外墙C.使用玻璃幕墙做建筑外墙【答案】B【分析】光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越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效果越好。为了防止光污染只要将表面做的粗糙就能有效降低光的反射。【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光的反射这个知识点8 .在造霜的实验中,向冰水中加盐可以让温度()。A,更低B.更高C.保持不变【答案】A【分析】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O度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造霜的实验中,向冰水中加盐可以让温度更低;这是因为加入盐后,盐

15、水的凝固点比纯水要低,因而最低温度的下限也就下降了,因吸热而降低的温度就更多。【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霜的形成。9 .下列不属于大自然中的水的是()。A.干冰B.冰C.雪【答案】A【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干冰不属于大自然中水的化身。【点评】本题重点考查水的三态变化。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降水的形式只有雨和雪B.雪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C.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答案】A【分析】1、雨: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小

16、水滴组成了云,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雨。2、雪: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小水滴组成了云,云中的温度过低,小水滴结成冰晶,落到地面仍然是雪花时,就是雪。3、霜: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指露点低于O)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4、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5、露:空气中水汽凝结在地物上的液态水就是露。6、冰雹: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后上升到空中,许多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

17、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或冰晶越来越大,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就是冰直。冰雹也属于降水的一种,故A是错的。【点评】本题重点考查雨雪霜冰雹的形成。二.填空。(每空1分,满分20分)1.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减少,防止烫手。【答案】热传导【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橡胶和木头导热性较差,所以用他们做手柄可以有效防止导热。【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物体的导热性。2 .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这是因为镜子的光进入了我们的O【答案】反射眼睛【分

18、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这是因为镜子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光的反射。3 .太阳在同时也产生,太阳光是沿着传播的。【答案】发光热量直线【分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热源和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产生热量,太阳光也是光的一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太阳光的传播方式是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宜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和热辐射这两个知识点。4 .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和吸热的本领,

19、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浅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o【答案】不同弱强强弱【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富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和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点评】本题考查了颜色对热传递的影响。5 .光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激光、放映水幕电影、光诱捕器捕杀等。【答案】做手术昆虫【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

20、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用激光做手术、水幕电影、光诱捕器捕杀蚊虫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6 .烙饼、煎鸡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现象,它们传递热的方式是。【答案】传导【分析】烙饼和煎鸡蛋,是热传导和对流,以热传导为主,对流为辅,热辐射都散到别的地方去了,作用在产品上的量几乎没有。【点评】本题考查了热的传递。7 .云层中的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形成,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完全融化,就形成C【答案】雨雪【分析】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水

21、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水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点评】本题考查了雨和雪的形成原因。8,雪和冰雹都是的一种形式。【答案】降水【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都是降水的不同形式。9 .雨是态水,雪是态水,形成雪的温度更低,所以一般在冬季才会下雪。【答案】液固【分析】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的状态变化是吸收热量或者散发热量的过程。水在自然界中由于温度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

22、气态。其中冰是固态的水;雾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露是液态的水。【点评】本题考查水在自然界的三态变化。10 .暖手宝的热传递方式是o【答案】传导【分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用暖手宝暖手的传热方式是传导。【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导的概念。三.判断。(每题2分,满分20分)1 .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是由数一千多颗卫星组成,有时可以在夜空中看到一串亮晶晶的卫星在空中移动,所以卫星是光源。()【答案】X【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

23、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卫星、行星都自身不发光,都不是光源,恒星是光源。【点评】本题考查了光源的概念,卫星只是反射太阳的光。2 .没有光的反射,人就不可能看到周围的物体。()【答案】【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3 .热稀饭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答案】【

24、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稀饭时,用勺子不断地搅动,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这个知识点。4 .只有固体和固体之间才能通过传导的方式传递热。()【答案】【分析】热是会传递的,它总是从较高的一端传向较低的一端,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但物体导热不仅仅是固体传向固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间是相互传导。【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热传

