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051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1. 了解20世纪初列宁主义的形成及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认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2. 了解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的兴起与发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艰难。【素养目标】1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结合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社会状况理解革命爆发的必然性2 .掌握十月革命条件成熟的表现,对比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理解二者成败的原因3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4 .掌握苏俄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以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重点难点】1 .重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与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

2、经济政策的比较。2 .难点:客观评价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借鉴意义)。【名词解释】1 .苏维埃:俄语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1905年革命时首创“工人代表苏维埃,成为领导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1917年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与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布尔什维克掌握苏维埃领导权后,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维埃俄国”(苏俄)O在苏联国家体制中,最高苏维埃是国家立法机构。2 .七月流血事件:正当布尔什维克党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推进革命的时候,临时政府却于1917年7月1日驱使士兵在

3、前线向德、奥匈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成为了俄国历史上的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控制的苏维埃成为附庸。【课前预习】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 .背景:经济:政治:阶级:组织:成立,开展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列宁创办,宣传(1900)2 .过程:(1)创办:1900年,由创办,宣传,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也就是O

4、3 .主要内容:(1)帝国主义是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3)“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4)工人阶级要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 .评价:(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与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背景政治经济国际主观条件2过程(1)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

5、局面;后者的领导人认为尚无能力管理国家,便将政权交给前者,自己处于。(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向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 3).十月革命 占领冬宫:(时间),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建立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成立领导的政权,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的诞生。4 .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划时代事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对世界的统治,极大

6、地鼓舞了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界的世界格局.从此,与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拓展1.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打击对象革命力量结果两者联系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使苏俄陷入内战。目的:重要措施:,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食收集到国家手中。A评价:实质:(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背景:内战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主要措施:其中心是调整与的关系,通过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有

7、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O特点:实质:作用:(3)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成立,简称“苏联”。2.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1937)(1)斯大林模式的成因:(详见【课堂探究2】)(2)内容:实施“I”T(3)提出:1925年联共提出方针1927年联共提出方针(4)目的:(5)成就:经过两个(1928-1937年),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总产值第一、世界第二。(6)特点:三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评价:积极:局限: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共产卑宣言T巴黎公社T十月革申胜利拓展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农业工业贸易分配特点所有制:4O【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