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0785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东西方的先哲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东西方的先哲,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课程标准,孔子,生平政治思想“礼” 、“仁” 、中庸 教育思想 评价,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相传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在尼丘山上祈祷后,生下儿子孔子。孔子生来头顶中间低、四周高,象尼丘山的形状,故起名叫孔丘,又因他排行第二,遂取字

2、仲尼。,1、尼山降圣,生逢乱世,一、孔子生平(前551前479),生逢乱世,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大变革),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文化:学术下移,鲁国文化传统深厚,2、孔子求学:勤学好问, 博学多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问礼老聃,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3、孔子教学:杏坛授业,万世师表(创办私学),孔子杏坛讲学图,孔子30岁左右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

3、有名气的学者。他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据资料记载: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无社会地位”。孔子私人办学对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打破了 “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有利于教育普及民间。,4、孔子的政治活动,从政失败,周游列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曾任鲁国司寇,夹谷之会,孔子在鲁国的活动,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王室总管)。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设。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摄相事。,从政失败,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相事,由于齐人的离间,鲁定公对孔子的逐渐冷淡,孔子便率

4、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鲁哀公6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鲁哀公7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鲁哀公11年,

5、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孔子的“仁”的主张不符合统治者需要,不适应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时代特征。,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献身文教,整编典籍,造福后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十五岁时下决心学习;三十岁时建立起自我;四十岁时成为智者,不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认同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却不违反礼制

6、规矩。,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时代背景,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中庸之道,仁、礼,伦理思想,教育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士”阶层逐渐形成,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目的: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材料1: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材料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材料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材料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结合材料

7、和教材,思考礼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总结孔子 “礼”的思想。,“礼”的思想,含义,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内容,尊尊维护君主制、等级制;亲亲维护宗法制,主张,评价,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制。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正名”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总结孔子 “仁”的思想。,材料1: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8、众星共之。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材料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思想核心,含义: 内容:方法:表现:,最基本含义是“爱人”。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对方,要求人们互相敬爱,和睦相处。,爱自己的亲人;爱他人;统治者实行仁政,要遵守“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仁”的意义,积极:消极:,“仁爱” 利于自我塑造高尚人格,和谐人际关系,进而稳定社会秩序。 “仁”是孔子思想

9、体系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主流,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仁”的思想必须 “礼” 相结合,为统治阶级安定社会服务,为恢复西周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服务,带有很大的落后性。,体现了中庸思想;实践方法“和而不同”,孔子希望通过仁和礼构建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有等级之分但不过分对立,有仁爱但仍有差别的温情社会,中庸的含义: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认识: 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

10、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1)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2)在教育对象上,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3)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培养目标上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5)“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世界看孔子,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

11、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对中国政治:儒家学派创始人,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西汉后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格局,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文化:整理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对世界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

12、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西方:对法德等国的启蒙思想家起了启迪作用。,一个核心: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两大称谓: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三大影响:对中国:所创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苏格拉底,主要观点评价,“我无知,所以我求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应该研究人及其社会。“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认为人人都应该

13、承认自己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改善自己的灵魂。, “认识你自己”哲学意义上第一次发现“自我”“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生平介绍主要思想理想国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柏拉图 (Plato)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备的教育,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且体格健壮。除了家庭的熏陶之外,给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正直善辩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被处死的悲剧给柏拉图极大刺激,他对当时的政客、法典和习俗愈来愈感到厌恶,从而决心继承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并从事于缔造理想国家的理论研究。约公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创办他的著名学园,这是一所为系统地研究哲学和科学而开设的高等院校。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

14、八十岁高龄死于雅典。,柏拉图,1、生平介绍,(1)出身名门 (2)师从苏格拉底 (3)游历生涯 (4)创办雅典学园,2、思想产生背景,(1)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同盟战败以及苏格拉底被处死刑,暴露民主政体弊端。(2)受苏格拉底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3、柏拉图的主要成就:理想国,(1)理想国构成阶级:三个等级(2)理想国的统治者:哲学家王最有智慧的人就最有资格出任统治者哲学家最具有智慧哲学家应该为王(3)理想国的实现方法:最早的乌托邦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 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是废除统治者私有财产与家庭,过集体生活,使权力与财产、家庭分离,从而一心为公。,4

15、、评价柏拉图“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K.R.波普,(1)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2)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 (3)他的理想国虽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其思想对人们产生很大影响。,【重难点突破】,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亚里士多德,生平介绍主要思想评价,(前384年前322年),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集中古时代知识于一身,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恩格

16、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出 生,求学雅典,离开雅典(柏拉图死),成为亚历山大王子老师,马其顿征服希腊,重返雅典创立学园,再次离开雅典,逝 世,Alexander the 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青年军事奇才,从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直到印度传播希腊文化,缔造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重视学术事业,地理学家绘图,博物学家收集标本,工程师帮助攻城有意识的搞欧亚文化融合,建都巴比伦,与波斯人通婚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一分为三,亚历山大大帝,吕克昂学园,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

17、,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还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2.探索真知的精神,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敢于挑战权威,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

18、去。” 海德格尔(德),3.主要成就,(1)教育:(2)科研:(3)哲学:(4)政治:,建立讲坛,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学科;追求真理,挑战权威,提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思想。,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认为彻底自我实现的人是善人,也是幸福的人。,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公民依托于城邦而存在;在政体上,倾向于民主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4、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2)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3)创立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4)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