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2845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年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作品简介关山月是南1喇时期诗人徐陵用汉代乐府古题吟咏故事的一首抒情五言诗。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作品原文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作品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当:对着。未眠:没有睡觉。旗:星名。星旗

2、: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日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汉代时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战气:战争气氛。从军:在军队中服役。复:又,再。作品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创作背景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因此其诗风有

3、所变化,写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实感,为人所称道的诗篇。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作品鉴赏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

4、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再次,语言应用

5、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作者简介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郡郑城(今山东郑城)人,南朝梁陈时期著名宫体诗人。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当时军书、诏策,多出自徐陵之手,历史上称他为“一代文宗。徐陵早期与其父徐聪(Chi)都以写宫体诗闻名。后经侯景之乱,又经改朝换代,阅历既多,感慨亦深,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写出了一些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有辑本徐孝穆集,又编有玉台新咏。后人编辑有徐陵集。关山月原文翻译及

6、赏析2原文:关山月朝代:商弋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T乍: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译文: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戌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

7、,被围困七日。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翱戍边兵士的妻子。赏析: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李白此诗就是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3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古诗简介这首

8、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翻译/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

9、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Q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3、边:边防,边境。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5、厩(jiS: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6、戌楼:边界上

10、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赏析/鉴赏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Q177),陆游53岁。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

11、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层意思: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戎是古代对外族的称呼,这里是指金国侵略者。和戎诏一是宋朝皇帝向金国侵略者求降的诏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于福力大败,而向金国下了求和诏书,从那时开始到陆游写这首诗时,一共十三、四年,说十五年是举其成数。从那时起,将军虽统帅兵马驻守边境,却无从发兵,无事可作。空临边是白白地到边境去。指将军不得作战,不是不肯作战,为什么将军不战空临边呢?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朱

12、门”一句,沉沉形容屋宇深遂。按歌舞一指依照乐曲节奏载歌载舞。这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箕妾的因果关系。第二段由写南宋统治集团写到边防战士,与将军不战空临边一句照应。戍楼刁斗摧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这两句是写战士苦闷悲愤的心情,由于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不能

13、恢复,战争没有终结,他们也就长年累月地驻守戌楼不得与亲人团聚。他们迫切地要求驱逐敌人统一祖国,可这愿望却长期不得实现,他们只得在刁斗报时的声音中,让时光白白地流逝,于是,每当明月之夜,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怀念故乡的亲人。战士们用悲凉的笛声来传达自己不能以身报国的苦闷和悲愤。然而朱门之中的统治者们,还在依照他们自己的乐曲去载歌载舞,哪里会听到并理解笛声中的含义呢?于是活着的战士熬白了头发,死去的烈士空流了鲜血。夜空中传来凄凉的笛声,明月徒然地照着留在沙场的尸骨。所以诗人说: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这是描写空怀壮志的苦闷和激愤的心情,是和戎的投降政策贻误了战机,使他们进不能杀敌尽力,退不能还

14、乡会亲,而只能遥望天边的月亮,守着同伴的尸骨,听着哀怨的笛声,前途未卜,国家无望,内心何等的凄;京。这是第二段。诗人的感情也是悲痛难忍,情绪激烈的。”空照、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这两句是说,北方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侵略,但是统治者从来不可能在这里长久地占下去,诗人坚信总有一天敌人会被赶走。这是一层意思;这两句同时可以理解成是对统治者的谴责。中原自古以来就遭受过外族的武装侵略,但都没能够让他们站住脚,如今在南宋统治者和戎投降政策下,金侵占中国,侵占中原至今,已经传过四世,

15、统治者只顾自己苟安,早把沦陷区的人民给忘了。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这就是结尾两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含义。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

16、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这首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在关山月这首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另瞭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珏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4关山月徐陵南北朝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

17、,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难以入眠。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如今战争这样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当:对着。未眠:没有睡觉。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日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祁连:山名,祁连

18、山。战气:战争气氛。从军:在军队中服役。复:又,再。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

19、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

20、,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徐陵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郑(今山东郑城)人,徐摘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闷,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

21、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日章。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傅。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5陆游关山月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注释1.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2、边:边防,边境。3、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4、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

22、都断了。5、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6、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7、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戌守边塞的战士。8、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又可理解为南宋当今君臣不思恢复。将它留给后代去处理。9、恢复:恢复中原故土。陆游关山月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月巴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

23、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陆游关山月赏析关山月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戌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彳正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关山月诗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而且有充沛的感情,丰满的形象,

24、生动的描写。具体说来,概括性强,抒情性强,语言精练自然,圆转流畅,是此诗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说是陆游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关山月诗的风格是沉郁、苍茫、悲凉、激越的。同一时间段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情景和态度的对比、同一环境里的不同情景的对比、同一类人物的生死对比、同一地域的古今对比等等,一个个特写镜头相继呈现于读者的视野中。三个场景之间,每个场景内部,对比之中又包孕着对比,层层套叠、交相映照,展现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图景,揭示了当时表面上一汪平静的死水里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富概括性。然而,这些情景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包含了高度的统一性。一方面,三个大的场景紧扣一个月字来写:朦胧的月光照着戍边战士

