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648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小说中三人情结在我国网络小说中,征服型超人形象被越来越多地塑造出来。与伦理型超人和责任型超人相比,这类超人具有本我意识突出、超能力表现形式多样、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色彩浓厚等特点。在作者、读者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超人从文学形象泛化为种情结,反映出网络文化市场失衡的发展现状,以及网络小说在社会伦理建设上的严重缺位。网络小说:超人;白日梦:伦理困局我国当今的网络小说创作,尤其是在穿越、重生、玄幻、仙侠、都市等类别当中,塑造了这样一类主人公:他们握有先天赋予或后天偶得的强大能力,锄强扶弱,快意恩仇,青云直上,是一种近乎“超人”的存在。这类超人形象,不仅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超人,而且与作为流行文化

2、重要符号的影视超人有所区别。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融汇了作者对个人情绪的投射、对读者需求的迎合、对资本市场的适应,容易导致作品的思想主旨和主角形象陷入无法自治的伦理困局,而这正是网络小说市场部分乱象的症结所在。一、“超人”含义的演变“超人情结”并非新鲜概念,它与-俄狄浦斯情结皿厄勒克特拉情结”一样历时久远:作为潜藏在个体内心中的无意识冲动,是数千年来人类探寻自身终极力量的集体无意识显现。“超人”的内涵随时代环境变迁而发生重心转移,这种转移涉及人的内在复杂性;弗洛伊德人格构成理论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恰能对应不同阶段的“超人特征。最早出现的是“超我特征显著的伦理型超人。这类超人存在于

3、神话传说、宗教典籍、哲学著述中,表现为特定的古代神圣和泛指的理想范式这两种形态。前者如古希腊罗马神话里的人类英雄、新约记我的圣子和圣徒、东方圣贤孔孟老庄,他们各自代表一种或多种伦理品德,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秩序。后者如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王和尼采笔下的超人。“柏拉图设想统治者、哲学家具有超人的智意和真实的知识,又具有不会偏私和不会腐蚀的品性1,能够以超越常人的理性力量,带领人类终结道德退化、政治腐败的历史循环法则。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作为哲学术语被正式提出的“超人”,是人类中极少数进化到最高阶段的精英,他们敢于不断超越自我,并忍受由此引发的痛苦折磨,取代上帝

4、,成为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和占有者2总之,伦理型超人具有超越自然本性的完美人格,他们被膜拜的终极力量显现为卓越的创造、政治、教化和协调能力,是社会伦理的建立者。随后出现的是自我特征显著的责任型超人。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中国自北宋以后,出现了许多讴歌这类超人的文学作品。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倡导以人为本、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及现世幸福,反对宗教秩序和等级压迫。很多学者认为宋代是1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文主义思潮己经萌芽,尚书中的“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便是典型的中国式人文理念。到了宋代,一方面是“士大夫不以言获罪”的朝政传统和科举制度的稳固,共同推

5、进人文思潮的形成:另一方面,工商业的发达打破城市长久以来的坊市格局,由此产生的市民阶层对极权统治下的官僚腐败、商人重利的丑陋嘴脸,有着直观的感知。在此背景下,东西方社会都幻想能有一类英雄挺身而出,匡扶正义,捍卫人的世俗权利,维护世俗社会的平稔运行,前提是这些英雄最好来自人类,具有凡人的性格与情感,操守符合世俗社会普遍认可的道谯准则。如小说巨人传里的父子巨人卡刚都亚和庞大固埃、中国民间传颂的活佛济公、好莱坞影视剧中的超人等。这类超人在思维方式上与凡人并无二致,却拥有超越凡人及白然规律的神力。他们被膜拜的终极力量显现于此,是社会伦理的守卫者。最后出现的是本我特征显著的征服型超人。工业革命打破了农业

6、文明的自给自足模式,迫使人们向外谋生,将一个个大家族分割为无数小家庭:直到今天,在消费文明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金钱和欲望使得人际关系的碎片化趋势进一步加剧。当一些不公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当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存处境长期得不到改善时,人们对伦理型和责任型超人不再抱有期待,只当成一种娱乐化的符号,反而追捧“反英雄”式的超人。这类形象“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对自我本性的张扬,因而对控制、压抑自我的外在力量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3,他们精于投机,注重享乐,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其受人膜拜的终极力量在于掌握r某种隐秘的稀缺资源,游走于道德边缘,善钻规则漏洞,是传统伦理秩序的颠覆者。人们在情感上则

