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0916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后备母猪的选择、培养及进群控制,辉瑞动保技术服务部何木荣,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源头,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能否获得高效益的核心。商业猪场,母猪追求的生产目标应达到终生提供60-70头断奶仔猪的潜力。,在生产实践中有多少猪场发挥了母猪一生的繁殖性能潜力呢?但生产实践中,一些未成熟母猪和繁殖小母猪过早淘汰,有40%-50%的母猪在生产第3或第4胎前就被淘汰了,母猪终生仅能提供30-40头断奶仔猪。 (Dijkhuizen等,1989;Rodriguez-Zas等,2003;Lucia等,2000),繁殖母猪过早淘汰,而在那些全部淘汰母猪中,未配种母猪、第1和第2胎母猪一共占到45%左右,这导

2、致现存猪群中小母猪占较高比例,而它们的繁殖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DAllaire等,1987;Lucia等,2000)。对于繁殖小母猪,繁殖障碍和腿跛是淘汰的主要原因。其中1胎和2胎被淘汰的以上两种原因分别占到42%、35%和17%、16%。 (Dagorn等,1979;DAllaire等,1987;Dijkhuizen等,1989;Stein等,1990;Lucia等,2000)。,这也印证了近年来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户在引进后备种猪后遇到了很多问题,抱怨猪越来越难养主要包括:后备母猪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头胎母猪断奶后乏情后备母猪淘汰率高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多使用寿命短等等,在生产实

3、践中,正常每年大约25-35的母猪因各种原因被淘汰:繁殖障碍、年龄、腿病、遗传缺陷等;现代规模化猪场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50%; (Lucia 等,2000 ;Stalder 等,2005 ;Engblom 等,2007)大型猪场母猪的年更新率更是在68% 或以上; (PigChamp,Inc.,2007)如果更新率太低(小于15%)或更新率过高(大于60%)也要考虑猪群生产系统是否存在问题。,母猪更新过大的不利影响,如更新大量的后备母猪群,必然使猪场的成本增加,如饲料的消耗,圈舍的利用和人工的投入等;同时使得整个种母猪群体的结构偏向于低胎次母猪比例,可能会使母猪群体繁殖潜力和生产效率随后

4、备猪群的增加而弱化或衰退。,另外,引进后备母猪,增加猪场引入疾病的风险,或在重新建群过程中后备猪隔离驯化不好后备母猪可作为疾病传播的中间环节。因此,必须要重视后备母猪的管理工作,控制后备母猪是关键。,后备母猪的选择,获得优秀遗传,从系谱清晰、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同胎仔猪数大于10头,仔猪出生重大于1.4kg,在同窝排名靠前;,优秀腹线,有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大白猪乳头6对以上,长白猪乳头7对以上,乳头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其中至少3对应在脐部以前,没有瞎乳头、副乳头和畸形乳头等;,腹线优秀腹线优秀,乳头分布均匀,大小合适;,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背线平直,肋骨开

5、张、胸宽而深,肢蹄结构好;,背弓、斜尻、胸浅而窄;肢蹄结构差;,体型结构选择,优秀前躯肩部结构理想,头颈清秀、脖子长度适宜;,体架开张胸肋宽、深、开张,后腿距离适宜;,腿距协调两腿布局合理、双腿距离适宜、腿型好;,体型结构选择,背线差肩部结构和背线不好,出现弓背、断肩;,腿距窄后腿距离过近,腹腔偏狭;,单薄胸肋过窄,整个猪体单薄狭窄;,体型结构选择,肢蹄结实度的选择,肢体健壮整齐:,前腿比较,正常,卧系,立蹄,外八字,内八字,后腿比较,正常,镰刀型,柱状型,卧系,外八蹄,肢蹄结实度的选择,外生殖器发育良好,外阴正常外阴发育良好,大小形状正常;,外阴小翘 外阴小而翘;,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

