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3716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瑞路(H6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册昌瑞路(H6路)工程第一分册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项目区位1.2 工程规模本次设计昌瑞路(H6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20kmh.其中昌瑞路(H6路)A段标准路幅宽度为14m,设计桩号AKO+000AK0+894.207,道路设计全长894.207m;昌瑞路(H6路)B段标准路幅宽度为15m,设计桩号BKO+OOO-BKO+399.917,道路设计全长399.917m。本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排水、电力、照明及附属设施等工程。1.3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分册,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第二分册交通工程、第三分册排水、第四

2、分册电力工程、第五分册照明工程、第六分册海绵城市专篇,本册为第一分册道路工程。2、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规范2.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O重庆市西永组团W、V、U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11)(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W分区Z5路(一期)施工图(林同极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2)W分区H4路(一期)施工图(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2)OW分区H7路施工图(林同梭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08)OW分区Z3路施工图(林同极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08)O

3、W分区Z5路(二期)施工图(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2.08)W分区H5路、Z4路一期、Z6路施工图送审稿(林同极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6)W分区Z2路施工图送审稿(林同根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3.06)。本项目周边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22.04)O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昌瑞路(H6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l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l52-20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CJJ

4、/T273-201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三)交通部标准(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zTF20-2015)(四)地方规范标准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T-O64-202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2019年版)重庆市城市道

5、路品质提升技术指南(重庆市城市管理局2019.5)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50-131-2011)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78-2016)(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3.06)周边其他项目阶段性设计资料香云山汽车运动公园D组团W58-I/O8地块设计资料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2020.11)。初设专家意见及高新区建管局意见。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2.2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一)国家规范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

6、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K7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二)建设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016版)2、交叉口人行横道位置靠近时建议采用一个加大的

7、三面缘石坡道,利于路口的美观和方便行人过街。回复:下阶段复核深化修改设计。3.3高新区建设局意见及回复无。4、建设条件4.1 场地条件西永微电园W分区位于西永组团中南部,夹于西永综合保税港A、B区之间,紧靠B区,东靠寨山坪山体,西北与重庆大学城毗邻,区域现状道路系统较完善。大学城中路、大学城东路、新森大道(W分区内未贯通)、大学城北路、学城大道、大学城南路、西永大道、坪山大道(综保港A、B区间段)等城市干道已建成通车,大学城南二路已实施至大学城东路路口(坪山大道起点)。其余现状道路为低等级现状村道分布在W分区内,可作为施工便道使用。4.2 气象水文4.2.1 气象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

8、、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气温:多年平均气温(C)18.3C;极端最高气温(C)43C(2006年8月15B):日最低气温L8*C(1975年12月1513)o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CC):7.79。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C):5.7;最大平均日温差出现日期:1953年7月。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9):28.10湿度:年蒸发量(亳米):1079.2毫米;最大年蒸发量(毫米):1347.3亳米,出现年份:2.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各项设计指标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和设计标准,不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 初设批复文

9、件专项回复以及执行情况正在办理中。3.2 初设专家意见及回复(一)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同一条道路采用的加宽类型不一致应补充理由。回复:已补充相关原因(道路红线受限),详见设计说明5.6.2节。2、坡度较大路口的交叉口竖向设计图。回复:已补充相应路口交叉口竖向图,详见图纸085交叉口竖向设计图。3、设置路侧防撞栏杆的路缘带宽度不应低于0.5米,以保证侧向安全宽度。回复:本次设计道路路幅宽度整个片区保持一致,为保证侧向净宽,本次对防撞栏杆设置位置予以调整,以保证道路侧向净宽。(二)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纵断面图补充绘制过街管涵。回复:已在纵断面中补充相应示意,详见道路总纵断

10、面图及分张纵断面图。(三)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复核综合杆基础尺寸。回复:下阶段复核深化设计。新统的素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1 .第四系土层(Q4)素填土(Q4ml):棕红色棕褐色。由泥岩和少量砂岩块石、碎石、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0150cm,含量为2060%.分布不均。回填时间约1年,结构松散,稍湿。属机械抛填形成。该层分布范围较广,填料为就近场地开挖回填;淤泥(Q4h):褐黑色,含有机质,具臭味,流塑状,该层分布于农田表层及水塘中:淤泥(Q4al+pl):黄褐色褐

