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文学视野的“吝啬鬼”形象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比较文学视野的“吝啬鬼”形象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比较文学视野的“吝啬鬼”形象研究摘要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吝啬鬼”形象由于生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时代、国家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和体系,虽然两者几乎没有交集,但对“吝啬鬼”形象的描写上既有同质性也有差异化。尤其是在人物形象设置、写作手法、敛财守财、情节设置、矛盾冲突的刻画,以及对人性的探究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可比性。为此,本文对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吝啬鬼”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希望更好地了解这一形象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关键词:中西方文学;吝啬鬼;比较分析前言“吝啬鬼”中的“吝”说文解字中注解为:悔恨,痛惜。字形采用“口”作偏旁,“文”作声旁。易经上说:“长此以往将会后悔J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当用
2、的财物舍不得用,过分爱惜:吝惜。悭吝。吝啬(小气)。”“吝啬鬼”意思为“吝啬的或过度节俭的人或者办事很小气的人;在用钱和使劲方面的小气鬼口】。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比之现实社会更为形象,更为夸张。当人类文明进入私有制的时代起人类就有了对财富的欲望,并且这种欲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对财富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有人认为财富的多寡跟自身的劳动成果成正比,而有的人则希望以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多的财富,甚至不惜采用极端的方式剥削或者掠夺他人财富。以剥削他人获得财富的人内心“金钱至上”,因而内心的善良天性因此被抹杀,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且一代又一代的剥削者利用各种手段对他人进行剥削,与人类的发展进步如影
3、随形。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因而这种以剥削他人得到财富的人成为他们嘲讽针硬的对象。西方文学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莫里哀喜剧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稀金;中国的“吝啬鬼”形象有庄子寓言故事外物篇中的监河侯、郑廷玉讽刺喜剧看钱奴中的贾仁、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徐复祚讽刺短剧一文钱中的卢至以及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中的李梅亭等。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都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令人捧腹,成为“丑角”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通过对这些“吝啬鬼”形象
4、的比较能够进一步认识到东西方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异同。本文中就中西方经典“吝啬鬼”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拟从比较文学视角对“吝啬鬼”展开探讨。一、中外“吝啬鬼”形象的共同性比较(一)身份类似首先看西方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是法国索尔城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葛朗台是一个靠着手工业发家的商人,后来逐渐成了资本主义大农场主,他通过做违法乱纪和违背道德的事积累了大量财富,甚至于苛刻到了盘剥妻儿的程度。吝啬鬼中的阿巴贡是一个放高利贷的资产者,嗜钱如命,极度悭吝,不仅对债户重利盘剥,对家人也极为刻薄。他侵吞子女从母亲处继承的遗产,逼迫他们四处借债。要女儿嫁给穷老汉,儿子
5、娶阔寡妇。为节约婚礼费用,请客人喝掺水酒,吃廉价菜,这一点与葛朗台极为相似。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也是放高利贷者,其为人狠毒阴险、贪婪凶残,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要从旁人身上割肉来警告,诅咒逃离家庭的女儿下地狱。死魂灵中的泼留稀金则是一个拥有一千以上农奴的大地主,是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然而生活上却是一毛不拔,对自己和家人同样吝啬,穿着破旧,活像个讨饭的穷老头。从以上四个“吝啬鬼”的形象描述可以看出,他们都非常富有,是西方世界最有钱的两类人,高利贷者和大农场主。他们往往通过不择手段的盘剥他人获取利益,可以说是做尽背德之事,甚至不惜违反法律。其次是中国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外物篇中的监河侯是一个极其吝