7、是艳羡多于敬佩,并非希望他们来到自己身边,而是渴望变成他们。如果说最初在黑帮教父、韦小宝等“偶像”的塑造中,还潜藏着些许反讽、戏谑的批判意味,那么进入到网络时代,创作倾向上的彻底倒戈就愈加无所顾忌了。二、网络小说中的超人形象顾名思义,超人就是具有超能力之人。我们通常将超能力理解为超越人类极限和自然规律的能力,如力拔千钧、腾云驾雾、变化分身等等。这只能涵盖责任型的传统超人,对属于征服型的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来说,超能力的概念和范畴远不止于此,还表现为另外四种类型。一是卓尔不群的悟性。无论习武、修炼、经商、从政、混迹江湖,主人公都能迅速熟稔规则,发现捷径,而这种天赋异禀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如斗破苍穹中的

8、萧炎、极品家丁中的林晚荣、琅那榜中的梅长苏,均为个中翘楚。二是预知未来的能力。在玄幻、仙侠类网络小说当中,该能力通过天赐或修炼的方式,内化为人物的生理本能,如可见未来中的主人公因被雷劈,能够预见十秒后的未来。在穿越、重生类网络小说当中,其能力则多是以记忆、图纸、装置、仙人指点等形式被获得,如辛亥大英雄里的当代退役军人穿越回清末时,口袋里多了一个存储各种先进武器图纸的掌上电脑。三是取之不竭的财富。在商业社会,金钱是大众衡量个人能力的关键指标,当主人公背靠令人窒息的资本大山时,其翻云覆雨的无敌表现就显得合情合理了。这种超能力有两种获得途径:要么与上一种能力相关,能预知未来走向,提前布局,如重生之官

9、路商途中的张恪,利用对数字手机市场前景的绝对自信,赚取了重生后的第桶金;要么与下一种能力相关,因机缘巧合获得巨额财产,典型代表有败家子放牧欧洲中的主人公等。四是绵延不绝的好运。每到关键时刻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这几乎是所有网络小说超人必备的能力,也是作者着墨较多的地方。网络小说毕竟不能等同于打怪升级的网络游戏,为避免故事情节的简单乏味,必须通过设置各种波折来增加悬念,挑动读者期待:但大多数网络作者面于写作功底和人生阅历,难以给出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只能借高人相助、对手犯错、天上掉馅饼等小概率事件来自圆其说。好运气作为一种超能力的同时,也是其他超能力的主要获取途径。尽管网络小说超人的能力类型、

10、身世遭遇与活跃舞台各异,但众多作者对其形象的塑造,在叙事手法和人格构成两方面达成了默契。在叙事手法上,网络小说较多采用单主角模式和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主观上,这既是作者方便把握主线,降低写作难度之举,也是因为网络的自由性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体现出一个大写的我来;客观上,作者为突出主人公,往往梢一用力,就会把自己的情感和视角转移到人物身上。这并不意味小说人物可以先知先觉,而是先让读者通览全局,再让人物行动暗合读者的期待,使主人公的成“神”之路兼具宿命色彩和代入之感。在人格构成上,网络小说超人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聚合体。尼采说“我是光”,伦理型超人自始至终闪耀着绝对理念的光辉,其神性人格呈现为一元和谐

11、的完美状态。电影蜘蛛侠有句经典台词“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责任型超人虽然具有普通人的喜乐哀愁,常常纠结于个人欲望与道德理想之间,但最终能够挣脱世俗的狭隘束缚,舍弃小我,实现人格的升华。与前两者相比,征服型超人的复杂性在于,他们仇视社会不公现象,却放任自己游走于灰色地带,既怀抱改造社会的理想,也不放弃世俗享乐的权利,从未在超越与世俗之间过多纠结。“自我理想”被弗洛伊德视作“超我”的组成部分,即个体为自己所设的行为价值标准,却在网络小说中被庸俗化为个人欲望在社会层面的普遍实现,与其个人艰难地背负起社会,不如社会服务于个人来得轻松,一种贯彻白我意志、确保私利最大化的社会秩序才是最为理想的。将这种“

