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3403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导游词了解一下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佛宫寺糅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宇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坡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位丁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F“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徉层间央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全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尾檎。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探,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撵、梁、榜和

2、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更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筑,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稔重:庄严。该塔身底U南北各开一门,二届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U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样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

3、、普贤像。五层型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谢,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骨,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维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正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丛都形成r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乂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

4、底层扩出惘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桶,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商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檎基本平直,角翘卜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乂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福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阴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粒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由于塔

5、建在4米高的两层公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杨,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杨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掾,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婢然不动.塔内明丛都有塑像,头U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并给人以天悬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E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糅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册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

6、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解题联,寓意深刻,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停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粮料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西”;“点检透云鼓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典汉南潞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货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

7、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投木,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择迦牟尼灵牙遗骨。公元486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台利。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茶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看法不二说是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另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佛入灭后,尢竟用卜多少颗佛牙?而各方争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研读过佛经的人都知道,有关佛牙的记戏出自*大般涅盘经讥而大般涅盘经共

8、有三个版本。笫一个版本为东普法献所译大般涅就经(三卷);第二个版本共有三个译本:第一个译本为北凉天竺三藏区识译4大股涅盘经(四十卷),第二个译本为宋代沙门慈严等依泥泡经加之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第三个译本为东晋平阳沙门法献译佛说大般泥盘经(六卷);第三个版本为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盘经(后分卷上下3上述三个版本都称为大般涅盘经,都是记载释迦牟尼如何涅盘的经典,前二个版本并未提及佛灭度后留卜佛牙,只有在第三个版本即南本大股涅盘经(后分卷上下)的卷下的C圣躯廓润品第四记载有释迦牟尼荼毗后留有佛牙:大股涅盘经圣奥廓润品第四尔时帝锋,持七宝瓶及供养具至荼毗所,其大火一时自然灭尽.帝释即

9、开如来宝棺欲请佛牙,楼逗即何:“汝何为耶?”答言“欲请佛牙还天供养”。楼逗言:“莫辄自取,可待大众尔乃共分。”择言“佛光与我牙舍利,是以我来火即自灭。”帝释说是语己即开宝棺,于佛口中右畔上颌取牙舍利,即还无上起塔供养。尔时有:捷疾罗刹,隐身随糅,众皆不见。盗取一双佛牙舍利。尔时城内切士女大众,即时来欲争舍利.楼逗告言:“大众当知待且安祥,如佛所说,应当如法共分供养。”尔时城内士女一切大众,不闻楼逗所言。乃各执持矛槊弓扬刀剑、槊一切战具,各自庄严欲取舍利。尔时城内大众即开佛棺,兜罗白瞅毛宛然不烧.大众见已莫大号哭,流泪盈目,各将所持悲哀供养,深心礼拜流泪长跪,同说偈赞。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

10、成末舍利。惟招四牙不可沮坏。尔时大众既见舍利不复重悲哀,以其所持流泪供养。通过上述版本引文,我们知道,佛灭度后,共留卜.七颗佛牙舍利。即佛火化前,留给世界三颗佛牙,一颗为帝释天请走,两颗为捷疾罗刹盗走:佛火化后,在金刚体碎为末舍利后又留下四颗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称一双佛牙者唯南本大般涅盘经一处,可见此一双佛牙有若不可分离的应缘。应县佛宫寺择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片大般涅经中记载的徒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双佛牙。从历史典籍中看,佛祖统计卷五十三、宋高僧传唐道宣律师传记等都有北天佛牙记载此事的内容。“唐宣律师在西明寺行道,北天王太子以捷罗刹所

11、授佛牙上于加”,道宣律师一直保存供奉着这一稀世珍宝佛牙舍利,并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参访游历山西时招一双佛牙赠予雁门关外军事重镇应州金城.民间文学典籍中哪咤之父托塔李天王手中所托宝塔被说成是应县宝塔,古老相传,也应缘示现出一双佛牙舍利与应县佛宫寺释迦佛塔的缘源关系“从此,这片“漠北之名区,要服之大藩”的“云中首郡”就变得深厚驳杂,风彩华堂,为这片孕育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生命轨迹提示出梵天的真如之理。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多方考据其地名的历史源缘。明田蕖曾解择说是雁门龙首两山呼应而得名,显然是穿凿附会。佛经上说佛陀圣物“上应天道,下应群萌,实为应地”.”天道、群萌”意为天上神祇、地上众生,佛陀遗

