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846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园林艺术、形式与特征,第一节 园林艺术第二节 园林的形式与特点第三节 中外园林概述,第一章重点难点重点:1、园林艺术的基本概念2、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3、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难 点:如何把抽象的园林艺术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第一节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园林学(有时叫造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园林形式与特征是园林设计的前提,有了具体的布置形式,园林内部的其他设计工作才能逐步进行。园林是一种综合大环境的概念,它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

2、和工程措施而形成的。园林艺术是指导园林创作的理论,进行园林艺术理论研究,应当具备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方面的基石理论知识,尤其是美学知识的运用。本节主要讨论园林艺术美与形式美原理在园林中产应用。,1、园林美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它随着文学绘画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发展而发展,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园林美具有多元性,表现在构成园林的多元要素之中和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之中。园林美也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历史、民族、地域、时代性的多样统一之中。风景园林具有绝对与相对性差异,这是因为它包含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缘故。,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

3、一,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山水地形美 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条件。(2)借用天象美 借日月雨雪造景。如观云海霞光,看日出日落,设朝阳洞、夕照亭、月到风来亭、烟雨楼、听雨打芭蕉、泉瀑松涛、造断桥残雪、踏雪寻梅意境等。(3)再现生境美 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林永远是生境的主题。(4)建筑艺术美 风景园林中由于游览景点、服务管理、维护等功能的要求和造景需要,要求修建一些园林建筑。建筑不可多,也不可无,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简洁便用,

4、画龙点睛,建筑艺术往往是民族文化和时代潮流的结晶。,(5)工程设施美 园林中,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墙、护坡等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6)文化景观美 风景园林常为宗教用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的景名景序、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等无不浸透着人类文化的精华。(7)色彩音响美 风景园林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天然图画,蓝天白云、花红叶绿、粉墙灰瓦、雕梁画栋、风声雨声、欢声笑语、百籁争鸣。(8)造型艺术美 园林中常运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喷泉及各种植物造型等。,(9)旅游生活

5、美 园林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居、可学、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满意的生活服务,健康的文化娱乐,清洁卫生的环境,交通便利与治安保证,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10)联想意境美 联想和意境是我国造成园艺术的特征之一。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景生情,体会弦外之音的效果。意境就是通过意向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合、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主客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园林就应该是这样一种境界。,2、自然美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1)变化性 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生明显的或微妙的变化,不稳定的状态。时间上的朝夕、四时,空间上的旷、奥,人的文化素

6、质与情绪,都直接影响自然美的发挥。2)多面性 园林中的同一自然景物,可以因人的主观意识与处境而向相互对立的方向转化;或园林中完全不同的景物,可以产生同样的效应。3)综合性 园林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其自然美常常表现在动、静结合中,如山静水动、树静风动、物静人动、石静影移、水静鱼游;在动静结合中,又往往寓静于动或寓动于静。,3、生活美 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环境,是一个可游、可憩、可赏、可学、可居、可食的综合活动空间,必须使其布局能保证游人在游园时感到非常舒适。首先应保证园林环境的清洁卫生,空气清新,无烟尘污染,水体清透。要有适于人生活的小气候,使气温、温度、风的综合作用达到理想的要求。冬季要防

7、风,夏季能纳凉,有一定的水面,空旷的草地及大面积的庇荫树林。园林的生活美,还应该有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治安保证和完美的服务设施。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面地有安静的休息散步、垂钓、阅读休息的场所;在积极休息方面,有划船、游泳、溜冰等体育活动的设施;在文化生活方面有各种展览、舞台艺术、音乐演奏等场地。这些都将怡悦人们的性情,带来生活的美感。,4、艺术美 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升华。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体验、理解的加工提炼、融铸和结晶,是人类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艺术美通过精神产品传达到社会中去,推动现实生活中美的创造,成为满足人类审美需要的重要审美对象。艺术美

