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9486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0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家沟至大转弯道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设计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2)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P2015)4)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6)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7)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2004)8)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9)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P2015) 10)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11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2、JTG C20-2011)12)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343d2020)13)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I-2017)14)部颁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JlTr92532018)15)部颁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16)部颁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T33ll2021)2、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M第三篇路基路面设计说明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路基特点,对路基及排水防护进行综合设计。2.2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作为洪家沟与永安镇场镇的连接道路,道路等级为四线(1类)公路,设计速度为15knVho

3、由于本项目终点处已规划建设矿泉水厂,根据业主要求并满足后期厂区运输车辆通行需求,便于相关产品的输出,增加产量,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确定车行道宽度采用3.25m,路基各部组成为:路基宽度为7.0m(设置护栏段路肩加宽0.25m):路幅型式为025m(土路肩)+325m(车行道)+3.25m(车行道)+0.25m(土路肩)。Kl+265Kl+365段由于条件限制(左侧为民房,右侧为厂房),根据业主要求按现状道路路基宽度。2.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工程设计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

4、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的稳定。3)填筑路堤的上方,不得使用淤泥、腐殖上,或含杂草、树根等以及含水饱和的湿上。所用填土应与旧路基相同最好,否则,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土。填料应满足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和压实度的要求。4)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路段,须保持有定的路拱和横坡,随时防止雨水聚集,影响填方质量。5)填方必须根据路基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一般夯实不宜超过20Cmo路基填筑压实的宽度应不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整边坡。严禁边坡不足,进行帮宽贴坡。6)为使新、老土密结粘合,旧路帮宽必须挖成阶梯

5、以利分层搭接,当新填土方纵向划分若干路段施工时,亦应留有阶梯,以便逐层相互搭接进行压实3.2 一般挖方路基1)挖方边坡坡率,当HWIom时采用1:0.5:当HIOm时,下部Iom边坡坡率采用1:0.5,上部边坡坡率采用1:0.75,当一段路基边坡高度HIOm时在H=IOm处设1.5m宽边坡平台。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在挖方一侧宽度不足全幅路基宽时,应将路床深度内的原有土质部分挖除换填,以保证行车道内上基的均匀性。2)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3)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的宽度,预留的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坡线外的土层不受扰动。

6、4)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cm后的保护层。5)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保证施工作业面不积水。6)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3.3 填石路基1)为便于消耗道路沿线开挖石方,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开挖出的岩石特性采用填石路基;2)用于填石路堤的石料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zT3610-2019)的规定,I-H图2-1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图2.3 加宽设计本项目为设计速度15knh的双车道四级(I类)公路,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均应在行车道内侧设置加宽。平曲线加宽在

7、条件允许路段按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O-2O17)中第一类加宽值采用。2.4 超高设计本项目公路设计标准按设计速度l5knVh的四级(I类)公路进行设计,行车道路面横坡为2%。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R20-2017)平曲线半径小于15Om的路段设置超高,最大超高值为8%,超高渐变率在1/1001/330范围内。3、路基设计3.1 一般填方路基1)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o对路堤高度HVOSm的低填、零填路基,应超挖至H=O8m高度后回填土并进行压实处理。2)填上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殖上、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应将路堤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墓穴填平,用

8、原地的土或砂质土回填,分层夯实至填筑高度。出现折线形变化,使路容显得不自然。可以通过放缓填挖方高度较小的路段边坡,逐渐过渡到最大填方高度的边坡坡率,把过渡区的转折点做成宽展的弧形,形成纵向的连续弧形坡面,如图所示:图3-2折线形坡脚线调整为抛物线形坡脚线(2)当一条与等高线平行布设的道路在挖方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挖去必要数量的.上方后仍有一小块突边留下。这时,在设计中考虑把它除去,以免在地形中出现不雅的外貌。同样,在设计一个位于坡地上的路堤时,也应使道路与地势高的一侧连接圆顺、平坦,而不要留下路堤凹坑,如图图3-3坡面整饰示意图3.8路基挡墙临河、用地条件困难路段设置挡土墙。挡墙墙身在地面线以上

9、部分须设置泄水孔,间距23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低排泄水孔高出地面或常水位以上30cm,泄水孔进口底部填筑30Cm厚的粘土:施工时,基坑开挖后,基底压实度须夯至95%以上,然后分层回填夯实碎石土,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冲击,挡土墙基础埋深般不宜小于1m;基底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当承载力不足时需进行换填处理:挡上墙基底纵、横向坡度不得大于5%,否则应做成台阶状,台阶的高宽膨胀岩石、易溶岩石、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均不得用于路堤的填筑。3)路堤填料应采用压缩变形小、水稳性能好的渗水性材料,并应在坡面采用实体防护的措施保证砌稳定性。4)填石路基施工,要求每层松铺厚度、最大粒径和孔隙率要根