12、骨灵牙示现之地,就是“应地”。应县古称“应州”的由来,当此无二。双佛牙于“危地”应县重现人间,在此显示出殊胜之因缘,应县必然是世界之应县,释迦塔当然是佛陀瑞现世界的唯一道场。如果你有机会观潞过国内各寺院供奉的佛牙,会发现它的大小,形状都明显与现时人类的牙齿有所不同,人们为此琲免会产生困感,释迦牟尼佛不也是2500年前古印度迦比岁卫国的太子吗?怎么佛祖的牙齿会同我们的牙齿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疑惑一:这真是佛陀的灵牙吗?佛陀的灵牙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而形状又向人牙有这么明显的不同?当然,所有带有疑问的人们也自然会想到,如果古人是用别的动物牙齿来带音,那么为什么不选择用垂手可得的人的牙齿来代替呢?其实,

13、佛经上对此有明确的记载:经书上讲,佛祖宝相庄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中,有关于“佛牙”应有以F“三相”和“二好”。其“三相”是:(1)二十二相:四十齿相(2)二十三相:诸齿齐密相(3)二十四相:牙呈油浸白黄相“二好”是:(D三十四好:齿方整鲜亮(2)三十五好:牙长光洁疑惑二:佛牙能有这么长吗?佛经上又说择迦牟尼佛是丈六之身,也就是说佛陀身高是现代人身高的4.5倍。拜迦牟尼的“牙齿”比正常人多了八颗,上下颌各是二十颗。其牙相的特征应该是方形柱状端而平整,比例是1:0.014。由此我们大此可以计算出佛牙的长度应该在6-8公分之间。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记载来分析,

14、有关佛牙的“一相”、“一好”是说佛的牙齿呈“黄白相,方形柱状,光耀晶莹”。又因为佛陀有四十颗牙齿,上下各二十颗,其端面必然平整光滑,否则佛的嘴会合不扰而显怪相。按佛教经典来理解,佛陀留下的灵牙,会在牙根牙槽、牙身上生长出细粒舍利子。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记我玄奘法师在西天印度曾朝拜过佛牙,其佛牙长三寸、油浸鲜亮、熠熠生辉.依据佛教经典和历史记载,应县佛宫寺择迦塔珍藏的两颗佛牙,如法如律,其色泽、大小、形制完全同佛教经典记载相致。正如台湾大德高僧,非洲佛教导师慈礼法师所说的那样:“建塔之前,必先有登地大首雁应现于世,以种种方便,呼引众生,始能建塔”。诗经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应县佛宫寺释

15、迦塔的一双佛牙,干百年来在人们心目中如高山、如景行(大道),要降仰,要身体力行。临应地而生善意,映佛牙而生善心。对于每个朝圣齐来说,生命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应县佛宫寺样迦木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赛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建筑焕然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经成为山西

16、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省会太原,位于滨河西路的山西博物院,其内结构设计原型便来源于应县木他的外形轮廓,二、三、四层的护栏为累段的八角形制,顶部同样使用了八角攒尖式作为自然采光。佛宫寺择迦木塔与现代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虚怀若谷,将山西千百万年来的文明展示于世界人面前.五台山菩萨顶导游词大家好,我是您这此游览的导游分,叫蒙毅。首先我代表山西省友谊之旅旅行社欢迎您来参观菩萨顶。我在这里祝您玩得开心愉快,通过我的讲解,一定会使您不虚此行。大家看,坐落在灵能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首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埔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

17、是皇家专用的,可菩第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此寺创建了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虫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印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怯云从长明灯卜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型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其容院,俗称普伊顶。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玉,独具特色。我们从山/仰望,阳光下K檐斗拱,

18、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窗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大家请跟我往上走.我们登上这商商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i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乎这台阶,上面的石痴的说法和传说.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我告诉大家,寺庙门前的长长的台阶,般都会与108有关,菩萨顶也不例外,也是108级台阶。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消除了一种烦恼。当您气喘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圣境”横底的彩绘牌楼下面,远