11、黑色,含有机质,具臭味,流塑状,钻探未揭露,该层分布于溪沟中;淤泥质粉质粘土(Q4el+h):褐黑色棕褐色。表层富含植物根系,厚度约1m。成份较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呈软塑状,当厚度较大时,上部呈软塑状,下部呈软塑状可塑状;分布于水塘、农田及沟槽地势低洼处。该层分布范围广。该层主要分布于农田及水塘中;粉质粘土(Q4el+dl):棕褐色棕红色,表层富含植物根系,厚度约1m。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塑状。该层分布范围较广,粉质粘土母岩的地质时代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的泥岩或砂岩。2 .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泥岩(J3sn-Ms):棕红色紫红

12、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巨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土碎块状;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柱状,较完整。该层分布于绝大部分场地范围。1959年。平均相对湿度():79%;每年平均绝对湿度(hpa):17.7hpa。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直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其中1998年降雨量最大,为167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

13、%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风:年平均风速(米/秒):1.39米/秒。年最大风速(米/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10日。场区近邻无污染源。4.2.2水文条件勘察范围内道路地表水系为季节性溪沟,昌瑞路(H6路)在桩号AK0+716处分布有一季节性溪沟分布,勘察期洪水位287.30m,最高洪水位约287.95m。4.3 地形地貌建筑场地位于重庆高新区西永,交通条件较方便。道路区地貌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昌瑞路(H6路)道路整体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呈东西向展布。其地貌形态及特征受地质构造和岩性制约,部份地段砂、泥岩出露形成陡坎。路线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浅丘地形,

14、场地地形坡角变化较大,沟湾处0100地面坡角多在10-30之间,局部为5065,沟槽地带农田密布,呈台阶状分布。4.4 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勘察报告)4.4.1 地层岩性据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可分为第四系全2 .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结合含水介质的组合状况,将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洼地地带汇聚储存,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该层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体渗漏、基岩裂隙水等补给,

15、以蒸发、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基岩裂隙水:为赋存于岩层中的裂隙水及浅层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裂隙水的埋藏条件受基岩面形态、岩性、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风化等因素的控制,因此富水性不均-O由于区内地下水接受补给的来源单一,主要为大气降水,故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一般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大气降水控制显著。总之,地下水流量动态变化大。道路路线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本次勘察,全部钻孔按要求用水位观测仪进行了孔内水位的观测工作,在溪沟及地势低洼处土层中存在孔隙水,在溪沟范围附近、低洼区域的孔内见有地下水位恢复。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溪沟河水补给,当溪沟水位上涨时,溪沟水位补给地

16、下水,当溪沟水位下降时,地下水补给溪沟水位。填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雨季在土层较厚地段存在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旱季和雨后数日水量减少。结合区内地貌、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分析,区内富水性较差、地下水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岩土层渗透系数:填土取3.0md(经验值),淤泥质粉质粘土取0.05md(经验值),泥岩取0.02md(经验值),砂岩取0.3md(经验值)。在填土层较厚地段、溪沟范围附近、地势低洼处均存在有地下水和地表水;部分砂岩(J3sn-Ss):褐黄色浅灰绿色。由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粒结构,薄层巨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质软,岩芯呈砂土碎块状

17、;中等风化岩岩芯呈柱状,较完整。该层主要分布于昌瑞路(H6路)AK0+300AK0+790范围。3 .岩石风化程度及基岩面起伏特征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多呈块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中等风化带:岩芯多呈柱状,少数呈碎块状,岩体较完整。勘察区基岩面起伏随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基岩界面一般在320之间。4.4.2 地质构造岩层优势产状倾向为Iioo,倾角5oO层面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路线区岩体中见两组裂隙:第1组裂隙:倾向为290,倾角为70,裂隙间距0.58

18、.0m,裂隙面张开宽度。8mm,未充填,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5025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第II组裂隙,其倾向为30,倾角为65,裂隙间距1.075.0m,裂隙面张开宽度06mm,未充埔裂面较粗糙,压扭性裂隙,不充水,贯通性长度50200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4.4.3 水文地质条件1 .地表水昌瑞路(H6路)在桩号AK0+716处分布有已季节性溪沟,勘察期洪水位287.30m,最高洪水位约287.95m:流量0.020.10Ls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无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4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根据岩土工程详