10、据填石中石块强度和所填部位而定。3.4 陡坡路堤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路堤段,设计中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路基填筑前将基底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做成向内倾斜2%4%的反坡,并进行路堤稳定性分析。3.5 新旧路基交界段路基地面横坡为1:51:2.5的填方路段(包括纵断面方向):原地面必须先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地面横坡陡于I:2.5的填方路基应经稳定性检算,若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应按陡坡路基工点设计。横向交界的挖方部分在现状道路路面结构层以下超挖80cm后碾压夯实

11、,压实度不小于95%;纵向交界处的挖方部分在路面结构层以下沿路线方向IOm范围内超挖,最大超挖深度0.8m。3.6 低填浅挖路基对于填方高度小于08m的一般低填、零填路段,对原地面进行开挖回填,对原地面进行开挖回填并碾压密实,路床基底压实度294%,路床压实度95%.对于般浅挖方路段,路床的压实度应95%.如路床潮湿,CBR最小压实度(%)填料最小承载比(CBR)上路床0-30955下路床30-80953上路堤80-150943下路堤150以下922零填和挖方0-30955零填和挖方30-80953注:表中压实度为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玳型由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当一、四级公路铺筑沥

12、青混凝上和水泥混凝上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压实标注。10)沿线路方向每隔1015m结合墙高设置宽2cm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一道。缝内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深度不小于02m的沥青麻筋。11)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冻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淤泥等不良填料。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不同填料不应混填。墙背填土必须和挖填有效搭接,纵向连接必须设台阶。墙背填筑时,墙体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0%。墙背填筑,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12)碾压机械压实回填时,般先鄢压后振动或先轻后重,并控制行驶速度,平碾和振动碾不宜超过2Kmb,苹角碾不宜超过3K

13、mh0每次碾压。机具应从两侧向中央进行,主轮应有看150mm以上。对有排水沟、电缆沟、挡土墙等结构区域进行回埴时,可以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分层夯实。填料宜使用砂土、砂砾石、碎石等,不宜用黏土回填。在挡墙泄水孔附近应按设计做好滤水层或排水盲沟。13)施工中应防止出现翻浆或弹簧土现象,特别是雨季施工时,应集中力量分段回填碾压,还应加强临时排水设施,回填面应保持一定的流水坡度,避免积水。对于局部翻浆或弹簧士可以采取换填或翻松晾晒等方法处理。3.9特殊路基处理经地质踏勘,局部地区存在软匕均采用挖方内的石块(石方粒径不得大于30Cm)等透水性较好的路基填料进行地基浅层处理,其压实度不低于94%。1)软弱土层

14、位于斜坡地段或填土较高地段,经稳定性分析不满足要求时,全部挖除换,填碎、块石土;2)软弱土层位于地势平缓路段且厚度H1m,全部挖除,换填挖方内的石块。.3.10材料要求1)工格栅:土工格栅应沿主应力方向摊铺,两幅搭接宽度应大于30cm,要求双面焊接,节点纵横向不易分离,或采用长50CmU形钢钉锚固在土基中。土工格栅应摊铺平整,不打褶皱。上工格栅的质量应满足公路工程上工合成材料(JTb9253-2018)要求,设许采用双向宽带型,且在土石界面处设置30Cm厚的石屑整平层。当采用孔隙率作为压实质量的控制标准有困难时,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也可以用压实沉降差进行控制。若采用压实沉降差进行控制,建议对压实

15、沉降差检测采用如下标准:压实沉降差为采用施工碾压时的重型振动压路机(181以上)按规定碾压参数(强振,24kmh速度)碾压两遍各测点的高程差。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适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填石路堤施工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度不应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0m

16、m,其中小于0.0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5.1 设计原则根据全局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的原则,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以及桥涵设置等情况综合考虑,按照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的规定,路基排水设计采取防、排、疏结合,路基排水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等相互协调,形成较完善的排水系统。(1)路基排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10年的重现期内任意10分钟的最大降雨强度(mm)。(2)路面排水设计按3年的聿现期内任意连续10分钟的最大迳流厚度(mm)。(3)路基

17、路而排水设计应结合路线设计,在充分考虑沿线地形、水系、排灌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使之形成统一完整的排水系统。4)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5.2 填石路堤利用挖方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基时,当填料中石料(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时,应按填石路堤压实标准控制。填石路基不同强度的石料,应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表4-2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撞铺出(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密度(kN/n?)孔隙率(%)上路堤0.80-1.501.