19、里周围林立的寺庙、翠绿的山色,您是不是已把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无忧无虐的人了呢?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脚,仔细看过之后,悠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蹈到现在。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大,石碑林立,幽雅清岸.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济顶的主殿,寺内IR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

20、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神取走了。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蚱窝状小眼。原来在股檎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暗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潴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彼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土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

21、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己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吉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用花,脸微侧,口有华嗣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啸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佛教寺院都有一点神秘气定,而殿顶的神雪仙人,更增加了一份神奇色彩。这些神兽是龙的儿子,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把他们安宜在殿顶是为了防火、避邪,又有龙凤以征和谐祥瑞

22、“菩萨顶之所以能保持黄庙领袖庙的地位,与清代康熙、乾隆几次来五台山住在菩萨顶有关。康熙在寺内留下了“五台圣境”御笔。大家看这石碑坊上四字就是康熙亲箔题字。因西藏历来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所以清统治者极力笼络人心,以巩固对西藏的统治.这样,五台山黄庙就更加兴盛起来,尤其是菩萨顶,地位极高,寺庙的大喇嘛在清代相当于朝廷一品官的地位。由于菩萨顶相当于皇帝行宫,再加之为了笼络西藏喇嘛教,所以代表皇室“至高无上,尊货富有”的红墙黄瓦便也成为菩萨顶的特色r.各位游客您明白了吗?好了,各位游客,我的讲解就告段落,希望通过我的讲解,您能对菩萨顶留下深刻的印象。祝大家旅途愉快。杏花村古井文化血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23、!非常欢迎你们到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城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豆建的一个全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旭日照池州出境红杏引春风四时飘绿雨,晓钟惊世界耀眼琼花香碧宇千里醉丹殴,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无数外商来池州投资兴业,也才有了杏花村纪建的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古井文化园就是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投资兴建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箔下的杏花村。我们正前方这座山,上面刻有杜牧的清明诗,是大书法家启功的手迹,让我们走

24、近看看。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书写不是按照正常的四句诗进行排列的,其实古时候人写字很多都是这样的。传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用此诗为人题写纸扇,持扇者不知扇上为杜牧之诗,便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读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艺术家的共同灵感,我们后功老先生写这首诗也是这样的。有关6清明诗的有趣话题很多,相传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就是电视刷g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觉得该诗不够精炼,便每句删去两字,成了五绝:“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后来也有不少人改过此诗,但其正流传到现在的还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25、。(关于清明3诗的传说还有很多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一本我们公司编的旅游指南看看。)接下来我们看山的另一例,是公园的园记和杜牧的生平简介.下面我就把杜牧的生平作一下简单介绍:杜牧,陕西人,靠近现在的西安市,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后人为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公元844年开始杜牧在池州做了两年的州官,当时叫剌史,足迹遍布池州美丽的山水。留下诗歌4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明诗。杜牧在池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减轻赋税、抓社会治安、造计时器、修建一些颇有影晌的建筑等等。但真正和旅游有关的还是保护九华山的寺庙,当时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26、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华山可能就是两样的,所以池州老百姓永远地记着他,现在池州市的很多地名也和他有关,如杜湖、杜坞大桥等。我们在规划中准备在公园的东侧建一座杜公柯(杏花村过去就有杜公祠,是杜氏后人所建,清代知府李障撰写建社公祠记,现在遗址早废.)现在我们向前走,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是一颗古老的树,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是樟棚,樟树是我们池州市的市树,那你们知道我们池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吗?是杏花(池州市树市花是2022年3月29日池州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项会议通过的)。大家请随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杏花村千年古井遗址所在地,这座颇具唐朝风格的建筑就是黄公井院,(