19、细勘察报告成果:成果见下表。表4-2钻孔声波测井结果表孔号测试深度(m)平均波速(kms)完整性指数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分类ZY1685.58.51.940.32强风化泥岩破碎8.5-26.02.720.63中风化泥岩较完整ZY2673.57.01.970.33强风化泥岩破碎7.0-19.02.700.62中风化泥岩较完整泥岩岩块波速值为3.43kms强风化基岩完整性指数0.320.33,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指数范围值为0.62-0.63,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6-1判定:场内强风化岩体完整性属破碎;中等风化岩体完整性属较完整;按表3.1.1、表3.1.7判定:

20、强风化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昌瑞路(H6路)、智通路(H8路)、H9路中等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5.16MP、5.1IMP、5.10MP,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级;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8.38MPa,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级。4.4.8岩土施工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全线岩、土可挖性分级如下:松土:沿线的淤泥,可挖性分级为I级。普通土:沿线的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可挖性分级为11级。地段由于相邻道路的修建,堵塞了排水条件,大气降水后形成的地表水不能排出场地外,导致在场地地势低洼处昌瑞路(H6路)AK0

21、+100AK0+280、AKO+450AKO+780范围形成大量地表积水。作好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疏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排水设备。4.4.4 水土腐蚀性通过在勘察期间的调查,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污染性水源。利用紧邻由我公司于2021年5月施工的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Z3路、Z5路二期、H7路)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成果:在拟建场地相邻曲水沟内取1组地表水进行室内水质分析,其成果如下:表地表水水质简分析成果取样地点PH信游离CO2侵蚀CO2HC03Cl-SO42-Ca2+Mg2+mg/Lmg/Lmg/Lmg/Lmg/Lmg/Lmg/L曲水沟地表水6.982.360.00348.898.

22、32172.55148.4213.22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判定,环境类型属II类。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基础混凝土微腐蚀性。地下水、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4.4.5 地震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滑坡、崩塌等问题;边坡为岩质边坡或土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由填土组成,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组成,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在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4.4.6 不良地质作用与特殊岩土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

23、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硬土:沿线的填土,可挖性分级为III级。软石:泥岩、强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砂岩,可挖性分级为V级。449岩土参数推荐值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及原则如下:(1)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0.90进行折减确定,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按岩石摩擦角平均值按0.92进行折减确定:(2)岩体内聚力标准值是根据岩石内聚力平均值按0.30进行折减确定:(3)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是根据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按0.30进行折减确定;(4)挡墙基底与基底土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1123选用

24、、岩上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BGB50330-2013表823-2选用。(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2选用。(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质地基扩大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人: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1-14.3.1条确定:fii=rfrk式中:力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匕为折减系数,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性、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取值0.33,砂岩、泥岩地基条件系数取l.lo对泥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也可采用天然湿

25、度抗压强度计算。根据岩土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勘察区内岩土设计参数值如下表4-3o注:临时开挖坡率值:坡高小于5m,填土按1:1.50(高宽比),淤泥质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25(高宽比);坡高大于5m且小于10m,填土按1:1.75(高宽比),粉质粘土按1:1.50(高宽比)。表4-3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表指标名称天然前改kN/m3饱和重度kN/m3液性指数ZkPa承载力特征值kpa天然内摩擦角e)饱和抗剪强度粘聚力kPa饱和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l-2MPa缩数12pal压系avM-底擦数基摩系平力数比系&m4)水抗系的例数(Mm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

26、度标准值kPa现状填土19.50*20*/528225*/淤泥质粉质粘土19.19.30.820.805014.96II.7810.618.683.350.52Z6*20*粉质粘土20.120.40.650.3816020.6314.1814.979.735.780.270.2520*50*表44潜在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界面抗剪强度取值天然状态饱和状态C(kPa)(0)C(kPa)(0)填土填土内部528225岩土界面1911159粉质粘土岩土界面2212179粉质粘土内部22.2813.4715.859.48淤泥质粉质粘土岩土界面12785淤泥质粉质粘土内部16.3510.5911.907

27、.56表4-5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取值推荐表道路名称岩石名称天然抗压徐度标准值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岩体基底摩擦平力数一水抗系抗剪强度抗拉强度Ra=CIAjk+为q,+1女这/心rlZI-I式中:网一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q根据岩石强度、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端阻发挥系数,按表63.7-1采用:为一桩端截面面积(m?),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人一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对于中等风化泥岩取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根据岩石强度、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第i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按表637-1采用;“一各土层或各层部分的桩身周长(m):A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