6、,无毛色分离现象; 发情配种后终选,经过对后备种猪的发情表现、配种接受能力的观察,最终确定进入种群的后备猪。,后备母猪的培养,饲养管理方案的确定,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数:初情期日龄营养公猪刺激运动:人为,栏舍空间初配日龄初配体重与体况,初情期日龄,初情期及早启动的重要性初情期启动是高效后备母猪发育过程的关键部分,是母猪性成熟和开始繁殖使命的重要标志。初情期启动除了可鉴定母猪是否具备繁殖能力,母猪对初情期诱导反应强烈与否进一步判定其繁殖力的高低,从而淘汰不合格和繁殖力低的母猪,减少生产成本的无效投入。初情期及早启动的母猪有利于尽早投入繁殖生产,从而减少后备母猪终身NPD的蓄累积(Eva

7、ns and Doherty等,2001)。后备母猪达到大约120个NPD 时便要被淘汰(约相当于9个月未能发情参加配种)(Lucia等,2000),初情期启动的早晚与其随后和终身的繁殖成绩密切相关。初情期早的母猪断奶后至配种间隔短和较高的分娩率。 Holder等(1995)较早启动初情期的母猪具有较高的情期循环比例,年产胎数和窝产活仔数。 Nelson等(1990),母猪一般在6-7月龄,90-100kg 体重和11-14mm背膘厚时启动初情期。 (Tummaruk P.等,2000)如何保证后备母猪及早正常启动初情期呢?,影响初情期的重要因素,营养因素快速生长的猪体重较重且比生长慢的猪会更

8、早地进入初情期。 (Friend,1976 ;van Lunen和Aherne,1987)采食量过分偏高或偏低均会延迟初情期,生长速度大约低于550g/d 将会推迟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而母猪在600-800g/d生长速度对初情期的影响不显著。 (Kirkwood,Aherne,1985),(Beltranena等,1991)。,营养因素,配种前过肥,即母猪的因肢蹄疾病淘汰的几率很高。因此对一定体重条件下母猪的快速增重进行控制,进而降低母猪腿跛的风险。目前大多研究者推荐后备母猪生长速度在600-700g/d,且对母猪终身繁殖成绩影响不大。 (Aherne 和Williams,1992;Rozeb

9、oom,1996)。,因此,总体营养策略为:给后备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从而促使其及早进入初情期。进入初情期后,则应适度降低营养,以防止配种前过肥。,营养因素,具体措施:在初情期前(约6月龄前)实施自由采食,初情期后转为自由采食量的80-90%的适度限饲,持续到配种前半个月。配种前10-14天催情补饲,促情、增加排卵数。 催情补饲一般增加排卵数2-3枚(催情补饲能增加促黄体素的分泌,提高血中促卵泡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但催情补饲后总的排卵数不会超过正常的排卵总数,只是起到弥补之前控制体重采取限饲的负面影响。(Flowers等,1989),营养因素,公猪因素母猪接触公猪越早,初

10、情期启动越早;母猪日龄越大,接触公猪后至初情期启动间隔越少。,影响初情期的重要因素,接触公猪对小母猪初情期时间的影响,*仅计算接触公猪开始后60天内到达初情期的小母猪,不同上标字母标示差异显著(p0.05). (Hughes PE Thorogood KL Anim Reprod Sci 1999),诱情对发情状态的影响,公猪的刺激 静立反射% 没有刺激 48 闻 和 听 90 闻、听、看 97 闻、听、看、接触 100,发情鉴定时与公猪接触时间对后备母猪站立发情检出率影响,(提高繁殖性能的新技术,张守全),公猪诱情、发情管理,为了达到尽早启动初情期,除了全面的营养外,公猪的刺激管理很重要。在