25、的白发、横笛,照着沙头的白骨,照着遗民的泪痕,也照着朱门的歌舞、肥死的厩马、霉断的弓弦;月色中,有将军的按歌击拍声,有扣人心弦的刁斗声,更有哀怨幽咽的横笛声和哭泣声从而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统一性。另一方面,上述诸种对比鲜明的场景是受诗歌开头的“和戎诏下的统领,形成层层相因的逻辑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层层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所描绘的深广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幅沉郁悲壮的时代画卷。从接受心理的角度来说,这两种修辞文本的套叠运用,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对接,从多个角度反复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连续引发读者的不随意注意,从而达成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诗歌的寓意得到了强化。戍边战士的报

26、国无门之怨、中原遗民的复国愿望落空之憾,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入侵者的切肤痛恨、对投降妥协派的抨击愤慨等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重重叠叠、对比鲜明的意象群中了。对比示现的修辞模式在陆游的诗歌中运用较为普遍,但在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竟描绘了如此多的对比鲜明的情景,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其构思之精妙,在陆游的诗歌中,乃至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6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2、胡:

27、这里指吐蕃。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

28、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7关山月原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翻译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土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戌边兵土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29、关山月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3)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白登:指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之事。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戌边兵士的妻子。关山月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

30、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关山月作品赏析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

31、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诗气势博大,意

32、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8关山月三R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T乍: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国弋古诗词关山月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

33、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土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参考资料: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7-108刘俊伟、张盘荣、袁漪韬等.国学经典主题赏读七年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93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42-344国弋古诗词关山月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戌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

34、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彳正人戌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

35、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

36、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另瞭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诗人

37、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

38、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9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台。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寒沙逐风起,春福巳雪开。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翻译/译文早上还站在岸边,放眼打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

39、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注释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南北朝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清波道:似当为“清溪道。清溪道,古道名,系自四川盆地通往云南之路。白登台: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月中句: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流影:移动不定的月影。寒沙:寒冷季节的黄沙。犯雪:冒着大雪。晤(WU):会面。谁为:谁人替我缝制。赏析/鉴赏乐府解题日:关山月,伤离别也。”这首诗既以关山月之曲谱词,它的主旨必然紧紧围绕着“伤离别”之意展开。首联朝望清波道,夜上白登

40、台,点明了诗中主人公别家远去,奔向异地他乡:早上还站在岸边,放日时丁量着那清波明净的水道,晚上就弃舟登山、站在巍巍的.白登山巅的白登台上了。白登山,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之东,山上有白登台,可以远望幽燕、冀、豫之大地。这两句带出的气氛是绿波生凉、夜幕迷蒙,流露出别家远游人惘然若失的感受。月中含桂树,流影自徘徊”是在描绘夜景。夜登高山上的高台,举头望月,月中桂树看得更为清楚;低头徘徊,只见如银月光洒满一地,映照着自己慢慢移动的影子。这景色多么迷人,但未免过于清幽;因为由月中桂树近而联想到的,定是孤寂的吴刚正在砍伐桂树,而随着流影触发的必是对自己只身在外的自伤;于是,这迷人的夜景带来的是倍觉凄凉。“寒沙

41、逐风起,春花犯雪开写自然景象的清冷氛围:寒沙随着狂暴的北风卷地而起,初春早花不畏残冬余雪竞先怒放。这联景物描写着重于动态,对仗工巧,又十分生动。夜长无与晤,衣单谁为裁?是说:如此夜长不能入睡,羁身孤旅的游子,又有谁能与自己会面解闷;衣衫单薄难以御寒,又有谁为自己赶裁锦衣!此处所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极度孤寂的感情。全篇四联,首三联通过自然景色渲染的是悲凉凄清的环境尾联则是直接写处身人间世俗后。产生的孤独感情;前景后情,呼应融合,产生一种和谐的美。此外,该诗十分注意语言技巧,如首联上下句间,朝望对着夜上、清波道对着白登台,十分工巧自然;第三联上下句间也是这样,寒沙对春花、逐风起对着犯雪开,极为严整。

42、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01徐陵关山月古诗带拼音版guanshanyue关山月xuIing徐陵guanshansanwuyue,kezTyiqinchuan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sTfugaoIoushang,dangchuangyTngweimian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xingqyingshuIe,yunzhenshangqIian。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zhanqijinrucl,congjunfujlnian?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2关山月古诗的意思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

43、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3关山月古诗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

44、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1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

45、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边:边防,边境。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厩(心):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彳正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遗民句:指金国

46、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鉴赏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戌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揭露和抨击了当权者只顾纵情声色,偷得一己安宁而置兵民痛苦于云外的腐败投降政治。第一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诗的开始和戎句谓本应只是暂时权宜之计的和戎却一忽而过十五年,有批评之意;将军能战而不战,空字质疑的语气很重。继以朱门沉沉按歌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这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进行对比。一边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一边是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