18、50600小于星厚2/3由试验确定25表4-3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撞铺层(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密度(kN/n?)孔隙率(%)上路堤0.80-1.5022下路堤1.5024表4-4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摊铺层(mm)最大粒径(mm)压实干密度(kN)孔隙率(%)上路堤0.807.5020下路堤1.50400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22为保证填料均匀、密实、强度高和减少不均匀沉降,填石路堤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

19、细石料、石屑填平。当石块组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沙,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要求路面底面以卜.80Cm内填土或碎石土填筑封层,并分层压实。(2)应认真做好清表处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滑移或超限沉降、弁破坏路基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3)应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机和重型压路机施工,在确保路基压实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还应配备小型振动夯,用于压实台背、挡土墙背等压路机压不到的边角部位。(4)应按设计要求选择路基填料,对特殊部位的填料更应严格选择。(5)除应按要求的层厚分层填筑压实外,每填高1.0米按常规要求压实后,还应

20、用冲击式振动压路机复压4-5遍。(6) 土工格栅的铺设不允许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必要时可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格栅于填上层表面:铺设上工格栅的上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8厘米以内的路堤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厘米。(7) 土工格栅掩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在夏季施工如防护工作迟后,应及时对坡面的土工格栅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曝晒。(8) 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摊铺宜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填料的摊铺与填筑从路堤的中线位置开始,对称的向两侧填I.: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的轴线方向行驶。只有填料厚度

21、大于60厘米时才能采用重型压实机械。(9)填石路堤是山区公路路基的有要结构形式,应选用大功率的振动压实工具,并在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验,确定能使填石路堤达到最大密实度的施工参数,如填料最大粒径、填筑层厚、碾压遍数等,作为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标准。在施工中应结合本省附近其他工程实践经验制订相应的施工工序、控制工序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以确保在公路行车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满足公路运行的需要。(10)填石路基路床底下应设一层不大于400mm的过渡层,过渡层碎石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路床填料粒径应小于10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一致。(三)填石路基填料

22、粒径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过层厚的2/3,不均匀系数宜控制在15(5)对于所有排水设施的设计,均考虑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6)穿越城镇的时候,排水设计须与城镇现有规划的排水系统和设施相协调。5.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包括路面排水、路基排水两部分,并通过边沟、排水沟、桥涵等排水构造物将水排入天然河沟。道路5.2.1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统由排水沟、边沟等组成,排水沟、边沟均采用C20混凝土,尺寸采用50*50cm0(D排水沟:填方路段地面横坡明显处,设置矩形排水沟。(2)边沟:挖方路基边坡坡脚处设置矩形边沟。当挖方边沟与埴方排水沟高差不大时,可采用渐变的梯形沟顺接;当高差

23、较大时,采用急流槽连接。边沟将汇集的路面水、路基边坡水排入河沟或涵洞中,或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路堑边沟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各类沟的纵坡一般不小于0.3%。当边沟与沟渠、道路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排入排水沟,遇濯溉沟渠时,则考虑将边沟水向两侧排除。当边沟水必须穿过道路时,设置边沟过路涵穿越。5.2.2 路面排水路面水绝大部分沿路线纵坡和路面横坡汇至边沟,或经路基边坡进入排水沟,排至路基之外。5.2.3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施工边沟施工时应注意进出水口的高程,保证施工后边沟能将路基水迅速排除至沟边。当出水口地形发生变化、影响出水口排水时,应会同监理及设计代表调整排水设计。6、路基施工方法及注意

24、事项路基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3610-2019)进行施工。1)填方路基施工(1)应结合现场复测、核对、认真做好重点工程(如高填方、斜坡填方等)的施工方案,确保顺利、安全施工。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方案的技术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施工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8.2 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以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无机结合料疲劳开裂、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为设计指标。设计轴载采用IOo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设计使用年

25、限为8年。路面厚度计算和验算采用与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DGD50-2017配套的沥青路面设计与验算系统HPDS专用设计程序计算。8.3 交通计算公路等级四级公路目标可里指标0.52初始年大型客车和货车双向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300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8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年)8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方向系数0.5车道系数1.0整体式货车比例10%半挂式货车比例70%车辆类型2类3类4类5类6类7类8类9类10类11类满载车比例0.0640.1530.01400.1190.0310.1630.2040.2520初始年设计车道大型客车和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165设计使用年

26、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辆)575095路面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轻交通荷载等级20范围内。(12)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工序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施工设备的配套完善,以保证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2) 土质路堑边坡施工(1)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超挖,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2)路基开挖中,基于实际情况,如需修改边坡坡度、截水沟和边沟的位置及尺寸,应及时按规定报批。(3)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4)边沟与截水沟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通过地面坑凹处应将凹处填平夯实;应保证边沟与截水沟开挖后不渗水、积水。3)岩质

27、路堑边坡施工(1)加强施工地质工作,贯彻动态设计原则。施工阶段应加强现场核对和地质状况调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设计,做到既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达到最满意的施工效果。(2)路堑施工中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施工技术,严格控制药量和爆破引起的加速度,严禁采用大中型爆破法及掏底法施工,应从上而下逐级开挖,每开挖级应及时进行防护及加固。施工最好避开雨季,并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边坡受雨水冲刷和降雨下渗而失稳。(3)加强观测、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等是保证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各单位及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7、取土、弃土设计方案本项目挖余土石方用作矿泉水厂用地场平回填,不再另设弃土

28、场。8、路面结构设计8.1设计原则路面设计系根据交通量及车辆组成类别的使用要求,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温度调整系数KT2=1.133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0.624第3层层底拉应力O=0.125MPa第3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2.951524E+12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5.418775E+07轴次第3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已满足设计要求.第4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4)=160mm季节性冻土地区调整系数KA=1温度调整系数KT2=1.133现场综合修正系数KC=-0.8第4层层底拉应力O=0.