11、后备母猪达到5.5月龄时,使用8月龄以上性欲旺盛的公猪(性征表现),进行诱情。望、闻、听和接触行为,每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0min左右。做好发情记录,然后将发情的母猪区分饲养管理。,运动,运动促进骨骼、肌肉肢蹄的发育,调节激素的分泌,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运动还可以增加卵巢和子宫的重量及蹄底面积。舍饲的猪卵巢重一般为26克,子宫重约为45克,蹄底面积约为30cm2。不断放牧的猪,卵巢重量可增加到48克左右,子宫可增加到160克,蹄底面积可增加到43cm2。运动可促进发情。,初情期日龄营养公猪刺激运动:人为,栏舍空间,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数:初情期日龄初配日龄初配体重与体况,初

12、配日龄,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初情日龄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在初情日龄后的6个星期或以后是最佳的初配日龄,即是在第三个情期后开始配种。初配日龄:6-7月龄达到初情期,6个星期后则初配日龄约是7.5-8.5月龄。,阳志香等(2009)调查了广东华农温氏10个商品种猪场显示:从分娩率,胎均总仔,胎均健仔,和各胎次利用率等参数分析,后备母猪在7.5-8.0月龄和8.0-8.5月龄的开配日龄表现出的性能最好,两者差异不显著,而且7.5-8月龄在母猪一生提供仔猪数最好。数据展示:,初配日龄,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方案的重要参数:初情期日龄初配日龄初配体重与体况,初配体重与体况,建议初配体重约在130-140kg,P

13、2背膘厚16-20mm。理论基础:初次分娩为175kg体重时对随后初产母猪泌乳期体重损失和断奶后至发情间隔影响不大,而母猪妊娠增重(机体生长增重和妊娠产物增重)为30-40kg,因此初配体重就在130-140kg。 Aherne 等(1996;1999),初配体重和P2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Challinor 等,1996 ),(Gaughan等,1995),因此,后备母猪开配的体重建议在130-140kg左右,P2背膘体况(体贮)达到16-20mm厚度。实际操作中,有多少猪场称重了,测定背膘了?目前大多猪场都是采取估测的方法进行判定猪群的体况:,体况评分制,背膘估测:评分制,1-5分I.

14、1分:差:极瘦型:30mm,瘦 适中 良好 稍肥 过肥,1,2,3,4,5,体重评估,体重=胸围2体长/12225+15(其中的胸围、体长以cm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按照此公式来估算体重,误差在5kg左右,基本符合生产要求。温氏调查资料显示:开配体长建议在105cm以上,开配胸围在120cm以上,开配体重在130kg以上的猪场繁殖性能优良。,制定后备母猪配种目标,初情期:6-7月龄,营养+公猪刺激配种时情期:2-3个情期初配日龄:7.5-8个月,在初情期管理基础上,建立档案记录,细化管理,大部分能在适合初配日龄配种,减少NPD的累计。初配体重与体况:130-140kg,P2背膘16-20

15、mm,通过营养配方或饲喂方式调节适度体况。配种前优饲10-14天。,后备母猪的进群控制,后备母猪的进群控制,确定引种隔离适应,后备种猪引种常见的问题,1.引种体重大:90-100kg:建议50-60kg2.多渠道引种:种源不单一3.没有对外界购入的后备母猪实行隔离适应,而直接进入生产群4.未完成免疫程序就开始配种!5.初配日龄早、体重小、体况差:初产少、淘汰率高!所以,不正确的后备母猪和母猪群的管理,会是猪场疾病连绵不断的根源!,确定引种,确定引种猪场引种种源尽可能单一,而且尽早引入后备母猪。建议50-60kg,小于4月龄时引进。这样后备母猪有更多时间去适应新的微生物环境,显著提高繁殖性能。,

16、隔离、适应,后备母猪对很多疾病的免疫力还不足,所以引进的后备种猪必须经过隔离和适应阶段。,隔离,后备母猪引进后的隔离隔离应在独立的区域进行(远离生产线的隔离舍),理想的隔离舍应设在场外(场外隔离)。场外2-4周,场内4-8周的隔离。隔离时检测:确保PRV、CSFV为阴性。,免疫,后备猪一进场就应建立免疫程序。根据猪场的疾病背景,种猪日龄,购猪前猪只免疫情况和购进猪只出售前的免疫情况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关键性疫苗:猪瘟、伪狂犬、乙脑、细小、口蹄疫、支原体肺炎、大肠杆菌,蓝耳?影响繁殖障碍的相关疫苗应该在开配前免疫2次。,后备猪免疫程序参考,适应,适应为了让引入猪适应新的环境,使猪只具有一致的

