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505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导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轼导读蓑烟雨任平生教案课时设计苏轼导读蓑烟雨任平生(1课时)1 .课时教材分析: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多篇诗词文赋,足见苏轼乃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体会苏轶作品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人生思考,进而理解其精神境界与生命追求,不妨以人物为主题,开展整合贯通的线上串讲,将其经典篇章加以汇编梳理,纵览其烟雨人生。2 .课时学情分析:基于过往学习经验与基础,学生对“东坡居士”已有所了解,对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等名篇更是耳熟能详或熟读成诵。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能结合作者的身

2、世遭际与时代背景,感受其生命脉搏,理解其作品内涵。但是,学生对苏轼其人及其作品的学习似“飞鸿踏雪泥”,学习效果往往如“泥上指抓”,缺少较为整体深层的认知。3 .课时学习重点:本课核心任务在于梳理苏轼一生“蹇途”,并感知其作品因所处时代和个人遭际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风貌,体会“东坡风骨”之真情其趣。4 .课时学习难点:苏轼的作品浩渺庞杂,儒释道荟萃融和的思想更是精妙深邃,绝非一堂网课能走马观花、囱囹习得。如何以本课为契机,开展后续课内外的苏轼诗文研读,延展深化学习效果?这是仍需苦心思索的难题。5 .开放性学习环境:林语堂苏东坡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轼的经典名篇6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梳理苏轼生平,感

3、知其作品因所处时代和个人遭际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风貌,体会“东坡风骨”之真情真趣。发挥想象,追随苏轼的跌宕人生,感悟其人生态度和生命追求。激发对苏轼及其作品的欣赏之情,提升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7 .课时教学过程:一、概述导入概述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大师,他的一生也是一段精彩绝伦、荡气回肠的文化传奇。本节导读网课将从“东坡印象”“东坡蹇途”“东坡风骨”三个方面,走进这位可敬可爱的文化巨人,品尝其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二、东坡印象介绍苏轼相关的基本文学常识,一览他在诸多领域的超拔成就。以逸闻趣事以及图文史料一斑苏轶的“庐山真面目二援引林语堂苏东坡传序言中

4、的一段话大致勾勒“东坡印象”:“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三、东坡蹇途展示苏轼一生浪迹天涯的地图,引出苏轼早年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诗和子由港池怀旧。借由诗中“蹇途”一词,以地点为线索,展开对他生平经历的梳理。1 .儒教家风眉州追溯苏轶的人生起点四川眉州。借由苏洵的名二子说,以及宋史苏轼传中对苏轼母亲程夫人的记载,感知苏门

5、兄弟从小接受的儒教家风。2 .名动京师一汴京苏轼苏辙兄弟进汴京应试,一举高中,少年成名天下知。介绍“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苏轼陷入无休无止的政坛风暴,了解苏轼的立场与选择。3 .为官一方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苏轼得罪了正当权的新党,于是被外迂出京,到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任官。串讲他在各地为官时留下的名篇: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结:苏轼是一个兼有浪漫情怀和实干精神的好官。担任湖州知州期间,他的盛名与耿介终于遭致了新党的嫉恨,酿成“乌台诗案二4 .人生蜕变一黄州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艺术才情获得了蒸馅

6、和升华,苏子瞻变成了真正成熟的苏东坡。在前所未有的人生困境中,他攀登上文学创作的顶峰: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所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简述东坡词开豪放派之先河。5 .东山再起一汴京、杭州、颍州、扬州随着神宗去世,高太后垂帘听政,王安石变法失败,新党失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重掌大权,苏轼也重返朝堂。但是耿介不随的苏轼与旧党之间的分歧也与日俱增。夹缝中的他自请远离是非之地,又先后在杭州、颍州、扬州等地任职,卓有政绩。6 .放逐天涯一惠州、俯州太后去世,新党死灰复燃,打压异己。59岁的苏轨再次不幸成为牺牲品,他被贬到偏远的广东惠州,62岁的苏轼又被贬谪到天涯海角的值州。串讲苏轶所作惠州一绝与一则寓言,体现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超旷达观的人生哲学。7 .北归逝世一常州宋徽宗即位后,66岁的苏轼蒙大赦,北归中士。北归途中染病,身逝常州。8 .总结生平援引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傀州J将苏轼的仕途轨迹与他的创作曲线叠映在一起,就发现诚如诗中所言,三次不幸的贬谪正好是他成长、成熟的机遇,至少对于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不啻为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