28、(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加一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rk确定,按表6.3.7-2采用;Ii各土层的厚度(m);纵一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标准值(kPa),当无实验条件时,对于钻(挖)孔桩按本规表633-1选用。4.4.10工程地质评价4.4.10.1 沿线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Mpa)(Mpa(kpa)C(Mpa)MPa系数MNZm3全线道路强风化泥岩350*0.10250.030.3030全线道路强风化砂岩400*0.10250.030.3535昌瑞支路中风化泥岩

29、5.03.211610.42029,80.0780.4560全线道路中风化砂岩24.217.964971.665320420.3480.55350备注:(I)结构面抗剪强度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18。(经验值);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50ka(经验值);I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18。(经验值);I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Okpa(经验值):II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18。(经验值);II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Okpa(经验值);(2)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值:强风化基岩按1:0.75(高宽比),中等风化基岩按1:0.30(高宽比)。(3)边坡岩体重度取25.0kNm3昌瑞路

30、(H6路):中等风化泥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60kpa;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100OkPao(4)嵌岩桩基础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可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第6.3.7条计算,计算方法如下:表422-2条规定,按照设计高程整平后,对拟建道路进行地震效应评价详见下表:表47拟建道路地震效应评价表道路名称里程(m)最大覆盖层厚度(m)土层种类等效剪切三(ms)地段类别场地类别特征周期值(三)昌瑞路(H6路)AKO+OOOAKo+32014.14(ZY157)素填上、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145不利地段II0.35K0+320AK

31、0+4052.50素填土、粉质粘土155一般地段110.25AKO+405AK0+894.20713.2(ZY19O)素填土、淤泥质物质粘土、粉质粘土132不利地段II0.35BKO+OOO-BKO+22310.08(ZY193)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132不利地段II0.35BKO+223BKO+3131.0粉质粘土132一般地段I10.25BKO+313BK0+399.9175.58(ZY2O8)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t、粉质粘土169不利地段II0.35备注:(1)建筑为标准设防类;(2)地段类别化为不利地段,考虑因弱土;(3)对于不利地段,路基段回填前建议对厚度较小软塑状淤泥

32、匠处理,对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可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素为该地段整平后存在软:粉质粘土进行清除或换填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4.4.10.3 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滑坡、崩塌等问题:边坡为岩质边坡或土质边坡,土质边坡主要由填土组成,岩质边坡主要由泥岩和少量砂岩组成,当未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不稳定易滑塌或滑动,建议及时支挡;在填土较厚地段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易产生震陷变形,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4.4.10.4 工程地质分段评价(1)AK0+(X)0-AK0+022该段长度约22m

33、。为在建H4路(一期)道路,该段已另行进行详细勘察,已作程特征等;在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防空洞、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勘察范围内场地现状稳定,适宜修建道路工程。4.4.10.5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场后场内岩土由未来填土、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及强风化岩石、中风化岩石组成;利用紧邻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Z3路、Z5路二期、H7路)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成果:利用剪切波速成果见下表:表4-6岩土体剪切波测试成果统计表孔号深度/m

34、剪切波速(ms)等效剪切波速(ms)岩土名称土的类型ZY1580-6.5131136.9素填土软弱土6.5-11.5145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弱土11.5-14.5505强风化泥岩软质岩石14.5-22.0800中风化泥岩岩石ZY34O0-8.5128145.3素填土软弱土8.5-12.5192粉质粘土中软土12.5-15.5511强风化泥岩软质岩石15.5-24.0800中风化泥岩岩石素填土剪切波速值为128131ms,平均值129ms,为软弱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45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值为192ms,为中软土;强风化基岩剪切波速范围值为5O5511ms,平均值508ms

35、,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基岩属岩石,剪切波速大于800mso当对素填土压实处理后可实测剪切波速再复核4.2.1-1的评价。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OO2-2O21)表3.1.2、表3.1.3、AKO+385AKo+790下伏基岩为砂岩,AK0+790AKo+860下伏基岩为泥岩和砂岩。整体上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地表富含植物根系,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9010.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8.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9。,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