8、的具体特征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用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2)典型性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它虽来源于生活,但又适于普通的实际生活,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3)审美性艺术形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创造能力。,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园林作为艺术作品,园林艺术美也就是园林美。它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美。在体现时间艺术美方面它具有诗与音乐般的节奏与旋律,能通过想象与联想,使人将一系列的感受,转化为艺术形象。在体现空间艺术美方面,它具有比一般

9、图形艺术更为完备的三维空间,既能使人能感受和触摸,又能使人深入其内,身历其境,观赏和体验到它的序列、层次、高低、大小、宽窄、深浅、色彩。中国传统园林,是以山水画的艺术构图为形式,以山水诗的艺术境界为内涵的典型的时空综合艺术,其艺术美是融诗画为一体的,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美。,5、形式美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朦胧美等几个方面。形式美的规律性:1)主与从 主体是空间构图的重心或重点,也起主导作用,其余的客体对主体起陪衬或烘托作用。这样主次分明,相得益彰,才能共存于统一的构图之中。若是主体孤立,缺乏必要的陪体衬托,就形成孤家人了。如过分强调

10、客体,则喧宾夺主或主次不分,都会导致构图失败。所以,整个园林构图乃至局部都要重视这个问题。2)对称与均衡 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在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应符合这种平衡安定的概念即均衡。,对称均衡的布景常给人以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园林中多用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给人以轻松、活泼、自由、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用于一些游憩性的自然式园林中。园林布局中稳定是指园林建筑、山石和园林植物等上下、大小所呈现的轻重感的关系而言。在园林布局上,往往在体量上采用下面大,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固感,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塔和阁等;另外在园

11、林建筑和山石处理上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不同的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如在建筑的基部墙面多用粗石和深色的表面来处理,而上层部分采用较光滑或色彩较浅的材料,在土山带石的土丘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麓部分而给人以稳定感。由这些现象中,人们产生了重心靠下、底面积大可获得稳定感的认识。,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在量上呈现的美。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对自身,对周围环境观察而获得的规律,体现着事物自身结构的一种符合规律的存在方式。而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12、。也就是说,对称是均衡的,但均衡不一定对称,因此,就分出了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1)对称均衡 又称静态均衡,就是景物以某轴线为中心,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取得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形式,在心理学上表现为稳定、庄重和理性。对称均衡在规则式园林经常地中常被采用。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前的绿化,古典园林前成对的石狮、槐树,路两边的行道树、花坛、雕塑等。,对称平衡,对称平衡的几种形式,对称均衡小至行道树的两侧对称、花坛、雕塑、水池的对称布置,大至整个园林绿地建筑、道路的对称布局。对称均衡布局的景物常常过于呆板而不亲切。,(2)不对称均衡 又称动态均衡、动势均衡。不对称均衡创作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a、构图

13、中心法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的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而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取得均衡感。b、杠杆均衡法 又称动态平衡法。根据杠杆力矩原理,使不同体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平衡感。c、惯性心理法 也称运动平衡法。人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习惯性重心感,若重心产生偏移,则必然出现动势倾向,以求得新的均衡。人体活动一般在立三角形中取得平衡。根据这些规律,在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的运用三角形构图法,园林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的重心处理等,它们均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在园林绿地的布局中,由于受功能、组成部分、地形等各种复杂条件制约,往往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绝对对称形式,在这种

14、情况下常采用不对称均衡的手法。不对称均衡的布置要综合衡量园林绿地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不对称平衡,3)对比与协调 对比与调和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质感等)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可称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特点;差异较小的表现称调和,使其彼此和谐,互相联

15、系,产生完整统一的效果。,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协调是指明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了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园林景象要在对比中求协调,在协调中有对比,使景观丰富多彩,行动活泼,又风格协调,突出主题。对比与协调只存在于统一性质的差异之间,要在共同的因素,如体量大小,空间的开敞与封闭,线条的曲直,色调的冷暖、明暗,材料质感的粗糙与细腻等,而不同性质的差异之间不存在协调对比,如体量大小与色调冷暖就不能比较。对比的手法有形象的对比、体量、方向、空间、明暗、虚实、色彩、