29、518MPa第4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寿命NF2=5.828193E+07轴次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ZB2=5.418775E+07轴次第4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兜己满足设计要求.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TPEF=25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釉载累计作用次数NZB3=1280055轴次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分层数N=5第1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1)=0.17mm第2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K2)=0.51mm第3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3)=0.81mm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疲劳

30、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280055当验算无机结合料移定层疲劳开裂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418775E+07当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时:通车至首次针对乍辙维修的期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1280055当验算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时: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21841238.4路面结构设计与验算路面结构的层数:5设计轴载:IoOkN路面设计层层位:4设计层起始厚度:150(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模量泊松比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mm)(MPa)料弯拉强度(

31、MPa)永久变形量(mm)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0100000.251.5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0110000.252.53水泥稔定碎石16023O0.251.54水泥稳定碎石?200000.251.55未筛分碎石220.356新建路基400.4第3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验算设计层厚度H(4)=150mm季节性冻上地区调整系数KA=1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上模量折减系数KAT=0.8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237.3(0.0I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30.3(0.01mm)8.5 未筛分碎石垫层本项R采用现状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作为新建路面垫层,不足部分铺筑20Cm即未筛分碎石,压

32、实度不低于97%。未筛分碎石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表8-1未筛分碎石垫层的级配范圉层位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垫层5337.531.5199.54.752.360.60.0751008570069-8840-6519-4310-308256-18070表8-2未筛分碎石材料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碎石压碎值(气)35.0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与)20.0液限(%)W28型性指数6CBR2608.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他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

33、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5%水泥稔定碎石用作基层,厚16cm,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基层W35%,最大粒径不超过3L5mm,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其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第4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1(4)=0.68mm第5分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量RAI(5)=0.5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RA=2.67mm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AR=20mm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第1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5139次mm第2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为241

34、2次mm计彝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干湿循环或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土模量折减系数KAT=0.8路基顶面验收弯沉值LG=373.5(0.0Imm)路表验收弯沉值LA=34.6(0.01mm)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路面结构组成:上面层:4Cm厚ACl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粘层下面层:5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稀浆封层透层基层:1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t16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20cm未算分碎石(现状道路部分利用破碎混凝土)土路肩:采用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计算设计路面结构的验收弯沉值:6不溶物含量%儿)5000

35、7其他杂质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不应有明显的颜色和异味8.7 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8.7.1 基质沥青基质沥青必须符合70号A级沥青的技术要求。8-7道路石油沥青70号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沥青标号70号试验方法针入度(25C,5s,100g)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l/-1.51.0T0604软化点(R&B),不小于Q46T06066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IOC延度,不小于cm15T060515C延度,不小于cm100T0605蜡含量(蒸储法),不大于%2.2T0615闪点,不小于,C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C

36、)g0ni实测记录T0603TFOT(或RTFOT)后必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残留延度(I(TC),不小于an6T0605同时SHRP性能等级达到PG64-22的要求:表8-8普通沥青SHRPPG64-22技术要求SHRP性能等级PG64-22原样沥青/动态剪切,G*sin,最小1.OkPa试验温度Qlradsf(*C)C64ASHTOM320-03T315-04RTFOT试验后沥青AASIITOM320-03T240-03动态剪切,G*sin,最小22kPa试验温度01Orads,CO64AASHTOM320-03T315-04压力

37、老化后沥青(老化温度IO(TC)AASHTOM320-03R28-02动态剪切,G*sin,最小5000kPa试验温度01Orads,CO*C25SHTOM320-03T315-04蠕变劲度,S最大300MPa,m值最小0.3试验温度60s,CC)C-12AASHTOM320-03T313-04注:试验方法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规表8-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皴配范围层位通过卜列方孔筛(am)的成量百分率(%)液限(%)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基层1001009087738265755866-175030361926-12198M510-3722874%水泥稳定碎石用作底基层,厚】6cm,用于水泥稳定的粗集料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轧制而成,碎石的压碎值基层W40%,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细集料宜采用碎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屑,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其集科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表8-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集料级配范围层位通过下列方孔(11三的质搔百分率()液限R)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