36、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建议对厚度较小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可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由于AK0+450AK0+780范围地势低洼,大气降水后容易形成地表汇水,作好道路工程截排水设计工作。(5) AKO+860AK0+894.207该段长度约34.207m。为在建Z5路(二期)道路,该段已另行进行详细勘察,已作评价。(6) BKO+000BK0+053该段长度约53m。为在建Z5路(二期)道路,该段已另行进行详细勘察,已作评价。(7) BKO+O53BKO+220路堤段

37、(代表剖面65-6568-68)该段长度约167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整体上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地表含植物根系,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910.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6.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9,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评价。(2) AKO+022AK0+340路堤段(代表剖面50-5054-54)该段长度约318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组成,岩AKO+O22AKo+300下伏基岩为为泥岩,AKO+300AKo+340下伏基岩为为泥岩和砂岩。整体上地形北东高南西

38、低,地表富含植物根系,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511.0m。当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8.0m的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由于地形坡度较平缓,坡角为O10,土层不会产生沿现有地面滑移失稳,填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建议对厚度较小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厚度较大的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可采用抛石挤压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该段地势低洼,大气降水后容易形成地表汇水,作好道路工程截排水设计工作。(3) AK0+340AK0+385路

39、堑段(代表剖面55-55)该段长度约45m。地层由上覆填土和下伏砂岩组成。整体上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0LO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2.0m主要由强风化砂岩和少量填土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建议对填土采用1:1.75坡率放坡,对强风化砂岩采用1:1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大部分地段基岩己出露,基岩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果用基岩或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4) AKO+385AKO+860路堤段(代表剖面56-56-64-64,)该段长度约475m。地层由上覆填土、淤泥、淤泥质粉质粘土

40、和下伏基岩组成。和少量上层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二级。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L岩层产状:110 Z5*E 2.290, Z70,3. 铀胪状:30, Z65, 4边胪状:7 290根据赤平面投影图分析可知: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正交,为切向坡;I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正交;II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夹角为23,为外倾结构面,直立切坡可能沿II组裂隙滑动破坏。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公式选择代表性69-69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Vcostan+AcKs=平面滑动公式:Sjn式中:岩体重度(KNm3)外帧结构面倾角()取75:

41、c,结构面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取C=50kPa、=18;A结构面面积(m2)V岩体体积(m3);计算示意图如下:土易产生土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右侧设计路面高程与相邻在建建筑设计地坪高程相近,整平后将不存在边坡问题。(8)BKO+220BKO+320路堑段(代表剖面69-69)该段长度约100m。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整体上地形北高南低,地表覆盖层厚度为0.02.0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形成高0.27.0m由泥岩和少量土层组成的挖方岩质边坡。边

42、坡安全等级属二级。根据岩体边坡的坡向、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L岩层芦Ifcu(T Z5,2. I组裂除产状:290t Z703. U粗裂胪状:30- Z65,4.边坡产状:187 Z90,边坡坡向与岩层倾向正交,为切向坡。I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正交;II组裂隙倾向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1.4、表4.3.4确定:强风化段岩体类型为IV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42。;中等风化段岩体类型为HI类,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59;中等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在右侧形成高0.212.5m主要

43、由泥岩体内部的圆弧滑移破坏,建议对填土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建议对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清除或换填处理,避免路面产生开裂变形。(10)BKO+383BKO+399.917路堑段(代表剖面71K1)该段长度约16.917m,地层由上覆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组成。整体上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地表含植物根系,地表覆盖层厚度为5.06.5m。按照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将在左侧和右侧形成高0.22.0m由粉质粘土和少量素填层组成的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属三级。建议对土质边坡采用1:1.75坡率放坡。放坡后作护面处理。采用

44、粉质粘土或经压实并经质量检查合格后的压实填土为路基持力层。4.4.10.5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 .边坡风险分析评价按照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形成最高约12.5m的边坡。开挖时若采取无序大开挖、有可能造成坍塌工程风险,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开挖前应编制施工开挖实施技术措施方案,采用分段间隔跳槽开挖及时支护施工措施,确保施工中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由于边坡可能受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等不利影响,对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工程中对场地内边坡应作好对边坡的变形监测,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边坡安全,防止工程事故发生。挖方边坡中遇见孔隙、裂隙含水量较丰富的基岩时,应对该处的边沟进行加深加大处理。施工应做好周边排水措施,特别在表4-8稳定性计算成果表如下:重度P(kNm3)重量(kNm3)滑移面长度1(In)边坡高度H(m)结构面倾角度C)结构面内聚力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