12、唯我独尊”立场扩展开来,对外奉行民族主义,对内则是民粹主义,已成为网络小说超人的标志性脸谱,几无例外。三、超人情结的成因我国网络小说发展到今天,看似枝繁叶茂,实则“在总体上缺乏原创性,同质化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陷入了繁而不荣的尴尬境地”5超人”不再仅仅是特定作品类型中的文学形象,而是泛化为种情结,例如很多职场、校园、言情题材的小说,对主人公的颜值、人缘、桃花运等方面过度消染,以“白日做梦”暗含超人情结。白日梦”是清醒时人脑内所产生的持续且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睡梦相比,更具主观可控性。超人情结的泛滥,是网络小说产业各环节“白日梦”共同作用的结果。超人情结肇始于创作者的臼日梦。据统计,我国网络写作队

13、伍的年龄分布以18至40岁为主要区间,这些人从事网络写作之初,大多来白社会的中低收入阶层,自我实现渠道狭窄,网络的低门槛与无限遐想空间为他们提供了出路。网络小说较常采取低开高走的人物设定,即主人公于人生低谷时出场,如搜神记中父母双亡,医行异世中失恋失业,庆余年中身患绝症,旋即因意外开启全新人生,从“倒客蛋”摇身变为“幸运儿”,正是作者内心当中白我认知和不甘情绪的真实写照。作者很少将主人公的落魄处境归咎于个人能力,而是将矛头对准社会精英阶层和既得利益群体,指责他们挤占了平民草根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又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满怀憧憬。于是,小人物以一己之力逆袭上位的超人戏码频频上演。超人情结巩

14、固于阅读者的白日梦。以网络为主平台的文学创作,读者地位越来越重要,有作者直言不讳以前是编辑决定作品生死,到了网络上更多的是由读者来判定作品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写手由迎合编辑或者文学期刊变成了直接取悦读者6超人情结作为创作冲动的产物,得到广大读者认可才是持久存活的关键。在网络时代,作者和读者之间关系较以往有所改变:一方面互动增强,读者能够全程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另一方面身份模糊,两者在群体结构上大体相同,基于相似的出身和诉求,更容易产生共鸣,随时都可能对调。犹如当年的“阿Q精神”,超人情结在网民中具有广阔的市场。一些作者成名后,身份变为自己当初矛头所指的既得利益群体,但由于从中尝到了甜头,为迎

15、合读者需求,他们选择将白日梦继续编织下去。譬如知名网络写手鱼人二代2015年全年的版税收入高达IoOO万元人民币,从成名作重生追美记,到很纯很暧昧校花的贴身高手极品修真强少,直到正在连载的总裁校花赖上我,无一不是超人情结凝聚之作。此时,超人情结己由单纯的创作冲动异化为利益驱动的写作伎俩。超人情结泛滥于资本市场的白日梦。写作平台的商业运营和绩效剌激、产业链的联动效应是资本推手的两大作用方式。在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初期,网络作者主要活跃于大型论坛、文学网站及稍后的个人空间,如天涯、榕树下、新浪博客,作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自由;现如今,起点中文、晋江原创等门户网站旅下聚集了海量的签约作者,两者形成

16、了雇佣关系。签约作者的收入由订阅分成、全勤奖励、排名奖励和读者打材组成,少数成名作者还有版税收入,而这些全部由平台掌控。与其他类型相比,超人型小说不强调情感的细腻、历史的真实和逻辑的缜密,天马行空的笔触和血脉贲张的情节容易聚拢人气,也能减轻赶稿压力,因而更受作者青睐。以起点中文网“原创风云榜”2016年8月的统计结果为例,正在连载的排名前十位的小说中,都市、仙侠、玄幻类各占三席,职场类占据余下一席,无论从题材类型还是实际内容看,均具有浓厚的超人色彩。近两年,随着IP(IntelleCtUaIProPerty)概念被热炒,一条以网络小说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条浮现在大众视野中。该产业链集合游戏、动漫

17、、影视、音乐、线下活动以及其他周边产业,将网络小说从单一的文化形态引向多元,拓展受众群体,充分挖掘潜在商业价值。IP原意是知识产权,后被业界引申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一部网络小说要想成为优质IP,必须具备丰富的改编可能性。游戏注重故事设定、角色技能、冲关情节的打造,以及影视、动漫在突出主角、渲染场景等诸多环节,都与超人型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相关人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人型小说已成为网络文学中最大的IP源头,在产业链其他环节多方联动作用下,与资本之间形成了循环互利的关系。写作者在资本的引领下,将超人情结延伸至网络小说大部分领域。资本和作者双方因急功近利,虽然催生出少量佳作,却也引

