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关03 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关03诗歌鉴赏(解析版)目录【中考预测】预测考向,总结常考点及应对的策略【误区点拨】点拨常见的易错点【抢分通关】精选名校模拟题,讲解通关策略(含新考法、新情境、押题型等)(中考预测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考生得分不太理想。教学中普遍忽略诗歌教学,考生没有系统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无法结合题干要求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作答。从考点频率看,诗词鉴赏试题在整个试卷中属于考查的重难点试题,考点比较广泛,涉及字词句、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感情抒发和艺术风格等。从题型角度看,近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从材料的选择看以课外单篇材料居多,也有选择两篇材料,实现课内外联合,进行对比性阅读,主要有选择题、
2、填空题、简答题和开放性题等题型等。(误区点拨易错点拨1 .没有掌握相关的诗歌答题技巧。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需要掌握对应的诗歌答题技巧。2 .脱离诗歌文本作答。除了掌握诗歌的答题技巧之外,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分析诗歌文本综合作答。【例】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面诗句与“四面歌残终
3、破楚”包含的情感有相似点的一项是()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答案】1.C2.示例展现词人的自我形象,通过“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上的显著变化,表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二: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也是她对当时社会现状和个人处境的真实反映,表现了她坚定不移的个性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示例三:今生我虽不能加入男子的行列,但我的心要比男子还刚烈。抒发作者
4、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体会诗句的情感。例句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作者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之情和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豪情。A.抒发思乡之情;B.写对早春的喜爱;C.写报国之志,和例句都包含报国之情;D.写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故选C。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示例一:运用“身与心列与烈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凸显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示例二
5、: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XiSI抢分通关1、诗歌形象类(I)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分析形象特征;明确形象意义。(2)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描绘图景和画面;分析作者感情。(3)事物形象:概括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2、诗歌语言类(1)炼字:寻找炼字;分析含义;翻译句子;表达感情。(2)炼句:抓关键字词,分析句意;明确表现手法,分析效果,点意境情感,分析作用。(3)语言风格:明确风格;分析特色;表达感情。3、诗歌技巧类(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6、反复、互文、顶真等。(2)表达方式:渲染、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等。(3)表现手法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选取、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或其他多个视角)、白描、工笔(细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或伤今等。(4)结构技巧类:开门见山、抑扬结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和重章叠句等。4、诗歌感情类:描写了内容,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情感。典例精讲【例1】古代有许多名家,往往选择功成名就时隐居山林。请阅读古诗,完成各题。采樵作孟浩然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注
7、释: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1)首联交代了采樵的时间、,颔联描绘了一幅艰难、的景象,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的,表达了之情请赏析颈联并分析其表达的情感。【答案】(1)地点破败悠然自得对樵夫的羡慕之情用典,运用了“萝”的典故:描绘了采樵人落日回家时的悠然自得、自在:表达了诗人对悠然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首联“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明确点出了采樵的地点在“深山”,同时,通过“山深树重叠”的描绘,可以感受到深山之中的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颔联“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则进一步描绘/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难跋涉。桥已崩坏,只能依
8、靠倒卧的树木通过;路途艰险,只能依靠垂下的藤连接。这里的桥崩、路险”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采樵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两联诗共同描绘了采樵人隐居山林的幽远环境,深山、密林、崩桥、险路,都给人一种与世隔绝、幽静深邃的感觉。这样的环境,正是采樵人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也反映出他们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他们不受世俗纷扰,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自由,这正是古代许多名家功成名就后选择隐居山林的原因。因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理解到采樵人隐居山林的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毅力,表达了诗人对樵夫的羡慕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与情感理解。从诗句的
9、意象、用词、典故以及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颈联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情景:日落时分,伙伴稀少,山风轻轻拂过隐者之服(萝衣)。这里,日落”和“伴将稀”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伙伴的离去,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而“山风拂萝衣”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采樵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颈联中使用了典故。“萝”在楚辞九歌山鬼中被用来指代隐者之服,这里借指采樵人的衣物,也暗示了采樵人的隐者身份。这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通过描绘采樵人在日落时分的孤独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颈联表达了种悠然自得、自在的情感。这种情感既体现了采樵人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
10、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羡慕。最后,将颈联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相结合。整首诗描绘了采樵人在深山中的艰辛生活和宁静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颈联作为诗歌的重要部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乙】少年行王维出身仕汉羽林狼,初随骡崎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1 .泊秦淮中的“不知和少年行中的孰知”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这两首诗都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愫,但表达的主题有所差异,请分别分析每首诗的主题。【答案】1.“不知”实为商女”