6、啬贪婪的官员。庄周想借一点米来缓解饥饿,然而监河侯却要他等到封地的租金下来才借给他三百金,明明是米的事,至于三百金可谓不值一提,但是他却不肯施舍想借,从中获利。看钱奴中的贾仁是一个由穷变富的财主,却平日惜钱如命,悭吝无比,谁要是向他借一贯钱,就如同挑了他的一条筋。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拥有十万银子家产的富人,为人胆小吝啬,最终死于病榻。一文钱中的卢至是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富豪。因为舍不得一文钱与人分享而被佛陀惩罚。围城中李梅亭爱抱怨、推卸责任、好色、自私、小气。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他顶着“所长,主任、县党部前任秘书”的头衔做道貌岸然之事。这几个典型的东方“吝啬鬼”同样
7、也都有着远超常人的财富,但是却极其吝啬付出,对别人强取豪夺,对自身极为苛刻。中西方的文学中“吝啬鬼”本质上都是高利贷者,都希望通过极少的付出甚至不付出获得极多的财富。“高利贷”的本质并不能创造财富,而是寄生在贫苦劳动者报酬上的寄生虫,它让贫苦者变得更为贫苦,甚至因为被吸干了仅剩的一点财富而丧失勇气和生命。因此,从古至今,高利贷者一直是人们憎恶的对象。而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将这些高利贷者的所作所为、丑恶的内心用极具幽默、悲惨的形式展示给大众,让大众从中感受到“恶有恶报”的爽点,也就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共鸣网。因此,中西方文学家都通过这种反差比较的形式刻画人物,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且非常成功。(二)夸张
8、手法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使用了较为夸张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夸张在写作时经常用来展现独特性和重要性,在这些“吝啬鬼”形象中用起来往往能够给人强烈的反差感和笑点。因此相对于其他写作手法而言,夸张更能够展现吝啬鬼的扭曲个性和心理,达到讽刺目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所采用的就是采用的这种夸张的写法达到讽刺的目的。例如:“可是到第一年年终,老箍桶匠庄严地许给女儿的一百法郎月费,连一个子儿都没有给。欧也妮说笑之间提到的时候,他不由得脸上一红,奔进密室,把他从侄儿那儿廉价买来的金首饰,捧了三分之一下来。“哎,孩子,”他的语调很有点挖苦意味,“要不要把这些抵充你的一千二百法郎?”“噢,父亲,真的吗,你把这些给
9、我?”“以后我再给你这么些,”他说着把金首饰倒在她围裙兜里。“这样,不用多少时候,他的首饰都到你的手里了他搓着手,因为能够利用女儿的感情占了便宜,觉得很高兴J这段夸张的描写将葛朗台薄情寡义、老奸巨猾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葛朗台一方面用侵占侄儿的钱财补贴自己的女儿,另外一方面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为利用女儿的感情而沾沾自喜。让人惊叹于他的极端厚颜无耻和薄情寡义。死魂灵中的泼留稀金同样夸张到了极致。“他每天仍然要在村子里转悠,眼睛不断地瞄着路边桥下,不管看到什么一旧鞋底也好娘儿们的破布也好,瓦片也好,铁钉也好,他都要拿回家去“一位过路的军官失落了一根马刺,一眨眼,这马刺就进了他的那堆破烂堆,如果哪
10、个女人在井旁一不留神,丢下只桶,他立即就把桶也拿走了.”“农民看到泼留希金走出家门,就会说道:清道夫又出来扫大街啦!很难想象一个农奴大地主竞然会去捡破烂,甚至被起了个“清道夫”的外号。通过这些夸张的描述将一个贪婪的奴隶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极具讽刺意味。看钱奴中的贾仁也成功运用了夸张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员外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问儿子:“你可怎么发送我?”儿子说:“我要给你买一个好杉木棺材。”员外忙说:“我的儿,不要买,杉木价高,我已经是死了的人,晓得什么杉木、柳木!我后门有个喂马槽,尽好发送了。”儿子说:“那马槽短,你偌大一个身子,装不下。”员外道:“槽短,要我这身子短,可也容易。使斧
11、子把我这身子拦腰剁成两段,折叠着,不就装下了!我的儿,那时不要用自家的斧子,借别人家的斧子剁。”儿子道:“父亲,家里有斧子,为什么向人家借?”员外道:“你哪里知道,我的骨头硬,若使咱家的斧子剁卷了刃,又得几文铜钱这种将死之人还对金钱有如此执念的夸张写法,将贾仁的为富不仁、极端变态的贪财心理进行了嘲讽,可谓极其震撼和引人深思。(三)敛财守财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塑造都在日常的敛财守财方面进行了体现,尤其是善于从日常琐事细节中找寻“吝啬”点。例如吝啬鬼中的阿巴贡面对儿子的假发和发带时说估计这两项至少值20个比斯托时就教导儿子说:“20个比斯托,就按十二分之一放出去生利的话,一年就可以得到
12、18个利物儿6个索儿8个德涅J当阿巴贡需要招待顾客时要求仆人不能磕碰,如有损伤就扣除工钱,甚至席上撤下的剩菜也小心存放,还嘱咐仆人当客人需要酒时不要马上理睬,等一会客人可能就不需要了,酒中也大量掺水,而且预备的菜肴也是客人不爱吃的或者一吃就饱的东西。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可以发现阿巴贡对于敛财守财有着极端的执拗,一些日常守财手段可谓是经验丰富,极富戏剧性。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同样也是敛财守财的高手,严监生万贯家财,平日里却连肉都不舍得吃,年幼的儿子要吃时,也只是从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儿子早夭。他对自己也吝啬,每每算账到半夜三更,也舍不得休息和吃饭,最终骨瘦如柴,患病之后仍旧舍
