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090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5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闻 诊,闻诊概说 1、概念:医生运用听觉与嗅觉,观察病人声音与气味变化的诊察方法 2、内容: 1听诊2嗅诊,第二节 闻 诊 闻诊概说,一、听声音,概念:是通过听辨病人的各种声响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具体包括发声、语言、气息等方面的异常 。原理:声音的发出是脏腑气机鼓荡于内,而传导于外的结果;五音、五声内应五脏,一、听声音概念:是通过听辨病人的各种声响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正常声音,1. 一般特征 1语声自然:发声自然、音调和谐、刚柔相济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语言明确2无异常杂音 二生理差异三情志反响,一正常声音1. 一般特征,二病变声音,:主要区分病人的语声、鼻鼾、呻吟等总体规律:

2、 凡语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热证、实证凡语声卑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重后轻,多属阴证、虚证、寒证1声重发声粗重浊邪阻鼻窍,肺气不宣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二病变声音 :主要区分病人的语声、鼻鼾、呻吟等,2音哑、失音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外邪犯肺(金实不鸣)暴病卒感、气息有力寒闭、热灼、痰阻肺肾阴虚(金破不鸣)久病渐至、气息无力 3鼻鼾4呻吟有力为实证,无力为病久夹虚。,2音哑、失音语声嘶哑者,为音哑,语而无声者,为失音,5惊呼突然发出的锋利叫声小儿惊风风痰成人有剧痛之疾骨节间病,5惊呼,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3错语

3、语言错乱,语后自知,神志一般正常,是心气缺乏,神时失养所致4言謇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多因风痰所致,为中风先兆或后遗症,3错语,3. 呼吸异常,1喘呼吸困难,进出费力,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肺肾气机出入不利实喘:邪壅于肺、气失肃降声高气粗、息涌而长、呼出为快虚喘:肺虚及肾、气失摄纳声低气怯、息短不续、得吸为快,3. 呼吸异常 1喘,2哮喘且喉间鸣响如水鸣声,多呈反复阵发痰饮伏肺,外感引动,反复发作喘与哮的鉴别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2哮,3短气 呼吸短促、息急而难续邪实阻滞胸膈短促有力、不喜平卧正虚诸气不举短促无力、不欲坐起4少气呼吸细微,气少缺乏以息,多

4、伴声音低怯 诸气缺乏,3短气,短气与少气的鉴别 短气 缺乏以 急促有声,短不成息 少气 成息 沉静无声,弱不成息“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有虚有实“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中医学基础第13章-3-闻诊课件,4. 咳嗽,邪实咳声有力,频频不止 正虚咳声无力,时显时隐 寒闭咳声紧闷 炽热咳声急迫 湿阻咳声重浊 燥伤咳声清脆 风袭煽动咽痒即咳附:百日咳咳声阵发,短促痉挛,如鸡鸣声。,4. 咳嗽 邪实咳声有力,频频不止,5. 呕吐,邪实吐势较猛、呕声壮厉正虚吐势较缓、呕声低弱寒饮吐物清稀清彻热湿吐物粘浊混浊,5. 呕吐 邪实吐势较猛、呕声壮厉,6. 呃逆,实证:客邪扰胃高亢短促,频作有力,见于新病虚证:气

5、虚不降消沉无力,良久复作,见于久病 前者极轻,多可不治自愈;后者极重,为胃气欲绝之兆“新病闻呃,非火即寒;久病闻呃,胃气欲绝也?形色外诊简摩?,6. 呃逆 实证:客邪扰胃高亢短促,频作有力,见于新病,7. 嗳气,食滞胃脘嗳气酸腐,食后易作多兼脘胀 胃气自虚嗳气无味,声音消沉多属年老、体弱肝气犯胃嗳气无味,声音响亮多随情志改变,7. 嗳气 食滞胃脘嗳气酸腐,食后易作多兼脘胀,8. 太息 、呵欠、喷嚏,太息为气郁:如肝气郁结,心气不舒,多为情志病变呵欠为清阳不升,多阴盛阳虚之体 喷嚏主表证上感外感 ,新病初期即见为邪初犯表,病位尚浅;病后中途复现为里邪达表,病位转浅,8. 太息 、呵欠、喷嚏太息为

6、气郁:如肝气郁结,心气不舒,,9. 肠鸣 (自学,鸣如水流声水饮流走肠间鸣如气击声中虚肠胃空虚鸣如雷鸣声风寒湿邪下迫肠间,9. 肠鸣 (自学鸣如水流声水饮流走肠间,二、 嗅气味,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产物,异常气味那么是邪气干扰气化,气血津液发生质变的结果 嗅气味可以探测内脏气血津液的寒热,燥湿变化。,一病体气味,口气秽臭肠胃积热口气酸腐食滞于胃鼻气腥臭鼻渊风湿郁热 ,二、 嗅气味人体气味是脏腑气化活动的产物,异常气味那么是邪气,2. 汗气,病人身有汗味可知病已出汗汗膻味风湿郁热,久蕴肌肤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味者湿热内蕴,可见于狐臭病,痰浊腥臭热毒肺痈鼻涕腥臭湿热鼻渊痰涎清淡寒饮内停鼻涕清淡风寒感冒,3. 痰、涕之气,2. 汗气病人身有汗味可知病已出汗痰浊腥臭热毒肺痈 3,4. 二便之气,1、大便之气肠间病变 腐臭难闻热滞肠间淡腥臭微脾胃虚寒酸臭如败卵食滞肠间2、小便之气膀胱与下焦病变臊甚湿热下注淡甚下焦虚寒,4. 二便之气1、大便之气肠间病变,5. 经、带、恶露之气,气味重浊下焦湿热气味腥淡寒湿下注,淡清无味虚寒 气味酸馊食滞秽浊酸臭实热气味平淡气滞,6. 呕吐物之气,5. 经、带、恶露之气气味重浊下焦湿热淡清无味虚寒,二病室气味,病室臭气触人瘟疫重症 病室有血腥气大失血病室有尿臊气尿毒症水毒病室有烂果味重症消渴糖尿病室有尸臭味脏腑败坏之症,二病室气味 病室臭气触人瘟疫重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