11、开脱之词,抒发了诗人振聋发赎的警示。孰知以自我质问的口气加强情绪,表现了少年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2.甲诗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乙诗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解析】1.本题考查主旨情感。泊秦淮中的“不知”:在这首诗中,杜牧借占讽今,通过对“商女”的描述,来喑示当时的统治者。这里的“不知”并非真的指商女不知道亡国的恨事,而是诗人对商女进行了开脱。实际上,诗人是在借商女之口,批评那些沉溺于享乐、不关心国家兴亡的统治者。因此,“不知”二字在这里起到了振聋发聘的警示作用,抒发了诗人对统治者荒废政务、醉生梦死的强烈不满和担忧。少年行中的
12、“孰知J这首诗中的孰知意为谁知道”,诗人用自我质问的语气,强调了少年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决心。这里的“孰知”并非真的在询问他人,而是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它表现了少年将士从容不迫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即使面临艰苦的边庭生活,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侠骨精神将会永垂不朽,被后人铭记。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泊秦淮的前两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幅迷蒙冷寂的秦淮夜景,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通过讽刺商女不知亡国恨,只知道唱些靡靡之音,来暗指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诗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希望通过
13、这首诗唤醒人们的警觉,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因此,本诗是借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少年行的前两句“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骤骑战渔阳”描述了少年将士的出身和初次出征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决心。后两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则进一步强调了少年将士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即使面临死亡,他也无所畏惧,因为他的侠骨精神将永垂不朽。这首诗赞颂了少年将士的英勇和爱国,激励人们为国家、为民族而英勇奋斗。因此本诗是从少年勇武、报国心切的角度表现爱国主题。名校模拟,(2024山东济南一模)诗歌鉴赏。清平乐和晁伴宋王安中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斜
14、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注释】晁伴:晁姓官吏;金缕:古曲名;觞:酒杯。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B. “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形成照应。C. “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惆怅之感。(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哪些“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答案】D由“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得:百花盛开,春雨淅沥,词人对花对酒
15、听曲;由“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得:黄昏之时,点起红灯,品尝新杏,饮美酒。词人以此“闲事”表达对于春天的珍惜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根据“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等可知,表现了词人欢愉、闲适的生活状态。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惆怅之感J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可知,词人在春雨绵绵、百花盛开的时节,选择了个帘子疏疏、花儿密密的地方,举杯品酒,听着金缕曲。这是他以闲界表达出的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淡雅情趣。根据
16、“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筋可知,词人在黄昏时分,点亮了红灯,坐在桌旁品尝新鲜的青杏,并用其催酒。这是他以另件闲事,即品味美食与美酒,来进一步表达他对生活的享受与满足,同时也揭示出他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甲】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乙】细而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丙】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丁】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是如何表现“静”的?请简要分析。【乙】中看不见”表现了“雨”怎样的特点?【丙】中点明时令的是
17、哪个词?一切景语皆情语。【丁】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侧面描写,用惊鱼跃出水面的击水声侧面衬托夜晚的宁静。(意思对即可)【乙】雨的特点:细、小;【丙】余春(意思对即可)孤寂,高洁孤傲。(意思对即可)【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在诗句【甲】中,时有惊鱼掷浪声”这句话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时不时会有被惊扰的鱼儿跃出水面,激起浪花的声音。这种细微的、偶然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突出。通过描写这种声音,诗人实际上是在用声音来衬托夜晚的静谧。在静寂的夜晚,任何细微的声音都会被放大,所以这种惊鱼掷浪的声音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宁静。这种侧面描写
18、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读者在听到这种声音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之美。(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在诗句【乙】中,“看不见”指的是细雨轻轻飘落,几乎无法被看见,这表现了雨的细、小的特点。雨丝如此细微,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它的存在,这进步增强了诗歌的静谧氛围。而在诗句【丙】中,“余春”词明确指出了时令,即春天的末尾,也就是晚春时节。这个词的出现,不仅点明了季节,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季节的色彩和情感。(3)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诗句【丁】通过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寂的情感和高洁孤傲的性格。首先,“千山鸟飞绝”意味着山峦之间,鸟儿都已飞走,无迹可寻,这表现
19、出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荒凉。而“万径人踪灭”则更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上已无人行走,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和冷清。这种孤寂和冷清的氛围,正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写照。同时,这种对孤寂和冷清的描绘,也反映出作者高洁孤傲的性格,他不愿随波逐流,宁愿独自面对这孤寂的世界,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因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孤寂情感,也展现了他高洁孤傲的性格特点。(2024河南焦作一模)阅读下面杜甫不同时期所作的两首诗,完成小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谟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路里裂。床头屋
20、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 .下面哪项的诗句与划线句的景物营造的氛围完全不同()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诗人在这两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答案】1.C2.望岳作于诗人青年时期,漫游河南、山东等地,心中对前途充满雄