13、不得买人参,甚至临死前还为了两根灯草迟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让人唏嘘不已,可怜又可恨。这两个吝啬鬼可以说已经极端富有,但是却不去享受这些物质,对金钱的病态追求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全部,甚至于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都忽略了。总之,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身份都有着相似之处,不管是西方世界的高利贷者和农场主还是我国的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都靠着不正当的剥削来获取暴利,通过极其夸张生动的人物和事件描述达到讽刺意味。同时.,极端的“吝啬”也造就了人性的扭曲,并最终遭受悲惨的结局。这些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也成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切入点叫二、中外“吝啬鬼”形象的差异性比较中外“吝啬鬼”形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物矛盾冲突的刻
14、画、人物关系设置的差异、共性化与个性化差异以及挖掘人性的深度的差异上。这些差异是中西方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体现。(一)人物矛盾冲突的刻画在人物矛盾的刻画上,西方“吝啬鬼”的吝啬通过误会以及巧合的手法进行演绎。例如威尼斯商人中的巧合是安东尼奥为朋友做担保,向高利贷夏洛克借款。并且向夏洛克承诺,如果无法按时偿还,便割下身上的一磅肉抵债。可是没想到,安东尼奥所有的货船沉没,一下子破产了导致他无法按时偿还夏洛克的3000元钱。第二是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亚,她故意在法庭上激怒夏洛克引导夏洛克为了仇恨放弃巨额赔偿,坚持要一磅肉,对矛盾冲突的剧烈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处处为夏
15、洛克打算而实际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绝路,让他人财两空。当宣判的前一刻,提出了只许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即使是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的要求,让整个矛盾冲突的喜剧效果达到了巅峰,最终夏洛克不仅败诉且被剥夺了全部财产。欧也妮葛朗台是一篇讽刺小说,其中的经典矛盾与冲突也是巧合居多,同时也多是钱与亲情、钱与爱情如何抉择的冲突。例如当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唾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欧也妮急了,她声称如果父亲敢碰盒
16、上的金子,她便用这把刀子自杀。父女争执起来。直到葛朗台的妻子晕过去,他才住手。这里亲情与金钱的抉择中,葛朗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金钱。我国的“吝啬鬼”形象在人物矛盾的刻画上则是通过细节和主观描述来放大这些吝啬者身上的谐趣口。L古代的元杂剧、套曲、京剧等的戏曲一类作品,更多的是将吝啬者置于一个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他们的生活中激烈矛盾的一面。例如徐复祚讽刺短剧一文钱中的卢至是通过第三方主观的娓娓道来的形式和一些细节描述来对卢至进行讽刺的。一文钱的开端是这样的:“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城里面有一个叫卢至长者,他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很吝啬,他喜欢怎么样?”这种叙述方式给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他心里在想,如果我
17、在家里吃,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小孩都看到,不够分,他很悭贪。因此就用两钱的钱去买麦粉,两钱去买酒,一钱买根葱,然后再从家里面拿一把盐巴,他就离开城里面,到城外一棵树下准备吃。”这些细节的描述并没有与他人产生很大的矛盾冲突,而是通过直观的叙述方式将他的行为进行一一罗列出来,由他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自然而然的结果。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李梅亭更是通过一些细节描述将一个落魄自大,尴尬猥琐的小人形象展现出来。例如:李梅亭以为他的名片管事,在孙柔嘉败下阵来后,他想凭借一个小卡片能把公路站长给忽悠了,文中描写:李梅亭先生回房开箱子拿出一张名片道:这不知道算得证件么?大家争看,上面并列着三行街头:国立三闾大学
