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陶冶”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境一陶冶”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境一陶冶”模式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音乐教学模式是音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既遵循了音乐的学科规律,也反映了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成果。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动态地、有机地把握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音乐教学经验的整理、建构并推广应用;同时也有利于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根据我区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特别是“双减”形势下对音乐教育优质、高效的要求,我们对众多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了归并和提炼,确定以“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一、定义“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运用语言、音乐、实物、图画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结合、生动真实
2、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和陶冶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审美立美,乐教乐学,重视个性。这种模式可以兼容“情境教学”“愉快教学”“体验教学。以及“表演模式”“示范讲授”“技能模式”等诸多具体的模式和方法,音乐学科具有鲜明的审美性、人文性和实践性,“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高中、初中和小学各学段音乐教学中根据学情灵活运用。二、理论依据1、情知教学论情知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统一。情意系统对学习行为起启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认知系统则承担对知识的吸收、储存和转化的任务。情意和认知
3、两种系统协统一,相互促进。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暗示心理理论暗示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注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教学中只有将这两种意识活动统一起来,学生才能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通过这种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3、环境与人的发展相互作用的理论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学习环境,将有利于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思想化育、情感的陶冶。三、模式的教学目标:该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绪感到不断陶冶和升华,个性
4、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落实课程目标和学科素养。四、模式实施的条件与要求1、教师要具备多种能力在该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通过音乐作品把学生带到其特定的环境中,使学生沉浸和陶醉其中,受到感染。首先,教师要具备创设各种情境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演示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努力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进入角色,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其次是教学组织能力(设疑、引导、启发、评价)。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音乐教具或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感染,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间的心理距离,促使
5、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主动的发展。2、需要创设多种情境音乐教学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素养和能力提升、音乐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的过程,同时又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认知、情感等各方面进行陶冶的过程。这种多方面的陶冶自然需要多方面的情境,如音乐情感情境、作品氛围情境、思维情境、表现情境、环境情境、人文情境等。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下,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陶冶。3、实现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结合教师自已要进入角色,使学生情感与自己的情感发展同步,使创设的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性、非语义性,引导学生意识
6、到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反应,从而了解思想和情感的丰富多样,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加入欣赏、歌唱和探讨表现音乐的活动之中来。实现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结合。五、情境一一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和实践应用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运用到音乐的教学中,音乐老师首先要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兴趣;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调动学生参与到生动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和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音乐老师要引领学生将情感体验上升为一种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形成音乐的核心素养。该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一一感受情境(音乐体验)一一表现情
7、境(参与活动)实践创编(音乐创造)一一转化情境(归纳提升)(一)创设情境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歌唱教学还是音乐欣赏、鉴赏教学,音乐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氛围的营造和情境的创设。教师根据内容、目标和学情特点通过语言描绘、悬念设疑、实物演示、律动参与、情境渲染、音画诗情、角色表演等手段构成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走进音乐和教材。实现学生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有效统一。音乐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音乐教学资源和条件,还可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较更好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的感悟。例如在进行某一具体的内容教学的时,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教
8、学目标设计特定的情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画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生动形象的氛围,也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和引导,甚至是个人精彩的表演把学生引入到设定的情境或氛围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更好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二)感受情境(音乐体验)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欣赏是最基础的学习领域,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的教学理念。情境一一陶冶教学模式的感受情境,体验音乐的流程就体现了这种要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设计有思考性、情境性的问题,充分揭示音乐的表现力和音乐要素的作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多次聆听和体验音乐。感受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9、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变化。要关注音乐传递的情感,将自己的音乐感受用语言、文字、图画和肢体表演等实践活动表现出来。在聆听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认知音乐的美,如阅读或视唱乐谱,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记号等,进而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体裁、形式、结构、调式等。高年级的音乐学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的探究、创造和评价,从而上升到对音乐风格和文化的把握,教学中,还可以将聆听音乐与其他音乐学习领域和其他艺术形式相联系,重视艺术通感的运用,营造综合的、立体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以多种形式和多样的情境感受音乐之美。不管是唱歌课还是音乐欣赏或鉴赏教学,感受体验音乐永远是最基础的阶段。(三)表现情境(参与活动)表现情境,主
10、要就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参与活动,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各种情境性音乐活动如歌唱、欣赏、视唱、演奏、表演、音乐编创和音乐创作等,使学生积极愉悦地进行歌唱、欣赏或鉴赏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学科素养。教师需要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目标,将重点、难点、作品背景、音乐知识、思想情感、音乐风格和相关文化等,形象而生动地融入到鲜活的音乐情境中,创设学习、练习、巩固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和课程标准能力目标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技能学习,如掌握必要的呼吸、吐字和歌唱技巧,进行合唱意识的培养和能力训
11、练;简单肢体表演和舞蹈基本技能的指导和教学;在独奏、齐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教学的尝试等,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全面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素养。在音乐欣赏和鉴赏教学中,更需要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对音乐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聆听、对音乐起伏和节奏的体验与表现、对旋律的跟唱和模唱、对音乐主题旋律的视唱和掌握、进行音乐情境和角色的表演等活动。在进行其他音乐艺术体裁如歌剧、戏剧、舞蹈等欣赏时,要从音乐情感、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等方面入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对于音乐欣赏和鉴赏教学具有更强的适用性。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多种交互手
12、段相结合,教师要以积极阳光的个性、生动的语言能力、亲和的教态、丰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自身的专业魅力去感召和影响学生,建立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和尊重的关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评价,营造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四)创编实践(音乐创造)该阶段就是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创造性和积极性,对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表现,进行音乐的创编和创造实践。音乐教学中的创编实践活动:可以进行节奏和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和重组,也可以为歌曲编配节奏、为音乐创编舞蹈。可以为歌曲和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和用乐器为其配伴奏,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旋律的即兴填词和命题
13、创作等。高年级或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根据生活实际自制简单乐器,尝试用音响制作音乐和表现音乐情境,还可以为诗歌朗诵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或场景选配音乐,师生一起编创、创作简单旋律和音乐小品等。创编实践活动不是表演秀,重在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反应、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以及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音乐场景的表现能力,目的是提升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五)转化情境(归纳提升)总结转化阶段,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从而将音乐中的情境转化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情景,并使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进而进行学习的评价,实现情感的升华。六、本模式的教学应用价值情境一一陶冶模式是音乐教学
14、中的常用模式。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创设情境和体验情境的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强化了教学的主题,缩短学生与教学主题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较轻松地完成从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转化的过程。第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第三,创设情境的表演、创编和音乐创造等实践活动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七、关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规律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它的作用是普及教学理论,规范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模式虽然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框架,但这种稳定只是一种相对的稳定,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教学的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学情不同、教学的实际条件也不同,因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环境的最优教学模式。实践中应根据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来灵活地选择和组合最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