17、免疫水平。适应期最好有90天。 常规驯化方法:粪便、胎衣、保育猪、老公母猪等与新引入猪群接触。,蓝耳病猪场后备母猪适应策略,蓝耳病猪场后备母猪的控制:更新用后备母猪的自然感染策略已被证明在控制猪场蓝耳病病毒临床表现上是成功的。 驯化适应程序介绍:,血清驯化法:采集本场母猪血清,经过检测合格后给引入的后备母猪注射。或采取保育舍仔猪血清注射给后备母猪。注射后应有90天的观察适应期。保育中后期仔猪放血制备混合血清-接种PRRSV阴性的保育后期仔猪7天后制备混合血清PCR检测 -20保存10倍稀释后人工接种感染血清学检测哨兵猪观察。,混群驯化法:主要是用年老的母猪与新进母猪进行混群饲养,另外可将后备母

18、猪置于有病毒循环的保育猪或生长猪群中。如果某些引入后备猪未受感染的话, 这些猪群在进人生产群后将没有免疫力, 因此爆发的风险大增。,疫苗驯化法:针对本场流行疫病给后备母猪注射某些疫苗,使其抗体水平趋于一致。这种方法目前多用。但就蓝耳病而言,常常是疫苗株与流行株不同步,而免疫驯化效果确定。,丹麦经验介绍:与病原接触(攻毒舍)(如有出现临床表现)药物控制配种前抗体检测,抗体阳性且滴度不高为要求进入配种群,也即是说后备猪在进人种群之前应为稳定状态,在配种时不应该排毒。,保健,保健:后备猪会由于引种应激发生一些细菌感染和在隔离、适应过程中逐渐感染本场的病原微生物导致发生一些细菌性或寄生虫疾病。建立猪场

19、的保健程序。原则:增强体质,控制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和子宫炎症。,例如:引种前(装猪前)后进场时肌注1针得米先或速解灵或易速达;引种3-5天内:种猪多维、电解多维抗应激;第2周驱虫:通灭;第5周抗生素:利高-44+阿莫西林,或磺胺六甲+强力霉素;净化细菌性病原转群进入配种舍前驱虫:通灭配种前1个月:利高-44+金霉素另外,在发情期和配种前根据饲养管理情况添加药物预防控制子宫炎症。如利高-44+金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并群前检测,血清学检测证实排毒终止;关注:猪瘟、伪狂犬、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蓝耳抗体血清学状况等。,进群控制也就是后备母猪的兽医管理工作,进群控制目标:1.引种的体重:50-60

20、kg,保证有足够长的隔离、适应期;2.进场时检测:PRV、CSFV:阴性!3.隔离:(场外2-4周)场内4-8周;4.适应:60天,最好有90天;粪便、胎衣、保育猪、老公母猪;用已知的病原体诱发新引入猪的感染;5.保健:药物控制,如呼吸道感染、子宫炎症和内外寄生虫;6.免疫:一进场,就建立免疫计划;7.并群前检测:血清学检测证实排毒终止。,对后备母猪培育的评价,1.死淘率:22.不孕率:23.分娩率:904.胎产活:10.0-11.05.最低要求:产仔正常,不发生死胎、木乃伊胎,2胎结束后才算是完成后备阶段,培育好后备母猪进入繁殖群只是开始其繁殖使命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后备母猪的管理仍未结束,后备母猪培育真正结束还要看:1.断奶时体况是否合适:达到2.5分膘;2.头胎断奶到再发情间隔的天数:呈常态7d3.要跟踪到第2胎产仔;要确保第2胎产仔数增加!(解放“2胎综合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