18、主任、新闻学研究所所长,还有一条是一个什么县党部的前任秘书。这片子纸质坚致,字体古雅,一点不含糊是中华书局聚珍版精印的.鸿渐说:“这片子准有效,会吓倒这公路站长。我陪李先生去J这里将李梅亭的虚荣功利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他的头衔“国立三闾大学主任”其实仅仅是一个语文系主任。”新闻学研究所所长”仅仅是同他人开办的一个补习学校的挂名,“县党部的前任秘书”更是不值一提。“梅亭仗着黑眼镜,对孙小姐像显微镜下看的微生物似的细看”这句中的“墨镜”非常巧妙,将掩藏在人物内心的欲望委婉地显现出来,把平日猥琐的眼睛藏在一副墨镜的镜片后,那双眼就装上了一扇单向可视玻璃,克服了平日李梅亭想肆无忌惮的做,但还要摆出道家
19、姿态的窘迫。(二)人物关系设置的差异中西方人物关系设置方面的差异主要在于西方文学中的人物设置更为复杂,学者往往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寻找矛盾点以及制造各种各样的巧合。而我国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人物自身的现身说法【划。自我嘲弄和贬低就能够将细腻的人物性格展现出来。例如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在他身上围绕着多条人物关系。他的儿子爱上了玛丽亚娜、他的女儿爱上了管家,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阿巴贡自己也爱上了玛丽亚娜,并让儿子去娶一个有钱的寡妇。儿子通过西蒙借高利贷,而放贷者正是自己的父亲。厨师、佣人、车夫、女仆、债户等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矛盾冲突服务。而看钱奴中贾仁的人物关系就非常简
20、单。基本上通过贾仁的自我演绎就能够达到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例如“他在穷苦阶段心中愤愤不平,就常去神庙中怨天尤人,说神明不怜悯他。一日,他替人家打一堵墙,又去庙中对神明诉说自己的苦楚J这里面基本上就将贾仁的性格特征描述完整,他既不想付出努力,又想发大财。“见一个店里正在烧鸭子,油汪汪的肥鸭子把贾员外馋得直流口水。但这个悭吝鬼怎会舍得买,于是假装买鸭子,在鸭子上狠狠捏了一把,恰好五个指头都沾满了油水。员外回到家里吃一碗饭咂一个手指头,四碗饭咂了四个指头,一会瞌睡上来,就在板凳上睡着了,被狗舔了剩下的一个手指,员外气不过,就得了病J这段也是通过他的行动和内心活动来彰显其令人发指的“吝啬”行径。从其中
21、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文学在结构上的差异性。(三)共性化与个性化差异中西方文学中有共性化与个性化差异。共性在上文中有论述到,他们都是“吝啬”的极端,非常夸张,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但是具体到个体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但是对于共性和个性的侧重点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我国的“吝啬人”更多地是表现的共性一即在这个时代形成了很多这种性格的人,是时代造就了这类人。例如看钱奴中的贾仁、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一文钱中的卢至是属于封建社会地主阶层的代表性人物。这些文人依照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创作,通过嘲讽的方式警醒世人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多行善事才能升入西天,也正是传统价值观“善”与“义”的体现。围城中
22、的李梅亭则是国难时期,这时候的文人一方面接受西方拜金思想熏陶,另外一方面又对传统道德观念嗤之以鼻,因此,内心的丑恶本质暴露无遗,成为失去希望、自暴自弃的知识分子的代表。而西方的“吝啬鬼”虽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层的代表,但是他们的“吝啬”却是各有不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虽然是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代表,但是他有着鲜明的特点,他虽然对家人对外人都非常吝啬,但是对自己却非常好,家里有厨师、马车和仆人供他驱使,甚至还对爱情有所渴望。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也属于资本家,但是在人物形象描述中他是由于犹太人身份遭受压迫和不公正待遇才引发的矛盾冲突。此外其中的夏洛克遵从契约精神也是文中最为出彩的部
23、分。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的独特性在于围绕的是他女儿的悲惨爱情故事来写,他是为了金钱泯灭了人性的丈夫,父亲,金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将其塑造成了没感情,没有爱,没有人性的悲惨之人。(四)挖掘人性的深度的差异中西方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在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描摹上也存在着差异。西方的“吝啬鬼”在表现“吝啬”这方面是直接的,完全的。例如:吝啬鬼中的阿巴贡,他的情感表现就非常的直接,当他占有了别人的钱财时他非常快乐,他会用尽各种手段来让自己快乐。他的所有精明都用在了敛财上,他会因为昂赛耳默爵爷包揽两对年轻人的婚姻费用,自己不但不耗分文,还可净赚一套礼服而沾沾自喜,也会因为别人刚归还的一万银币而狂喜,