27、指若对联)“红杏花开泉香一井,黄坤酒熟诗醉千秋”,很有气势吧。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口井吧,这口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的内壁四周都是青联砌成的,深有9米,据文物部门考证确是唐代古井,有100O多年的历史。大家再看一下井边“杜刺史行春处”这块碑,是由明代大文人李歧阳题写的。(指若雕像这是黄公的雕像,旁边副对联:“幸得仙人传绝技,欣将名酒醉奇葩.”传说当年黄公根得一手好酒,供不应求,仙人铁拐李路过此处,看到黄公夫妇忠诚勤恳,就暗中点化井水耕助他,后来在酒供不应求时井水都可以当酒卖,黄广润的夫人说:“酒虽好,猪无机”现在我们从后边走,去实地看看酒是怎样酿出来的,酒糟又是什么样的。(手指酒坛)这块空地

28、上的大酒坛,有4米多卷,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黄公酒是我们公司注册的商标,那个小井样的标志是我们公司的徽标。现在我们可以闻到酒香了,(走进醺酒坊这位就是黄公的后代黄师傅,这是发酵池,这是煮熟的饭,演酒婴用米和林,100斤大米要兑20斤檄呢.现在我把工艺流程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将大米隔锅蒸熟,待熟饭冷却至KTC左右放入酒箱等发酵材料,再入发酵池发酵,10天后起池再上锅蒸,利用循环水加热后出酒。这黄公美酒大家要不要品尝一下,当年杜牧就是喝了黄公酒才诗意大发写卜.那首清明诗的,现在谙我们现代杏花女把杜牧第一次品黄公酒的故事和大家说一遍,愿意品尝的就动手吧。(杏花女叙说这个典故)在清明这一天,杜牧一人私离

29、剌史府,他久闻黄公酒的名气,于是慕名而来,到了黄公酒坤,当时没有什么客人,只有杏花女人在那,杜牧让杏花女拿酒,但杜牧喝了之后觉得酒不好,不够香醉,说:“有没有好酒呀,杏花女说:“好酒是有,但我要出一个上联,你若能对上来,就给你喝”然后,杏花女出了一个上联:“白锡壶腰中出咀”,杜牧没对上来非常后诲,当看到杏花女锁门,突然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黄铜锁腹内生须”,杏花女就给他喝了黄公酒,杏花女要杜牧把这幅对然写下来纪念,不过杜牧在题名的时候没仃直接把他的名字题上去,而是用r“半市山林半市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一看,大吃一惊,慌忙跪卜.,说到:“不知杜大人到此,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其中“

30、半亩山林半亩地,曲牛歌卷文”指的就是杜牧,而如今,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继续向前走)这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酒窖,这里面的黄公酒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吟诗台,过去村里有个小亭子,专为文人吟诗作赋用的,臼从当年杜牧留下清明诗后,杏花村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杏来,吟诗作赋,赏花沾酒。据杏花村志记敦,共有300多位诗人留下诗词100o多首,所以杏花村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诗村”.现在的吟诗台不但定期举办诗会,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主要以我们家乡黄梅戏、傩戏、傩舞、民歌为特色。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一天酒够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

31、杏花村,大过酒疵,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大家看这个池子象不以个酒葫芦。前面的这个,我们称它为“杏花亭”,这个亭子呢,就是当年为一些文人墨客来这里会友观景而特别建造的,此亭最早在嘉靖四年(1525年)由山西蒲州人张邦教兴建的,并撰联“胜地己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后来此亭又于崇祯年间由时任池州知府的顾元镜重修。亭内书有杜牧清明诗中的有碑而成为杏花村的象征。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

32、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能歌善舞,怪诗作词,深得杜牧的耳爱。在所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石壕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杜牧的儿子杜旬翻,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黄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便是杜牧的后裔.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村在池阳社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这里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

33、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毋致.“志存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唯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全部刻在墙上。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最,多数人也认为“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我”,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久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各位游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焕园,据记栽,宋朝末年有位大官郎文招因不愿入元朝为官,到杏花村隐居,建数间房屋,郎氏家族逐渐成为杏花村望族。到了清代,郎遂为纪念先祖在遗址上包建了焕园,今天我们乂重新修建r这座名宅.大家请看这门上的对联“珠还异彩,盛世扩名园.”焕园又名“郎遂故居”。郎遂是员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康熙时上过太学,从20岁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前后共十年。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介绍屋内陈设、郎遂的挂像、对联等)各位游客,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的游览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卜.次有机会再来杏花村。山西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