25、导。5 .塑料勺、木勺和钢勺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塑料勺最烫。()【答案】X【分析】不同的材料传递热量的快慢不同,金属材料传递热量比较快,塑料和木头等材料传递热量比较慢。相比较,钢勺导热性最好,所以钢勺最烫。【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物体的导热性。6 .江河湖海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答案】【分析】蒸发在常温下就能进行,所以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蒸发。7 .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答案】【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

26、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正是因为水循环,才能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在自然界的中循环。8 .雨和雪都只会在冬天出现。()【答案】X【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雨和雪不只是会在冬天出现,雨在一年四季都会出现,雪在深秋和初春也会出现。【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雨和雪概念的理解及思维推理能力。9 .热只能在同一个物体间传递。()【答案】【分析】热是会传递的,它总是从较高的一端传向较低的一端,或者从

27、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不止在同一物体间传播,热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故题干错误。【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热传导这个知识点。10 .利用自制的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面上的物品。()【答案】【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两面镜子可以让光转两次弯。【点评】本题重点考查潜望镜的原理。四 .简答题。(每题5分,满分15分)1 .猴子捞月寓言故事中的猴子始终不明白月亮是如何掉进井里

28、的。你能利用所学的光的相关知识给它解释一下吗?【答案】有光的时候,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月亮的光线经水面反射进入猴子的眼睛,就让猴子产生了月亮在水中的错觉。【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井里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井里的水面相当于镜面,能反射月亮的光。【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光的反射。2 .空气传递热的过程中,对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体积轻,空气受热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热空气相对流动,就形成对流。【分析】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

29、热量传递的过程。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空气流动的原因是地面上各地冷热程度不同,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热对流这个知识点。3 .水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答案】因为地表淡水很少,而能供饮用的更少,循环速度赶不上现在的使用需求。【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如此,水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地球资源,它哺育了众多古老的人类文明,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文明不可或缺的血脉。饮用水的循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这时间要以它被污染的程度而定,一般来说轻的周期短,反之则周期长,即淡水资源是贫乏的,所以要节约用水。【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节约用水的原因。五 .实验探究。(满分25

30、分)(一)光的奥秘(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每空0.5分,本大题共10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影。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2 .在这个有趣的现象中阳光是o(选填:光源、非光源)我们能看到墙上外面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的O3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原理,制作潜望镜时至少要有个镜片。4 .光通常可以被反射o(选择题)A.2次B.1次C.无数次5 .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因为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一样将阳光分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每空0.5分,共4分。)【答案】

31、L光沿直线传播2.光源反射3.反射24.C5.三棱镜赤橙黄绿靛蓝紫【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制成的。制作简单的潜望镜最少需要两面平面镜。两面镜子可以让光转两次弯。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点评】本题

32、重点考查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和潜望镜的原理及彩虹的形成的原因。(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每空1分,本大题共15分。)我是快乐的小水滴,跟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小河里。一天,我在小河里唾觉,来了一个小男孩,把我装进了小水桶里,把我“带”进了花园。浇在泥土里,我一抬头,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桃花绽开了笑脸,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衣服,梨花白似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我的身上也“涂”满了花香。忽然,我的身子变轻了,渐渐上升,升到了云朵上,小云朵们邀请我跟它们一起玩。我跳上了一朵最大的云,辅在上而软软的,真舒服。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活泼的“小白兔”,跟小云朵们在空中捉迷藏。云朵越来越

33、厚,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变成了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我在空中上下翻滚,体脸“飞翔”的感觉,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河里。1.故事中的小水滴身子变轻了,升到了云朵上,是因为小水滴先受(选填:热、冷)变成升到空中,然后遇变成小水滴或,它们聚集在一起,成了云。2 .右图中的图片是霍和露,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TC)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C在温度降到O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这就是O3 .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底部温度降低。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实验现象:水蒸气在

34、烧杯底部凝结成,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实验结论: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4.地球上的水在之间不断循环。【答案】L热水蒸气冷小冰晶2.小水滴雾小冰晶霜3.小水滴遇冷无法托住(描述合理即可)雨4.陆地海洋大气【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水在自然界有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且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事中的小水滴身子变轻了,升到了云朵上,是因为小水滴先受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然后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相关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