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22720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道德与法治一片大的天空小学道德与法治和语文课堂有效整合初探究摘臬:新时代不断进步,道他与法治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关注。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札实学识的人,更要培养成一个有理想信念、道他情操和仁爱之心的人。2016年9月,道法与法治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省的课堂。此学科教育是义务故育阶段基层:找育的农要环节。结合德法和语文课标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本文将从道徒与法治课堂与语文学科桐互渗透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整合的途径三大块内容进行阐述。关健字: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登合人是道谯存在,道德是人异于禽兽的标志。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熟读道优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木

2、课程依然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脸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而生活实践发挥道馆教育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陪伴、对话和引导.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们可以判断出很多结论,比如:两门课程的编写都旨在从儿童的生活中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教育教学都是想要引导儿童过好当下的生活并且超越当下的生活,从而步入人类广阔的文化世界;都会向学生.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并引导学生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都计划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乩好的个体,旨在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O所以,我们对于两种

3、课程的融合可以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当我们试着整合这两门学科之后,教育就可形成一股合力,而这股合力不仅能够促进道德与法治和语文教学的共同发展,更能更高更快地协助学生树立个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其全面、高素质的发展。一、两种学科相互渗透的可行性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大多缺少专职教师,多数由语文教师兼任。这为两种课程的整合提供/有利的条件。语文教材一直走在改革和创新的前沿,其实德白教材经过几卜年的实践也在改变。我们需把握德法课教学目标的指向、踩稳其落脚点的同时,借用其丰常的资源以应和语文课程理念,并更好地实现德法课的教学目标。通俗点说这叫做“脚踩两只船”。只脚是综合素质,两只船分别是语文和道德与法治。

4、整合实践表明,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有禅益。二、两种学科相互渗透的必要性首先,小学生在重语轻便的现象十分明显。大多数人的小学生涯为其6-12岁,而这个年龄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的揖要时期.但大多数学生却对自己品格的培养显得不以为然。以笔者实际情况为例。今年是我走上教师岗位的第8年,八年中,我一直从事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的双项教学任务,我招心到,孩子们在对待这一学科和语文的态度上大相径庭。孩子们都知道语文很重要,默认其是主科;道德与法治是小科,可上可不上。每到上“小科”时,学生都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有的觉得是终于可以放松了,有的甚至趁上他法课时做其他作业。由于我长期教语文I1.兼德法教师,所以我在反思

5、“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把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带到德法课堂上来呢?”如此,是不是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更好的人呢?其次,德法与语文课具有可兼容性及同构的知识、认识基础内容,如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片断描写不逊色于语文课本里的段落,许多栩栩如生的词语和精美的图片是阅读、作文的辅助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阅读快餐化的趋势卜.,探究学习需要课内外资源的支掠,道第与法治教材中越来越多的图文便是探究学习直接而有利的资源和依据,通过整合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再次,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的教育是两种课程共同的F1.标和责任。道德和法律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若无德,则虽智力体魄发达,

6、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福育,仅存在于种类型课堂是远远不铁的,这需要教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让学生产生共情,比单一的说文解字有意义得多。三、两种学科相互油透的操作性(一)用心挖掘,找准课程链接点研究教材可以发现,部分德法课的教材内容与语文学科是大同小异的,部分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差不大,活动方式类似。如:一年级道福与法治教材中的第四单元主题“天气虽冷有温暖”和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春奥秋冬、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是描写冬天的美丽;四年级德法教材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和语文教材中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都是对家乡节日习俗的普及:五年级德法教材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发兴中华”和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

7、元里行荷山处处埋忠骨、6军魂等课文都是对人物美好品格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和语文教材中习作“推荐个地方都R在告知学生实践出真知诸如这样有共通性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多,这些相似的教学内容都能进行相关的整合。比如在数月前的一次语文学习中,听到一位著名教师执教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此教师就和孩子们展开了“革命故事会”这活动,孩子们把语文课上学过的革命故事讲得声情并茂,又结合五年级上学期在撼法课堂上所/解的英雄献身故事。在这种相互渗透的环境下,学生既了解了革命先辈为祖国献身的英勇伟绩,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又达到了优法课的教育目的,激发了对英雄前辈的爱戴之情

8、。学习不是抛前顾后,适当的结合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品德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快速明白课文的道理,理解人物形象。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就可探索出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和语文课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而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联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巧妙迁移,连接教材共情点道德与法治和讲文课堂有着多维度的联系,如果能在在这两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相互渗透,那么教学内容就做到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教学语文课文识字6、识字8、鸟岛时,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道德与法治书上的内容:青蛙:爱好吃昆虫,一只小虫子出现,吉,蛙只要轻轻舌头翻,蚊子就不见了:燕了:平时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敬的鸟类之

9、一;小马驹: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温和、善良、有毅力.讲解识字时,及时穿插学生预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讲述所认识的动物,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记忆词语。在激发学生学生的热爱动物的情感时,我利用德法课上创设的情境: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那么多可爱的小动物,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爱护、保护它们呢?它们遇到危险时,我们又可以怎么做呢情境一:小金鱼看着小主人不按照啦咐,天天给它们喂食,把它们又摔死了一条,难过地说“我们又少了一个好朋友了,怎么办呢?情境二:猫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顽皮的小朋友追着打,被打伤后情境三:动物园里的小猴子们看若小朋友投喂一些垃圾,击怕极了通过这样的创设情境,学生.便可以快速感受到动物是我

10、们人类的好朋友,每位同学都要养成热爱动物、珍惜生命、保护动物的好习惯。把这一情境再运用进语文课堂,老和无需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最后和教和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课率目标便可轻松完成。三)参与实践,切入教材延伸点现有的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语言编排很活泼,优美,符合儿童生长的实际和社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要求,但也会出现小部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串联儿童生活中就做了大胆的六试。儿童生活具有不可见的内在性,这些儿童生活不仅包括那些外显化的活动、言行,还包括儿童的感受、.思.考、情感以及其他精神活动等不可见的内在生活。教材如果不能

11、适应儿童生活的特点,不能超越儿童生活的局限,就不可能编写出我正回归儿童生活的教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个人理解为是我们生活中的言行、花-草、人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二年级开展“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在家中和父母对话的场景,让学生百分百还原在不同情况下,你和父母之间交潦的方式和对话内容。这就和我们镌法课堂上尊重父母的教育相契合,要求学生不仅会说话,还要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中去,告诚学生我们在和父母进行沟通时,定要尊觉他们、倾听他们,碰到事情是,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入手,给学生讲述

12、一些由于不能好好沟通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适当的引入法律条款,达到种震撼的效果,从而也可增强孩子们的法律意识.我们要坚信,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堂是有趣的、有用的、有意义的,我们要让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更加开放,这既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乂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各种游戏以及活动中,培养他们真正具有社会精神.当然,互相渗透并不是指把道德与法治课上成语文课,或把语文课上成道镌与法治。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性,其实能帮助孩子拥有一个独立、完盛、正确的人格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尊重儿童自身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尊重他们特有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教育不分家,让道德融进语文,给它一片大的天空,我们便可发挥将一个细节的力量,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参考文献:1陶行知文集2008年6月江葬教方出版社出板2按上交1卜学道他与法治f找材研究2019年12月人民收育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