21、心壮志和希望,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安史之乱后,战乱尚未平息,诗人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预示了大雨即将来临,渲染出一种暗淡愁惨的氛围。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句诗描写的是瀚海上栏杆外有百丈高的坚冰,愁云惨淡,凝结在万里长空。这里也传达了种寒冷、萧条、凝重的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有定的相似性。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这句诗描述的是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船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酒
22、家的地方。这里营造了一种宁静、朦胧、稍带寒意的夜晚氛围,与划线句的氛围略有相似之处。C.“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描写的是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人家居住。这是种温馨、宁静的乡村景象,与划线句的氛围完全不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句诗描写的是杨花已经落尽,子规在啼叫,听说到龙标要经过五溪。这里营造了种凋零、落寞的氛围,因为杨花落尽通常意味着春天已过,子规的啼叫常常带有哀伤的意味。这种氛围略显悲伤,与划线句的氛围有相似之处。故选Co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望岳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泰山,远望群山连绵,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伟大。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渴望
23、攀登人生战峰,俯瞰世界的豪情壮志。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在杜甫的时代,唐朝正值盛世,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杜甫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自然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生活陷入困境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作者居住的茅屋在秋风中被吹破,一家人在寒风中苦苦挣扎的情景。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这种情感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杜甫作为一个有良知
24、的文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民疾苦的同情。(2024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湖早春【注释】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萍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鹤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雨后初晴,湖光激涌,描绘出南湖明媚动人的秀丽风光,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颔联写春色旖旎,植物鲜艳美丽,与颈联写动物的低飞无语对比鲜
25、明,动静相宜。C.尾联说虽然江南春景好,只是诗人年年衰病,此时此刻没什么心情来欣赏春色美景。D.整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遣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真可谓自然圆合。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这首诗。【答案】1.A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鹏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A.“表现诗人愉悦心情”错。从注
26、释中可以了解到,诗人因上疏言事遭受贬谪,心情自然郁闷;结合尾联又知,诗人衰病减心情,无暇赏美景;加之颈联“飞仍重”语未成,表面是说白雁和黄鹏,实际是写自己讽谏未成、仕途堪忧的郁闷心情。首联是以乐景衬哀情。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和寓情于景的手法。诗前两联“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禁生”,写南湖早春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争绿,描绘了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写白雁低飞、黄鹏语涩,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讽谏不成
27、反遭贬谪的无奈与苦闷,可谓“寓情于景诗歌尾联意思是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诗人“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而诗人既无救国良策,也无谏言之径,无能为力,心中沉痛。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对国势衰微的沉痛。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2024贵州铜仁一模)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宋】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
28、雪来看群玉峰。云中至日【清】朱彝尊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注释】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缙jin云岭:又名仙都。1 .下列情景在两词均有提到的一项是()A.云烟环绕城郭B.树林木叶凋落C.风雪弥漫山岭D.观景与客共饮2 .两词作者均登临古地,但情感又略有不同。请结合两词尾联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D2.欧诗,尾联写了他H乘醉携客、踏雪看山的构想,虚构这一事件的目的是向郡僚表达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朱诗,尾联是说诗人身在
29、万里塞外,对江村梅景只可悬想而不可亲近,这是何等凄绝的人生憾肝。诗人以寒梅缩放的美丽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在欧阳修的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中,”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句明确提到了与客人同观景饮酒的情景。而在朱彝尊的云中至日中,“何意天涯数举杯”句也描述了与客人举杯共饮的场景。A.“云烟环绕城郭”只在欧阳修的怀高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的“绕郭云烟匝几重”句中提到;B“树林木叶凋落”只在欧阳修的“霜林落后山争出”一句中提及;C.“风雪弥漫山岭”在两首词中均未明确提到;故选D.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欧诗尾联”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意为我
30、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诗人想象终有一天乘着醉意带领友人一起踏雪,欣赏冬日美景。本联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向郡僚表达不以贬谪为意,乐观坦荡的情怀,展现了在被贬人生失意之时仍然积极乐观的感情。结构安排上,尾联写得潇洒遒劲,景物描写鲜明而意味深长,“乘兴携嘉客”呼应诗题,群玉峰暗合颔联山争出,使得整首诗看上去浑然一体。朱诗尾联意为“遥想家乡在远方的江村之中,却又怕说起此时梅花已经盛开了木联虚实结合,兼以反衬,眼下登台远眺,秋水望穿,不见“江村”难寻故园J想象此时故乡梅花盛放,只怕说起,却又勾起无可抑制的乡思,诗人满怀愁绪地想象着故乡江村梅花慢慢开放的情景,以寒梅缩放的美丽
31、虚景,反衬内心挥之不去的绵绵愁绪。(2024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32、。【答案】1.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懑之情。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占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4,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卜片翻译: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结合“天下英
33、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进而表达了对孙权这样英雄的仰慕之情。结合“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可知,孙权“坐断东南之时,其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结合背景可知,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
34、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般去战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词人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