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23579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现状探究摘要: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文化出现衰微的迹象,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现象的出现,着重分析了导致此问题出现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策略,以期对此问题的缓解有所助益。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1文化传承概念解析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的,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就是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承接过程。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成为多民族、多文化国家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民族平等,要平等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2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之困境翦伯赞先生曾经说过,要改变一种陈旧的生活方式,就要

2、触及许多传统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传统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艳丽奇葩。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衰弱趋势。地域性的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全球经济化、观念趋同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则正在或已经灭亡。很多民间技艺、少数民族语言,服饰甚至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将在地球上永久的消失,这曾经的辉煌,就这样静默的退场,留下我们慨然叹息。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大潮中迷茫的抬头之时,那美丽的一切已不复存在,面对曾经的瑰丽文化,内心一片恐慌。为什么情况会如此糟糕?究

3、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主流文化的冲击。当21世纪来临之时,现代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同样也享受到了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然而由于全球一体化和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民族文化被忽视和日益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之下,已现衰微、淡化趋势。“一些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现代化主流社会的发展而开始逐渐向主题民族融合。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主流文化所取代的现象J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影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少数民族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将他们带入现代化,使之成为现代化的牺牲品,却不曾倾听

4、少数民族成员的心声。第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然为之。人的每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动机能够激发和维持人的行动,并且维持行动向一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的一种心理动力。当人们处于某种缺失状态之时,他的内心便会有种强烈的渴望,不顾一切的追求他想得到的。但是有时人自身并不存在某种缺失状态,但是外界的压力或诱惑物挑起了人的欲望,那动机便产生了。同样,当现代化的大潮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表现出了他们的趋利性,归根到底一句话即:自身利益的驱使,促成了人们的行为。第三,学校寄宿制对文化传承也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环境对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学生因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太远

5、,而不得不选择寄宿于学校的时候,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就相应的减弱。殊不知,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才能传承下去,家庭当仁不让的作为首要环境,现在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削弱,成为孩子离本族文化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3如何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第一,内在动机一一文化自觉极其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费孝通先生在论文化与文化自觉一书中提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

6、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少数民族成员是本族文化传承的主体,少数民族文化只有得到本族成员的高度认同,并从内心深处感觉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自觉自愿的采取行动,加以保护、传承,这种文化传承才最为有效。只有培养少数民族成员的高度民族认同感,使其成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机,并且意识到保护本民族文化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文化传承才能生生不息。第二,关键所在一一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所在,具有天然优势。儿童从小在家庭中成长,父母的

7、一举一动,风俗习惯、节日传统无不对他发生着作用。这种家庭环境氛围的熏染,在他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家庭氛围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文化的迁移与保护,不能脱离滋养这种文化的生态环境。第三,首要途径一一学校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首要途径。学校应该以他者的眼光,跳出作为“主流文化代表”这一角色,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用不同的民族视角来看待不同的民族文化,将之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文化多样性的意识,能够从不同的民族视角来发现、认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自我认同感和高度的民族认同感,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根本保障一一政府

8、制定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文化传承的根本保障。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要靠个人、靠学校,更要依靠政府。政府在社会大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社会舆论的领头人和导向者,政府行为无疑成为社会行为的标杆和量尺。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应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到现代教学体系当中,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让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参考文献1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金志远.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民族出版社.3丁宇,唐守冬.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角度审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8).4缪家福.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样性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5陈兴贵.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JL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6王令,刘晓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纪要J.民族教育研究,2006(6).7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8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胡云生.传承与认同一一河南回族历史变迁研究皿.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