24、但是又忧心忡忡地担心银币被偷。可以说他的喜怒哀乐都为金钱而生,已经彻底沦为了金钱的努力。同样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同样是情感外放,面对兄弟的死无动于衷,一心只想着侄儿的开销;在妻子死后诱骗女儿放弃遗产继承权;临死前也要让女儿把金子放在面前,成天地看着,“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甚至脸上还“伴随着一种醉生梦死的神态:他的人性,在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中泯灭,也断绝了他和其他人之间除了“现金交易”以外的一切感情和联系纽带。中方的“吝啬鬼”在表现“吝啬”这方面是有所收敛的,遵从着一些不同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看钱奴中的贾仁为了延续香火买了周荣祖的儿子长寿来延续香火,忍痛花了四贯钱。儿子要上庙给贾仁烧香,许了香愿
25、,贾仁又掏出了三贯钱。在封建社会子嗣非常重要,因此贾仁即使吝啬也遵从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再说烧香,烧香是佛教功德的一种,贾仁的钱财来得不正,因此也怕遭到因果报应,因此虽然万般不愿意在得知儿子已经许愿之后仍然出了香火钱。围城中的李梅亭虽然自私吝啬、猥琐好色、重权贪功,但是面对家人时仍然给家人留了银钱度日。在对待学生上也非常用心,他会为教书准备许多卡片,三闾大学上课时,班上也是笑声不断。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李梅亭仍然坚持了一定的原则。从以上对中西方文学中的“吝啬鬼”内心情感世界剖析可以看出,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大环境不同对于人性的理解也不一样。资本主义萌芽在14到15世纪,距今大概有500多年
26、的历史,而西方的这些“吝啬鬼”形象也是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家对金钱遮蔽的黑暗世界的嘲讽。而我国的封建社会整整持续了2400年,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手工业发展缓慢,社会闭塞,因而土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逐渐也养成了“守财”的习惯。而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孝道等思想都束缚着人们的行为。因此,即使文学家对“吝啬鬼”形象进行了讽刺和抨击,但是仍然在封建礼教的限制下。而且相对于西方“吝啬鬼”给人以沉重之感,东方的“吝啬鬼”更倾向于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三、总结总之,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吝啬鬼”形象分析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
27、现实生活的反映,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财富的追求成为必然,而在面对金钱时,人们的善恶观基本一致,因而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能够用相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展示。“吝啬鬼”形象在中西方文明中都有存在,而在基本的善恶观引导下,人们对这一形象产生了相同的厌恶心理,用夸张的手法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传统文化观念不同以及个人文化修养的不同,人物形象的差异性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出来。再加上每个文学家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创作风格的差异导致了人物的个性和情感表达方式各异,这也是人物形象够独特,够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叶绪民等主编.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
28、2004.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3路应昆.戏曲艺术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4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5杨欢.中西方文化下的吝啬鬼看钱奴悭啬人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03).6王燕萍.讽刺喜剧吝啬鬼与看钱奴的共性和个性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4).7郭翔飞.比较威尼斯商人与看钱奴的喜剧创作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08).8李克和.元杂剧看钱奴之我见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2).9彭书麟.中西悭吝人:两种戏剧美学观的形象外化郑廷玉看钱奴和莫里哀悭吝人比较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991(04).10胡健生.东方的守财奴与西方的悭吝人中外戏剧中吝啬鬼形象塑造艺术异同论略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02).11张玉雁.金钱扭曲下的亲情关系一悭吝人与看钱奴中父子关系的异同原因探J.焦作大学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