16、质感的对比等。,(1)形象的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2)体量的对比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的小体量的廊,(3)方向的对比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

17、常运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运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4)空间开闭的对比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5)明暗的对比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的感受。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抑。,(

18、6)虚实的对比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虚实对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园林布局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7)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与调和。色相的对比是指相对的两个补色产生对比效果,而相邻的两个色相产生调和的效果;色度的对比与调和产生于颜色的深浅不同的变化,黑是深,白是浅,深浅变化即是黑到白之间的变化,深浅差异显著的为对比,不显著的则为调和。,(8)质感的对比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

19、与光洁、厚实与通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的墙面则很光滑。,4)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概念。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比例;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尺度指的是景物、建筑物的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大小关系。比例和尺度直接影响园林绿地的布局和造景。某些几何形体本身即具有良好的比例,在园林中的应用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园林的整体或某个园林景物的整体和局部之间往往也需要遵从一定的比例方可获较好的艺术感染力,如小园中的建筑、水体往往体量也较小。从尺

20、度出发,一般要求景物或设施的大小应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和习见的标准度量,有时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感受,也可适当缩小或放大尺度,如在园林中的人工造景尺度超越人们习惯的尺度,可使人感到雄伟壮观,相反则可使人感到小巧紧凑,自然亲切。放大或缩小尺度都有一个限度,过分的处理反而会取得不好的效果。),园林绿地构图的比例与尺度都要以使用功能和自然景观为依据。园林的大小差异很大。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5)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称为音乐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

21、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节奏感,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节奏是以统一为主的重复变化,韵律是以变化为主的多样统一。园林构图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1)简单韵律 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行道树,等高等宽的阶梯等。,(2)交替韵律 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两树种的行道树,两种不同花坛交替等距排列,一段踏步与一段平台交替等。,(3

22、)渐变韵律 园林布局连续重复的部分,在某一方面作规则的逐渐增加或减少所产生的韵律。如体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质感的粗细等,也称之为渐层。(4)起伏曲折韵律 表现在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道路、树木等起伏曲折变化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5)拟态韵律 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外形相同的花坛布置不同的花卉。,(6)交错韵律 即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的连续构图,节奏和韵律是多方向的。如空间的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的鲜艳素雅,热闹,幽静所产生的节奏感。,6)比拟与联想(1)摹拟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

23、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的摹拟。(2)对植物的拟人化 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不染等。(3)运用建筑,雕塑的造型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4)遗址访古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24、5)风景题名题咏 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画轩等。6)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其主要意义是要求在艺术形式的多样变化中,要有其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关系,要显示形式美的独特性,又具有艺术的整体性。多样而不统一,必然杂乱无章;统一而无变化,则呆板单调。多样统一还包括形式与内容的变化与统一。,第二节园林的布局形式和特点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园林布局的形式与特点(一)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成

25、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格对称。在中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我国的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规则式布局。规则式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之感,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的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的建筑庭园中。,规则式园林的特点: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

26、水景的主题。,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的几何布局。,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

27、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6、园林其它景物:盆树、盆花、瓶饰、雕像等使用较多。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二)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式园林。中国园林从周朝开始,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园,都是以自然山水园林规划设计为源流,发展到清代。保留至今的皇家园林,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宅园,如苏州的拙政园、网狮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品。,自然式园林的特点: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布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

28、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飞泉、瀑布为水景主题。,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对称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

29、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6、园林其它景物:多采用山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来丰富园林,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雕像使用较少。,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三)混合式园林 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

30、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则式布置,而远离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过渡。一般情况,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规划需要安排规则式的布局。在原地形条件较复杂,具备起伏不平的地带,结合地形规划成自然式。类似上述两种不同形式规划的组合就是混合式园林。,二、园林形式的确定(一)根据园林的性质(二)根据不同文化传统(三)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四)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1、园林工艺术是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艺术理论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2、调查了解本市中哪些绿地是自然式布局、规则式布局或混合式布局?3、如何继承历史上造园传统,为自己的设计工作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