18、发了劣币驱逐良币、题材类型趋同、文化创意枯竭的危险,这与资本意图繁荣文化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今在超人型和其他类型作品中,已很难看到悟空传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盛唐烟云那般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俱佳的精品了。四、超人情结的伦理困局王小波在救世情结与白日梦一文中写道:“中国的懦士从来就以解天下于倒悬为己任,也不知是真想解救还是瞎浪漫。”这种救世情绪在网络空间造就了众多指点江山、品评时事的键盘侠,网络小说的超人情结也与之相关联。无论哪个时期的超人,都是将关注点投向世俗伦常,只不过网络小说大多不重视作品的思想底蕴,“素材的择取剑走偏锋,以怪、诡、异、灵取代主流和大众普遍意识”,1创作越来越脱离社会,甚

19、至偏离基本的人伦价值,8角色塑造过于本我化和随意化,人物性格冲动偏激,主张个人正义,常常陷入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伦理困局。困局之一,既超越时代,又被时代同化。超人在网络小说中往往是以革新者的面貌出现的,和周围人相比,他们具有睥睨切的魄力和敢做敢为的担当,而这又建立在其敏锐的超前意识上。所谓超前意识,或来自前世的知识储备,或有作者主观代入的因素,使主人公屡像抓住先机,做出惊世骇俗的举动。事实上,这些超人的思想言行并未跳脱时代范畴,甚至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如新宋的主人公是历史系高才生,穿越到了北宋熙宁年间,将国家引上了文化启蒙和产业革命的发展道路,然而他深入骨髓的忠君思想和列土封疆的封建主张,又与

20、其当代人的身份格格不入;又如明末边军一小兵,身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主人公穿越到崇祯年间,在从军户到国主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变得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穿越重生类如此,其他类型亦然。如官场类的侯卫东官场笔记,主人公虽然胸怀造福方的仕途志向,做出了不少实绩,官运亨通,却也逾越了婚外情、违规经商的红线;再如都市类的花尊,主人公借助一枚天龙戒”,最终功成名就,过上了一夫多妻的逍遥日子。从这些鼓吹奴性、厚黑、男权的情节设置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枇判态度,而是一种辩护倾向。困局之二,既主张正义,又凌驾于正义之上。超人型网络小说习惯将故事背景设定为个弱肉强食、黑恶横行的丛林社会,主人公的诉求从最开始的“不再受欺压”逐步发

21、展为“翻身当主人”。他们所追求的正义,一半来自劫富济贫的朴素思想,另一半则源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片面的个人正义观,缺乏清晰稳固的标准,只能为己所用,不愿受其约束。我们能在众多作品中看到以下桥段:反感社会不公,却擅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利;到处拈花惹草,尽享齐人之福,却无法容忍伴侣与别人有染;痛心本民族受外族欺凌的屈辱历史,却幻想着富国强兵之后对外实施新的衡权。在这种宣扬“力量即正义”的价值观里,一切力量止于颠覆,而非创新,社会秩序只是从以权威为中心转到以个人为中心,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好。超人情结的盛行,反映出我国当今网络小说创作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过分强调个性的张扬和情感的宣泄,人

22、物形象脸谱化、平面化现象严重,情节设置散乱随意、重复堆叠。这不仅制约了作品的整体格调,而且使得创作时常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造成许多作品草草收尾,甚至停止更新。五、结语网络小说中的超人情结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潜在的文化热点。有学者预言:“在网络时代,作为文字的艺术的文学将不再居于文艺的核心位置未来的主导文艺形式很可能是电子游戏。”9可见,超人情结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所以,相关研究不能局限于文本层面,还应充分考量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做好大数据分析工作。引入文化研究的视野,从纯文学走向跨学科,从审美的分析走向意识形态的批判,将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侯典芹.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哲学

23、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4-58.2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91-93.3赖干坚.反英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角色J.当代外国文学,1995(1):140/46.4欧阳友权,汤小红.论网络小说的叙事情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00-403.5黄发有.释放网络文学新的可能性N.人民日报,2014-07-04(24).王觅.网络文学:传递文学精神,提升网络文化N.文艺报,2012-07-13(1).7郭文JP时代是什么?看完这个你就都知道了EBOU.(201508-25X2016-09-23.http:120/13521120.shtml.8吴长青.试论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3-10-15(14).9邵燕君.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5):18-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